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必备知识梳理
一、走向生态文明
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不同文明发展阶段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本质: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本质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两个避免
①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②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①根本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②具体要求
二、国家战略与政策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三、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②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
③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资金援助;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等等。
2.中国在行动
(1)我国批准了关于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的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2)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3)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1.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
(1)不同文明发展阶段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文明发展阶段 |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产生的原因 | 人地关系 |
采集渔猎文明 | 原始的平衡关系 | 生产力低下且发展缓慢,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 | 人类与环境保持原始的平衡关系,主要是依附自然 |
农业文明 | 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 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稳定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 对抗性明显增强,主要表现为半依附自然 |
工业文明 | 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人口数量急剧增加 | 大量的资源开发利用和废弃物排放,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主要表现为征服自然 |
(2)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途径:需要改变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生态文明下的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1)本质:资源与环境安全观的本质是寻求自然环境服务的可持续利用和服务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2)两个避免
①在地球资源、环境所允许的边界内,避免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②避免资源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区域稳定和国际安全构成威胁。
(3)保障资源、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
①根本上: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与环境安全观,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变革发展模式。
②具体要求
二、国家战略与政策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措施 | 具体内容 |
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 | 根据本国的资源储量和消费需求,结合国际市场,国家制定战略资源开发的战略,并通过具体的规划进一步细化该战略 |
加强战略资源储备 | 以保障国家安全为宗旨,储存对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作用的战略资源,以备非常时期利用。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需要根据本国战略资源的特点,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及其储备规模 |
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 在资源进口运输通道单一且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一旦遭遇封锁、禁运,国家资源安全将会受到严重冲击。世界主要能源进口国为保障石油运输安全,采取掌控强大的油轮船队、运输通道多元化和紧急状态下的军事保障等措施 |
2.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措施 | 具体内容 |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 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
强化环境风险的预警和防控 | 风险预警是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建议。风险防控是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
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 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工作机制,建立系统、严格和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制度,是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 |
3.推动公众参与
(1)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
(2)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
(3)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三、国际合作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途径
(1)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①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
②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
③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有国际视野,在保障本国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时,都不能以邻为壑,不能以牺牲他国的安全为代价。
(2)国际合作的主要途径:签署公约及履约;签署多边、双边合作协议;技术援助和科技合作;资金援助;人员交流和能力建设;等等。
2.中国在行动
(1)我国批准了关于臭氧、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废弃物跨境转移等的一系列环境公约和议定书,履行国际环境公约成效显著。
(2)我国与世界许多国家开展了资源、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已经形成高层次、多渠道、宽领域的合作局面。
(3)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等一系列新发展理念,不仅有利于解决自身资源、环境问题,还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对建立新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文标题:43.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必备知识梳理
上一篇:4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必备知识梳理
下一篇:44.世界地理概况必备知识梳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38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3816.html
上一篇:42.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必备知识梳理
下一篇:44.世界地理概况必备知识梳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38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3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