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深陷塘天坑地处云南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深148.7米,在漫长的地质运动中坑壁多次崩塌形成倒石堆。下图为深陷塘天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坡度
2.倒石堆由顶部到底部,碎屑物颗粒增大,主要是因为()
A.重力分选 B.风力分选 C.流水分选 D.植被改造
【答案】1.C2.A
【解析】1.读图可知,天坑内南坡是阴坡,光照较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乔木;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只能生长耐旱的灌木,故导致天坑南北两侧倒石堆植被差异因素主要是光照,C正确;天坑内温度、降水条件差别不大,AB错误;坡度对植物分布面积有影响,对植物种类影响小,D错误。故选C。
2.坑壁崩塌时,较大岩块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停积,而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故由顶部到底部,碎屑物颗粒增大,主要是因为重力分选,A正确; 风力分选一般顺风向,上风地带较粗,下风地带较细,B错误; 流水分选是在河流上游较粗,下游较细,C错误;植被改造碎屑误没有明显分选,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蒙古根河市位于漠河西南约300km,历史最低气温达-58℃,被称为“中国冷极”。2020年罕见的“冰盘”在根河市郊外的某河道转弯处出现。下图示意该“冰盘”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该“冰盘”的状态是()
A.旋转 B.静止 C.顺流 D.逆流
4.该“冰盘”的形成条件是()
①河流未封冻②河流已封冻③河水流动较慢④河水流动较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根据观测记录,漠河的冬季气温高于根河,推测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答案】3.A4.C5.B
【解析】3.结合材料及图示“冰盘”景观,推断其形成过程为缓慢流动的河水在河道转弯处易形成漩涡,使一些浮冰与周围冰层分离,然后被飞离的浮冰随水流一同旋转,形成冰圈。冰圈内的冰块不断在旋转中被碾磨,变得越来越平滑,最终形成冰盘,并随漩涡在原地旋转。因此“冰盘”的状态是旋转而不是静止的,A正确;B错误;冰盘原地旋转并没有顺水流而下或逆水流而上,因此C、D错误。故选A。
4.根据题干信息,2020年罕见的“冰盘”在根河市郊外的某河道转弯处出现。若河流封冻,冰盘与河水会冻结连成一体,不会形成冰盘,因此河流未封冻,①正确;②错误;原地旋转利于冰盘形成圆形,较慢的流速利于冰盘的稳固,③正确;④错误;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本题选C。
5.相同条件下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材料“内蒙古根河市位于漠河西南约300km”说明根河市的纬度较低,但气温比漠河还要低,因此排除纬度因素,A错误;根据二者相对位置可知,根河市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西部,处于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更低,因此地形因素是其主要因素,B正确;此区域距海较远,受洋流的影响较小,C错误;二者所处的海陆位置相差不大,对气温差异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包括:1.纬度: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 ;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新西兰送别角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该地貌属于海蚀拱桥。下图示意送别角地理位置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送别角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西南风强劲 B.火山喷发 C.海水盐度低 D.岩性差异大
7.“象鼻”未来最可能()
A.因吸收水分而变粗 B.被雨水侵蚀而消失 C.受侵蚀形成海蚀柱 D.与沿岸相连成海蚀崖
8.送别角所在岛屿()
A.东西降水差异大 B.受暖流影响大 C.常绿林分布较广 D.地形起伏较小
【答案】6.D7.C8.A
【解析】6.分析可知,送别角属于海蚀拱桥,形成该地貌的地质基础条件是岩石岩性差异较大,在海浪侵蚀作用下,较软的部分被侵蚀掉,留下了抗侵蚀能力强的部分,D正确;该地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A错误;图中岩层有层理构造,说明以沉积岩为主,B错误;海水盐度低对所有岩层作用一致,C错误。故选D。
7.分析可知,经过长期的海浪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演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C正确,D错误;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不会变粗,A错误;雨水侵蚀作用要弱于海水侵蚀,B错误。故选C。
8.据图分析可知,送别角位于新西兰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东西降水差异大,A正确;沿岸主要是西风漂流,其为寒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湿润,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据图中山脉可知,地形起伏较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蚀拱桥是比较少见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蚀地貌.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
