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20种常考的中国特色传统民居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5-1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居文化也许最能反映地理环境特征。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南北纬度跨度广,南北热量差异明显,体现了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的过渡;东西经度范围广,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差异十分显著,体现了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的过渡。这种复杂、巨大的气候差异深刻地影响分布其中的民居建筑。

01.湘西吊脚楼

1)特点
  湘西吊脚楼,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即是"体量较大,下屋架空,上层铺木板作居住用的(庄裕光《干阑建筑》)一种房屋。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湘西吊脚楼”是山乡少数民族如苗、侗、壮、布依、土家族等的传统民居样式。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湘西吊脚楼极为常见。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因这些地域多水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号称“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由于干阑式建筑是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又可防止野兽和毒蛇的侵害。于是山区先民创造出了独特的“湘西吊脚楼”。
02.傣族竹楼

1)民居特点
  傣族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晒台是主人盥洗、晒衣、晾晒农作物和存放水罐的地方。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傣族多居住地区,气候湿热,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区分,一廊一台是竹楼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样的竹楼一防潮湿,二散热通风,三可避虫兽侵袭,四可避洪水冲击。因为这里每年雨量集中,常发洪水,楼下架空,墙又为多空隙的竹篾,所以很利于洪水的通过。
03.船型屋

1)特点:
  船型屋是海南省黎族和苗族古老的民居形式,是他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芭草或葵叶,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被称为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苗族船型屋:当地人民喜欢圆拱造型,因其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还具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黎族船型屋:采用人字顶,茅屋升高。因为海南天气热,人们都喜户外活动,所以在房屋前后爱建廊子。它既是副业生产场所,又可作为晚间乘凉的地方
04.骑楼

图片

1)特点:
  骑楼是城镇沿街建筑,上楼下廊。骑楼下廊,即人行道。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沿海侨乡地区。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印度等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属于热带气候,这种欧陆建筑与东南亚地域特点相结合的一种建筑形式可以挡避风雨侵袭,挡避炎阳照射,造成凉爽环境。

05.开平碉楼

1)特点: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高楼、厚墙、窗小设铁栅、楼上四角建角堡,有射击孔。
  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
06.石头厝

1)特点:
  平潭的传统聚落大多数为石头厝,“石头厝”是对石砌墙体建筑的特殊称谓,以条石、毛石、青石等块状石料为墙体的主要材料,以木材作为楼板以及屋顶结构,建造出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头厝民居,平潭石头厝是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首先平潭岛地表裸露,盛产岩石,而其植被的覆盖率较低,木材资源稀少,所以选用更经济的石材作为建筑材料。
  其次是气候因素,平潭常年大风天气,夏天更是台风不断,石材相比于木材具有更好的抗风性能,同时石材耐久性好,在沿海地区不易被海风侵蚀。
  最后是精神因素,海岛灾难和危险远远大于内陆,对于海岛人民来说,住所是他们内心安全感的重要依托,而石头厝厚重的形象给人一种质朴稳重的感觉,能给住所里的人带来心理上的安全感。

07.客家土楼

图片

1)特点:
土楼内具有水井、粮仓、畜圈等生活基本功能,土楼使客家人获得了足够的安全保障。在客家人中间,流传着很多在敌人久攻不下,"大楼安然无恙"的故事。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粘重的红壤,为建造外墙提供材料;福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丰沛,人字形屋顶有利于排水;地处季风气候山区,容易出现洪灾,地基高可防洪;厚实的土墙,冬暖夏凉,适应当地冬夏温差大的气候条件;山区多林木,为建造柱梁提供材料。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家客家人极其重视防御,他们将住宅建造成一座易守难攻的设防城市,聚族而居。

08.岭南和闽南蚝壳屋

图片

1)特点:
我国华南沿海地区,尤其是河流入海处盛产蚝。当地的居民,曾经就地取材,巧妙地利用蚝壳作为建筑材料,砌成民居的外墙。这种以蚝壳为外墙的房子,人们将其称为“蚝壳屋”。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一,华南地区气候湿热多雨,传统的砖墙很容易受潮,但是蚝壳墙不会被雨水侵蚀,而且墙体雨季时也不会积水,不用担心墙体脱落,具有很好的防潮作用。
第二,华南地区夏季较长,蚝壳墙又具有降温的作用。这是因为蚝壳的传热系数较小,同时夏季蚝壳表面的小孔可以储存微量的雨水,雨水冷却后可以降温,使得住在蚝壳屋里的人,会感觉十分清凉舒爽。
第三,蚝壳的最外层是由高致密的硬化蛋白组成,能够防止海水的酸蚀,十分适合华南沿海地区使用。
第四,蚝壳90%以上的成分都是碳酸钙,煅烧后的蚝壳粉,粘合力很强,可以起到石灰的作用,不仅可以用来砌墙,也可以用来砌筑堤岸。

