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易错点9-自然地理-大气受热过程理解不清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3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典型例题】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2)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B.② C.④ D.⑤
(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
A.①B.② C.④ D.⑤
【错因分析】本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太阳辐射(图中②)到达地面首先要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图中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华北平原晴朗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华北平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同时大气对地面还存在着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图中④)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虽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但年平均气温比四川盆地要低得多,故第(l)题选 C.第(2)题选 A。
【纠错心得】该题通过联系图反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以及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首先被大气反射、散射、吸收等削弱,其中反射作用的削弱最为强烈,因而阴天是气温一般较低,这是云层的反射作用所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直接到达地面是地面增温,地面增温以后又形成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主要依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温,大气增温以后又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给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从而实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般阴天的时候夜间温度不会太低主要是大气逆辐射强的缘故。在今后的复习中要注重对地理过程、原理的理解,并且要注意利用各种变式图来加强理解和记忆;同时可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十雾九晴、晴天的时候天空是蓝色的等)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纠错体验】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 22~25 题。
22.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将导致
A.A 减少 B.B1 增加 C.C 增加D.D 增加
23.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
A.A 增加 B.B1 增加 C.B 增加D.E 增加
24.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AB.B 和 Bl C.C D.D
25.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与其有关的是
A.AB.B C.Bl D.D
【参考答案】
22.D大气中 CO2 浓度增加,则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23.D火山喷发使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可导致大气云系增多,反射增强。
24.D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25.A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温度低,所以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易错点9-自然地理-大气受热过程理解不清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gaokao/1299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gaokao/12999.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