沙丘是由外力作用从物源区分选出砂粒沉积物而积累的堆积床面。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冬春季多大风。该地河岸附近分布着的规模较大的沙丘,沿岸交通干线经常受到流沙的袭扰。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间段某沙丘的纵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10.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判断图示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11.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应当采取()
①在河流枯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②在河流丰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
③设置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④设置平行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9.D10.B11.A
【解析】9.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因此在降水补给的背景下,河流流量势必呈现出季节性的特点,夏季河流水位较高,淹没大面积河漫滩,秋冬季节水位持续下降,河漫滩出露面积增大,直到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河漫滩出露面积逐渐减少。综上,冬季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根据上题及所给材料,可以看出沙丘面积变化伴随着河流水位的涨退,因此,推测出此地沙丘的主要来源应当是河流携带沉积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第①阶段)首先,河流在上游地区携带大量泥沙于下游地区的河床沉积,此时泥沙没于水面下方;(第④阶段)受河流水位变化,秋冬季节河流水位下降,原先处在水面下方的沙丘开始大面积裸露出来;(第③阶段)加之冬春季该地频发大风,在大风的动力作用下,裸露的泥沙沿河床做反向迁徙,被迫爬升到山坡上;(第②阶段)次年,河流迎来丰水期,河漫滩再次被河水淹没并接受新的沉积,以此循环往复,沿岸沙丘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沿岸沙丘形成的正确顺序应为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据上题可知,山坡上的沙丘主要是在冬季大风携带裸露于河床的沙丘形成的,因此在设置阻沙林带时,应当充分考虑冬季(枯水期)河流的最低水位线,只有在最低水位线附近设置阻沙林带才能从根源上有效抵挡大风对沙丘的作用,进而有效遏制沙丘的扩大,故①合理;相比于其他方式,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设置阻沙栅栏能够最大程度上削弱主导风的风速大小,从而降低沙丘的流动,进而减小风沙对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等影响,故③合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两岸(主要为凸岸)。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即凸岸的水下堆积体面积逐渐增大,并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收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继续“下蚀”,则河漫滩会露出水面。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即形成了河漫滩平原。如果该条河流位于山谷,且谷底宽阔平整,则洪水泛滥时会淹没谷底,泥沙沉积。如果河水反复的涨水泛滥,则两岸泥沙逐渐增厚,最终形成河漫滩平原。
“岱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崮,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如图左;崮顶岩石如图右所示。在崮顶村庄,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13.关于岱崮地貌分布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花岗岩为主 B.易发生崩塌、滑坡 C.宜大规模采矿 D.重点发展粮食种植
【答案】12.C13.B
【解析】12.由题干“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可判断,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而沉积岩需要漫长的沉积物压制、固结成岩,因此地质过程的首先一步就是先形成沉积环境。题干上信息“岱崮地貌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因此可以判断岱崮地貌经历外力侵蚀作用。因此沉积岩经历地壳抬升后,又经历外力风化侵蚀。因此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
