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高考地理热点预测: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5-2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01.不同区域文化的比较

图片

一、东北黑土文化

  自然景观:温带森林草原地区,沃野千里,山环水绕。

  农业景观:黑土农耕文化、渔猎文化

  民居建筑:泥草房、泥瓦房及火炕、火墙

  饮食文化:杂粮为主,擅长一锅炖

  服饰文化:以棉、皮为主。

  民俗风俗:冬捕、东北话、二人转

二、华北平原文化——儒家文化

  自然景观:温带森林、

  农业景观:旱作农业,以小麦、棉花、花生及温带水果。

  民居建筑:四合院,多皇家园林,规模宏大,三孔建筑群。

  饮食文化:面食为主

  服饰文化:棉布

  民俗风俗:京剧、评剧、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三、内蒙古草原文化 ——游牧文化

  自然景观:温带草原地区

  农业景观:以游牧为主

  民居建筑:蒙古包

  饮食文化:牛羊肉、乳为主;奶茶,多奶干、牛肉干等。

  服饰文化:蒙古袍

  民俗风俗:马头琴、摔跤、那达慕大会、蒙古文

四、黄土高原文化——农耕文化过渡到游牧文化

  自然景观:温带森林、温带草原过渡区

  农业景观:东南为农耕、西北为农牧为主

  民居建筑:窑洞

  饮食文化:羊肉、面食为主,陕西肉夹馍

  服饰文化:羊袄、白色头巾

  民俗风俗:秦腔、信天游、安塞腰鼓

五、青藏高原文化

  自然景观:雪域高原,冰川绵延

  农业景观:河谷农业

  民居建筑:碉楼、账房,多佛教建筑

  饮食文化:糍粑、酥油、酥油茶、青稞酒

  服饰文化:藏袍

  民俗风俗:佛教、献哈达

六、四川盆地文化——巴蜀文化

  自然景观: 亚热带森林,盆地地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农业景观: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民居建筑:多干栏式建筑,受地形影响大,因地制宜。

  饮食文化:川菜,麻辣味特色,火锅

  服饰文化:藏、彝、羌等少数民族服饰

  民俗风俗:川剧(变脸)

七、云贵高原文化

  自然景观:亚热带、热带森林,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农业景观:坝子农业

  民居建筑:多干栏试石板房及吊脚楼、竹楼、

  饮食文化:喜酸、辣,云南过桥米线,贵州老干妈

  服饰文化:七彩霓裳

  民俗风俗:火把节、泼水节

八、江南水乡文化

  自然景观:亚热带常绿森林 河网密布

  农业景观:水稻种植业、桑蚕养殖、

  民居建筑:牌坊、 桥梁、祠堂、亭台楼阁,私家园林、粉墙黛瓦

  饮食文化:米饭为主食,淮扬菜、浙江菜、湘菜,各色小吃

  服饰文化:汉族服饰

  民俗工艺:文房四宝,折扇、油纸伞、瓷器和陶器;刺绣和云锦;诗词中的江南、包粽子,赛龙舟

九、华南妈祖文化——岭南文化

  自然景观: 亚热带森林、热带季雨林地区

  农业景观:基塘农业

  民居建筑:骑楼,客家土楼

  饮食文化:粤菜,喜早茶

  服饰文化

  民俗风俗

十、新疆绿洲文化

  自然景观:温带荒漠草原、荒漠景观

  农业景观: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民居建筑:伊斯兰教建筑,毡包、平房较多,地窝子,坎儿井

  饮食文化:以羊肉、面食为主;葡萄干,盛产温带水果

  服饰文化:维吾尔服饰,多白色,戴帽及面纱

  民俗风俗:肉孜节、古尔邦节;佩刀,多禁忌

  【例题1】(2021年全国乙卷)地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阿者科村,保留着完好的梯田生态系统、独特的哈尼传统民居和文化。曾经有的村民将传统民居出租给外地经营者,自己搬出村寨。为了保护哈尼传统文化,改变贫困落后状况,2018年某科研团队应当地政府邀请,经多方调研和探索,提出阿者科村实行内源式村集体企业主导的开发模式:不租不售、不靠外来资本介入;通过智力援助和当地政府支持,组织村民成立旅游发展公司,自我经营和管理,公司收入归全村所有,村集体公司留成30%,村民分红占70%。村民分红按传统民居40%、梯田30%、居住20%、户籍10%执行。