09.台湾地下屋

图片

1)特点:
  兰屿岛是台湾唯一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2℃,全年月平均在20℃以上的时间长达9个月,全年多雨,年降水量高达3055毫米,降水平均,没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夏季和秋季多台风,每年越过该岛的台风大约有20次,冬季东北季风强劲。兰屿堪称“风岛”,是全世界著名的多风地区之一。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兰屿岛的地下屋是当地人趋利避害的选择,台风来时,风力大,破坏力强;台风过后,酷热难当。当地达悟族人营造了这种“地窖式”民居,可躲避台风,且住起来冬暖夏凉,能采光通风,排水良好,极具特色,是当地人生活智慧的结晶,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
民居分布于背山面海的小山坡上,各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前坡为迎风坡,为防风,坡度缓;后坡为背风坡,坡度陡,便于排水。民居主屋闷热潮湿,因此坑边多建有凉亭。多见方形木框架,底部家空,屋顶覆草。能遮阳透风,纳凉避暑。

10.布依族石板房

图片

1)特点:
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5至6米高,以石板盖顶,风雨不透。石板房建筑多为两层,下层饲养牲畜猪、牛等,上层住人。总之,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用的桌、凳、灶、钵都是石头凿的。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
布依族的村寨多布置在依山傍水的平缓地带,周边环境优美,村寨内外古树参天,
溪流环绕,果木成荫。村寨利用地形的高差,选择宅基并靠山而建,发挥山地竖向组合的优势,体现山地建筑的风貌。

11.江南水乡建筑

图片

1)特点:
江南水乡的传统民居多夹河而建, 面街背河,顺河展开。河谷平原地区为避免洪涝灾害,多建在低阶地或岗地上。房屋座北朝南,房顶坡度普遍较大,四周设有排水沟;多在院墙上开漏窗,房屋也前后开窗。墙面多粉刷白色。屋顶结构也比北方住宅为薄。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水乡地狭,空间利用率高,所以民居的庭院空间、住宅院落都比较小,四周房屋连成一体,房屋组合比较灵活。房屋墙壁都比较高,墙体相对单薄,有利于通风散热,降水较多。屋顶的坡度一般都比较大,便于排水。墙底部常砌片石,室内地面也铺石板,以起到防潮的作用。

12.四合院

图片

1)特点:
四合院是北京地区乃至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北京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多向院内开窗,其中南窗宽大北面窗小或无窗,四合院的屋顶坡度较小。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13海草房

图片

1)特点:
分布在胶东半岛的沿海地带,海草房以厚石砌墙,通常有两面的屋顶,也有垒垛形的三角形屋顶,屋顶用晒干的海草苫盖,最厚处达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倾斜为50度角(左图),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还罩上渔网,用石块等小件重物作坠子垂脚。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山东沿海气候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海草房屋顶坡度大,易于排水,不易发霉;夏热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房顶及墙壁较厚,建筑材料保温隔热;多大风天气,海草房房顶层层压叠,用渔网覆盖,重物压制,防风效果好。

14.窑洞

图片

1)特点: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建筑用材
地面植被稀疏,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土质松软的黄土经过长期的流水侵蚀,在黄土高原形成了沟壑连绵的壮美景观。黄土高原长期的人类破坏导致植被覆盖率较低,使得当地建筑缺乏建筑用材和取暖用材。
②地形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形崎岖,平地少。
③土壤性质
黄土土层深厚,土壤结构紧密,直立性好,适于凿挖。先民们因地制宜,创制了这种居住方式。他们利用黄土层本身的保暖性能,安然度过一个个寒冷的冬天,也使窑洞成了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的民居。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构成的粉砂为主,因而黄土地层构造质地均匀,抗压与抵抗剪切破坏的强度都较高,在挖掘窑洞之后,仍能保护土体自身的稳定。黄土层厚度达百米以上,而且黄土中不含沙石,十分黏牢,故而在此地构筑的窑洞相当坚固耐久。
④气候
黄土高原的降雨偏少对在当地挖凿窑洞也十分有利。黄土通常具有湿陷性,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遇到雨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但是黄土高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整个黄土高原年均气温是6℃—14℃,年均降水量只有200毫米—700毫米。整个黄土高原的降雨量总的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也就是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和山西南部的半湿润地区,到晋中、陕北、陇东等中部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就成了半干旱区域,再向西北就成了完全的干旱区。以陕北的黄土高原为例,这里年平均降水量只有450毫米—6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78%,非常适合建造窑洞。

