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人口、城市与交通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8-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1.近几年高考地理综合题会以某一交通线建设为背景材料,提供相关的资料,多以图文并重的形式进行命制,综合考查人口与交通、城市与交通相互影响等知识。
2.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从综合思维的角度把握人口问题、人口迁移、新型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交通等知识,引导考生思考人口、城市和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审视人地协调观的途径。
二、典例在线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越南人口接近1亿,人均GDP大约是我国的三分之一。目前,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越南服装、制鞋、手机及家用电器生产出口量明显增加,但相关配套产业仍相对薄弱,仍要从我国进口大量零配件。
材料二:越南很多铁路都是早期修建的窄轨,而我国采用的是标准轨,不同铁路轨距在列车最大运行速度、最大载重和造价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目前,越南政府正斥资上百亿美元以推动和中国铁路全面接轨。

(1)简述越南城市的区位特点及其优势。
(2)近年来中越贸易相对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相关产品,试分析其原因。
(3)从货物运输角度,分析越南近年来大力加强铁路建设的出发点。
【答案】(1)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利于城市规划、降低城市建设成本;沿铁路线分布,铁路运输便利;沿海分布,海运便利、便于海洋资源开发;沿中越国界线分布,便于国际贸易和友好往来;
(2)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越南(与我国陆上接壤,劳动力和土地等区位优势明显)承接了我国大量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越南缺少配套产业(产业链不完善),需要从我国大量进口组装需要的零配件。
(3)中越贸易货运量快速增长;越南从我国进口的零配件运输距离长,海运速度慢,适宜铁路运输;越南窄轨铁路运力小、速度慢,难以满足运输需求;中越铁路轨距不同,换轨会导致运费增加,运输成本上升。
【分析】本大题以越南产业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阐释地理事物、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
【详解】(1)结合越南国情,分析越南城市区位,由图可知,越南国土狭长,东南临南海,有便利的海运,方便贸易进出口,也利于与中国交流。越南西部多山地,沿海为平原,城市多在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地肥沃易于开发,利于城市规划、降低城市建设成本。铁路南北走向,城市布局铁路沿线,便于客货集散,利于人流物流流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越南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土地价格低,地租便宜;越南具有港口和路上公路、铁路相连接,运输成本低,以上适宜越南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而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中越地缘相近,经济互补,我国劳动力企业大多向外转移至越南地区,越南对我国输出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如越南服装、制鞋、手机及家用电器生产出口量明显增加,我国向越南提供必要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设备零件等,故中越贸易相对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相关产品
(3)材料可知,越南很多铁路都是早期修建的窄轨,而我国采用的是标准轨,不同铁路轨距在列车最大运行速度、最大载重和造价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中越贸易货运量快速增长,货运运输需求大;越南从我国进口的零配件运输距离长,海运速度慢,适宜铁路运输;越南窄轨铁路运力小、速度慢,难以满足运输需求;中越铁路轨距不同,换轨会导致运费增加,运输成本上升。因此越南近年来大力加强铁路建设,推动和中国铁路全面接轨,提高运输效率。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分析可以得知:以热点区域发展或重大交通工程建设为背景,综合考查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建设条件,可行性评价及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是历年高考常考内容,结合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城镇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区位选择,考查交通线、点的分布及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解答此类题目要对涉及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各种地理图表,能够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和判读,如人口金字塔图、柱状图、三维坐标图、交通线路分布图等,通过对图表的分析,排除干扰信息,提取有效信息,抓住重点,总结地理规律。善于分析人口、城市和交通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方法提高复习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人口问题
1.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1)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来源:学.科.网Z.X.X.K]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2)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3)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调整;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⑤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
(4)少子化的原因
①生育观念;②青壮年人口数量等;③教育抚养费用高。
3.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人口增长过快
带来的影响: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应对措施: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人口素质等。
(2)人口老龄化
带来的影响:①社会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等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应对措施: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3)人口性别比失调
带来的影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应对措施: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
(4)少子化的影响
带来的影响:造成未来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导致教育、儿童服务等产业衰落。
应对措施:调整人口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人口迁移
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看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2)看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由落后国家或地区迁移到发达国家或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地区,往往经济因素是主导。
(3)看年龄分布特点
(4)看性别与文化素质差异
重工业发达地区,往往吸引大量男性人口迁入;而轻工业发达地区,则对女性人口迁移吸引力较大;文化素质高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发达;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口大量迁入地区,一般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较多。
2.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不同阶段
(1)郊区城市化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逆城市化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3)再城市化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3.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影响
1.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及其关系
学科网(www.zxxk.com)--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交通线区位分析的一般思路
(1)宏观选线方面
①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a.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b.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合理布局交通网。
e.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条件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在山区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线路;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3.交通运输线对区域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②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③北极航线的开通对极地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对农业的影响
①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②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所以要沿交通线分布。
③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
(3)对工业的影响
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4)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具体表现 详细内容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 聚落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铁路、公路、河道等)扩展,这些交通干线也成为聚落发展的主轴线
交通线变化引起聚落空间形态变化 交通线的发展会带动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同时,交通线的衰落也会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

