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三道值得教研的地理题
一、例题思考
例1、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
A.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
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 D. 增加土壤肥力
参考答案1.D
例2.草毡层是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根系交缠而成的毡状表土层,主要分布在高寒和极地地区。青藏高原上的草毡层,虽然厚度不大,但坚韧且富有弹性,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图6示意青藏高原某地草毡层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风力搬运输入的粉尘物质增加将
A.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B.降低土壤的持水能力
C.加快下覆基岩风化破碎
D.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
2.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
①草地初级生产力降低 ②冻土融化速率减缓③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④地表侵蚀强度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1.D 2.C
1. D 结合材料“与基岩风化物为成土母质的土壤不同,这里草毡层中的细土物质以风力搬运输入的外源粉尘为主”可知粉尘物质主要是来自外部的沉积物颗粒,填充在植物根系交错之间可以增强表土层的保水能力,B错误;有机物累积与地表植被有关与粉尘物质无关,A错误;表层覆盖物的增加有助于减少对基岩的风化作用,C错误;外源的沉积物颗粒可以青藏高原上草毡层中的营养物质含量,有助于耕作土壤形成,D正确。故选D。
2. C 如果青藏高原某区域草毡层遭到破坏,会导致当地草地植被总量减少,初级生产力降低,①正确;草毡层遭到破坏,地表裸露,地表受风力侵蚀作用强度增加,直接接受太阳辐射,冻土融化速率增强,②错误、④正确;高原冻土中存在一些被封存的温室气体,随着冻土融化速率增强,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③错误。故选C。
例3.土壤是在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不同区域的自然因素存在差异,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平坦,为温带季风气候,土壤受当地地理环境影响,形成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腐殖质含量较高的黑土。左图为草原土壤剖面图,右图为森林土壤剖面图。
与草原土壤相比,说明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厚度大小及其原因
森林土壤的腐殖质层厚度比草原土小。原因:森林的生长周期长,植物长期需要消耗养分,有机物主要储存于植物体内;森林分布的地区降水较多,淋溶作用较强,土壤积累的腐殖质较少。草类生长周期短,死亡后全部进入土壤,为土壤提供有机质;草原气候偏干,淋溶作用弱,且微生物活性偏弱,有机质支出少。
二、教学反思
1、什么是土壤养分?
土壤养分,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所提供的 必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等等。而这些营养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
2、什么是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和水分的能力。养分和水分是肥力的物质基础,而肥力是一种能力。有了养分和水分才能有肥力,不过只有物质基础是不够的,还需要协调热量、空气等其他要素,才能使养分和水分能被植物充分吸收。例如,土壤缺氧时,植物吸水和吸肥能力会大大减弱,即使有再多的养分和水分也难被吸收利用。从这个角度来说,土壤肥力就是协调土壤水分、养分、热量、空气等因素,进而供应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所以,水、肥(指代养分)、气、热也被称为土壤肥力的四大要素。土壤肥力主要由以下四大因素构成。
A养分因素: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B物理因素:影响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
C化学因素:影响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有效性。
D生物因素:包括有益微生物和动植物残体,促进养分循环和土壤结构形成。
4、什么是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主要包括动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狭义上,土壤有机质通常指有机残体经微生物作用形成的一类特殊、复杂、性质比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如腐殖酸)。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死亡的微生物和施用的有机肥料等。其形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新鲜有机质:指未分解的动植物残体。
B半分解的有机质:指部分分解的有机质。
简单有机化合物: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
土壤腐殖质:指动植物残体经微生物分解后,再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70-90%。
5.什么是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指由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天然无机固态物质,是土壤固相的主体物质,占土壤固相总质量的95%~98%。原生矿物主要包括硅酸盐、铝硅酸盐类矿物、氧化物类矿物、硫化物和磷酸盐类矿物等,而次生矿物则是土壤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胶体的性质,影响着土壤的吸收性、膨胀收缩性和粘着性等重要物理、化学性质。土壤矿物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生长。了解土壤矿物质的种类、含量和性质有助于合理施肥和改良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6.什么是耕作土壤?
耕作土壤是指在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改良等以及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土壤耕作是为了改善土壤结构,提高肥力,消灭病虫杂草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机械和非机械方法,旨在优化土壤的理化性状。
上一篇:全球气候变暖的24种地理效应
下一篇:乡村变化情景分析高考地理模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742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