  说明阿者科村实行村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势。

  【答案】增加村民收入形式,利于提高村民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减少人口外出,利于保护梯田生态环境;保留传统民居、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合理分配收益,兼顾公平和效率,减少矛盾,利于社会和谐;通过智力援助,提升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

  【分析】本题以哈尼梯田内源式村集体企业开发模式考查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详解】集体企业主导的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势主要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原开发模式村民将民居出租给外地经营者,自己搬出村寨,导致本地居民减少,收入较为单一,原来的梯田可能撂荒,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村民收入较为单一;新的开发模式村民收入有民居、梯田等,收入形式多样,村民收入较高,利于改善生活水平;减少人口外迁,保留原有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利于梯田生态环境的保护;智力援助,有利于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分配比例村民分红按传统民居40%、梯田30%、居住20%、户籍10%兼顾了公平和效率,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

02.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

一、菜系、调料文化与地理环境

  1.菜系的由来,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有一定亲缘承袭关系、菜点风味相近,知名度较高,并为部分群众喜爱的地方风味著名流派称作菜系。

图片

  鲁菜—咸、鲜;苏菜—甜、黄酒味;浙菜—鲜、荤油味;闽菜—(南部)咸甜,(北部)香辣;粤菜—原汁原味、鲜、清淡;徽菜—酱香味浓;川菜—麻辣;湘菜—辣、腊。

2.调料文化

  北咸:与物产和气候有关。南方气候温热,生长季长,蔬菜供应丰富,吃菜量平均高于北方,食物中加进的盐足以满足人体需要,因而淡些;而北方菜少,相对盐多,咸点;

  南甜:南方产糖,再加之气候炎热时间长,人体皮肤多外露,蒸发量大,为补充身体的水分代谢作用,故需在食物中加糖。北方则相反,蒸发量不大,因而无需加糖。

  东辣: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及东北的朝鲜族等地居民多喜辣。中国流传有“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如一年之中具湿冷气候的川、贵、湘嗜辣,其有祛寒除风湿的作用。

  西酸:山西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因含钙过多,使居民嗜酸,其有利于消除体内的钙沉积,可以克服各种结石病。

  从季节变化来看,南岭以南的粤、桂、闽、台、琼,一年之中春季要清热冬季要补寒,使药膳在这里更易流行,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并成为高中档菜色。而北方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室内暖和,加以土壤为微碱性土,土、水和食物多含钙,更易满足人们健康需要,药膳只是病人需要,因而药膳不如南方流行。

二、茶文化与地理环境

  1.茶树的生长习性:喜光怕晒,茶树非常喜欢光照,喜欢漫射光,对紫外线有特殊的嗜好,因而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说法。喜温怕寒,茶树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对温度和热量有一定的要求,我国的南方地区适合茶树生长。喜湿怕涝,海拔较高而且排水良好的山地缓坡,往往都会成为优质高山茶的重要产区。喜酸怕碱,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透气好的微酸性土壤,酸碱度在4.5-5.5之间最佳。

图片

  2.地方特色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酥油茶——“消食的菜”

  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的藏族亲友们,大部分时候只能靠糌粑、奶、肉维持生存需要。水果蔬菜都是稀罕物,打牙祭才有得吃。有人要说,顿顿大肉的日子好啊!那是你不懂肉吃多了,消化不了的忧愁。不过,智慧的藏族人有妙招——喝酥油茶消食!视酥油茶如命的藏族人,甚至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说法。能让大家天天喝还夸上天,可见酥油茶的地位有多重要。用茶和酥油、盐等混合而成的酥油茶,不仅咸甜有味,还能暖身御寒,补充营养。高原上天寒地冻,邻居、朋友串门少,偶尔有人做客,也没啥可以准备的。酥油茶,兼具口感和实用价值,是藏族亲友的待客大招。

图片

  ②擂茶——三生汤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一种特色食品。主要流传于物产丰富的广东汕尾市、益阳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于汉、盛于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绿豆、食盐、茶叶、山苍子、生姜等为原料,用擂钵捣烂成糊状,冲开水和匀,加上炒米,清香可口。擂茶,既是一碗美妙的茶,又是一碗疗养身体的药膳。