(5)对商业的影响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一般布局在交通干道沿线。
(6)对旅游业的影响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五、人口、城市与交通之间的相互影响
交通与人口 交通对人口的影响 交通条件影响人口的分布:交通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反之较小
交通条件影响人口迁移:交通越发达,越有利于人口的迁移
人口对交通的影响 人口分布影响交通区位:人口分布是影响交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人口密度影响交通密度:一般而言,人口密度越大,对交通的需求越大,交通网络越密集;反之越稀疏
人口迁移影响交通运输:人口迁移量越大,对交通的需求越高,交通压力越大
交通与城市 交通对城市的影响 交通影响城市区位:交通条件是城市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交通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布:交通条件影响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工业区往往布局在交通便捷的地区;商业区往往布局在城市中心处,交通最为便捷
交通影响城市化: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与交通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
城市对交
通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可能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城市规划建设会影响城市道路分布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伊基托斯是秘鲁东北的一个小城市,面积为1213平方千米,人口约有44万人,它与俄罗斯的彼得罗巴甫洛斯克,是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与外界通公路和铁路的两个城市。伊基托斯是秘鲁亚马孙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它依靠橡胶产业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秘鲁一座重要的城市,并吸引了来自欧美、亚洲各国的大批移民。下图为秘鲁地形图。

(1)请分析大批来自欧美、亚洲各国移民迁入对伊基托斯的影响
(2)请分析伊基托斯至今没有与外界通公路和铁路的原因?
(3)有人认为伊基托斯未来发展应重点依托橡胶产业,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答案】(1)有利影响:提供资金、技术、劳动力,促进伊基托斯经济、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不利影响:增加当地资源、环境压力;可能导致社会治安等问题。
(2)修建公路与铁路,会破坏当地雨林生态环境;该地区河网密布,亚马孙河河水经常泛滥,自然环境复杂,修建桥梁投资大;有安第斯山脉地形阻挡,修建难度大。
(3)赞成,理由:橡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橡胶产业基础较好;增加就业,提高收入。
或不赞成,理由:经济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橡胶种植扩大,造成雨林生态环境破坏。
【分析】本题以伊基托斯为背景,考查人口迁移、区域发展等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分为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伊基托斯经济较为落后,欧美经济、技术发达,亚洲劳动力充足,人口迁移对于该地的有利影响是:提供了经济、技术和劳动力,促进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不利影响是:人口增多,加大资源、环境压力;人口成分复杂,加大治安压力等。
(2)原因就是它周边的地理环境造成的。伊基托斯被亚马逊的热带雨林所包围,如果修建公路,那么就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影响,当地出于保护环境就没有修建公路。另外,桀不驯的亚马逊河河水经常泛滥,大小支流组成的河网密布,复杂的环境也是不适合修建公路的。此外,往西,是安第斯山脉阻挡,修建难度大;再加上当地的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欠缺,致使伊基托斯成为世界上仅存的两个没有公路和铁路与外界相连的城市之一。
(3)该题时开放性题目,是与否都可以,但需要阐明理由。是:由材料可知,该地橡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该地依靠橡胶发展成为城市,说明橡胶产业基础好;继续发展橡胶产业能增加就业,提高收入,保护民族工业。否:只发展橡胶产业,其他产业得不到发展,造成经济结构单一,市场风险大;扩大橡胶种植面积,必然会破坏热带雨林,会造成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南部的纳拉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300mm,以亚热带灌木草原为主,鲜有树木,人口密度极低。横穿纳拉伯平原的公路虽地处无人区,但为澳大利亚重要的高等级国道,穿越该段公路成为澳大利亚越野自驾爱好者崇尚的活动。下图示意纳拉伯平原及周边的公路分布。

(1)分析纳拉伯平原几乎属于无人区的原因。
(2)地处无人区的纳拉伯平原公路等级较高,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3)说明图示范围内支路对区域交通的积极作用。
【答案】(1)气候干旱,水源不足,不适合人类生存;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有限的人口可以集聚在少数自然条件更为优越的地区。
(2)该公路是环绕澳大利亚公路(沿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向东联系的必经通道;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条件能够支持高等级公路建设;平原地势平坦,建设难度较小。
(3)连接更多的小城镇,改善通行条件;联系沿海和内陆,形成出海通道;与主干道交汇成网,提高通达性。
【分析】本题以纳拉伯平原及周边的公路分布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纳拉伯平原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纬度低,降水少,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不适合人类生存;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少,有限的无须在这样环境恶劣的地方定居,可以集聚在自然条件更为优越的东南沿海等地区。
(2)横穿纳拉伯公路等级较高的原因,一方面从该公路在全国路网中的地位分析,另一方面从该区域建设高等级公路的可行性方面分析。该公路位于澳大利亚南部,连接东海岸和西海岸,是环绕澳大利亚公路(沿海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城市珀斯向东联系的必经通道;公路经过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施工建设难度较小;澳大利亚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资金充足;筑路技术条件能够支持高等级公路建设等。
(3)主要从连接范围、出海通道和公路网的角度分析。读图可知,图示范围内支路连接更多的小城镇,改善通行条件,方便人员、物资的流动;加强沿海和内陆的联系,给内陆地区形成出海通道,扩大沿海地区的经济腹地;与主干道交汇成网,提高通达性,完善交通网等。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岛是位于北大西洋上的一个岛国。冰岛为发达国家,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为36.6万(2020年),其中农村人口为2.2万人,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冰岛除渔业资源和部分能源外,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粮食及大部分的蔬菜水果依赖进口。渔业一直是冰岛经济支柱,工业以炼铝等高能耗工业和渔产品加工业为主,目前旅游业已是第一大产业。冰岛没有铁路,主要靠公路运输,全国公路全长1339公里。

