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查补易混易错10--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试题
1.(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曲那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答案】(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
【分析】本题以纳木错湖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河流、全球变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而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的下风向,湖面没有结冰时,西风带来纳木错湖面的水汽,吹向纳木错东岸,再加上纳木错东侧区域的地形较高,从而容易形成地形雨,在10-11月期间,降水充足。
(2)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
(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注入两湖内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湖面上涨,当湖面的上涨超过两湖之间分水岭的海拔时,两湖将连通。
2.(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图判读、影响土壤有有机碳含量的因素、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地内相对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均比较水分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
(2)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物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从数量来看,当地应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从质量来看,应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使得森林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3.(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4.(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15.8或-15.8
(2)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开放题参考答案:
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 (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为情境,创新性地利用地理原理及地理模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知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意,由图片信息可知,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两种模式生存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 本题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示例:通过上题的数据可知,香蒲生产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泥炭地来固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泥炭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土地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降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同时泥炭地是湿地环境,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国家安全。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可以调蓄、净化地表水,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在旱季又能提供水源,湿地对维持我国淡水储量和水质有重要贡献;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生产新材料,发展经济,促进湿地环境的经济可持续开发,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短期来看,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粮仓,因此退耕还湿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减弱国家粮食安全;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转变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稳定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品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5.(2022·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分析】本题背景取自于我国企业2022年遭遇的一次镍矿期货逼仓事件。我国某公司在印尼拥有采矿权、有工厂。本题借镍资源考查学生对于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理解。
【详解】(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6.(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右图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答案】(1)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农业围垦占用湿地,沿海地区的盐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
(2)“720高地”的建设:对720亩鱼塘进行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建成“720高地”。“720高地”的维护:加强生态修复,可以增加海洋生物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可以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组织农业生产,养殖用水净化后确保达标排放。
(3)对当地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条子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保护滨海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修复滨海生态湿地;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
【分析】本大题以候鸟景观图和条子泥湿地位置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减少,因此需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可知建设“720高地”目的是将其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所需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为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方面可能是不合理的活动占用了栖息地,包括围垦、养殖等,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不足。