图片

  ③白族三道茶——名气大的非遗茶

  虽说白族三茶道早在明代就成了白家待客交友的礼仪,但能流传至今,靠的可是真内涵。其实三道茶的煮茶方式区别不大,只是每道茶背后的文化让它们各不相同。苦茶:要立业,先吃苦。甜茶:去苦来甜。回味茶:先苦后甜要牢记!一次尝遍甜酸苦辣,象征人生感悟。

图片

  ④蒙古族奶茶——此奶茶非彼奶茶

  喝咸奶茶是蒙古族的饮茶习俗,在蒙古族牧区有一句俗话讲: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用具是铁锅。煮奶茶非常讲究工序的先后和火候,蒙古族同胞以为,只要器、茶、奶、盐、温五者彼此和谐,才干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

图片

三、酒文化与地理环境

  不同地方的酒,就像不同地方的人,水土有别,秉性各异,酒的风格也截然不同中国白酒地理版图的秘密就藏在那些不一样的山、水、土壤、空气、粮食之中。“名酒”分析思路:优质水源、高品质原料、良好的气候、精湛的技艺。

图片

1.贵州茅台酒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酿造环境海拔高度约在400-600m,四面崇山峻岭环绕,酿酒核心区在盆地状低谷中。茅台河谷地质结构为特殊的紫砂页岩,十分有利于水分的渗透过滤和溶解红层中的有益成分。土壤广泛发育着紫色田土,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茅台镇“一日之中,乍寒乍暖;十里之内,此热彼凉”。赤水河边,两山对崎,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左右,空气湿度较大,适宜酿酒微生物的生存与繁殖。特殊的气候,加上特殊的地质结构,使茅台河谷空气中飘散着无数微生物菌种群,这些微生物与茅台河谷酱香酒息息相关,在几千年茅台河谷酱香酒酿造过程中,这些微生物通过优选、净化、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已形成自己独特生物圈。

  仁怀本地“红缨子”糯高粱皮厚、玻璃质高、支链淀粉多、单宁含量适中、酿酒不易糊化等特点,成为生产茅台酒的优质原料。赤水河流经母岩(母质)为石灰岩、页岩和砂岩的多岩石地形,形成了不可言状的微生物种群和多样化矿物质过滤而成的河水,水质至今未受污染,天然为酿酒而生。端午踩曲,重阳投料,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接酒,七次取酒,八次发酵,九次蒸馏。长期陈酿,精心勾兑。整个过程顺应春夏秋冬的交替规律,五谷之精华和四季之灵韵,浑然一体,香自天成。

2.绵竹剑南春酒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剑南春酒产地——绵竹,所属在中国西南地区著名的u型名酒带上,从现代微生物学、酿造学分析,绵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5.7℃,年平均降水量1053.2mm,年日照时数1011—1178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5天。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夏季不太热、冬天也不冷,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在此气候条件下盛产的水稻、玉米、小麦等优质农作物为剑南春酒的酿造提供充分的原料。因为山水和气候的优势,绵竹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其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很高,微酸性土壤占68.07%,正好满足了泥窖窖池建筑的要求。这样的气候和土质非常适合酿酒微生物生长、繁衍,同时对于酒的自然陈化老熟也高低相宜。也就是说这里的气侯和土质非常适宜酿酒。绵竹河流属沱江水系上游,绵远河、马尾河、龙蟒河、射水河、白水河、石亭河,一字排开由西北向东南而去,无数地下暗河也潜流暗涌,400眼清泉点缀于高山、平原间。这些水源均直接来自于不远处西北龙门山系上的冰雪消融下渗,形成了不少地质矿泉,其中著名的中国名泉——玉妃泉甘甜净冽,经国家地质专家鉴定为:低钠含锶无杂质,富含硅、锶等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剑南春酒酿制所用之水全部取自玉妃泉。

  【例题2】(2020·北京卷·节选)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某同学创作《我的祖国》粮画”为背景材料,渗透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体现农业生产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审美体验,激发爱国情感。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1.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该山脉南北坡( )

  A.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

  B.基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

  C.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

  D.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四个省区中,①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故选A。第2题,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000米,B错。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故选D。

03.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

图片

1.窑洞

  窑洞式住宅是陕北甚至整个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中国西北部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

图片

图片

2.蒙古包(内蒙古高原)