(1)分析冰岛没有铁路,以公路运输为主,且公路主要位于沿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判断冰岛的城市化水平高低,并结合冰岛产业特征分析其原因。
(3)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岛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冰岛国土面积较小,国内运输距离不长;冰岛人口、城市和经济活动多分布在沿海;沿海地带多平原,便于建设;沿海便于海陆联运。
(2)冰岛的城市化水平高(冰岛的城市化率为93.9%)。冰岛纬度高,光热资源不足(气候寒冷),海拔较高,地形崎岖,除了沿海地区渔业和部分地区畜牧业发展外,大部分地区不利于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冰岛经济发达,第三(二)产业发达,从业人员比重高。
(3)全球变暖,使冰岛的冰原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冰岛沿海平原低地,沿海平原减少,土壤盐碱化,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影响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影响沿海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大题以冰岛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概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城市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冰岛没有铁路,以公路运输为主,可从发展铁路运输的限制性条件和发展公路运输的有利区位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结合图片可知,冰岛国土面积较小,国内运输距离不长;铁路适合中长距离运输,公路适合中短途运输,且公路运输灵活性较强,故冰岛国内交通运输方式没有铁路,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主要分布于沿海可从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冰岛是岛国,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多平原,便于公路的建设;由图可知,冰岛的城市和人口多分布于沿海地区,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公路分布于沿海地区,便于海陆联运。
(2)城市化水平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材料“总人口为36.6万(2020年),其中农村人口为2.2万人”可知,冰岛的城市化率为93.9%,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的原因可从当地第一产业(农业)规模小,从事农业人口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模大,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口多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和图片可知,冰岛纬度高,光热资源不足,且岛屿中部为山地,海拔较高,地形崎岖,除了沿海地区渔业和部分地区畜牧业发展外,大部分地区不利于种植业和林业的发展,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少。冰岛经济发达,炼铝等高耗能工业和渔产品加工等第二产业规模较大,第三产业的旅游业规模较大,从业人员比重高,且人口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的城市中,使得冰岛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
(3)全球变暖对冰岛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可从气候变暖对自然过程的影响以及通过危害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威胁人类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活动的角度进行分析。冰岛是岛国,全球变暖,使冰岛的冰原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冰岛沿海平原低地,沿海平原减少;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易造成土壤盐碱化,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冰雪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后,原有的生态系统发生改变,许多物种可能灭绝;降水和水循环发生改变,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增多;冰岛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冰雪减少和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后,影响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影响沿海居民的生活。

1.(2022·浙江杭州·杭州高级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安徽省简图和郑阜高铁、商合杭高铁示意图。

材料二:安庆石化是超大型石化企业,始建于1974年7月,厂址位于安庆市长江北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坐落在有“中国古铜都”之誉的铜陵市,是一家集铜金属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为一体的超大型公司。
材料三:成为“春晚”广告钉子户的古井贡酒是全国名酒之一,产地位于安徽亳州。近年来,古井酒厂内挖潜力,外塑形象,销量持续增加。
材料四:安徽阜阳市是皖西北中心城市,人口密度大,改革开发以来,外出务工人数众多,主要去向为长江三角洲。
(1)安庆石化和铜陵有色两家公司有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为____、____。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铜陵有色集团的发展方向____。
(2)分析“古井贡酒”销量不断增加的原因。
(3)从区域合作的角度,简析郑阜高铁和商合杭高铁开通对阜阳市人口迁移的影响。
【答案】(1) 水运(或交通) 资源(或矿产资源、矿产、铜矿) 立足铜产业,加大技术研发,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废弃物回收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结构多元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2)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白酒市场总需求量上升;市场知名度提升;营销手段的优化;产品类型调整;产品品质提高。
(3)高铁开通,加快沿线资金、技术的流动,使阜阳人口迁移频率提升(或促进人口迁移);高铁开通,促进长三角产业转移,位于高铁沿线的合肥、阜阳等城市产业发展较快;使阜阳迁往长三角的部分人口回流;阜阳迁往合肥的人口增多。
【分析】本题以安徽省简图和郑阜高铁、商合杭高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发展方向、交通运输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可知,安庆附近没有石油资源,但靠近长江,水运便利;铜陵附近有铜矿资源,故安庆石化和铜陵有色两家公司有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为交通(水运)、资源(铜矿)。目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是一家集铜金属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为一体的超大型公司,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铜陵有色集团的发展方向是立足铜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产品;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等。
(2)据材料“古井酒厂内挖潜力,外塑形象,销量持续增加”可知,古井酒厂通过增加技术投入,调整产品类型,提高产品品质;通过“春晚”广告等手段进行营销,提升市场的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酒市场总需求量不断上升等。
(3)郑阜高铁和商合杭高铁开通,缩短了通行时间,加快沿线人流、物流、资金、技术的流动,促进阜阳人口迁移;高铁开通,降低了交通成本,促进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转移,带动高铁沿线的合肥、阜阳等城市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使阜阳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人口回流;高铁开通,方便阜阳与合肥的往来,扩大合肥城市辐射范围,使阜阳迁往合肥的人口增多等。
2.(2023·江西南昌·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

