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读图指导12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
地理读图指导12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
(2020·全国Ⅲ卷)自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一些国家之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降低甚至取消彼此间部分商品的贸易关税,促进商品的自由贸易。下图示意汽车企业在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甲、乙两国的产业布局调整。据此完成(1)~(3)题。
(1)汽车企业将组装厂由甲国转移至乙国的主要目的是( D )
A.创新技术
B.拓展市场
C.扩大规模
D.降低成本
(2)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主要原因是邻国之间( C )
A.消费习惯相近
B.经济发展水平相近
C.运输费用较低
D.研发成本差异较小
(3)该产业布局调整导致甲国汽车的( A )
A.进口量增多
B.出口量增多
C.销售量增多
D.生产量增多
解题关键:产业转移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销售量,提高利润。
解析:第(1)题,部分零部件生产涉及核心技术,产品价值高;组装属于加工组装环节,利润低于零部件生产,图中市场甲国大于乙国,综合以上信息可知,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欠发达。组装需要大量劳动力,组装厂由甲国转移到乙国应该是看重乙国劳动力价格低、土地价格低等,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D正确。乙国经济欠发达,组装厂在乙国难以达到创新技术的目的,A错误。拓展市场是次要目的,主要的市场是甲国,B错误。据图分析,生产过程只是布局调整,扩大规模没有体现,C错误。故选D。第(2)题,该企业是汽车企业,零部件体积、重量较大,远距离运输会导致运费大量增加,企业成本会增加,达不到产业转移的目的,因此该产业布局模式宜发生在邻国之间,可以降低运输费用,C正确。消费习惯影响的是汽车成品销售,对生产环节布局影响不大,A错误。据以上分析,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欠发达,经济差距较大,B错误。甲国经济较发达,乙国经济欠发达,乙国劳动力价格低,研发成本小,D错误。故选C。第(3)题,原来汽车组装后直接在甲国销售,汽车可以出口;该产业布局调整后汽车在乙国加工组装再销售到甲国,导致甲国从乙国进口量增加,甲国不再出口汽车,甲国变为汽车消费市场,汽车销售量减少、汽车生产量减少。故选A。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
第一步:判断转移方向
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转出地和转入地及产业转移的方向。图示转出地主要位于苏南地区,转入地主要位于苏北地区。
第二步:判断产业类型
图示Ⅰ类产业和Ⅱ类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低,Ⅲ类产业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高。
第三步:分析影响因素
图示产业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接纳产业转移要考虑产业转入地的产业基础、与转出地的经济联系、生产成本、市场潜力等因素。
第四步:分析转移影响
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区域合作、就业、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分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区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023·湖南省岳阳市调研)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来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在清洁剂出现前,人们一直使用由油脂制成的肥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的封锁造成了德国油脂短缺,1917年德国科学家制作出来第一杯合成清洁剂,1929年生产技术传入英国、瑞典等国,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瑞典关停清洁剂生产企业,并将工厂转移到日本、中国等亚洲临海国家。下图示意世界清洁剂产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英国和瑞典成为德国清洁剂技术首先传入国的优势条件是( A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充足的生产原料
C.先进的科学技术
D.廉价的劳动力成本
解析:英国和瑞典都与德国距离较近,海运成本较低,因此,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德国清洁剂产品首先传入英国和瑞典的优势条件,A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英国和瑞典具有充足的生产原料,B错误;英国和瑞典与德国同属发达国家,技术水平相差不大,且劳动力成本都比较高,C、D错误。
2.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 D )
A.获得原料供给
B.降低运输成本
C.加强技术合作
D.减轻环保压力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洁剂是一种呈液体状态、用于去污除垢的化工产品,属于对水体污染严重的产品。20世纪80年代中期,瑞典将清洁剂产业转移到亚洲国家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本国的环保压力,保护本国的生态环境,D正确;清洁剂是一种化工产品,其原料大多是化学品,而瑞典相比亚洲国家,其化学工业更为发达,故转移到亚洲国家不是为了获取原料,A错误;材料未体现瑞典将清洁剂销售至亚洲国家,应是在亚洲国家生产后运回本国销售,增加了运输成本,B错误;瑞典已经生产清洁剂多年,技术水平先进,无须与亚洲国家进行技术合作,C错误。
(202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制造业转移出现几次较明显的调整,对转出地区和转入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此期间,我国成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业强国,并且还出现了大量企业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的现象。下图示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包括部分预测时段)制造业转移路径。据此完成3~5题。
3.1960—1975年,美国大量制造业向海外迁移的主要原因是本国( C )
A.产能相对不足
B.经济发展停滞
C.生产成本提高
D.消费能力提高
解析:1960—1975年,美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国内产能过剩,A错误;国内经济继续发展,发展速度趋缓,B错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国内劳动力、土地等价格上涨,导致制造业国内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降低,C正确;制造业向外迁移与国内消费能力提高无关,D错误。
4.我国成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业强国,主要是因为承接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 A )
A.几乎全部的环节
B.大部分低端环节
C.少部分生产环节
D.主要的高端环节
解析:据材料及图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全面发展,承接了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高、低端制造业几乎全部的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而成为世界中、高、低端制造业强国,A正确。
5.大量企业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对我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B )
A.国内经济增速降低
B.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C.国际市场明显萎缩
D.就业压力明显减轻
解析:据材料及图可知,我国向南亚、东南亚地区转移的是中、低端制造业环节,可以使我国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速加快、国际市场继续扩大,但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外迁会减少就业岗位,就业压力增加,B正确。
本文标题:地理读图指导12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
上一篇:地理读图指导11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下一篇:经纬网与地图课时作业1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40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4076.html
上一篇:地理读图指导11 产业结构示意图的判读
下一篇:经纬网与地图课时作业1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40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4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