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大气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时作业11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3-21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选择题
(2023·江西省景德镇市一模)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1~3题。

1.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C )
①吹西风 ②吹东风 ③风力较大 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据图可知,山火和倒火的方向是相反的,山火移动方向是主要前进方向,山火移动受瞬时风向影响大,所以此地此时吹西风;倒火和山火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此刻吹西风,但倒火是向西蔓延,说明此刻西风风力较弱。①④正确,故选C。
2.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B )
A.高温  B.干旱 C.高湿  D.大风
解析:有助于山火的气象条件是干旱,此次澳大利亚山地林火的形成主要与长时间的异常干旱有关。故选B。
3.“点倒火”的地理原理类似于( A )
A.热岛效应 B.狭管效应
C.焚风效应 D.雨岛效应
解析:“点倒火”的灭火方式利用了热力环流原理,静风气象条件下,风力小,水平气流流向火场,适时点倒火,倒火与山火相向蔓延,两火相遇时,燃料和氧气消耗殆尽,山火熄灭,热岛效应也是热力环流原理形成的,A正确;狭管效应是峡谷地形对气流的影响,与“点倒火”的原理不同,B错误;焚风效应是指由于空气在作下沉运动时,因为海拔不断降低气温不断升高,从而形成的一种干热风,与“点倒火”的原理不同,C错误;雨岛效应是城市上空有较多灰尘,凝结核较多,易形成雨滴,与“点倒火”的原理不同,D错误。故选A。
(2022·贵州省贵阳市模拟)图1为某时刻海陆等压面示意图,图2为四川某地传统民居穿堂风(穿堂风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②地为阴雨天气
B.四川的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7~18千米
C.石子地面越大,风力越大
D.正午时刻风力达到最大
解析:由图1可以看出,②地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A错误;四川位于中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0~12千米,而低纬度对流层平均厚度为17~18千米,B错误;石子地面越大,和林草地面的热力性质差异就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就越大,风力就越大,C正确;14时左右,石子地面和林草地面的温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D错误。故选C。
5.人为制造穿堂风的主要用途是( B )
A.增加生活用能 B.降低室内温度
C.提高室内湿度 D.减轻大气污染
解析:白天林草地面升温慢,气温低,风从林草地面经房屋门窗吹向石子地面,而夜晚石子地面降温快,气温低,风从石子地面经房屋门窗吹向林草地面,加快了室内空气流通,降低了室内温度,B正确;通过人为制造穿堂风来降低室内温度,能够节省生活用能,对大气污染影响不大,A、D错误;白天风从林草地面吹向石子地面,可能导致室内湿度增加,夜晚风从石子地面吹向林草地面,室内湿度可能降低,C错误。故选B。
(2022·广东省深圳市一模)莫高窟在山崖上开凿而成,三面与岩体相连,所有洞窟均为单侧开口。多数洞窟已安装窟门,窟门是窟内外空气交换的唯一途径,秋季较冷的空气缓慢进入有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其中206号窟安装了稳定耐用但导热性较强的铝合金门,门上设有上、下两处可开启的百叶窗(图1),图2示意文保专家在秋季连续晴天对该窟内外不同部位温度测量结果。据此完成6~8题。
2266C426

