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8-02
阅读: 次
字体:大 中 小
在线投稿
进入21世纪,长江下游跨江桥隧建设发展迅速。有研究统计,2000年长江下游公路跨江桥隧通道仅4条,2008年为9条,2016年增至17条。图1示意这三个年份长江下游两岸部分市县距江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的车辆,到达对岸所需平均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与2000~2008年相比,2008~2016年期间长江下游两岸不同直线距离区间车辆平均跨江耗时的缩减量均表现为
露点温度是指气压不变、水汽无增减情况下,未饱和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图2所示的是2020年11月18~19日吉林省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较强降水过程相关信息。据此完成3~4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某侨乡村,现存大量古建筑和水上碉楼。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快速推进,该村人口持续外流,村落逐渐空心化。近10年来,该村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回流人口明显增多,成为乡村振兴的成功范例。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该村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人口持续外流的主要原因是
浙江省温岭市制鞋业发达,Z镇是该市最大制鞋基地,其制鞋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随着电商的发展,该镇制鞋业趋于更加灵活化。图3示意Z镇制鞋业发展历程。据此完成7~8题。
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4a)。图4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据此完成9~10题。
9.在图4a中,符合图4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10.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5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1~12题。
12.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的是
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6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13~14题。
13.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14.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图7示意长江三角洲地区某特大城市近几十年来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三个阶段。据此完成15~16题。
15.由阶段I发展到阶段II,城市各要素向郊区扩散的推动力主要是
16.与阶段 I 相比,阶段Ⅲ郊区演变的最显著特征是
龙胆草(图8)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喜湿、怕涝,适宜在气候温凉、土壤微酸性的环境生长。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位于长白山余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图9为该县三维地形图),大部分地区土壤pH介于5.5~6.8之间。该县是我国优质龙胆草种源地和最大的栽培基地,种植历史较长。2008年,“清原龙胆”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之前,该县龙胆草生产以散户为主,多为家庭作坊式初加工,加工企业少,产品售价低。近年来,该县通过“龙头企业十农户+基地”这种新型组织模式(图10),提高了龙胆草产业效益。
(1)分析该县适宜龙胆草大规模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8分)
【参考答案】地处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凉;(2分)季风叠加地形影响,降水较充足;(2分)山地丘陵地形,利于排水;(2分)坡地面积广,大部分土壤呈弱酸性,适宜大规模种植。(2分)
(2)简述农户参与图10所示的新型组织模式能获得哪些方面的益处。(6分)
【参考答案】农户通过土地租赁、投资及付出劳动获得经济收入;(2分)农户能从基地和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培训等支持;(2分)种植或初加工的产品由企业收购,产品销售有保障。(2分)
(3)该县如何利用“清原龙胆”品牌优势进一步打造优质龙胆草产业基地?(8分)
【参考答案】加大品牌宣传和营销力度,加强交易集散中心建设,扩大市场影响;(2分)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夯实良种繁育及供应基地;(2分)建设深加工基地,吸引知名企业及人才、技术和资金等进入,生产龙胆系列优质产品;(2分)利用品牌优势,建设康养、科普、研学和文创等产业基地。(2分)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11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11b示意图11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11(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原因。(6分)
【参考答案】西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2分)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2分)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2分)
(2)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含水层明显较厚,且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试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两种现象的形成原因。(8分)
【参考答案】此区域属于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2分)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的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2分)德南隆起,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2分)地下水通过河道两侧断层处的通道,溢出地表。(2分)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2分);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2分)。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12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气候变冷,夏季风势力减弱,海水扰动减小(2分);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海冰范围扩大且历时长,不利于上、下层海水交换(2分);海平面下降,日本海与外海交换减弱,洋流影响减弱(2分)。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认同:现代对马暖流影响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2分);距今约8千年,这些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开始同步增强,反映对马暖流自此开始全面影响这些海域,表明现代对马暖流基本形成(2分)。
不认同:距今约8千年,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开始同步增强,仅暗示此时对马暖流势力增强(2分);由于影响洋流的因素复杂,因此这一现象不足以支持现代对马暖流即形成于此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