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措施建议类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6-0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A.温带荒漠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山地灌木林带
2.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
  A.南坡2000m左右 B.南坡2500m左右
  C.北坡1500m左右 D.北坡2500m左右
3.为了缓解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现状,我国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限制第三产业发展 B.全面使用清洁能源
  C.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D.减少工业废水排放
  【答案】1.A2.D3.C
  【解析】1.图中①处自然带位于山脉南侧的山麓地带,自然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所以说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温带荒漠带,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随着海拔升高,降水量先增多后减少,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方应形成森林带,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分布有山地寒温带针叶林植被的地方,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北坡2000米到3000米之间,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气温升高,使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为了缓解这种现状,应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故A错误,C正确;我国目前能源结构中以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为主,全面使用清洁能源不太现实,B错误;全球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D错误。故选C。
  【点睛】山麓的自然带即基带,其水热组合与山地所在地区的水热组合基本一致,因此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规划了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一中亚一西亚、中国一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其中,最先规划建设的中蒙俄经济走廊是全球资源最富集的区域之一。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开发强度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该区域被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保育发展区(在生态保护中适度发展经济的地区)等三个区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T1、T2、T3分别为
  A.重点发展区、保育发展区、优化发展区 B.保育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
  C.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保育发展区 D.重点发展区、优化发展区、保育发展区
5.与T2相比,T3区域
  A.自然环境更优越 B.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矿产资源更丰富 D.生态保护更优先
6.实现T1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A.改善自然环境 B.调整产业结构
  C.完善基础设施 D.提升城市化水平
  【答案】4.C5.D6.B
  【解析】4.T1、T2、T3依次位于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大兴安岭,T1上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故为优化发展区;T2上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工业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故为重点发展区;T3上多为大兴安岭等分布着原始森林,生态环保意义重大,故为保育发展区。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T2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上,拥有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等工业区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矿产资源更丰富;T3区域为大兴安岭等地区,纬度高,气候比较寒冷,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分布有原始森林,是中国东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和国家森林保育区。由此可知,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T1地区为传统工业区,实现T1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B正确;该地区为发达地区,自然环境较好,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化水平高,故ACD错误。故选B。
  【点睛】俄罗斯四大工业区: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特点是不同类型的工业区分布较为零散,但基本上都接近内陆的原料产地。原因是俄罗斯自然与矿产资源极为丰富。
  沙丘是由外力作用从物源区分选出砂粒沉积物而积累的堆积床面。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某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20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冬春季节盛行大风。该地河岸附近分布着规模较大的沙丘,沿岸交通干线经常受到流沙的袭扰。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间段某沙丘的纵向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8.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判断图所示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②③①④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④②①③
9.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在河流枯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②在河流丰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