(1)指出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
(2)简述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影响。
(3)与户籍人口相比,分析珠江三角洲外来流入人口城乡结构特点。
(4)评价珠三角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外来人口流入)。
(2)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城镇务工,城镇人口比重大。
(4)有利: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农村劳动力流失,占用农业用地。
【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城镇化的影响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另一方面是外来人口流入,即人口机械增长。
(2)珠江三角洲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外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使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3)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就业机会多的城镇地区,主要在城镇务工,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大。
(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城镇人口增多会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城镇化占用农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等。
3.(2022·湖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收缩即城市规模的缩小,反映城市相关要素(人口、经济、社会、投资等)的缩减情况,表现出用地低效、住房空置、公共基础性设施欠缺、经济下滑、财政税收减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等发展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收缩最为典型和显著的区域。2000—2017年东北三省收缩城镇的老年人口比例由10.21%增至21.93%,年均增长0.69%,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两者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不断加剧城镇收缩。下图为“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类型的空间分布图”。

(1)描述图中城市收缩状况的空间分布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推测鹤岗与绥化两个城市收缩原因的差异。
(3)试就“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进行合理阐述。
【答案】(1)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空间分布不均匀;差异比较大,东北部城市收缩严重,西南部相对较弱,其中双鸭山、七台河等地进入收缩后期阶段,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等地为非收缩城市。
(2)鹤岗与绥化均处于收缩中期阶段;鹤岗是因煤炭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其城市收缩主要原因是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以及产量和价格的下降等,使城市经济发展出现萎缩,人口外流;绥化临近哈尔滨等非收缩城市,因其周边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等,吸引其城市人口流入,而使绥化等地出现人口大量外流,人口规模缩小,经济下滑,城市收缩。
(3)人口老龄化会引起城镇化进程中出现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现象,从而制约城镇化进程,导致出现城镇收缩现象;城镇收缩使得城市出现经济下滑、社会公共服务能力降低等现象,制约城镇经济发展,出现劳动力外流,而使城市的老龄化现象加剧。
【分析】本题以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类型的空间分布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发展差异、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的关系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读图可知,东北地区城市收缩总体分布不均衡;并且呈现北高南低态势,经济中心不断南移;双鸭山、七台河等地进入收缩后期阶段,哈尔滨、大庆、长春、沈阳等地为非收缩城市。
(2)根据所学知识,了解到鹤岗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煤炭等)枯竭影响下经济发展受限导致城市收缩;而绥化是因为处于核心城市哈尔滨的“虹吸”和集聚,从而被剥夺经济发展要素,压缩了发展空间。
(3)东北三省老年人口比例与城镇收缩差异性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即老年人口规模越大,城镇收缩越严重。人口老龄化与城镇收缩互为因果,两者形成循环累积效应,不断加剧城镇收缩。一方面城镇收缩的突出表现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流失,致使收缩城镇人口结构不断“老龄化”,社会负担持续加重;另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节奏慢、作息时间早、活动范围小,不利于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发展,致使收缩城镇缺乏“活力”,进而削弱了收缩城镇对青壮年的吸引力,加速了青年人口的流失。
4.(2022·安徽宣城·安徽省广德中学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宋都城东京利用便利的漕运条件,发展成为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达150多万。城区分为皇城、里城和外城,城内河道较多,水陆交通便利;商住混杂,分布广泛又相对聚集,不仅形成商业街、批发和专业市场,而且还出现了专业化的综合娱乐场所(即瓦舍)。下图是北宋东京城区及商业繁华区分布示意图。