(2)本题考查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结合材料中改造鱼塘为高地可知,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态、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建成“720高地”。再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加强生态修复,比如增加海洋生物资源汇入和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组织农业生产要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净化养殖用水,确保达标排放。
(3)本题考查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注意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结合材料中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再按照时间顺序,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即可:以条子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修复滨海生态湿地,保护滨海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
7.(2022·重庆·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曾被誉为“尼罗河粮仓”的埃及粮食危机不断加深。2010~2020年,该国人口由8200万增加至1亿。全国人口70%以上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2020年该国谷物自给率降为56.8%。为保障粮食安全,埃及政府曾先后在A、B两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下图示意两个项目所在地及2010年、2020年中国、埃及谷物收获面积和产量情况。
(1)说明近十年来埃及谷物自给率降低的原因。
(2)与A地相比,从人口角度分析B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3)比较近十年中、埃两国谷物收获面积增速,并据此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
【答案】(1)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提高,谷物需求增速快,收获面积和产量增长慢,谷物供需缺口大。
(2)B地靠近尼罗河三角洲,城市数量多,人口规模大,距离产品消费市场更近,劳动力更充足,技能水平更高。
(3)中国谷物收获面积增速低于埃及。举措: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利用;提高谷物单产水平。
【分析】本题以埃及政府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材料及2010年、2020年中国、埃及谷物收获面积和产量情况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近十年来埃及谷物自给率降低的原因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于2010-2020年,埃及人口由8200万增加至1亿,所以可以判断出,近十年埃及的人口数量与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所以对谷物的需求增速也相对较快,由于该地区的收获面积和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谷物的供给难以满足人们对于谷物的需求,所以谷物供需缺口大,因此十年来埃及谷物自给率降低。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地距离尼罗河三角洲距离相对较远,B地距离尼罗河三角洲相对较近,由于该国人口70%以上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所以B地区城市数量多,人口规模大,因此对于现代农业的需求较大,所以B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距离产品消费市场更近,并且B地区由于人口众多,所以劳动力相对更为充足,由于B地区经济发展较好,所以技能水平相对更高,因此B地更适合发展现代农业。
(3)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中国谷物收获面积增速低于埃及。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主要从耕地质量,科技水平以及单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耕地质量的角度来说,我国应提高耕地质量。从技术水平的角度来说,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利用。从单产的角度来说,我国应提高谷物单产水平。
8.(2022春·四川宜宾·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传统燃油汽车生产领域我国追赶发达国家多年,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而新能源汽车只用了二十年便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主要企业有比亚迪、广汽集团、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2020年,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油价上涨、电费相对较低的大背景下,年轻消费者对拥有一台科技感十足、款式新颖、提速快、驾乘舒适的新能源汽车心驰神往。下图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硬件成本构成统计图”。
(1)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说出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的特点。
(2)分析新能源汽车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原因。
(3)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受重视的原因。
【答案】(1)增加了电池和电机成本,减少了发动机和传统系统成本;电池成本占比最高;底盘、汽车内外饰成本比重上升;车身、其他方面成本比重较小;
(2)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低,满足年轻人节约开支的需求;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满足年轻人好奇心;提速快,满足年轻人追求刺激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污染小,符合年轻人环保的需求。
(3)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减少尾气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发展。
【分析】本题以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特点、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阅读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硬件成本构成统计图可知,新能源汽车成本中电池与电机占比为38%、6%,增加了电池和电机成本,减少了发动机和传统系统成本;电池成本占比最高;底盘、内外饰成本占比为11%、15%,底盘、汽车内外饰成本比重上升;车身、其他方面成本比重较小。