13.根据材料中“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可以判断,该地岩石主要为沉积岩,故A排除;该地地势崎岖,降水集中,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故B正确;该地地形崎岖,不能进行大规模采矿活动,易造成滑坡,故C排除;该地地势起伏大,发展粮食种植容易造成生态破坏,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点睛】岱崮地貌作为沉积岩体形成的造型地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地貌、古地理、古生物等研究信息,而且由于其造型独特,景观迷人,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一种开发价值巨大的旅游资源。
红土型镍矿多位于基岩上部的地表红土风化壳中,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淋溶过滤富集形成矿床。下图所示岛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镍矿产区,某地质勘探队在图中M观察点(纬度22°11'20”)对该地区进行相关的地理环境勘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①区域典型植被形态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高草繁盛 B.可排盐分,有呼吸根
C.板根茎花 D.叶片刺状,根系发达
15.以下关于图中镍矿区丰富镍矿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旱雨季分明,风化强烈 B.海拔高,降水量最大
C.红土质地疏松,易淋溶 D.地势较缓,利于沉积
16.勘探队在图中M处观测到一年中该地昼长最短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1,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2,H1与H2的关系最接近()
A.H1=H2 B.H2=2H1 C.H1=2H2 D.H2=3H1
【答案】14.A15.D16.B
【解析】14.读图可知,①区域位于20°—22°S地区,受东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交替控制,且①区域为山地的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高草繁盛符合其植被特征,A正确;有呼吸根、板根茎花、刺状叶片不是热带草原植被的特征,BCD错误。所以选A。
15.据材料“红土型镍矿多位于基岩上部的地表红土风化壳中,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淋溶过滤富集形成矿床。”可知,区域镍矿矿床的形成过程是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后在多雨的环境淋滤,后在缓坡地带沉积而成,D正确;风化作用强烈、降水多、易淋溶是基岩区的主要特征,ABC错误。所以选D。
1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勘探队在图中M观察点(纬度22°11′20″)勘测时,该观察点一年中该地昼长最短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1,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2。据图可知,该地为南半球,昼长最长时,太阳直射23°26′S,根据纬度算出H2=90°-(23°26-22°11'20″)=88°45′20″;昼长最短时,太阳直射23°26′N,根据纬度算出H1= 90°- (23°26'+22°1'20") =44°22'40",所以H2=2H1,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非洲热带草原的植物具有旱生特性。草原上大部分是禾本科草类,草高一般在1~3米之间,大都叶狭直生,以减少水分过分蒸腾。草原上稀疏地散布著独生或簇生的乔木,叶小而硬,有的小叶能运动,排列成最避光的位置。树皮很厚,有的树干粗大,可贮存大量水分以保证在旱季能进行生命活动。代表树种有纺锤树、金合欢树、波巴布树等。乾湿两季有截然不同的景色。每到湿季,草木葱绿,万象更新;每到干季,万物凋零,一片枯黄。
下图示意西高止山区某一条河流上的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悬崖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Ⅰ→Ⅲ→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悬崖Ⅲ形成的侵蚀作用有()
A.下切、侧蚀 B.溯源侵蚀、下切 C.侧蚀、溯源侵蚀 D.溶蚀、下切
18.图中河流侵蚀最强的时段是()
A.12~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19.据图中信息,可推测该地()
A.火山众多,岩浆活动频繁 B.地层古老,变质作用显著
C.西低东高,片麻岩最坚硬 D.差异侵蚀,峰林地貌广布
【答案】17.B18.C19.B
【解析】17.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该地位于西高止山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8月的西南季风带来充沛降水,地表径流量大,对地表侵蚀作用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图中并没有火山相关信息,A错误;图中的片麻岩和石英岩均为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其岩石变质而成,说明经历较长的地质演变过程,地层较老,B正确;地势为东高西低,片麻岩被侵蚀更严重,石英岩更坚硬,C错误;图中片麻岩和石英岩存在差异侵蚀,但没有峰林地貌,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河流发育初期,因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深窄呈“V”型;之后落差变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侧的侧蚀作用加强,且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
