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中国》第四季 第六集 西藏解说词
西藏,地处中国西南,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地域辽阔的藏北高原苍茫野性,数千湖泊点缀其间,河流与山脉的互动带来了沃野、密林与文明。让我们开启巅峰之旅,从拉萨开始,先适应一下高海拔的空气,再到洛堆峰进一步训练,之后一路向西,地球最高点在群山中召唤。
初到拉萨,高原的气息扑面而来。只是高海拔和低气压让这空气里的氧含量少了许多,有的人却借助这样的条件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所登山学校成立了20多年,他们在用科学的训练方式培养专业的登山者或者登山向导。这些孩子中的成绩优异者,一毕业就会立即走向地球上最高的登峰之路。
/念青唐古拉山脉 洛堆峰/
离拉萨不远,有一座海拔6010米的洛堆峰。对登山者来说,洛堆峰是容易接近和攀登的雪山。每年,预备登顶珠峰的团队都会先到这里进行适应性训练。
充足的降雪,让这里兴起了一项小众运动——滑雪登山。人们背上雪板,或者利用板底的止滑带,爬到一定高度,然后高山速降。享受刺激的过程中,身体素质、技巧、经验和胆量缺一不可。
/日喀则市 绒布寺/
前往珠峰北坡的路需要从日喀则市的拉孜县启程,穿过数百个弯和96公里的柏油路。道路的尽头是绒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
游客乘坐的旅行大巴来到这儿,就算是来到终点。一抬头,他们已经在最近的距离看见珠穆朗玛峰。还有极少数人会往前行进大约8公里,抵达珠峰大本营。而我们的飞行将离开地面,从空中接近珠峰。
/喜马拉雅山脉/
远方群山中,排列着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第五高峰马卡鲁峰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它们的高度全都超过了8000米,但大部分人都还是说不清它们的名字。
/珠穆朗玛峰/
因为在它们身旁,矗立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每天都会早几秒钟抵达它的冠冕。2020年,中国和尼泊尔联合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标准高程,海拔8848.86米。
/卫星视角 喜马拉雅山脉/
全世界超过8000米的山峰有14座,其中的10座都位于这同一条喜马拉雅山脉。大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发生碰撞,诞生了这条2450公里长、两三百公里宽的喜马拉雅山脉。
这是地球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但它以近7000米的平均海拔超越其余山脉,冠绝这个星球。
在中国,我们能见到的许多地形的成因都和这次碰撞有关。世界最高的高原由它塑造,无数峻岭、湖泊、峡谷、荒原拜它所赐,风、雪、雨、雾的运行规律与它休戚相关,它极大程度影响了这里的生命形态、生存方式和文明走向。
这是一次极度困难的尝试。我们的直升机以近7500米的高度接近珠峰,以独特的视角看到两种垂直地面但却方向相反的力量。
在引力作用下,珠峰万年不化的冰川侵蚀山体缓缓向下移动;而在强大的挤压力之下,印度板块依然在向亚欧大陆推进,喜马拉雅还在生长,珠峰还在向着天空生长。
这趟旅程,我们沿水路和公路飞行,探访喜马拉雅的最东端,雅鲁藏布大峡谷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水汽由此进入高原,带来勃勃生机,但也为道路修建带来重重困难。
/林芝 色季拉山口/
从318国道进藏的游客大都会在色季拉山口停留,拍照、拍照、还是拍照。但一年中的大部分时候,他们只能指着照片说:看,远处就是南迦巴瓦,可惜有云。
/喜马拉雅山脉 南迦巴瓦峰/
于是,我们飞上云端,一番寻找之后,终于锁定了它的山尖。它有一点高,7782米;有一点老,大约6500万岁;有一点特殊,喜马拉雅山脉向东的伸展止步于此。
从海洋南来的暖湿气流遇见它,被迫盘旋、上升,以云的形态包裹山体。所以拍不到南伽巴瓦,别怪自己运气不好,这是正常现象。
/雅鲁藏布大峡谷/
垂直向下大约6000米,我们来到地球上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核心区,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后的秘境。仅有非常少的探险者和科学家曾经到访,留下了一些文字记录。
/藏布巴东瀑布/
这次飞行我们证实了他们的描述,他们说这里遍布密林、飞瀑与冰川,他们还说这里有一个河床瀑布群,叫作藏布巴东。只要有落差,平静的江水也会彰显出它的真实力量。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天然的通道,暖湿气流严格按照它的规划,逆江而上,在西藏东南造就一片难得的绿色。