(1)指出北宋东京城区河流的主要作用。
(2)分析“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区域商业繁华区的形成条件。
(3)推测里城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4)说明北宋东京城区布局规划的合理性。
【答案】(1)水运、供水、防御、防火、排水、浇灌(树木)。调节气候。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
(2)地处汴河和外城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或水路转运之地,人流量大);距当时经济发达的江淮地区近,又有河运相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地(或粮食生产基地);东京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
(3)差异:东部比西部人口稠密(密集)。原因:西部分布开封府等行政部门,为人口密度较小的行政区;东部为商业区,且商住混杂,人口稠密(密集)。
(4)商业区和居住区混杂,沿街、沿河布局,分散布局,方便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三套城墙和护城河,井字形干道系统,街道规划整齐;兴建城市水利,既满足用水需要,又改善了环境,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皇城位于城市中轴线上,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分析】本题北宋都城东京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条件、城市功能分区以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东京城边的河流可以提供水源,能够提供水运条件,方便运输,提供良好的排水条件,防范火灾,促进植被的生长,河流流过之后有利于调节气候,改善水质,美化环境,调节生态环境等。
(2)结合图片可知,商业区位于地处汴河和外城交界处,水陆交通便利,人流量密集,便于人员和货物的集散;而且距当时经济发达的江淮地区近,又有河运与江淮地区相通,有稳定的商品来源地,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根据材料可知,东京人口众多,有稳定的商品销售市场。
(3)根据图片可知,东京里城的东西两侧功能区布局不一致,西部以行政区为主,人口较少;东部以商业区为主,人口密集,因此人口密度东部比西部稠密。
(4)根据图片可知,东京城内商业区和居住区混杂,基本上都是沿街、沿河布局,分散布局,有利于方便了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根据图片可知,当地为三套城墙和护城河,街道设置为井字形干道系统,当地街道规划整齐,便于人们的出行;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兴建城市水利,既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又改善了环境,生态效益较强,从此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而且皇城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城市以皇城为中心对称分布,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5.(2022·河南·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国是传统港口大国,共有500多座海港和河港。早期,法国港口与城市处于初级协同阶段,港区与城区紧密相连。20世纪中叶以来,尤其是集装箱运输大规模推广以来,港口与城市开始分离。近年来,港航高端服务业(港航金融、海事仲裁等)向市区迁移,港口与城市转向高级协同关系。临港工业能够为港口带来稳定的货源,带动港口综合效益的提升。由于生产成本上升,法国的临港工业出现空心化态势。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如美国,采用近岸外包带动临港地区再工业化模式,即雇佣邻国的组织和劳动力投入临港工业,但法国难以采用该种模式。下图示意法国主要港口的分布。

(1)根据港口分布特点,推测法国人口和水系的空间分布差异。
(2)分析法国港口与城市的关系经历了“初级协同一分离一高级协同”转变过程的原因。
(3)法国难以采用近岸外包带动临港地区再工业化的模式,试从劳动力的角度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1)法国英吉利海峡、地中海沿岸港口密集,说明法国北部和地中海沿岸人口密度较大,中部较小,法国内河港口较多,分布分散,北部多于南部,说明法国河流众多,水系发达,且北部河网密度更大。
(2)早期,港口比其他地区更具备进出口货物的优势,成为商品贸易集散中心,促进城市发展,港城协同,随着港口规模扩大,港口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对集中连片土地要求提高,港口逐渐与城市分离,以减轻港口作业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干扰,之后,港口相关产业升级,港航高端服务业向信息畅通、设施完善的中心城区迁移,实现港城协同。
(3)地处欧洲西部,周边地区都同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较小;港口众多,临港地区再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法国及周边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偏低,劳动力自然增长量不足。
【分析】本题以法国人口和水系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国人口和水系的空间分布差异、港口与城市关系的演变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推测法国人口和水系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根据港口的分布情况来进行判断,港口密度大,反应人口密度大,同时也能够反映水系较多。由图可知,由于法国英吉利海峡、地中海沿岸港口集聚,反映这一带人口密度较大,说明法国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并且法国北部和地中海沿岸人口密度较大,中部较小。由图可知,由于法国内河港口数量较多,分布相对分散,且北部更多,说明法国河流较多,水系较为发达,并且空间分布不均匀,整体来说,北部的河网密度更大
(2)分析法国港口与城市的关系经历了“初级协同一分离一高级协同”转变过程的原因,需要考虑初级时期,分离时期以及高级时期不同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初级协同阶段主要考虑港口的运输物流优势,早期港口比其他地区更具备进出口货物的运输物流优势,成为商品贸易集散中心,能够促进城市发展,所以港城协同。分离阶段主要考虑的是港口扩大对占地要求的提高和对城市环境的干扰,随着港口规模扩大,港口的专业化程度提高,对集中连片土地要求提高,所以港口逐渐与城市分离,从而减轻港口作业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干扰,进入分离阶段。高级协同阶段主要考虑高端港口相关产业的选址需要接近城市中心,由于港口相关产业升级,港航高端服务业向信息畅通与设施完善的中心城区迁移,从而实现高级港城协同。
(3)法国难以采用近岸外包带动临港地区再工业化的模式主要从周边国家劳动力的数量较少、成本差异不大等角度分析,法国位于欧洲西部,其周边国家与地区均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所以与法国劳动力成本差异较小,并且,由于法国及其周边国家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所以劳动力的自然增长量不足,劳动力较少,但是由于港口众多,临港地区再工业化对劳动力需求量较大,由于劳动力成本与数量问题,所以法国难以采用近岸外包带动临港地区再工业化的模式。
6.(2022·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三中校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罗作为非洲最大的城市,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人口达2280万(2017年),预计到2050年将达到4000万。2015年,埃及决定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带上建一座新行政首都-新开罗,面积几乎是开罗的两倍,预计转移约650万人口。2021年,新都项目建成,其中重点项目由中方企业承建,埃及政府开始试迁。图为新开罗位置示意图。