乌拉盖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年降水量约340毫米,草类丰茂。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放牧,当地土地退化严重,部分区域寸草不生。裸露的土地上有许多坑洞出现,这些坑洞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为修复生态环境,当地在坑洞中补播优质草种,但存活率不高;经反复尝试,最终成功提高草种存活率,使乌拉盖草原重回绿意盎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乌拉盖草原土地退化后,地表坑洞的形成与扩大是由于()
A.流水侵蚀 B.冻土消融 C.风力侵蚀 D.地面沉降
21.为提高草种存活率,该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混种固氨植物 B.修建防风林带 C.引水灌溉 D.翻耕播种
【答案】20.C21.A
【解析】20.根据材料可知当地降水较少,由于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可能产生土地荒漠化,土地上的坑洞应是受风力侵蚀形成,在风力长期侵蚀下不断变大,C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A错误;冻土消融随温度变化,不会直接造成地表坑洞形成与扩大,B错误;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草原地区不明显,且地面沉降一般不会导致地表很多坑洞形成与扩大,D错误;故选C。
21.“当地在坑洞中补播优质草种,但存活率不高”,显然并非草种质量(内部因素),而是环境条件的短板(外部因素) 所致。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强烈,特别是“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的坑洞更是遭受强烈风蚀之处,土壤养分少;能够“成功提高草种存活率”,必然是解决了草种生长所需的养分,因而“混种固氮植物”是最适宜采取的措施,A正确;该地草类都难以生长,防风林更不可能,B错误;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C错误;翻耕使得土壤疏松,会加剧当地沙漠化,D错误。故选A。
【点睛】盐渍化草地的成因,主要是盲目开垦和超载放牧等人为因素,表现形式为草地盐碱含量增加,阻碍牧草生长,逐渐成为地表裸露的盐碱斑。乌拉盖草原的修复在围栏内进行,根据盐碱斑面积大小和草地植被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盐碱斑外的草地采用围栏封育与施肥方案;中、小面积的盐碱斑采用人工翻地、撒腐殖酸、补播草籽、草帘覆盖的技术方案;大面积盐碱斑则先采用旋耕机翻耕,再实施后续措施。
帕隆藏布位于西藏东南部,自东向西汇入雅鲁藏布江。该流域波密一索通段山高谷深,海洋性冰川广布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当地高山区泥石流更趋频发。下图为“帕隆藏布流域波密一索通段泥石流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区域大型泥石流扇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A.风化物 B.崩塌物 C.冰碛物 D.风积物
23.小流域甲较乙出口处泥石流扇面积更大,可能因甲
A.流域面积更广 B.降水强度更大 C.地势落差更大 D.堆积区更开阔
24.甲流域出口处的大型泥石流扇对帕隆藏布地貌的影响是()
A.形成河流阶地 B.对岸侵蚀后退 C.上游河床加深 D.下游河谷拓宽
【答案】22.C23.D24.B
【分析】本题以帕隆藏布流域波密一索通段泥石流扇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22.帕隆藏布流域波密一索通段山高谷深,海洋性冰川广布,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当地高山区泥石流更趋频发,可以看出当地的泥石流扇物质主要来源于当地高山冰川侵蚀,搬运到冰缘及其下方的冰碛物,C正确;风化物是其中之一,但大体量的碎石主要是冰川携带而来,A错误;崩塌物主要是岩石缺少支撑,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形成,图示区域山高谷深,有崩塌物发育,但该地冰川广布,冰川地貌是主体,B错误;泥石流扇碎石颗粒径粒较大,不符合风积物的特点,D错误;故选C。
23.泥石流扇的形成主要是流水将碎石泥沙从山上携带而下,泥石流在流出山口时,由于流速减慢形成扇形堆积体。图中小流域甲较乙出口处泥石流扇面积更大,可能是因为甲堆积区更开阔,大量的泥沙碎石堆积在出山口河岸,D正确;流域面积的大小,地势落差的差异,只会影响到水流的携带能力,带走的泥沙碎石较多,但堆积区小,大量的泥沙碎石会滚落河道之中,不会形成大的堆积区,AC错误;小流域内部,降水强度差异小,B错误;故选D。
24.甲流域出口处的大型泥石流扇可能导致河道堵塞,上游水位抬升,对原河道河岸压力增大,侵蚀河岸,使对岸侵蚀后退,B正确;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以及河流下切形成的,与材料中大型泥石流扇无关,A错误;河道堵塞,上游水位抬升,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导致上游河床抬高,C错误;下游来水量减少,对河岸的侵蚀减弱,河谷不会展宽,D错误;故选B。
【点睛】泥石流在流出山口时,由于流速减慢也会形成扇形堆积,但是由于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特点,大的石块反而能够运动到扇形边缘区域,而泥石流扇顶部反而是细小淤泥的沉积,沉积物粒径分布与洪积扇刚好相反,同时泥石流扇的分选性较差,使得沉积物大小混杂。
1.导致天坑南北两侧倒石堆植被差异因素主要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坡度
2.倒石堆由顶部到底部,碎屑物颗粒增大,主要是因为()
A.重力分选 B.风力分选 C.流水分选 D.植被改造
【答案】1.C2.A