15.西藏碉房

图片

1)特点:
碉房外形端庄稳固,风格古朴粗犷。多为石木结构,外墙向上收缩,内坡仍为垂直状,屋顶多为平顶。内部居室以柱为单位,一根中心柱为一间,较大的居室或客厅为四梁八柱。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藏族地区盛产石料,以碉房等民居建筑多以石为主要建材。石料除了片石、毛石、碎石等,还有一种西藏特有的土,被称为“阿嘎土”,它由岩石风化而成。以这些石料为主结合当地出产的柳木、杨木、松柏木、杉木等木材建造,石材料主要作为墙体砌筑材料,多为自然形态略施打磨,砌筑后的墙体风格粗犷、自然。石与木质的建筑材料与组合,适应了当地雨水少而气候干燥的特点。藏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风、防震的同时,也采用开辟风门,设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达到通风、采暖的效果。

16.雪乡“木刻楞”房

图片

东北木屋(雪乡“木刻楞房”)
1)特点:
木刻楞的建筑方法,主要是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所以人们就叫它木刻楞房。屋内设有火炕、火墙,北窗小或无窗,南窗一般为双层玻璃,屋门、檐较为低矮。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西北风猛烈,所以居住环境力求保温,在地上和墙壁缝隙中填塞苔藓,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起到防风的作用。东北是我国最大的林区所在地,木材丰富,所以房屋多为砖木结构。

17.斜仁柱(仙人柱)

图片

1)特点:
鄂伦春族居住的圆锥形窝棚极具特色,它被称为“斜仁柱” 。“斜仁柱”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最主要的住房,呈圆锥形。骨架用长若干米的主杆、带杈的树干和20多根“斜仁”(树干)搭成,其覆盖物有冬季用的狍皮围子,需用60余张狍皮缝制,也用桦树皮、芦苇帘和布围子。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冬季四周围以狍皮,夏季为桦树皮,且易搬迁,符合其按季节狩猎的特点和逐兽的行动规律。

18.蒙古包

1)特点:
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顶上和四周以一至两层厚毡覆盖。普通蒙古包,顶高10-15尺,围墙高约50尺左右,包门朝南或东南开。移动式的木质骨架和外面包裹的毛毡是蒙古包的两大组成。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蒙古包的这些材料体积小、重量轻,搭建简单,拆卸容易。内部摆设取暖的火炉;除天窗外,壁墙底部还有一层围毡,夏天可掀开通风,冬天放下保暖,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蒙古包采用这种正常的房子建造的话,那就可能被这种大风所刮翻,但是蒙古包属于圆形的。所以说它属于360度,那么在草原上盖这种蒙古包的时候,很难去被这个大风刮倒。

19.新疆阿以旺

图片

1)特点:
“阿以旺”是维吾尔语,意为“明亮的处所”,阿以旺的空间一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封闭的居室和开敞的庭院,这种建筑的住房具有墙厚、窗小的拱形屋顶的特色,因为吐鲁番那边是著名的“火炉”,这样的建筑在当地处处可见,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
2)与地理环境的特点:
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这种民居的房子为平顶,由于少雨,没有排水的需要,房子周围不设排水设施。这里湿度非常低,只要不晒太阳,室内就非常凉爽,为了减少过多的阳光照射,维吾尔族民居外墙很少开窗。
建筑也没有一定的朝向,院落大都按地形及道路状况自由布置,院门开在对外交通方便的地方。多孔洞——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