大峡谷的入口处,虽然不是《桃花源记》的出处,但其中的文字用在这里,竟然也产生了错位之美。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其中往来种作。
游客们比野桃花更显鲜艳,他们精心装扮,希望能碰到一个通透好天。因为相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这里还有一片雪山背景。
/林芝市 墨脱县/
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它居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中。这里的水汽更加浓重,一年四季中,它化作冰霜雨雪和大雾,阻碍着这个县城和外面的世界连通。
/嘎隆拉雪山/
但人们不甘如此,面对河流山涧,人们搭起桥梁;面对不稳定的山体,人们打入锚杆,架上锚索;面对难以翻越的嘎隆拉雪山,人们耗费两年多的时间,修建出3公里长的隧道来穿越它;面对雪崩,人们又搭建出长段的棚洞。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这条117公里长的扎墨公路,历经50多年的修建,直到2013年才全线通车。然而频繁发生的泥石流还是会将道路冲毁,抢修的工作几乎从未间断。
2022年10月,第二条墨脱公路主体完工。人们从这里驱车3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林芝机场。
扎墨公路背后的攻坚克难如同一个缩影,告诉人们在西藏,无论长短、无论形态、无论地域,每一句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豪言背后,都是一个超级工程。
12万公里的公路通车里程,130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这些数字每一年都在被刷新。因为这些路,人们穿行这高原也如履平地。
开启一趟羌塘高原的生态之旅,见识世界第三极的冰雪;飞越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其间还有一种罕见的神兽;向西藏第一大湖表示敬畏,向管护队员们表达敬意。
/羌塘高原 普若岗日/
在高原,水升为云,云降作雪,雪终年不化,年复一年堆积成冰川,数条冰川聚集成眼前这片冰原——普若岗日。
它肆意雕刻着脚下这4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或用冰舌劈山裂石,或用冰斗侵蚀出陡峭山脊,或研磨土石造就冰川沙漠。
2000年,科学家们深入普若岗日进行考察,最终认定这是除南极、北极以外地球上现存最大的冰川。
普若岗日所身处的羌塘高原,位于西藏北部,面积近60万平方公里,超过云南与贵州两省的面积之和,平均海拔近5000米,年平均气温大都在0摄氏度以下。
羌塘高原绝大部分地方都是人类禁区,不过,当你看到兀鹫,就说明这里绝非生命禁区。这种食腐飞禽只会出现在动物多的地方,它们期盼看到死亡,但更多时候,它们看到的是盎然生机。
相比经过驯化的远方亲戚,藏野驴完全没有工作的负担,无处发泄的体力挥霍在自由的奔跑中。为了跟藏羚羊拉开辨识度,藏原羚炫耀着它的心形白屁股。西藏棕熊正趁着夏天,急于带大孩子,并为冬眠储备能量。
众多湖泊,为大小水鸟提供了栖息地,一个猛子扎下去,憋气的能力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跟随每年3到4月迁徙至此的黑颈鹤,我们看到了这里不同的地貌,羌塘高原为生命狂欢提供了水阔天空的舞台。
远处,一群牦牛正在翻越雪山。牦牛在西藏很常见,它们耐寒、耐旱,是最重要的牲畜之一,但如果加个“野”字,数量就岌岌可危了,总共不到3万头。如果再加两个字“金丝”,那便是活在神话里的动物,而神兽竟然就这样出现在眼前。
据统计,全世界金丝野牦牛的数量不到300头,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已经是这一物种总数的一百分之一。因为极其罕见,人们对它们的身世也知之甚少。
金丝野牦牛为什么有着独特的毛色,它们究竟是不是野牦牛的亚种,至今尚无定论。它们跟普通的牦牛一起生活,一起迁徙。如何分类是人类关心的,在这荒野高原,结伴而行才是最重要的。
/色林错/
羌塘高原有着超过两万五千平方公里的湖泊,占中国湖泊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气候变暖使冰川大量融化,色林错的面积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几乎变大了二分之一。2001年,它从纳木错手中抢过了西藏第一大湖的桂冠,卫冕至今。
大湖周围水草丰茂,但在羌塘高原,恶劣天气曾经给当地牧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巨大考验,脆弱的高原生态也在人畜数量的增长中变得不堪重负。
/那曲市 安多县/
从2017年开始,分散生活在羌塘高原的困难牧民依照异地搬迁政策陆续来到县城,开启了新的生活。孩子们离学校近了,大人们离彼此近了,那他们的牲口呢?
