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11-0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妮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沃克环流的增强和减弱仍然是当代科学之谜。
  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二是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暖,也是赤道暖事件剧增的可能原因之一。本篇文章主要从高中地理的角度科普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强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沃克环流

  沃克环流: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它是热带太平洋上空大气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

图片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的原因:

  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暖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导致赤道太平洋东岸温度低、西岸温度高。由此形成的环流成为沃克环流。

图片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气候的影响:

图片

  太平洋西侧:水温高,多雨、湿润。太平洋中、东侧:水温低,晴朗、干燥。

  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El Niño的音译,原意是“圣婴”(上帝之子)。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这种现象往往持续好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影响范围极广,这种现象成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属于一种准周期气候变化,影响范围横跨赤道附近太平洋。

图片

  厄尔尼诺成因:对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目前多数科学家认为,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主要原因。某些年份,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南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离岸海水减少,就会造成太平洋东侧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甚至被暖流取代,从而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的现象。其实除了东南信风减弱外,还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的形成还和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火山活动和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有关。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气候的影响:

图片

  太平洋西侧:干燥少雨旱灾(原来多雨湿润);太平洋中东侧:洪涝灾害(原来干燥少雨)

  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

  沃克环流减弱(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

图片

  (1)夏季主雨带偏南,造成南涝北旱。(2)长江中下游雨季大多推迟。(3)暖冬概率高。(4)登陆我国台风偏少。

  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圣女(上帝之女)”的意思,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常被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图片

  拉尼娜成因

  它出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流自东向西送去更多的暖水使得西部水温升高,东侧离岸海水多,底层冷水上泛补偿多,使得西部海水温度降低,从而东西两侧的温差增大,沃克环流增强,出现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大气环流状况

图片

  对赤道附近太平洋沿岸气候的影响:

图片

  太平洋西侧:西部海区上升气流加强,沿岸更加湿润 。太平洋中东侧: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

  拉尼娜对我国气候产生的影响

  沃克环流增强(拉尼娜)时对我国的影响:

图片

 (1)热带气旋增多。(2)南旱北涝。(3)冷冬概率高。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厄尔尼诺及拉尼娜现象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304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3045.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