(2)新能源汽车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主要从用车成本、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从用车成本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低,满足年轻人节约开支的需求;新能源汽车较好的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市场需求,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满足年轻人好奇心;提速快,满足年轻人追求刺激的需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污染小,符合年轻人环保的需求。
(3)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受重视的原因主要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核心技术掌握角度分析。从我国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从核心技术掌握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助于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发展。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曲那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答案】(1)此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下风向,西风影响加强;西风经过湖区时,湖泊为西风提供热量和水汽;湖泊东侧区域地形较高,易产生地形雨。
(2)那曲凹岸处向东侵蚀,雄曲凹岸处向西侵蚀;侵蚀持续进行,分水岭将被切开;发生河流袭夺,两河流连通。
(3)两湖分水岭海拔低于4740m;纳木错湖面海拔曾达到4748m,高于分水岭和仁错湖面海拔,说明两湖曾经贯通;随着全球变暖,注入两湖的冰雪融水和降水增加,湖面上涨;如果湖面上涨超过分水岭海拔,两湖将再次贯通。
【分析】本题以纳木错湖的相关介绍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气候、河流、全球变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区域认识、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而纳木错东侧区域位于西风的下风向,湖面没有结冰时,西风带来纳木错湖面的水汽,吹向纳木错东岸,再加上纳木错东侧区域的地形较高,从而容易形成地形雨,在10-11月期间,降水充足。
(2)河流从南部山区流出,在遇到地形阻挡后分流,但两条河流凹岸处均受到侵蚀,随着时间推移,两条河流凹岸处距离不断侵蚀而接近,直到两河切穿分水岭,河流连通。
(3)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注入两湖内的冰雪融水和降水逐渐增加,从而导致湖面上涨,当湖面的上涨超过两湖之间分水岭的海拔时,两湖将连通。
2.(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下图示意该保护区内一块样地的地形及该样地内部分点位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碳密度(单位:kg/m2)。
(1)指出该样地山脊与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请说明理由。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提出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1)差异: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原因: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树木更新快,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
(2)与长白山相比,该地水热条件更好,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
(3)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提升森林固碳能力等。
【分析】本题以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图判读、影响土壤有有机碳含量的因素、提高森林固碳能力的措施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首先在等高线图中读出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然后观测山脊和山谷中点位的土壤表层(0~10cm)的有机密度,会发现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山谷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含量由有机质输入和分解两方面决定,图中显示,该样地内相对高差不大,山谷与山脊的气温相差不大,且均比较水分充足,因此山谷与山脊有机质的分解差异不大,而土壤中有机质主要通过枯枝落叶来输入,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常受台风影响,与山谷相比,山脊受台风影响更大,易使植被倾倒死亡、腐烂,增加土壤中有机碳输入,也因此树木更新快,有机碳的输入来源较多,从而使得山脊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较大。
(2)森林固碳能力包括土壤固碳能力和生物体固碳能力。由于长白山地区气候冷湿,土壤的有机碳含量高于海南岛,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应表现在生物体固碳能力。与长白山相比,该地属于山地雨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植被生物条件更优,植被更茂密,热带森林光合作用更强,吸收二氧化碳更多,从而把碳大量固定在植物体内,因此该地森林固碳能力比长白山更强。
(3)森林固碳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重要途径,森林的固碳能力取决于森林的数量和质量,从数量来看,当地应积极恢复森林,扩大森林面积,从而增强当地森林碳吸收能力;从质量来看,应加强森林抚育和管理,注重林木的保护性间伐与更新,使得森林生长更加旺盛,从而提升森林固碳能力。
3.(2022·湖南·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为种植结构“非粮化”。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率空间差异明显,2019年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明显高于鲁西北平原地区。下图示意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
(1)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的种植结构“非粮化”率差异大,请从自然条件方面作出解释。
(2)近年来,山东省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种植结构“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说明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3)为保障粮食安全,请提出防止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的合理建议。