依然还是过着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不过,这一次有了规划好的牧区,有了更舒适的羊圈,甚至还有人工种植的牧草,它们长得更快,也更壮实。
极高海拔生态搬迁还在继续,这样的举措既为人,也为自然。牧民们过上好生活的同时也将羌塘高原更多地留给天地生灵。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羌塘的无人区本没有路,轧的次数多了也就有了路。这些固定的车辙,刻画了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员们的职业轨迹。曾经他们的主要工作是防止盗猎,一旦发现陌生的车辙,便会立即警觉。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独有的生物,其中一半生活在羌塘。多年前,它们曾经历浩劫,数量从近百万锐减到5万只左右。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现在的藏羚羊数量已将近30万只,保护等级从濒危下降到近危。
今天,700多名管护员的主要工作是巡逻、监测和记录。在他们的视野中,这片世界第二大陆地自然保护区正在变得越来越热闹。高寒生物种质资源库在人们的努力下正快速恢复,生态安全的屏障得以加固,羌塘高原正在成为生态文明的高地。
前往阿里地区,见识一座具有超然地位的山峰;山下,一个大湖一分为二;沿象泉河向西,看到一片神奇地貌,这里曾经存在过一个神秘王朝。
/冈底斯山脉 冈仁波齐峰/
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风俗,很多人一生的梦想是能亲临这里转山,它就是冈仁波齐。在群山中,冈仁波齐有着独特的地位,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印度人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尽管它并非最高峰,但冈仁波齐有着超高辨识度,令人一眼难忘。它山脊的曲线与凌厉的峭壁共同勾勒出一幅独特的身躯,雨雪风蚀,山体南侧的横向岩层被摩擦出深深的痕迹,其间纵贯一条巨大冰槽。
冈仁波齐所处的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年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40%的降水集中在8月。这些细流来自冈仁波齐及其周围的冰川融水,其貌不扬,但却是亚洲三条著名大河的正源或上游重要水源。
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与恒河,三条大河孕育生命、滋养文明,沿岸的先人们饮水思源,他们认为冈仁波齐便是万水之源。
还有的水留在山下,汇聚成湖。眼前的两个湖原本同属一个大湖,气候变迁,湖水退缩,一分为二,这让它们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
/阿里地区 玛旁雍错/
/阿里地区 拉昂错/
玛旁雍错是淡水湖,更宜滋养生命,得到人们的青睐;拉昂错则因为是咸水湖,经常被人冷落。其实,不论咸淡,湖水始终调节着这里严酷的气候,为人和动物制造出一片温润。
/阿里地区 札达土林/
向西飞行,不到200公里的地方,曾经也有一个大湖。因为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湖盆抬升,之后风、雨、河水不断侵蚀,最终形成了这片5000多平方公的地质奇观——土林。
象泉河畔,有着今天中国人口最少的县——札达县。它看上去有些冷清,但在长达2000年的岁月中,土林从未缺少人类活动。
/古格王朝遗址/
公元9世纪,一支吐蕃后裔在此建立王朝,统一阿里,立都城于土林之间。
300多米落差的高低空间里,遍布洞窟、房屋、碉楼、暗道和佛塔,从下至上,居住者的社会地位也逐级攀升,山巅则是王宫所在。古格王朝存在于此的大约7个多世纪里,冈仁波齐一直是这个王朝仰望的山峰。
海拔6656米的冈仁波齐峰因为种种原因至今无人登顶,人们敬畏它、亲近它,在转山之外,还有别的方式。农闲时节,分散而居的人们相聚山下,以马会友。
/岗沙村 赛马节/
与现代赛马的服装追求安全性和流线型不同,在这里拉风最重要,鲜衣怒马、盛装加身才是应有的样子。
骑手们策马扬鞭当然要争先,但输赢没那么重要。从他们的表情就能看出,和顺、和谐、和睦才是这里牧民们生活的新气象。
在高原,需要独特的生存智慧,一个咸水湖让耕种成为可能,湖面上竟然行走着羊群;修行,在峭壁之上;治沙,在大江之畔。
/那曲市 当惹雍错/
当惹雍错是个咸水湖,不能灌溉,不能饮用。但湖水蒸发后,形成雨云,能为周边带来难得的温湿小气候。雨水外加雪山融水,文布南村人民有了难得的农耕生态,也有了更丰富的一日三餐。
/山南市 普莫雍错/
夜色正浓,推瓦村的村民已经开始工作。他们需要赶在起风前,用炉灰在冰面铺洒一条防滑路,然后将已在湖心岛寄宿一个多月的羊群接回村庄。只要头羊能迈开脚步踩上冰面,群羊就会紧随其后,牧民们最懂头羊效应。
这是一条由羊群构成的3公里线段,一端是湖心岛的冬季牧草,一端是湖畔村庄。这个名场面只在冬季出现,循环往复已有千年历史。
/昌都市 孜珠寺/
黑白调的雪山在西藏屡见不鲜,但昌都的山色彩亮眼。孜珠寺远离城镇,依山而建,房屋的位置彼此错落,人们需要找到一个最清静的角落来获得心灵的感悟。
在扎囊,一棵树孤悬在沙地与湖水间,展示着在这里生存的不易。
/山南市 扎囊县/
雅鲁藏布江流经扎囊时,水流变缓,河道变宽。与江水一同来到扎囊的,还有大量细小沙石。每逢枯水期,河床裸露,风沙肆虐无度。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摸索植树造林的技巧。几十年来,南岸的树就这样被一棵棵栽下去。到了今天,层层叠叠的防沙林已经足以庇护身后的田野和家园。