【解析】1.读图可知,天坑内南坡是阴坡,光照较弱,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能生长乔木;北坡为阳坡,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土壤水分条件较差,只能生长耐旱的灌木,故导致天坑南北两侧倒石堆植被差异因素主要是光照,C正确;天坑内温度、降水条件差别不大,AB错误;坡度对植物分布面积有影响,对植物种类影响小,D错误。故选C。
2.坑壁崩塌时,较大岩块受重力加速度的作用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停积,而较小的碎屑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故由顶部到底部,碎屑物颗粒增大,主要是因为重力分选,A正确; 风力分选一般顺风向,上风地带较粗,下风地带较细,B错误; 流水分选是在河流上游较粗,下游较细,C错误;植被改造碎屑误没有明显分选,D错误。故选A。
【点睛】植被的分布和类型受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海拔、坡向、坡度)、土壤、水分、人类活动的影响。
内蒙古根河市位于漠河西南约300km,历史最低气温达-58℃,被称为“中国冷极”。2020年罕见的“冰盘”在根河市郊外的某河道转弯处出现。下图示意该“冰盘”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该“冰盘”的状态是()
A.旋转 B.静止 C.顺流 D.逆流
4.该“冰盘”的形成条件是()
①河流未封冻②河流已封冻③河水流动较慢④河水流动较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根据观测记录,漠河的冬季气温高于根河,推测其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答案】3.A4.C5.B
【解析】3.结合材料及图示“冰盘”景观,推断其形成过程为缓慢流动的河水在河道转弯处易形成漩涡,使一些浮冰与周围冰层分离,然后被飞离的浮冰随水流一同旋转,形成冰圈。冰圈内的冰块不断在旋转中被碾磨,变得越来越平滑,最终形成冰盘,并随漩涡在原地旋转。因此“冰盘”的状态是旋转而不是静止的,A正确;B错误;冰盘原地旋转并没有顺水流而下或逆水流而上,因此C、D错误。故选A。
4.根据题干信息,2020年罕见的“冰盘”在根河市郊外的某河道转弯处出现。若河流封冻,冰盘与河水会冻结连成一体,不会形成冰盘,因此河流未封冻,①正确;②错误;原地旋转利于冰盘形成圆形,较慢的流速利于冰盘的稳固,③正确;④错误;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本题选C。
5.相同条件下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材料“内蒙古根河市位于漠河西南约300km”说明根河市的纬度较低,但气温比漠河还要低,因此排除纬度因素,A错误;根据二者相对位置可知,根河市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西部,处于冬季风迎风坡,冷空气堆积,气温更低,因此地形因素是其主要因素,B正确;此区域距海较远,受洋流的影响较小,C错误;二者所处的海陆位置相差不大,对气温差异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包括:1.纬度: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 ;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新西兰送别角是一处似象鼻山造型的岩礁,该地貌属于海蚀拱桥。下图示意送别角地理位置及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送别角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A.西南风强劲 B.火山喷发 C.海水盐度低 D.岩性差异大
7.“象鼻”未来最可能()
A.因吸收水分而变粗 B.被雨水侵蚀而消失 C.受侵蚀形成海蚀柱 D.与沿岸相连成海蚀崖
8.送别角所在岛屿()
A.东西降水差异大 B.受暖流影响大 C.常绿林分布较广 D.地形起伏较小
【答案】6.D7.C8.A
【解析】6.分析可知,送别角属于海蚀拱桥,形成该地貌的地质基础条件是岩石岩性差异较大,在海浪侵蚀作用下,较软的部分被侵蚀掉,留下了抗侵蚀能力强的部分,D正确;该地位于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A错误;图中岩层有层理构造,说明以沉积岩为主,B错误;海水盐度低对所有岩层作用一致,C错误。故选D。
7.分析可知,经过长期的海浪侵蚀、重力崩塌等作用,“象鼻”与沿岸岩层相连处会断裂塌陷,使“象鼻”演变为海蚀柱,沿岸成为海蚀崖,C正确,D错误;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不会变粗,A错误;雨水侵蚀作用要弱于海水侵蚀,B错误。故选C。
8.据图分析可知,送别角位于新西兰南岛,该岛地处西风带,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东侧为背风坡,降水少,东西降水差异大,A正确;沿岸主要是西风漂流,其为寒流,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终年温和湿润,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据图中山脉可知,地形起伏较大,BCD错误。故选A。
【点睛】海蚀拱桥是比较少见而又十分奇特的海蚀地貌.海蚀拱桥常见於岬角处,其两侧受波浪的强烈冲蚀,形成海蚀洞;波浪继续作用,使两侧方向相反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贯通,形似拱桥,又称为“海穹”。