(1)说明新首都选址的优势条件。(6分
(2)为解决新首都水资源短缺,有人建议开挖地下隧道并在其中铺设管道引入尼罗河水,说出”隧道+管道”输水方式的优点。
(3)说出与开罗相比,新开罗面积大,但规划人口数量少的原因。
(4)简述新开罗的建设对开罗的影响。
【答案】(1)距开罗较近,便于对接利用基础设施,方便管理;
邻近苏伊士运河经贸区、开罗国际机场、西部尼罗河三角洲等重要节点,便于联系和管理,易带动尼罗河三角洲的经济一体化;
位于沙漠,土地资源充足,地价低;
城市发展的空白区,利于城市合理规划和布局。
(2)该工程处热带沙漠地区,管道输水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与下渗;
隧道可以减轻因高温、爆晒、温差过大导致的管道损坏;隧道中铺设管道,利于管道后续的维护,保证持续供求。
(3)沙漠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职能单一,就业机会少。
(4)有利影响:分散开罗城市职能,由政治、经济和商业化中心转变为经济、商业中心;减少了开罗市的人口数量;缓解了开罗市的“大都市病”。不利影响:就业岗位和劳动力资源等减少。(有利影响4分,不利影响2分)
【分析】本题以开罗迁都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因素、输水线路的建设、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以及城市化问题的应对措施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所学知识可知,新首都地区沙漠广大,地价较低,整体埃及沙漠面积广,用地充足,利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其耕地面积小,在沙漠中建首都可减少对耕地占用,节约土地资源;读图,新首都距离开罗近,便于得到开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利于承担人口及产业转移;新首都位于开罗和苏伊士运河之间,辐射带动作用强明显,便于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方便物资转运等,推动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2)该区域为热带沙漠气候,气温高,蒸发量大,采用管道输水减少水分蒸发、下渗带来的损耗;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过大、风沙、高温等灾害容易对漏在外面的设施造成破坏,在隧道内铺设管道可以减少损坏,延长供水时间;在隧道中相比直接埋在地下容易对管道进行维护,降低运营成本,保证持续供应。
(3)根据材料新开罗为行政中心,城市职能单一,就业岗位少;新开罗位于沙漠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容量较小。
(4)新开罗的建设对开罗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根据材料新开罗为新行政首都,新首都能够分散大开罗的行政职能;预计转移约650万人口,缓解开罗地区人口稠密、交通拥堵等问题;不利影响:城市职能减少,就业岗位减少,人口减少,导致劳动力减少。
7.(2022·广东·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双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双湖县一半以上面积在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当地草场加速退化,人畜与野生动物矛盾凸显。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高牧民生活质量,政府决定进行生态搬迁,鼓励双湖县居民分批次向南搬迁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森布日村安置点,并培育特色产业引导牧民转移就业。下图示意森布日安置,点地理环境。

(1)推测双湖县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的原因。
(2)分析森布日村作为接纳生态搬迁安置点的有利条件。
(3)从生态和经济发展角度,简述双湖县生态搬迁的积极意义。
【答案】(1)海拔高,空气含氧量低;冬季漫长,大风日数多,气温低。
(2)海拔较低,气候和含氧条件有所改善;临近河流,水源条件较好;西北部高山,阻挡风力;临近高速公路和机场,交通条件较好。
(3)双湖县草场退化,生态环境脆弱,交通不便,将人口易地搬迁至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不仅可以保护迁出地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迁入地提供更多的劳动人口,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森布日安置点地理环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环境与聚落、聚落布局区位因、生态移民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双湖县中国海拔最高的县是,位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羌塘草原深处,因康如湖和惹角湖而得名,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这里空气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0%,每年有10个月的漫长冬季,8级以上大风天气多达200天,最低气温零下40摄氏度,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
(2)山南市贡嘎县森布日村,海拔3600米,气候和含氧条件较好;坐落在雅鲁藏布江畔,水源条件较好;西北边与拉萨市曲水县隔着高山,阻挡风力;东边为拉萨贡嘎机场高速,交通条件较好。
(3)生态搬迁是由于迁出区的人口规模远远超过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因生态环境因素所致。从移民的目的来看,生态移民通过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一方面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二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
8.(2022·青海西宁·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其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身居沙海,戈壁环绕,干旱少雨,绿洲仅占总面积的4.5%,素有“戈壁绿洲”、“沙漠明珠”之称。全市总人口18万,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
鸣山大枣是敦煌八大怪之六,以个大味甘、营养丰富著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药用价值极高,是补血、益气、养肾、安神之佳品。大枣宜制干枣和酒枣,敦煌酒枣风味独特,深受人们喜欢。下图是敦煌及周边地区地形图。