/山南市 扎囊特大桥/
2015年8月,伴随着扎囊特大桥的通车,北岸的造林工作也开始进行,葱茏的树木正在全力改变雅鲁藏布江两岸人们的生存环境。
这趟旅程从一座古堡开始,登高远眺丰收的田野,去尼色日山看一座独特的寺庙,到纳木错了解大湖的秘密,前往羊八井收集宇宙的讯息,最后来到拉萨,这座日光之城一直有着诱人的魔力。
/日喀则市 江孜宗山古堡/
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宗山上的这座古堡担任过许多角色,宫殿、寺庙、旧宗政府。最让它出名的是在1904年,西藏军民据此古堡抗击英军的入侵。他们用土制枪炮顽强抵抗,最终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和平安宁的今天,古堡静立高处,看着眼前的春播秋收。
/年楚河/
年楚河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它浇灌出了西藏最富庶的日喀则平原。在超过3500年的粮食种植史中,青稞在今天实现了最高产,于是高原之外的人们也能吃到西藏产出的青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青睐这种来自雪域高原的粮食,吃出健康才是人们的追求。
/日喀则市 扎什伦布寺/
尼色日山下,一座寺庙依山势而建。这些红墙金顶的建筑是重要的佛殿,而下方更大面积的白色是院落僧舍。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地,也是重要的藏传佛教学经场所。
2021年10月,第十一世班禅就是在这个院落中,通过立宗答辩,获得藏传佛教格鲁派最高的“嘎钦”学位。
/纳木错/
向北飞行,看见一片宽广如梦的蓝色水域,这是西藏第二大湖泊——纳木错。眼前,一只红色冲锋舟正在接近湖心的黄色装置。
2019年,这个浮标平台被投放到纳木错。通过它,水文和气象的动态参数能够实时传往北京的数据中心。
科研人员正在对它进行每两个月一次的例行调试,顺便也在临近水域进行了采样作业。漫游在水天之间,这份工作显得寂寞,却令人羡慕。
/拉萨市 羊八井/
从深水望向深空,789个白色箱体组成了实验阵列,陈列在羊八井。大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是科学家们追寻宇宙超级射线的绝佳场所。
宇宙线的研究在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1989年建立到2022年,科研人员们已在此有过三次震惊世界的发现。也许我们还需要时间来理解它的真正价值,但毋庸置疑,它就是世界上公认的尖端科技。
/拉萨市 大昭寺/
大昭寺的旧称是惹萨,后来演变为拉萨,成为这座城市的名字。围绕大昭寺的街道叫八廓街,是拉萨人气最高的街道之一。在夜晚,人们能更清晰地看出它的轮廓。
随着金顶亮起,八廓街开始苏醒,从稀稀疏疏到熙熙攘攘。老人与孩子,居民与游客,传统与现代,在每一个清晨交汇在八廓街,其乐融融,各得其所。
/拉萨市 布达拉宫/
距离大昭寺不远,布达拉宫也迎来了新的一天。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吐蕃首领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启程来到这里。她带来了历史、天文、历算等方面的书籍,对西藏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成公主教当地妇女纺织刺绣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拉萨口耳相传,而更多更新的民族团结故事在西藏也每天都在发生。
6月的雨云低垂在河谷上空。在很多现代城市,总会有那么几栋摩天大楼的顶部高耸在云朵之上,但拉萨将城市的最高点留给了布达拉宫,又将天空留给了雪山。
西藏的面积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八分之一,这片国土在中国的西南展开最宽阔的胸膛,迎接阳光普照,迎接万物生长。
进藏的通道越来越便捷,往来这里的人们有旅行者、有学生、有建设者、也有援藏人员。每一个人踏上这雪域高原,都会情不自禁把目光放在天际,把心灵安于自然。
人们都明白,在这片天空之下,一片被守护好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才是最好的西藏。每一个来访者的相机总会捕捉西藏人的笑容,因为那是他们在此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
走在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这片疆土永远会对建设它、热爱它的人们,发出那句熟悉的问候:扎西德勒。 作者:付与明年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2021248?spm_id_from=333.999.0.0 出处:bilibili
上一篇:《航拍中国》第四季 第五集 香港解说词
下一篇:《航拍中国》第四季 第七集 澳门解说词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167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1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