【答案】(1)与鲁西北平原地区相比,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或与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相比,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
(2)经济发达地区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
(3)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分析】本题以山东省山东省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山东省山脉水系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转变、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粮食安全意思。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和两个地区的名称可知,鲁西北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受地形影响,当地水、热、土组合相对单一,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种植粮食的效益相对较好,从而使得“非粮化”率较低;而鲁中南山地丘陵地区地形多样,气候相对温暖湿润,使得水、热、土组合多样,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不适合粮食作物规模经营,因此种植其他经济作物的效益远高于种植粮食,因此“非粮化”率较高。
(2)经济发达地区人口集中,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居民对蔬菜、瓜果需求量变大,使得当地农业中“非粮化”类型向蔬菜、瓜果转变,这是市场需求的结果;与种植棉花、花生等作物相比,农户种植蔬菜、瓜果经济效益更高,促使当地“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蔬菜、瓜果种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而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经济条件好,有利于“非粮化”类型逐渐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转变。
(3)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主要原因是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较差,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够,因此应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提高粮食种植的积极性;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入手,如推进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机械化水平,从而增加粮食种植收益;提高种植粮食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从技术投入入手,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政策手段抑制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4.(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泥炭地约占全球陆地表面的3%,却储存了全球约1/3的土壤碳。泥炭地开发利用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碳排放量的差异。下图示意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a和b)。
(假定:a模式产出的“畜产品”恰好可满足该模式需求;b模式中的“畜产品”与a模式中的等量,但从非泥炭地牧场中获取。)
(1)计算两种生产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仅写出计算结果)。
(2)我国三江平原某湿地保护区周边的大面积耕地曾经是泥炭沼泽,目前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结合图文资料,论述该地区在退耕还湿的过程中,借鉴香蒲生产模式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答案】(1)15.8或-15.8
(2)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开放题参考答案:
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维持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构建绿色价值链,提高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短期来看,退耕还湿减少了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长期来看,通过退耕,改善了生态环境,保障了粮食种植的环境,提高农业生产力,确保粮食安全。 (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本题以泥炭地开发利用的两种生产模式为情境,创新性地利用地理原理及地理模型,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等知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现象、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学科能力。考查学生的人地协调、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意,由图片信息可知,a牧场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16.7+32.7+2.7=52.1,b香蒲生产模式排放的温室气体为23.8+7.9+11.1+2.6-9.1=36.3,两种模式生存模式碳排放量的差值为52.1-36.3=15.8。
(2) 本题答题角度:从碳排放与环境安全、湿地与生态安全、湿地与水资源安全、耕地与粮食安全等方面作答。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亦可。层次要求:能提取材料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能结合区域特征进行辩证分析;能对不利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应对措施。
示例:通过上题的数据可知,香蒲生产模式能够有效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其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泥炭地来固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泥炭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土地资源,通过其封存和储存碳的能力遏制气候变暖,降低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国家安全威胁。同时泥炭地是湿地环境,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环境变化带来的疾病传播风险,降低未来流行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国家安全。退耕还湿可以扩大湿地面积,可以调蓄、净化地表水,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在旱季又能提供水源,湿地对维持我国淡水储量和水质有重要贡献;香蒲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基础上,开发新资源,生产新材料,发展经济,促进湿地环境的经济可持续开发,构建绿色价值链,满足未来不断增长的资源需求。短期来看,三江平原是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粮仓,因此退耕还湿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粮食产量减少,减弱国家粮食安全;但从长期来看,通过退耕还湿,转变发展模式,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的生态环境基础,同时湿地环境可以稳定土地的肥力,维持农业的生产力,确保粮食品质和营养,整体环境改善有利于粮食产量的稳定,保障粮食安全。