(1)结合图文信息,简析敦煌发展的区位条件,并说出敦煌城市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2)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虽屹立千年,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试分析敦煌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结合该地自然环境,指出敦煌鸣山大枣品质优良的区位条件。
(4)为积极参与到我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中,作为古代“丝绸之路”重镇的敦煌大有作为。试列举敦煌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区位条件:①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连接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位置优越独特;②党河流经,位于河流沿岸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丰富的水源;③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④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资源特色鲜明。限制性因素:水源。
(2)有利条件: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地城组合状况好,旅游价值高。
不利条件:距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较远,市场距离大,只有一条铁路,且又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其交通位置及通达性不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地区接待能力差;莫高窟洞窟多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洞虽多,但面积小,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有限。
(3)区位条件:①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大枣的品质好;②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水源清洁,矿物质含量高(水质好);③该地发展绿洲农业,沙漠土壤少,无污染;④该地重工业相对落后,环境污染少。
(4)措施:①“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构想,为敦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经济;②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③合理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④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⑤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合理用水,注意生态保护,防治荒漠化等。
【分析】本题以“一带一路”和敦煌及周边地区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位因素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敦煌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连接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位置优越独特;对于干旱的西北地区来说,影响人类活动的主要因素是水源,党河流经敦煌,位于河流沿岸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丰富的水源;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矿产资源丰富,农产品资源特色鲜明。敦煌属于温带大陆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成为限制性因素。
(2)敦煌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敦煌莫高窟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附近有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酒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地;旅游资源的集聚状况和地城组合状况好,旅游价值高,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但也存在不利因素:敦煌深居内陆,距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较远,市场距离大;只有一条铁路,且又不能直接到达目的地,其交通位置及通达性不好;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不发达,地区接待能力差;莫高窟洞窟多粉沙、泥质,易风化、侵蚀,洞虽多,但面积小,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有限。
(3)鸣山大枣品质优良与当地气候、水源、土壤等条件密不可分。该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大枣的品质好;河流补给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的灌溉,水源清洁,矿物质含量高(水质好);该地发展绿洲农业,沙漠土壤少,无污染;该地重工业相对落后,工业排放废气少,环境污染少。
(4)结合“一带一路”时代背景分析,敦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处理好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要实现农业、工矿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回答本题需要在农业、工矿业、旅游业等方面书写出具有地理语言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可采取以下措施:①“一带一路”建设的宏伟构想,为敦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经济;②利用气候资源独特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③合理发展采矿业、矿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④利用特色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服务业,控制旅游规模,提高服务质量;⑤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合理用水,注意生态保护,防治荒漠化等。
9.(2023·山东潍坊·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校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新疆和田至若羌铁路(和若铁路)正式开通,标志着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和若铁路长约825km,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终年无雨,全年1/3为风沙日,沙尘暴的年平均发生日数为60天,大风风速达30m/s。塔克拉玛千沙漠风向、风速变化无常,流动沙丘面积占沙漠总面积的85%。和若铁路沿线建设有近300km的绿色防风固沙带。下图示意塔里木盆地铁路环线。

(1)说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条件对建设和若铁路的不利影响。
(2)指出和若铁路建成运营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效益。
(3)推测沿线采取的防风固沙措施。
【答案】(1)沙漠地区地基不坚固,增加施工难度,提高造价;风沙活动频繁,增加施工难度;防风沙、环保等工程量大,提高了造价;气候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影响施工、维护人员的身体状况。
(2)加大农业开发力度,增加农特产品输出;方便居民出行,促进社会交往;节约出行时间;提高产品调运量,互通有无,降低物价,降低生活成本;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
(3)设置草方格、石方格沙障;营建防护林;搭建防风沙隧道;建设挡风墙、板。
【分析】本题以和若铁路的开通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交通区位条件的分析、交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及风沙的防治措施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自然条件对铁路线建设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气候、地貌条件等角度进行分析。气候条件方面,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且位于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几乎终年无雨”,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影响施工、维护人员的身体状况;由材料“全年1/3为风沙日,沙尘暴的年平均发生日数为60天,大风风速达30m/s,沙漠风向、风速变化无常”可知,风沙活动频繁多发,增加施工难度;“流动沙丘面积占沙漠总面积的85%”,地基不稳固,施工难度大,造价高昂。
(2)和若铁路建成运营给当地居民带来的效益主要从对居民出行、对外交往、收入、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和若铁路沿线设置诸多站点,且对外联通喀什、北疆和格尔木,方便居民出行,促进对外社会交往,同时相比于公路出行,铁路速度更快,更加节省时间;交通线路的建设,也会促进沿线地区农业的开发力度,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增加农特产品输出,增加农民的收入;再对外输出农特产品的同时,也可以增进外部产品的调入,有利降低物价,降低生活成本,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等。
(3)防风固沙措施可以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可以营造防护林;水源条件较差的地方,可以修建草方格、石方格沙障;此外,还可以修建防风沙隧道、挡风墙、挡风板等。
10.(2023·广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釜山北港自开港以来,依托港口发展港口贸易和制造业,形成了具备城镇雏形的釜山港区。随着釜山港区的扩大,当地在港区以北6km外兴建新区,即釜山镇区。釜山北港的发展促进了釜山镇区高水平城市化发展。时至今日,釜山港是韩国最大的海港,釜山已经成为韩国第二大城市。21世纪初期,釜山港区出现明显的衰败趋势,为此,当地政府提出釜山港区再开发计划,第一阶段到2022年建成特色海洋产业集群,第二阶段到2030年力争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核心地段。图示意釜山北港的位置。