  ③设置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棚栏④设置斜交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7.D8.B9.A
  【解析】7.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某地年均降水量约为520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此时大量来自上游的泥沙搬运至中下游河段凸岸河漫滩进行堆积,到冬季,由于季节性积雪融水以及降水的缺少,河流水位下降,夏季堆积的泥沙出露水面,达到一年之中面积最大的时候,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由于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说明这些沙丘发源于同一时间段的河流堆积体。①②③④对应一年之中不同的季节。夏季水位最高,大量泥沙在水下进行堆积,对应①;而后,到秋冬季节,水位下降,堆积体出露水面形成沙丘,对应④;冬春季节盛行大风,将沙丘吹拂搬运至山坡上,对应③;到了次年夏季,新的丰水期水下堆积作用又开始了,对应②;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阻沙林带应该设立在河漫滩沙丘的前缘,即枯水期水位线附近,冬春季节盛行大风的上风口,减少大风对沙丘的侵蚀、搬运作用,使沙丘不易移动,①正确、②错误。而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设置阻沙棚栏可以更有效,最大限度的抑制沙丘的移动,③正确、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漫滩(平原):在中下游地区,河流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的面积不断升高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被水淹没继续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向下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就形成河漫滩平原。
  我国某段峡谷谷底自然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上是稀疏的灌丛,山顶有森林分布。小华同学暑期沿该段峡谷进行地理研学,途经“大流砂”。“大流砂”宽约300米、高约900米,坡面有大量碎石,由上至下呈发散状分布直至坡底。此处时常发生地质灾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段峡谷夏季气候特征为
  A.湿热 B.冷湿 C.干冷 D.干热
11.“大流砂”的碎石主要来源于
  A.河流堆积 B.冰川侵蚀 C.基岩风化 D.风力搬运
12.为减轻该处地质灾害影响,最适宜的措施是在“大流砂”所在地
  A.坡面植树造林 B.两侧设排水渠 C.坡底修建挡墙 D.坡顶平整土地
  【答案】10.D11.C12.B
  【解析】10.阅读图文材料可知,该段峡谷谷底是生长大量仙人掌,山坡是稀疏的灌丛,而山顶有森林分布,说明峡谷内干热情况非常明显,可推测大致为我国的西南地区,夏季易受到焚风效应的影响,因此气候特征表现为干热,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流沙”现象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该区域属于我国西南地区山高谷深的峡谷地区,峡谷干热情况明显,且碎石由坡面上至下呈散发装分布到坡底,因此不可能是河流堆积,故A错误;该区域内无冰川分布,故B错误;碎石由坡面上至下散发至坡底,说明是上坡的岩石破碎导致的,因此属于基岩风化作用导致的,故C正确;我国西南地区峡谷山高谷深,且处于背风坡,风力不大,碎石颗粒较大,不易被风力搬运,故D错误。故选C。
  12.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处地质灾害主要是“大流砂”,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周围地层下沉、倾斜等,材料显示其气候和土质原因,植被稀疏,因此植树造林比较困难,故A错误;“大流砂”是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在两侧设排水渠,可以降低大流砂形成的概率,减轻地质灾害,故B正确;坡底修建挡墙,在短时间内有一定作用,但长时间后,挡墙的高度将越来越高,有坍塌的危险,故C错误;坡顶平整土地,困难较大,且坡面结构较为松散,坡顶平整并不能改变地质灾害状况,故D错误。答案选择B。
  【点睛】流砂现象及其危害: (1)流砂现象粒径很小、无塑性的土壤在动力水压推动下失去稳定,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坑内的现象称为流砂现象。(2)危害:土完全失去承载力,流砂边挖边冒,土方开挖无法达到设计深度,极易引起土体塌方,严重者附近建筑物下沉、倾斜,甚至倒塌,拖延工期、增加费用。(3)产生流砂的原因:流砂现象经常发生在细砂、粉砂、亚砂土中,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则取决于地下水及其产生的动水压力的大小。
  冰碛湖坝是由冰碛物和多年冻土构成的,其结构与冻融变化主要受坝体温度变化的影响。随着气候暖湿化,部分冰碛湖存在溃决风险。L湖是中国一处典型的冰碛湖,近年来溃决风险提高,且一旦溃决将对下游村落造成巨大损失。下图示意2013年1月21日(当年最低日均温出现的日期,该日天气状况稳定)L湖冰碛湖坝的气温和部分深度地温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影响2013年1月21日L湖冰碛湖坝地温日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风力大小 B.积雪厚度 C.太阳辐射强度 D.土壤冻结深度
14.为降低L湖的溃决风险,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工程加固湖坝 B.积雪覆盖湖坝 C.修建排水通道 D.转移下游村民
15.该地最可能位于
A.内蒙古东部 B.新疆西部 C.黑龙江北部 D.西藏南部
【答案】13.B14.C15.D
【解析】13.图中2013年1月21日地温在该日比较平稳,越往下去地温越低,且地温高于最高气温。说明当天积雪厚度厚,地表保温作用强,受气温影响下,B正确;风力大小,太阳辐射都会导致气温的变化,在没有积雪覆盖保温的作用下,进而影响地温,导致地温变化,AC错误;土壤的冻结深度受土壤的温度的影响,因果倒置,D错误;故选B。
14.冰碛湖坝是由冰碛物和多年冻土构成的,其结构与冻融变化主要受坝体温度变化的影响。工程加固湖坝,随着气温的升高,坝体的温度变化依然会导致内部冻土融化而松动,形成溃堤,A错误;随着气温升高积雪会融化,不能起到阻挡作用,B错误;修建排水通道可以有效减少冰川融水过多对坝体产生的压力,C正确;转移下游村民成本较高,而且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错误。故选C。
15.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北部缺少高大山地和高原,缺少冰川地貌,AC错误;新疆西部多冰川地貌,但夏季蒸发旺盛不易形成较浅的湖泊,B错误;西藏南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水汽来源充足,多冰川地貌,更容易分布冰碛湖,D正确。故选D。
【点睛】冰碛湖是冰川地貌的一种表现。与冰碛湖容易混淆的是冰蚀湖,都是冰川地貌。冰蚀湖是冰川侵蚀地表形成洼地,后积水形成。冰碛湖是冰川溶化后,冰川携带的物质堆积后,在低洼处积水形成的。
某地理研究团队在山西北部某地的林地中部开辟了一片实验区种植新疆杨幼树,以研究新疆杨幼树的受霜冻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实验区内不同位置新疆杨幼树的冻害程度差异显著,晚霜造成新疆杨幼树树干底部距地面约2厘米处产生大小不等的韧皮部坏死斑,且不同朝向的坏死斑比例相差很大。下图示意实验区内新疆杨幼树位置及受晚霜影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实验区东部的新疆杨幼树冻害状况重于西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A.上午光照弱 B.下午光照弱 C.上午光照强 D.下午光照强