6.根据门内测点2的温度变化过程,推测该洞窟的窟门大致朝向( B )
A.西侧 B.东侧
C.北侧 D.南侧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测点2位于窟内,从9时左右,温度开始升高,说明日出之后测点2的温度就开始升高,应该是朝向东侧,B正确。
7.为维持窟内湿度的稳定,秋季百叶窗宜开启的时段及气流交换方式是( A )
A.清晨至中午,下窗进上窗出
B.午后至晚间,下窗进上窗出
C.清晨至中午,上窗进下窗出
D.午后至晚间,上窗进下窗出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上午窟内温度高于窟外温度,应该在清晨至中午开启百叶窗,降低窟内温度,下午窟内外温差较小,不需要开启百叶窗,B、D错误;热空气上升,应该下窗进冷空气,促进热空气从上窗排出,A正确,C错误。
8.为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更好地保护壁画,对206号窟门合适的改进措施是( C )
A.换成导热更好的板材
B.扩大门上百叶窗面积
C.将窟门外面涂成浅色
D.换成透明的厚玻璃门
解析:换成导热更好的板材,会使得窟内温度的变化更显著,不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A错误;根据材料信息“秋季较冷的空气缓慢进入有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可知,扩大百叶窗面积,气流会变大,不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B错误;将窟门外面涂成浅色,可以减少窟门吸收的热量,有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C正确;换成透明的厚玻璃门,会增大进入窟内的太阳辐射量,会增加窟内温度,不利于维持窟内稳定的温湿度环境,D错误。
(2022·四川省泸州市二模)布拉风是指冷空气从不太高的山地或高原经过低矮隘道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的一种地方性剧烈大气运动,它所经之处会带来严重灾害。下图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

9.布拉风形成的原理类似于( B )
A.季风 B.陆风
C.焚风 D.台风
解析:读图可知,布拉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当冷空气被山脉或高地阻挡聚集起来,形成了很高的气压,而温暖的海面上空却处于低气压控制下,这时,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山地或高原的冷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冷而重的空气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从陆地吹向海岸,到达海岸时风速骤然增大,因此形成原理类似于陆风,B正确;季风形成原理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也有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A错误;焚风是暖湿气流沿山地爬升后,在背风坡形成的干热风,方向相反,C错误;台风是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D错误。
10.一天中最有利于布拉风形成的时段是( A )
A.日出前后 B.午夜
C.日落前后 D.午后2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发生布拉风时,海洋为低压,而陆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为高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在夜间,陆地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海洋降温慢,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到日出前后,海洋和陆地温差达到最大,因此一天中最有利于布拉风形成的时段是日出前后,A正确;午后2时,在近地面空气由海洋吹向陆地,不易形成布拉风,D错误;日落前后和午夜时,陆地逐渐降温,与海洋的气温相差不大,不利于布拉风的形成,B、C错误。
(2022·山东省聊城市二模)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有利于观测到较强湖陆风的天气条件是( B )
A.背景风较强的晴天
B.背景风较弱的晴天
C.背景风较弱的阴天
D.背景风较强的阴天
解析:湖陆风产生的原因是湖泊与陆地受热不均,如果背景风强,则湖陆风不明显,故背景风弱时,更利于监测,A、D错误;晴天时白天更多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气温高,晚上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失多,气温低,故晴天有利于观测较强的湖陆风,B正确,C错误。
12.根据图中信息,此时最可能发生的是( C )
A.①处此时盛行陆风
B.②处盛行上升气流
C.③处风力比①处大
D.④处近地面为高压
解析:据图可知,①处风向从湖面吹向陆地,为湖风,A错误;①处为湖风,说明此时湖面气温低、气压高,②处盛行下沉气流,B错误;③处为高空,摩擦力小,因此风力大于近地面的①处,C正确;④处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压,D错误。
13.与冬季相比,夏季( D )
A.湖陆风转变均提前
B.湖陆风转变均推迟
C.陆风转湖风推迟
D.湖风转陆风推迟
解析:洞庭湖夏季湖面大,且夏季昼更长,夏季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地气温高,气压较低,湖泊气温低,湖面气压较高,风从湖面吹向陆地,形成湖风,湖风大,持续时间长,湖风转陆风推迟,陆风转湖风提前,D正确。
(2022·安徽省滁州市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P、Q两地的风向为( C )
A.P地为东北风
B.Q地为西北风
C.P、Q两地都为偏南风
D.P、Q两地都为偏东风
解析:读图可知,Q地位于低压中心,P地位于高压脊附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方向可知,Q地风向为西南风,P地风向为西南风,C正确。
15.图示范围内,与P地气压差最大值可能是( B )
A.29百帕 B.35百帕
C.39百帕 D.43百帕
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等压线的间距为4百帕,P地气压值应该为1 032百帕,图示区域气压值最低处应该是西北部低压中心内,气压值应该在996~1 000百帕之间。因此图示范围内,与P地气压差最大值的范围应在32~36百帕之间。故选B。
二、综合题
16.(2022·重庆市南川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冰川表面气温与周围同高度的气温差异,导致空气团沿着冰雪表面流动形成的风称为冰川风。珠峰北坡的绒布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东、南、西三面被高山环抱。实验人员沿河谷底部设置了甲、乙、丙3个站点,测得3个站点白天都会受到偏南风影响,其中甲站点测得的偏南风明显强于乙、丙两站点。该偏南风强弱是受冰川风、山谷风等共同影响。下图为绒布河谷南北剖面示意图。