沙丘是由外力作用从物源区分选出砂粒沉积物而积累的堆积床面。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的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毫米,且集中在6—9月,冬春季多大风。该地河岸附近分布着的规模较大的沙丘,沿岸交通干线经常受到流沙的袭扰。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间段某沙丘的纵向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推测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的月份是()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10.不同位置处的砂砾粒度分布基本一致,判断图示沙丘发育阶段依次是()
A.③①②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①④ D.④②①③
11.为了减小沙害对周边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应当采取()
①在河流枯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②在河流丰水期水位线附近设阻沙林带
③设置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④设置平行于当地主导风向的阻沙栅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9.D10.B11.A
【解析】9.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主要补给类型为降水补给,因此在降水补给的背景下,河流流量势必呈现出季节性的特点,夏季河流水位较高,淹没大面积河漫滩,秋冬季节水位持续下降,河漫滩出露面积增大,直到春季气温回升,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河漫滩出露面积逐渐减少。综上,冬季河漫滩沙丘出露面积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根据上题及所给材料,可以看出沙丘面积变化伴随着河流水位的涨退,因此,推测出此地沙丘的主要来源应当是河流携带沉积的结果。在河流作用下,(第①阶段)首先,河流在上游地区携带大量泥沙于下游地区的河床沉积,此时泥沙没于水面下方;(第④阶段)受河流水位变化,秋冬季节河流水位下降,原先处在水面下方的沙丘开始大面积裸露出来;(第③阶段)加之冬春季该地频发大风,在大风的动力作用下,裸露的泥沙沿河床做反向迁徙,被迫爬升到山坡上;(第②阶段)次年,河流迎来丰水期,河漫滩再次被河水淹没并接受新的沉积,以此循环往复,沿岸沙丘规模不断扩大。因此,沿岸沙丘形成的正确顺序应为①④③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据上题可知,山坡上的沙丘主要是在冬季大风携带裸露于河床的沙丘形成的,因此在设置阻沙林带时,应当充分考虑冬季(枯水期)河流的最低水位线,只有在最低水位线附近设置阻沙林带才能从根源上有效抵挡大风对沙丘的作用,进而有效遏制沙丘的扩大,故①合理;相比于其他方式,垂直于当地主导风向设置阻沙栅栏能够最大程度上削弱主导风的风速大小,从而降低沙丘的流动,进而减小风沙对交通干线等基础设施等影响,故③合理。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漫滩平原:位于河流两岸(主要为凸岸)。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即凸岸的水下堆积体面积逐渐增大,并在枯水期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在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洪水淹没,继续接收堆积。如果河流改道或继续“下蚀”,则河漫滩会露出水面。多个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即形成了河漫滩平原。如果该条河流位于山谷,且谷底宽阔平整,则洪水泛滥时会淹没谷底,泥沙沉积。如果河水反复的涨水泛滥,则两岸泥沙逐渐增厚,最终形成河漫滩平原。
“岱地貌”是山东省沂蒙地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崮,是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的方形山,如图左;崮顶岩石如图右所示。在崮顶村庄,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A.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地壳抬升 B.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变质作用
C.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D.侵蚀作用——地壳抬升——沉积作用
13.关于岱崮地貌分布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花岗岩为主 B.易发生崩塌、滑坡 C.宜大规模采矿 D.重点发展粮食种植
【答案】12.C13.B
【解析】12.由题干“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可判断,这些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而沉积岩需要漫长的沉积物压制、固结成岩,因此地质过程的首先一步就是先形成沉积环境。题干上信息“岱崮地貌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因此可以判断岱崮地貌经历外力侵蚀作用。因此沉积岩经历地壳抬升后,又经历外力风化侵蚀。因此岱崮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为沉积作用——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故C正确。因此排除A、B、D,选择C。
13.根据材料中“不少垒房子的石头里都发现有古生代寒武纪三叶虫化石”可以判断,该地岩石主要为沉积岩,故A排除;该地地势崎岖,降水集中,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故B正确;该地地形崎岖,不能进行大规模采矿活动,易造成滑坡,故C排除;该地地势起伏大,发展粮食种植容易造成生态破坏,故D排除;因此排除A、C、D,选择B。