17.为减少晚霜对新疆杨幼树的冻害,最合理的措施是
  A.底部堆土 B.地膜覆盖 C.放火作烟 D.定期灌溉
  【答案】16.A17.A
  【解析】16.霜冻多在夜间发生,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而一天中日出前后温度降到最低,霜冻最严重;而在上午时段,东部新疆杨幼树受到东侧林地阻挡作用较强,造成光照削弱程度高于西部,致使实验区东部新疆杨幼树林地气温更低,低温时间更长,造成冻害更为严重,故A正确,C错误;霜冻多在夜间发生,日出前后最严重,与下午光照强弱关系不大,排除BD。故选A。
  17.晚霜主要发生在洼地冷空气聚集的地方,而在树干底部堆土,能有效阻止冷空气在树干底部聚集,从而减轻晚霜冻害,A正确;在林地覆盖地膜的成本太大,不具有可行性,B错误;放火作烟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且在林地放火的安全隐患大,C错误;山西北部属于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匮乏,定期灌溉林地不具有可行性,D错误。故选A。
  【点睛】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
  乌拉盖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年降水量约340毫米,草类丰茂。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放牧,当地土地退化严重,部分区域寸草不生。裸露的土地上有许多坑洞出现,这些坑洞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为修复生态环境,当地在坑洞中补播优质草种,但存活率不高;经反复尝试,最终成功提高草种存活率,使乌拉盖草原重回绿意盎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乌拉盖草原土地退化后,地表坑洞的形成与扩大是由于
  A.流水侵蚀 B.冻土消融 C.风力侵蚀 D.地面沉降
19.为提高草种存活率,该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混种固氨植物 B.修建防风林带 C.引水灌溉 D.翻耕播种
  【答案】18.C19.A
  【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当地降水较少,由于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可能产生土地荒漠化,土地上的坑洞应是受风力侵蚀形成,在风力长期侵蚀下不断变大,C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A错误;冻土消融随温度变化,不会直接造成地表坑洞形成与扩大,B错误;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草原地区不明显,且地面沉降一般不会导致地表很多坑洞形成与扩大,D错误;故选C。
  19.“当地在坑洞中补播优质草种,但存活率不高”,显然并非草种质量(内部因素),而是环境条件的短板(外部因素) 所致。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强烈,特别是“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的坑洞更是遭受强烈风蚀之处,土壤养分少;能够“成功提高草种存活率”,必然是解决了草种生长所需的养分,因而“混种固氮植物”是最适宜采取的措施,A正确;该地草类都难以生长,防风林更不可能,B错误;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C错误;翻耕使得土壤疏松,会加剧当地沙漠化,D错误。故选A。
【点睛】盐渍化草地的成因,主要是盲目开垦和超载放牧等人为因素,表现形式为草地盐碱含量增加,阻碍牧草生长,逐渐成为地表裸露的盐碱斑。乌拉盖草原的修复在围栏内进行,根据盐碱斑面积大小和草地植被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盐碱斑外的草地采用围栏封育与施肥方案;中、小面积的盐碱斑采用人工翻地、撒腐殖酸、补播草籽、草帘覆盖的技术方案;大面积盐碱斑则先采用旋耕机翻耕,再实施后续措施。
我国县级行政区有市辖区、近郊区、县级市和县域四种类型。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部分县级行政区出现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下图为我国城市人口收缩型县级行政区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四类县级行政区收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
A.经济水平发展差异 B.人口数量增长不均
C.生态环境质量不同 D.文化教育发展失衡
21.人口显著收缩的县级行政区将会出现
A.城市化水平下降 B.人口出生率减小
C.老龄化比例降低 D.劳动年龄人口增加
22.辽宁省鞍山市是显著的人口收缩型城市,为应对人口收缩问题该市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量引进人才 B.拓展城区面积 C.优化产业结构 D.提升农业占比
【答案】20.A21.B22.C
【解析】20.由材料“人口收缩(人口流失乃至局部空心化)现象”可知,人口收缩表现为人口流失,其主要原因一般是经济原因造成的人口流失,四类县级行政区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在区域的地位不均等,造成人口流失程度的差异,故A正确;人口数量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文化教育发展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不是主导因素,排除BCD。故选A。
21.人口显著收缩,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迁移至发达地区和城市,迁移人群有可能原本就是城市人口,也可能是乡村人口,不一定造成城市化水平下降,A错误;由于外出人口多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由此造成生育率下降,出生率减小,B正确;青壮年外出比例较大,老龄化比例提高,C错误;劳动年龄人口以外出就业、经商为主,造成劳动年龄人口减少,D错误。故选B。
22.面对人口收缩,人口外流,应积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口留在当地发展,C正确;大量引进人才首先要具备吸引人才到来的就业条件和社会福利条件,A错误;拓展城区面积要与整体发展和规划一致,不能盲目进行,B错误;提升农业占比,不能带来就业机会等的增加,不能留住人才,D错误。故选C。
【点睛】随着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城市收缩的深度和广度将有所拓展。城市收缩可能会催生产业萎缩、住房过剩、债务攀升等相互叠加的经济现象,带来多重压力和潜在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城市收缩是需要直面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有必要未雨绸缪,及早探寻应对收缩型城市的办法。
  本文标题: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措施建议类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182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1820.html

    标签:高考地理措施建议类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