(1)简要说明三个站点白天测得的偏南风形成原理。
(2)分析甲站点的偏南风强于乙、丙两站点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白天谷地东西两侧的山谷风对偏南风起到的作用。
答案:(1)冰雪面反射率高,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加上冰雪表面融化会持续吸收热量,使得冰雪表面温度比同高度大气温度要低;近冰川面的空气收缩下沉,气流沿着冰雪表面向下坡方向(北)流动,形成偏南风(冰川风)。
(2)白天谷地受热较少,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谷地气压较高,产生向南运动的气流,对北上的偏南风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位于北部的乙、丙两站点受到的阻挡更明显,距冰川最近的甲站受冰川风的影响最大,偏南风强度更强。
(3)白天谷地盛行谷风,谷风把空气推向东西两侧山坡,从而使南侧冰川风北上,从而使得冰川风影响范围扩大,加强了偏南风。
17.(2022·上海市浦东区一模)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受化工企业生产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臭氧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臭氧污染是指日最大8小时臭氧浓度超过160 μg/m3。对流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发生光化学反应后产生。臭氧浓度受光照、温度和局部环流等多种气象条件影响。
材料二:图1为该地海陆风发生频率柱状图及海陆温差变化曲线图。图2为该地臭氧浓度在有、无海陆风状况下的日变化。


(1)据图1描述海陆风发生频率与海陆温差变化的关系,并简析其原因。
(2)据图2可知,该地区有、无海陆风的情况下臭氧污染存在差异,说明该差异的表现。
(3)解释海陆风对该地区夜晚臭氧浓度的影响。
(4)根据材料,提出防治臭氧污染的合理措施。
答案:(1)总体上,海陆风发生频率与海陆温差同步变化。3—8月,太阳直射点主要在北半球,气温回升快,陆地升温快,海陆温差较大,海陆风发生概率高;其他月份,海陆温差较小,海陆风发生概率低。
(2)与无海陆风相比,有海陆风时臭氧浓度白天较高,夜晚较低,日较差较大。
(3)晚上陆地温度下降快,气温比海上低;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把臭氧污染物吹向海洋,臭氧浓度降低。
(4)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比重;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发新能源;大力发展公共绿色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改进燃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解析:第(1)题,从图1中可以看出,总体上,海陆风发生频率与海陆温差同步变化。海陆风发生的频率和气压高低有着直接关系,而气压差值与温度差值呈正相关。3—8月,太阳直射点主要在北半球,北半球气温高,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升温较快,海洋升温较慢,因此海陆温差较大,气压差较大,因此海陆风发生概率高;其他月份海陆温差较小,海陆风发生概率低。第(2)题,读图可知,与无海陆风相比,有海陆风时,臭氧浓度白天更高,夜晚更低,即日较差更大。第(3)题,晚上海陆均降温,陆地温度下降快,海洋温度下降慢,因此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气压比海洋高,近地面的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即吹陆风,陆风把臭氧污染物吹向海洋,使得臭氧浓度降低。第(4)题,根据材料“对流层中的臭氧主要是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发生光化学反应后产生”可知,要防治臭氧污染,应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比重;煤、石油均属于常规能源,所以应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开发新能源,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根据材料“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受……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臭氧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可知,应大力发展公共绿色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在目前,煤、石油的使用量依然较大,因此可以改进燃烧技术,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本文标题:大气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课时作业11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409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4090.html

    标签:热力环流大气运动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