5.(2022·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镍矿是战略性资源。目前我国镍矿资源占全球总量3%左右,但消费量居全球第一。印度尼西亚低品位红土镍矿储量丰富,易开采,难冶炼。2006年后中国企业在印度尼西亚投资采矿。2014年印度尼西亚政府颁布禁止镍矿出口政策后,中国企业利用其全球领先的低品位红土镍矿规模化冶炼技术,开始在该国建设镍冶炼厂,产品大部分销往中国。下图为2006-2016年中国镍矿进口量及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镍矿进口占中国镍矿进口总量之比变化图。
(1)据图说明中国镍矿进口的基本特点。
(2)分析中国镍资源安全存在的主要风险。
(3)依据材料阐述保障中国镍资源安全的途径。
【答案】(1)进口总量大、进口总量自2006年开始上升,于2013年到达顶峰,随后下降。从菲律宾进口量先下降后上升,从印尼进口量先上升后下降,直至2015年不再从印尼进口镍矿。
(2)镍矿对外依存度高,本国镍矿储量占比小,人均量小且需求量大,价格波动对工业生产影响大,大规模涨价易造成本国含镍工业品成本提高。镍矿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进口易受国外法规与国际关系影响。
(3)进口多元化,从不同国家进口镍矿。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利用率与镍金属回收。对外合作,从国外进口加工过的镍板以减轻镍矿出口限制。提高镍资源的战略储备、积极探查国内未被发现的镍矿。通过加工技术和产量,提高对于镍矿、镍板与制成品的定价权。
【分析】本题背景取自于我国企业2022年遭遇的一次镍矿期货逼仓事件。我国某公司在印尼拥有采矿权、有工厂。本题借镍资源考查学生对于国家资源安全的相关理解。
【详解】(1)从图中和材料中得知,镍矿在我国储量并不高,而进口总量大,且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曲线与柱状图判断出主要从菲律宾和印尼进口镍矿。根据材料描述,禁止镍矿出口,结合图表,推断我国无法从印尼进口矿石。而从菲律宾进口镍矿总量走高。
(2)矿产资源本国储量小,但需求量大,是重要风险点。除此之外,镍矿作为战略资源,价格的波动会传导到工业生产的下游。进口越多元,资源安全程度越高,若只依赖于一两个国家,则存在地缘政治恶化的风险,造成较大的资源安全风险。
(3)对于矿产资源,可以开拓不同进口渠道。而我国本身也要提高利用率,把废弃镍金属资源化。降低对外的依赖。同时,在拥有技术的情况下,可以在外投资设厂,扩大开放,进口镍板可以替代镍矿石。作为生产加工大国,我国也应该对原材料具有一定的定价权,以维护资源安全,防止原材料价格暴涨暴跌造成损失。在资源价格低的时候,国家可以增加收储,做好战略储备。
6.(2022·湖北·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条子泥湿地位于世界自然遗产地盐城滨海湿地核心区,拥有面积广阔的潮间带滩涂,是众多候鸟迁徙途中的理想栖息地。每年春秋迁徙季,大量候鸟在此停歇。但由于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严重减少。为给候鸟就近找一块合适的歇脚地,当地将靠近海边原用于围垦养殖的720亩(1亩≈666.67平方米)鱼塘,经过生态修复和改造,变成了能够满足各种候鸟需求的高潮位栖息地。“720高地”建成后来条子泥停留的鸟儿越来越多,候鸟种群数量不断上升(下图)。右图示意条子泥湿地位置。
(1)分析导致当地候鸟栖息地减少的原因。
(2)说明“720高地”建设与维护的具体做法。
(3)该地恢复鸟类栖息地的成功实践,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湿地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请你拟定一个经验总结提纲。
【答案】(1)海平面上升,涨潮时水位升高,淹没栖息地;植被减少,候鸟食物来源不足;农业围垦占用湿地,沿海地区的盐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发展导致栖息地受到破坏。
(2)“720高地”的建设:对720亩鱼塘进行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建成“720高地”。“720高地”的维护:加强生态修复,可以增加海洋生物资源、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可以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组织农业生产,养殖用水净化后确保达标排放。
(3)对当地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条子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保护滨海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修复滨海生态湿地;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
【分析】本大题以候鸟景观图和条子泥湿地位置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详解】(1)本题考查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结合材料可知,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候鸟栖息地减少,因此需要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角度分析作答。结合材料可知建设“720高地”目的是将其改造为可以满足候鸟栖息所需的高潮位栖息地,说明原栖息地可能被淹没,因此可推测自然原因为海平面上升,人类活动方面可能是不合理的活动占用了栖息地,包括围垦、养殖等,以及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不足。
(2)本题考查生物栖息地的建设和维护措施。“720高地”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满足候鸟在高潮位时的栖息要求,结合材料中改造鱼塘为高地可知,需要改造地形、恢复生态、建设候鸟栖息地自然保护区,建成“720高地”。再通过生态修复和生态管理维持后续栖息地的生态稳定,加强生态修复,比如增加海洋生物资源汇入和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管理,组织农业生产要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净化养殖用水,确保达标排放。
(3)本题考查鸟类栖息地恢复的经验总结。注意题目要求拟定经验总结提纲,按照提纲的结构,结合材料中栖息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再按照时间顺序,将具体做法进行总结和拓展,形成逻辑性强的提纲即可:以条子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为核心,修复滨海生态湿地,保护滨海种质资源库和湿地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观鸟、护鸟以及科普宣传,提高普通民众保护滨海湿地、重要水禽栖息地的生态意识,同时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持续维护。
7.(2022·重庆·统考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曾被誉为“尼罗河粮仓”的埃及粮食危机不断加深。2010~2020年,该国人口由8200万增加至1亿。全国人口70%以上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2020年该国谷物自给率降为56.8%。为保障粮食安全,埃及政府曾先后在A、B两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下图示意两个项目所在地及2010年、2020年中国、埃及谷物收获面积和产量情况。
