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考点45 植被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4-03-0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考点45 植被

 
(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C )
A.落叶林火                                                  B.针叶林火
C.草原火                                                      D.荒漠草原火
(2)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 )
A.东方省                                                      B.中央省
C.南戈壁省                                                  D.色楞格省
(3)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C )
A.气温变化                                                  B.降水变化
C.植被生物量                                               D.游牧活动
解题关键 对蒙古东部地区气候类型进行判断,明确各种气候对应的植被类型及特征。
解析:第(1)题,蒙古国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的植被类型为草原和荒漠草原,草原的可燃物较多,容易发生野火,因此该地区主要的野火类型为草原火,C正确。第(2)题,东方省河流较多,纬度较高,蒸发较弱,表明当地水分条件较好,植物量更丰富,可燃物多,并且远离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因此野火发生频率最高,A正确;中央省和色楞格省靠近首都乌兰巴托,管理能力相对较强,野火发生频率相对较低,B、D错误;南戈壁省深居内陆,河流少,表明气候干旱,植被生物量较少,可燃物少,野火发生频率较低,C错误。第(3)题,该地区野火发生频率与植被生物量有密切关系,该地区整体上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生物量不大,经过一次野火后,往往需要3~4年积累植被生物量,即可燃物,因此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植被生物量,C正确。
 
1.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影响因素 植物形态或分布 指示作用
热量 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不同温度带
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等 不同海拔
水分 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 水湿环境
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干旱环境
光照 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 光照充足
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 光照不足
土壤 酸性土壤: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 酸性土壤
碱性土壤:碱蓬等 碱性土壤
环境污染 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程度 SO2污染
2.环境对植物分布和个体形态的影响
光照 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林中上层或阳坡分布喜光植物;密林底层或阴坡分布喜阴植物
热量 从赤道到两极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植被
水分 ①从沿海向内陆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布状态;②影响植物形态
迎风面树枝受损,背风面树枝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热量和水分 从山麓到山顶形成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3.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角度1 植被与自然环境
(2022·湖南卷)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1~3题。
离河岸距离(m) 群落属性 影响因子
群落结构 群落盖度(%) 海拔(m) 土壤含水量(%) 土壤容重(g/cm3) 土壤电导率(mS/cm)
50 乔—灌—草 30.33 916 5.73 1.41 0.36
200 乔—灌—草 34.00 917 5.04 1.50 0.59
350 乔—灌—草 40.33 914 4.42 1.50 0.37
500 乔—灌—草 46.67 914 18.51 1.41 2.56
650 乔—灌—草 74.33 913 19.27 1.37 0.40
800 乔—灌—草 68.67 913 15.23 1.38 1.02
950 乔—草 45.00 912 7.78 1.40 0.50
1 100 乔—草 40.33 916 3.06 1.58 0.66
1 250 乔—草 34.33 915 2.32 1.62 1.98
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 B )
①海拔 ②土壤含水量 ③土壤有机质含量 ④土壤含盐量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升,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即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 A )
A.胡杨涵养水源
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
C.地下水埋深浅
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本植物很难直接从地下获取水源,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从而为浅根系草本植物提供水源,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正确,C错误;草本植物根系较浅,因此水分竞争力并不强,B错误;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浅根系草本植物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D错误。
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B )
A.土壤有机质减少
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
C.土壤含盐量增加
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
解析:干旱地区植物能否生存主要取决于水分条件,由于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于乔木比灌木水分获取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正确;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A、C错误;草本根系较浅,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D错误。
角度2 影响植被的因素
4.(2022·山东卷)图a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图b示意该小组绘制的四个采样点0~60厘米土壤剖面。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热量                                                          B.降水
C.地形                                                          D.岩性
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区域的海拔差异较小,热量条件差异较小,不会造成植被差异,A错误;该地位于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空间差异较小,降水差异较小,B错误;该地地势起伏较大,导致水分的空间差异较大,植被分异明显,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岩性的相关信息,D错误。
  本文标题:考点45 植被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397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3978.html

    标签:植被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