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成因的三种解释
引言: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成因为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且分明显干季和湿季。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被用作非地带性的典型案例,但对于其成因的分析存在不同说法,现将各类观点展示,以供读者进一步交流探讨。
观点一: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降水少,没有形成热带雨林的水热条件,因此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2012年第6期《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特殊气候类型的界定及成因分析》一文中提到“东非高原被赤道穿过,按照分布应该是热带雨林气候,但它却形成热带草原气候,而一般的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东非高原的位置常年不在信风带控制下。
因此,该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属于特殊气候,其成因是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空气对流不旺盛、蒸发弱且降水少。”但此观点无法解释东非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因为地形不会随季节改变,但从相关气候资料可以看出,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
图为东非高原基塔莱和多多马的降水资料及两地之间游牧路线示意图。(该图源自2012年北京文综,6、7题)
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到不管是北半球的基塔莱还是南半球的多多马,降水都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有干湿季之分,且南北半球干湿季相反。针对降水的季节变化,有其他观点。
观点二:地形和太阳直射点移动这两种主导因素以及其他次要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观点二出自合肥新城高升学校翟守志老师的道客巴巴刊文《两道高考题引发的思考——非洲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浅析》。
文章认为“较高的地形使得对流运动相比同纬度地区弱,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又造成这较弱的对流运动在一年中仍然有强弱之分,即干、湿季之分。以下图为例,3月份,太阳直射赤道,位于赤道附近的内罗毕降水多,6-7月,直射点北移,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亚的亚斯贝巴降水多,9月,直射点南移至赤道,内罗毕降水又多,12月,直射点移至最南方,处在东非高原南部的城市卢萨卡降水量多。
东非高原动物的迁徙规律就是夏季北迁、冬季南迁,是随水草丰美而动。也就意味着太阳直射点在哪,那个地方的那几个月的气温就是一年中相对较热的时候(因为有直射),因此在一年中那几个月的对流运动(上升气流)相对于其他月份来说最强,因此降水量最多,反之亦然。观察图片可知,赤道地区东非高原上的内罗毕一年中3月份和9月份均出现较多的降水现象。”也就是内罗毕一年内有两个雨季。
2019年鲁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中第二单元第二节 气压带风带的课前问题东非大草原动物大迁徙也说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确实存在降水的季节变化。
笔者在查阅《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中关于坦桑尼亚(北部与肯尼亚接壤,与内罗毕距离较近)的介绍,肯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至维多利亚湖一线以北,每年有两个雨季(10~11月和4~5月)和两个旱季,能够验证观点二的降水季节变化的规律。
但在查阅高等教育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世界自然地理(下册)》中非洲气候部分,对照1月、7月非洲气候条件图(见下图),认为观点三更为接近气压、风的图示情况。
观点三:不同干湿性质信风造成降水季节差异。
2003年9月刊的《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浅析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一文中指出“东非高原上的赤道附近地区,本地区海拔达3000米以上,由于地势高改变了这里的气温和降水状况气候暖和,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夏季受来自印度洋上的、掠过暖流上空的暖湿东南信风的影响,降水比较多形成湿季。冬季受单一、干燥的信风控制,降水少且地面蒸发旺盛,形成干季。
观点三可以解释北半球东非高原较大空间范围的降水季节变化,但如果结合在赤道附近的北半球基塔莱和南半球多多马明显相反的干湿季情况,就不能很好地解释较小空间尺度下的赤道附近南北半球的降水差异,因为就1月、7月非洲气候条件图来看,两地的风向差异不大。
结语:从高校教材、期刊论文等诸多材料的研析过程中,着实让笔者认识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复杂的,涉及到大气环流、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诸多因素。三种观点都有依据却都不能完美解释东非高原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本问题也欢迎各位教师同仁共同交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上一篇:二十四节气不固定的原因
下一篇: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280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