  蒙古包是内蒙古地区典型的帐幕式住宅,以毡包最多见。蒙古包古代称作穹庐、“毡包”或“毡帐”。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牧民,由于游牧生活的需要,以易于拆卸迁徙的毡包为住所。传统上蒙古族牧民逐水草而居,每年大的迁徙有4次,有“春洼、夏岗、秋平、冬阳”之说,因此,蒙古包是草原地区流动放牧的产物。蒙古包是蒙古族牧区传统的民居形式。据资料介绍,蒙古包能适应游牧生活(易拆),修造方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永恒的日晷(看 日影计算时间),由内知外(能洞察外方),吉祥明亮的殿堂。蒙古包多采用牛皮或羊皮缝制,支架多以木材为主,民居的能源来源多以牛羊粪便或小型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为主。

图片

3.北京四合院

  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北京四合院亲庭院方正,利于冬季多纳阳光。东北气候寒冷,院子更加宽大。北京以南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西北风沙很大,院墙所以加高了。

图片

4.阿以旺(新疆)

  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所谓"阿以旺"即是一种带有天窗的夏室(大厅)。这种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通常不开窗。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的说法。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图片

5.羌族碉楼

  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在岷山中穿行,不时能够看到富有特色的羌族的碉楼和石砌房。羌族建筑正是以碉楼、石砌房、索挢等享有盛名。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自唐朝来,羌族人民因各种原因向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所以现在,羌族碉楼也被称为藏族碉楼。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羌族建筑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同时受地势制约及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影响,羌寨布局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避免占用耕地而选用高山或峡谷地带。碉楼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

图片

6.傣家竹楼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气候炎热,植被覆盖率高。同时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无三里平,因此民居建筑要考虑通风散热、排水及克服地形崎岖问题。该去居民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吊脚楼和竹楼。

图片

7.吊脚楼和竹楼(云贵高原地区)

  云贵高原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气候炎热,植被覆盖率高。同时多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无三里平,因此民居建筑要考虑通风散热、排水及克服地形崎岖问题。该去居民因地制宜地修建了吊脚楼和竹楼。

图片

8.客家土楼

  粘重的红壤,为建造外墙提供材料;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地处季风气候山区,容易出现洪灾,地基高可防洪;厚实的土墙,冬暖夏凉,适应当地冬夏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山区多林木,为建造柱梁提供材料。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土楼内具有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基本功能,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图片

9.黎族船型屋

  黎族船型屋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黎族同胞为纪念渡海而来的黎族祖先,故以船型状建造住屋,因外形酷似船篷通常称为船型屋。船型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型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型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图片

10.山西与山东民居

  山西太行山区与山东胶东丘陵一带两地民居形式类似,单门独院,有门楼,两面坡屋顶。由于山高石料普遍,依照传统上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原则。故砖石住宅较多。山西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数祁县和平遥。民间有句俗语:“平遥古城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平遥民居之所以大多为内落水,山西地处内陆,由于太行山的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且风沙较大,将房屋建成单坡,能增加房屋临街外墙的高度,而临街又不开窗户,则能够有效地抵御风沙和提高安全系数。山西山东两地纬度相近但降水存在差异,故屋顶坡度略有不同,前者因地势较高,东南面有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阻挡海洋气流,降水不多(<700毫米/年);后者广谷低丘距海近,降水较多(>700毫米/年),为便于排水屋顶坡度较陡。

图片

11.宁夏民居

  宁夏地处西北远离海洋,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降水少,温差大,冬季严寒,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冬春干旱多风沙,盛行偏北风,故住宅一般不开北窗。为保温防寒,采取厢房围院形式,且房屋紧凑,屋顶形式为一面坡和两面坡并存。

图片

12.骑楼

  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骑楼是我国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东南亚返乡所建。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开平碉楼与村落,并在2007年6月28日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图片

图片

【例题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下面左图为四川某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民居坐北朝南,房前一般为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右图为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

图片

(1)简述该民居建为“坐北朝南”的原因。

(2)民居屋前石质地面,屋后种植林木,可以明显增强夏季穿堂风。请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加以解释。

(3)假如济宁地区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你认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图片

图片

图片

【答案】(1)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房子坐北朝南,一方面可获得充足的阳光,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2)石质地面增温较快,林木增温较慢,(房前石质地面,房后林木)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温差,从而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3)合理;济宁夏季气温高,利于通风降温。不合理;济宁冬季寒冷,不利于保温。

【分析】本题以四川民居料背景,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应用及其对聚落影响,重在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四川大多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因而全年正午时太阳位于其正南方,从采光角度分析,房子坐北朝南的设计,大门朝南利于获得较多的光照。同时门朝南可以减轻冬季冷空气的影响。