【点睛】岱崮地貌作为沉积岩体形成的造型地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地貌、古地理、古生物等研究信息,而且由于其造型独特,景观迷人,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一种开发价值巨大的旅游资源。
红土型镍矿多位于基岩上部的地表红土风化壳中,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淋溶过滤富集形成矿床。下图所示岛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镍矿产区,某地质勘探队在图中M观察点(纬度22°11'20”)对该地区进行相关的地理环境勘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关于①区域典型植被形态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高草繁盛 B.可排盐分,有呼吸根
C.板根茎花 D.叶片刺状,根系发达
15.以下关于图中镍矿区丰富镍矿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旱雨季分明,风化强烈 B.海拔高,降水量最大
C.红土质地疏松,易淋溶 D.地势较缓,利于沉积
16.勘探队在图中M处观测到一年中该地昼长最短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1,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2,H1与H2的关系最接近()
A.H1=H2 B.H2=2H1 C.H1=2H2 D.H2=3H1
【答案】14.A15.D16.B
【解析】14.读图可知,①区域位于20°—22°S地区,受东南信风和赤道低气压交替控制,且①区域为山地的背风地带,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典型植被为热带稀树草原,高草繁盛符合其植被特征,A正确;有呼吸根、板根茎花、刺状叶片不是热带草原植被的特征,BCD错误。所以选A。
15.据材料“红土型镍矿多位于基岩上部的地表红土风化壳中,在高温多雨的环境下,经过淋溶过滤富集形成矿床。”可知,区域镍矿矿床的形成过程是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后在多雨的环境淋滤,后在缓坡地带沉积而成,D正确;风化作用强烈、降水多、易淋溶是基岩区的主要特征,ABC错误。所以选D。
16.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勘探队在图中M观察点(纬度22°11′20″)勘测时,该观察点一年中该地昼长最短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1,昼长最长时正午太阳高度为H2。据图可知,该地为南半球,昼长最长时,太阳直射23°26′S,根据纬度算出H2=90°-(23°26-22°11'20″)=88°45′20″;昼长最短时,太阳直射23°26′N,根据纬度算出H1= 90°- (23°26'+22°1'20") =44°22'40",所以H2=2H1,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非洲热带草原的植物具有旱生特性。草原上大部分是禾本科草类,草高一般在1~3米之间,大都叶狭直生,以减少水分过分蒸腾。草原上稀疏地散布著独生或簇生的乔木,叶小而硬,有的小叶能运动,排列成最避光的位置。树皮很厚,有的树干粗大,可贮存大量水分以保证在旱季能进行生命活动。代表树种有纺锤树、金合欢树、波巴布树等。乾湿两季有截然不同的景色。每到湿季,草木葱绿,万象更新;每到干季,万物凋零,一片枯黄。
下图示意西高止山区某一条河流上的两处与河流流向垂直的分水岭式悬崖和一段沿河流两岸发育的裂谷式悬崖,悬崖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Ⅰ→Ⅲ→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悬崖Ⅲ形成的侵蚀作用有()
A.下切、侧蚀 B.溯源侵蚀、下切 C.侧蚀、溯源侵蚀 D.溶蚀、下切
18.图中河流侵蚀最强的时段是()
A.12~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19.据图中信息,可推测该地()
A.火山众多,岩浆活动频繁 B.地层古老,变质作用显著
C.西低东高,片麻岩最坚硬 D.差异侵蚀,峰林地貌广布
【答案】17.B18.C19.B
【解析】17.图示区域悬崖是河流侵蚀的产物。早期,河流流程较短,I所在山脉为当时的分水岭,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I;随着河流溯源切穿悬崖I,在高原面中下切,形成裂谷式悬崖Ⅲ;当上溯至Ⅱ所在山脉时,因石英岩岩性坚硬,未蚀通前形成分水岭式悬崖Ⅱ。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该地位于西高止山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6-8月的西南季风带来充沛降水,地表径流量大,对地表侵蚀作用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9.图中并没有火山相关信息,A错误;图中的片麻岩和石英岩均为变质岩,变质岩是由其岩石变质而成,说明经历较长的地质演变过程,地层较老,B正确;地势为东高西低,片麻岩被侵蚀更严重,石英岩更坚硬,C错误;图中片麻岩和石英岩存在差异侵蚀,但没有峰林地貌,D错误,故选B。
【点睛】在河流发育初期,因落差大、流速快,河流侵蚀作用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溯源侵蚀)为主,使河谷深窄呈“V”型;之后落差变小,河流向下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侧的侧蚀作用加强,且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