(1)简述历史上金山在港区以北6km外兴建新区的目的。
(2)金山北港的发展促进了金山镇区高水平城市化发展,试说明理由。
(3)说明海洋产业集群发展对振兴港区活力的意义。
【答案】(1)提高集装箱吞吐量,增强物流能力;分离城区和港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优化港区布局;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
(2)釜山北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大量人口迁入,提升了城镇人口的比重;釜山北港的发展对釜山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产业由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三产业;釜山北港规模的扩大,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引入,提升了釜山镇区的城市等级。
(3)海洋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第二、三产业发展;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扩大就业,各类人才集聚;海洋产业集群发展,有利于港区产业间加强技术协作,提高创新能力。
【分析】本题以釜山北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镇化水平、港口对城市化的作用、海洋产业集群对港口活力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釜山历史上一直是东亚大陆和海洋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历史上釜山在港区以北6km外兴建新区的目的是提高集装箱的吞吐量,增强物流能力;城区和港区分离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指导港区有序布局等;同时扩大港区的经济腹地。
(2)城镇化水平的标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产业由第一产业转为第二三产业、城镇规模扩大。
(3)港区活力应从社会活力、经济活力、文化活力角度分析。

1.(2022·北京·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塔科马市(47°17'N,122°28'W)是位于北太平洋东岸的港口城市,人口约21.9万(2020年)。该市一位名叫约克的年轻人非常喜爱中国文化,工作之余经常前往图书馆读书,或漫步公园游憩。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成了分处铁路两端的约克曾祖父母缔结姻缘的纽带。他们初识时,位于铁路西端的塔科马仅千余人,到1889年人口达3.6万。图12示意塔科马市内部空间结构。

(1)概述该市兴起与发展的过程。
(2)归纳该市商业区的分布特征。
(3)说明该市适宜步行的原因。
【答案】(1)北太平洋铁路建成后,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海运和陆运交通联系日益紧密,带动产业发展,城市服务功能日趋完善,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进一步发展。
(2)临近港口和城市中心集中成片,沿主干道呈带状,在街角和居住区呈点状分布。
(3)城市环境宜人,建有步行道,步行范围内的设策较为便利、公园绿地分布广。
【分析】本题以塔科马市内部空间结构及该城市基本信息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条件、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从材料可以看到1873年横贯美洲大陆的北太平洋铁路建成,这条铁路的建成使该地人口数量增多,城市逐步兴起。由于该地位于北太平洋东岸地区,依靠海洋运输和铁路运输,该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化不断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其城市服务功能日渐完善,城市土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进一步发展。
(2)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市部分商业区靠近普吉特海湾,临近港口及市中心地区的商业区,相对集中连片;同时在该市中心以南区域,商业区沿主干道呈带状布局。其他零散的商业街区主要分布在街角和部分居住区周围,呈点状分布。
(3)从材料中可以看到该城市建有步行道,其步行和骑行道主要沿海岸分布,该地处于太平洋东岸,临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显著,气温适宜,环境较为宜人。同时,在其步行道周边,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另其步行道连接众多公园和绿地,故适宜步行。
2.(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下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答案】(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分析】本题以某村的2008年到2018年的发展状况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人口、农业、工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素养。
【详解】(1)城市化的过程中,城镇用地的增加,使大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用来满足城镇的发展。外来新建企业的增加,也需要征用农林用地,与此同时,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减少了农林用地的占比。
(2)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说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当地就业机会较少,外来企业为本地提供的就业岗位极为有限。再加上Z村位于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又有高速公路出入口说明进出城市交通便利,路程较近,往返方便。在收入方面,与传统务农相比,外出打工的收入水平比较高。
(3)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整合本村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为了降低企业各种成本,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企业的需要。除此之外,为企业提供住宿、餐饮等一系列配套服务也可以为本地村民提供就业机会。本村落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可以发挥独有的区位优势配合外来企业发展物流等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企业可以开展培训,提高村民的就业能力。
3.(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墨西哥是拉美地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国内资金缺乏,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西哥大量吸引外资,现已发展成为拉美地区重要的外国投资目的地和贸易大国。汽车产业是墨西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进口零部件,在国内装配后出口,其中80%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形成特色显著的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目前,墨西哥拟利用本国丰富的锂矿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材料二下图为墨西哥略图。

(1)说出制约该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地形条件。
(2)简述该国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劣势。
(3)分析该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答案】(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崎岖不平;沿海狭窄平原上多河谷。
(2)依赖美国市场,出口市场单一;产业链短,吸纳就业少;附加值低。
(3)吸引外资;开采锂矿,提炼锂;研发技术,制造零部件,装配整车;出口市场多元化。
【分析】本题以墨西哥为材料,涉及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工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墨西哥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大,高速公路修建难度较大;沿海平原地区河网密布,修建高速公路需要跨越的河谷数量较多,工程难度较大,投资成本较高。
(2)根据材料信息“汽车产业是墨西哥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通过进口零部件,在国内装配后出口,其中80%的汽车出口到美国”可知,墨西哥汽车产业对美国的依赖程度较大,市场相对单一,易受两国贸易冲突的冲击;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汽车制造业产业链条较短,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吸纳的劳动力较少;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经济效益较低。
(3)根据材料信息“墨西哥拟利用本国丰富的锂矿资源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可知,墨西哥锂电资源丰富,应开采锂电,发电锂电工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传统汽车工业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应该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零部件,延长产业链;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墨西哥传统汽车产业市场单一,应该拓宽市场,使得市场多元化;墨西哥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水平较低,应该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促进本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等。
  本文标题: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大题限时集训-人口、城市与交通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240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2403.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