(2)“穿堂风”的原理是热力环流,屋前石质地面比热容小,吸热快,升温快;屋后种植林木,林地比热容大,吸热慢,升温慢,导致屋前屋后的地表温差增大,屋前屋后的水平气压差变大,增强了房前房后的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力大,加快了空气流动,增加“穿堂风”的强度。

(3)本题属于开发性题目。若合理,从以下方面回答: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在炎热的夏季,太阳高挂,不需要空调同样取得了纳凉的效果。说明该建筑设计多数地区均可以使用。济宁地区也可以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济宁夏季气温高,仿照图示民居建设房屋,利于通风降温。若不合理,从以下方面回答:济宁纬度比四川高,冬季寒冷,民居设计会增强冬季风风力,不利于保温。

【点睛】四川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紧闭屋后窗户,可以阻挡北方冷空气,同时切断穿堂风;开启前门,利于屋内与院坝之间保持对流,从而保持室内温度,同时使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疾病发生。

图片
图片

04.传统技艺与地理环境

1.宣纸

  产于皖南泾县榔桥镇乌溪村。漫山遍野晾晒的是宣纸原料——青檀树的树皮和燎草。青檀树生于石灰岩山地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边或石缝中。阳性树处,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壁石隙等处,成小片纯林或与其分树种混生。适应性较强,喜钙,喜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夺地区生工。燎草就是当地高秆稻草,这里河谷沙田所产稻草较普通稻草的成浆率高,纤维韧性强,不易腐烂,泾县的田地含沙量比较高,沙田籼稻草金杆黄叶色泽黄亮,比一般的稻草纤维性强、不易腐烂、容易自然漂白。宣纸的制作工序大致可分为十八道。特有的青檀树树皮长纤维与燎草的短纤维结合,才能生产出“千年寿纸”。宣纸生产全部是传统的手工操作,生产用水极为讲究,任何一道工序的取水必须清澈干净,无杂质。乌溪具备了独特自然条件,周围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流水潺潺,景色宜人。因为宣纸生产全部依赖手工操作,所以生产周期特别长。

图片

2.歙砚

  歙砚又称龙尾砚,制作材料歙石是一种泥质岩石,经过区域动力热流作用形成的板岩。最好的歙石分布于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的龙尾山下溪涧中。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歙砚自从因唐代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论砚》的推崇而名震天下以后,后来如洪景伯、苏东坡、欧阳修、蔡襄、周必大、黄山谷等都写有许多诗文赞誉歙砚。

图片

3.景泰蓝

  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类之一,后人称这种金属器为“景泰蓝”。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中必然蕴涵这丰富的地理原理。习近平主席在介绍景泰蓝时说“作为从欧洲传入中国的技艺,世界上制作景泰蓝最好的国家却是中国。”所以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又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对于外来文化的包容,以及外来文化可以在中华的沃土上散发新的生机。由此近年来,景泰蓝频频作为国礼,出现在重大外交场合,甚至可以说是“一带一路”倡议活动中的“国礼重器”。

图片

4.油纸伞

  气候:油纸伞分布的中国江南、朝鲜、越南、泰国、日本等地均为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且雨天多,油纸伞能起到避雨的作用。资源:油纸伞的伞骨、伞面所用到的原料主要为竹子、纸、丝绸等,这些地区盛产竹子、纸、丝绸等,原料多样且丰富。油:即在伞面要刷一层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纸:主要以纸或丝绸为伞面。伞:作为日常生活中遮阳避雨的工具。繁体字“傘”,五个“人”字,象征五子登科;“油纸”谐音“有子”,寄托着中国人多子多福的美好夙愿。

图片

5.剪纸

  中国是剪纸艺术的故乡,中国剪纸发展历史悠久,剪纸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多取材自喜庆节令、五谷丰收、民间戏曲故事、儿童、动物等,既饶富情趣又装饰美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故深受大家喜爱。中国民间艺人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千古遗风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根植于大众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用途:张贴用,摆衬用,刺绣底样,印染用。

图片

  【例题4】(2020·全国卷Ⅰ)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答案】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解析】先注意审题,行为动词为“简述”,简单叙述、说明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旅游价值主要包括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等。根据材料提示,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主要表现在经济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同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充分挖掘旅游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同时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也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体现了其历史文化价值。

  本文标题:高考地理热点预测:传统文化与地理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161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1614.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