乌拉盖草原位于内蒙古东部,年降水量约340毫米,草类丰茂。20世纪90年代,由于过度放牧,当地土地退化严重,部分区域寸草不生。裸露的土地上有许多坑洞出现,这些坑洞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为修复生态环境,当地在坑洞中补播优质草种,但存活率不高;经反复尝试,最终成功提高草种存活率,使乌拉盖草原重回绿意盎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乌拉盖草原土地退化后,地表坑洞的形成与扩大是由于()
A.流水侵蚀 B.冻土消融 C.风力侵蚀 D.地面沉降
21.为提高草种存活率,该地最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A.混种固氨植物 B.修建防风林带 C.引水灌溉 D.翻耕播种
【答案】20.C21.A
【解析】20.根据材料可知当地降水较少,由于过度放牧破坏植被,可能产生土地荒漠化,土地上的坑洞应是受风力侵蚀形成,在风力长期侵蚀下不断变大,C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A错误;冻土消融随温度变化,不会直接造成地表坑洞形成与扩大,B错误;地面沉降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的,草原地区不明显,且地面沉降一般不会导致地表很多坑洞形成与扩大,D错误;故选C。
21.“当地在坑洞中补播优质草种,但存活率不高”,显然并非草种质量(内部因素),而是环境条件的短板(外部因素) 所致。结合上题分析,该地气候干旱,风力侵蚀强烈,特别是“面积还在不断扩大”的坑洞更是遭受强烈风蚀之处,土壤养分少;能够“成功提高草种存活率”,必然是解决了草种生长所需的养分,因而“混种固氮植物”是最适宜采取的措施,A正确;该地草类都难以生长,防风林更不可能,B错误;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引水灌溉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C错误;翻耕使得土壤疏松,会加剧当地沙漠化,D错误。故选A。
【点睛】盐渍化草地的成因,主要是盲目开垦和超载放牧等人为因素,表现形式为草地盐碱含量增加,阻碍牧草生长,逐渐成为地表裸露的盐碱斑。乌拉盖草原的修复在围栏内进行,根据盐碱斑面积大小和草地植被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盐碱斑外的草地采用围栏封育与施肥方案;中、小面积的盐碱斑采用人工翻地、撒腐殖酸、补播草籽、草帘覆盖的技术方案;大面积盐碱斑则先采用旋耕机翻耕,再实施后续措施。
帕隆藏布位于西藏东南部,自东向西汇入雅鲁藏布江。该流域波密一索通段山高谷深,海洋性冰川广布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当地高山区泥石流更趋频发。下图为“帕隆藏布流域波密一索通段泥石流扇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区域大型泥石流扇物质的主要来源是()
A.风化物 B.崩塌物 C.冰碛物 D.风积物
23.小流域甲较乙出口处泥石流扇面积更大,可能因甲
A.流域面积更广 B.降水强度更大 C.地势落差更大 D.堆积区更开阔
24.甲流域出口处的大型泥石流扇对帕隆藏布地貌的影响是()
A.形成河流阶地 B.对岸侵蚀后退 C.上游河床加深 D.下游河谷拓宽
【答案】22.C23.D24.B
【分析】本题以帕隆藏布流域波密一索通段泥石流扇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
22.帕隆藏布流域波密一索通段山高谷深,海洋性冰川广布,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当地高山区泥石流更趋频发,可以看出当地的泥石流扇物质主要来源于当地高山冰川侵蚀,搬运到冰缘及其下方的冰碛物,C正确;风化物是其中之一,但大体量的碎石主要是冰川携带而来,A错误;崩塌物主要是岩石缺少支撑,在重力作用下滚落形成,图示区域山高谷深,有崩塌物发育,但该地冰川广布,冰川地貌是主体,B错误;泥石流扇碎石颗粒径粒较大,不符合风积物的特点,D错误;故选C。
23.泥石流扇的形成主要是流水将碎石泥沙从山上携带而下,泥石流在流出山口时,由于流速减慢形成扇形堆积体。图中小流域甲较乙出口处泥石流扇面积更大,可能是因为甲堆积区更开阔,大量的泥沙碎石堆积在出山口河岸,D正确;流域面积的大小,地势落差的差异,只会影响到水流的携带能力,带走的泥沙碎石较多,但堆积区小,大量的泥沙碎石会滚落河道之中,不会形成大的堆积区,AC错误;小流域内部,降水强度差异小,B错误;故选D。
24.甲流域出口处的大型泥石流扇可能导致河道堵塞,上游水位抬升,对原河道河岸压力增大,侵蚀河岸,使对岸侵蚀后退,B正确;河流阶地是地壳间歇性抬升,以及河流下切形成的,与材料中大型泥石流扇无关,A错误;河道堵塞,上游水位抬升,流速减缓,泥沙淤积,导致上游河床抬高,C错误;下游来水量减少,对河岸的侵蚀减弱,河谷不会展宽,D错误;故选B。
【点睛】泥石流在流出山口时,由于流速减慢也会形成扇形堆积,但是由于泥石流运动的直进性特点,大的石块反而能够运动到扇形边缘区域,而泥石流扇顶部反而是细小淤泥的沉积,沉积物粒径分布与洪积扇刚好相反,同时泥石流扇的分选性较差,使得沉积物大小混杂。
本文标题: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外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上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下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整体性与生境演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180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1801.html
上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内力作用与地貌形态
下一篇:冲刺2023年高考地理小题限时集训-整体性与生境演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180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1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