(1)说明近十年来埃及谷物自给率降低的原因。
(2)与A地相比,从人口角度分析B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
(3)比较近十年中、埃两国谷物收获面积增速,并据此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
【答案】(1)人口数量和经济水平提高,谷物需求增速快,收获面积和产量增长慢,谷物供需缺口大。
(2)B地靠近尼罗河三角洲,城市数量多,人口规模大,距离产品消费市场更近,劳动力更充足,技能水平更高。
(3)中国谷物收获面积增速低于埃及。举措:提高耕地质量;加强农业科技利用;提高谷物单产水平。
【分析】本题以埃及政府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材料及2010年、2020年中国、埃及谷物收获面积和产量情况图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近十年来埃及谷物自给率降低的原因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举措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由于2010-2020年,埃及人口由8200万增加至1亿,所以可以判断出,近十年埃及的人口数量与经济水平快速提高,由于人口数量增长较快,所以对谷物的需求增速也相对较快,由于该地区的收获面积和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慢,因此谷物的供给难以满足人们对于谷物的需求,所以谷物供需缺口大,因此十年来埃及谷物自给率降低。
(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A地距离尼罗河三角洲距离相对较远,B地距离尼罗河三角洲相对较近,由于该国人口70%以上集中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所以B地区城市数量多,人口规模大,因此对于现代农业的需求较大,所以B地区发展现代农业距离产品消费市场更近,并且B地区由于人口众多,所以劳动力相对更为充足,由于B地区经济发展较好,所以技能水平相对更高,因此B地更适合发展现代农业。
(3)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中国谷物收获面积增速低于埃及。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主要从耕地质量,科技水平以及单产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从耕地质量的角度来说,我国应提高耕地质量。从技术水平的角度来说,我国应加强农业科技利用。从单产的角度来说,我国应提高谷物单产水平。
8.(2022春·四川宜宾·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传统燃油汽车生产领域我国追赶发达国家多年,但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而新能源汽车只用了二十年便从无到有,发展迅猛,主要企业有比亚迪、广汽集团、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2020年,我国本土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额的40.70%。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油价上涨、电费相对较低的大背景下,年轻消费者对拥有一台科技感十足、款式新颖、提速快、驾乘舒适的新能源汽车心驰神往。下图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硬件成本构成统计图”。
(1)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说出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的特点。
(2)分析新能源汽车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原因。
(3)说明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受重视的原因。
【答案】(1)增加了电池和电机成本,减少了发动机和传统系统成本;电池成本占比最高;底盘、汽车内外饰成本比重上升;车身、其他方面成本比重较小;
(2)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低,满足年轻人节约开支的需求;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满足年轻人好奇心;提速快,满足年轻人追求刺激的需求;新能源汽车污染小,符合年轻人环保的需求。
(3)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减少尾气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发展。
【分析】本题以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新能源汽车成本构成特点、新能源汽车的优势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蕴含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阅读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硬件成本构成统计图可知,新能源汽车成本中电池与电机占比为38%、6%,增加了电池和电机成本,减少了发动机和传统系统成本;电池成本占比最高;底盘、内外饰成本占比为11%、15%,底盘、汽车内外饰成本比重上升;车身、其他方面成本比重较小。
(2)新能源汽车更受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原因主要从用车成本、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角度分析。从用车成本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用车成本低,满足年轻人节约开支的需求;新能源汽车较好的迎合了年轻消费者市场需求,设计新颖,科技感十足,满足年轻人好奇心;提速快,满足年轻人追求刺激的需求;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污染小,符合年轻人环保的需求。
(3)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我国受重视的原因主要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核心技术掌握角度分析。从我国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可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从核心技术掌握角度分析,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助于突破技术壁垒,实现汽车产业弯道超车,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相关产业发展。
本文标题:地理查补易混易错10--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试题
上一篇:地理查补易混易错09--流域内协调发展试题
下一篇:回归地理教材重难点01--生活中的地球运动计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15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1570.html
上一篇:地理查补易混易错09--流域内协调发展试题
下一篇:回归地理教材重难点01--生活中的地球运动计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2157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2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