20.陕西半边房

图片

1)特点:
一般民居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是“人”字的一半,是半边盖的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也叫厦子房。一般为晚辈居住,也可做厨房或储物用,也有分两层,上层储物,下层住人。
2)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自然因素:
关中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天气干旱、风沙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当地黄土深厚,但历史时期生态破坏严重森林资源不丰富。关中人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土墙,朝院子一面留门窗,盖厦子房,房子盖一半能节约大量的木材,也少用了砖瓦和人工。夏季这样的四合院布局紧凑,可以遮阳,春秋还能防风沙。房子多采用黄土,保暖性和透气性好,冬暖夏凉。
②社会因素:
为防土匪和野兽,很多村都有城堡,安全得到保证,但是占地多。关中地区自然环境优越,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突出。三面土墙中还有一面利用了围墙,节约了土地。而且可以一户连接一户,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耕地与住宅用地的矛盾。
关中人讲究风水,降水较少,雨水珍贵,下雨要流到自家院子,用蓄水池收集起来,这样财气不会外泄,就是所谓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押题冲刺
(2023·广东河源·校考模拟预测)河网密布、水多地少的围田区占据了珠三角的核心区域。区内的平原水网型传统聚落——广州海珠区小洲村,选址于河流“讷位”(河流弯道处沉积岸)。当地以主街为梳背,多巷道为梳齿,形成“主街-巷道”的梳式布局(图1)。围田区民居多采用蚝壳搭建墙体(图2)以适应当地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相比现代街区,梳式布局()
A.容纳民居数多
B.交通便捷度高
C.空间利用率高
D.交通脉络单一
2.围田区蚝壳墙的蚝壳呈向下45度整齐垒砌,最主要作用是()
A.遮阳隔热
B.坚固防盗
C.排水防浸
D.装饰美化
【答案】1.D2.C
【解析】1.相比现代街区,梳式布局最大的特点是布局规整,以横纵向的巷道对整个聚落进行切割,整齐清晰、交通脉络较单一,D正确;在河网密布、水多地少的围田区,梳式布局虽然能尽量容纳更多民居,方便居民抵达公共空间,但相比现代街区,梳式布局交通便捷度低、空间利用率低、容纳民居数少,ABC错误。故选D。
2.蚝壳呈向下45度整齐垒砌,方便雨水下泄,避免雨水浸入内墙,保持室内干爽,C正确;蚝壳导热能力低,且表面凹凸不平,日照下可形成大片蚝壳阴影,起到遮阳隔热的效果;蚝壳墙七菱八角,具有防盗功能;阳光斜射在蚝壳墙上,具线条感和雕塑感;但ABD不是“向下45度整齐垒砌”的最主要作用,不按该方式搭建也可具备,因此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域文化影响聚落中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建筑景观、建设规划等。
(2023·四川成都·期末)我国某传统古村落在旅游开发中借鉴仿古建筑优秀经验,采用了青瓦地面(铺地的青瓦部分是从下列左图中破损废弃的老建筑物上拆下的旧品),如下列右图。青瓦铺地不仅仅是建筑装潢的艺术,也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古村落内部分区域的热岛效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图片

3.经测量发现在夏季烈日暴晒的情况下,青瓦的地面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
A.青瓦地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
B.青瓦地缝隙大,通风散热快
C.青瓦地粗糙,增强路面的反射
D.青瓦地地基低于水泥地,升温慢
4.青瓦地多见于()
A.黄土高原
B.江南水乡
C.东北雪原
D.川西牧区
【答案】3.A4.B
【解析】3.由图片可以看出,青瓦地粗糙,路面的反射作用减弱,C错误;青瓦地缝隙大,粗糙度大,风力减弱,不利于通风散热,B错误;青瓦地透水性强,比热容较大,相较于水泥地,在烈日暴晒下,升温慢,因此青瓦地温度要明显低于水泥地表面,A正确;青瓦地基高低对其温度影响不大,D错误。故排除B、C、D,选A。
4.根据材料“是人类在建设家园过程中寻找的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并结合图示可知,青瓦竖立铺设,缝隙较大,有利于水的下渗,减少路面积水,故青瓦地多见于降水较多的地区。选项中,江南水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B正确。黄土高原、东北雪原和川西牧区,降水较少,青瓦地较少,ACD错误。排除A、C、D,故选B。
【点睛】本道题考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传统民居形成深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各地民居也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传统民居的位置选择、取材、房屋布局、朝向、房屋结构等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 关。
(2023·江西·统考期末)维族的传统民居“阿以旺”以土坯建筑为主。在维吾尔族语中,“阿以旺”寓意为“明亮的处所”。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室。下图分别是“阿以旺”和毡帐(主要材料包括羊毛制作的毛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5.下列关于阿以旺的说法错误的是()
A.阿以旺材料以土坯为主,因为土坯蓄热隔热性能强
B.“冬室”通常空间封闭,只有小平天窗,是为了冬季防风、防寒
C.向上凸起的高侧窗设计,可以自然通风、防潮
D.该民居特点是适应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结果
6.新疆一般以天山山脉为界划分为北疆南疆,北疆民居多以毡帐为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南疆北疆传统民居的差异反映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B.“阿以旺”固定民居多从事农耕,以流动的毡帐为宅适合从事放牧
C.毡房的用料反映了当地建筑往往就地取材的规律
D.北疆气候比南疆更湿润,主要原因是受东南季风影响大
【答案】5.C6.D
【解析】5.维族的传统民居“阿以旺”以土坯建筑为主,该地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土坯蓄热隔热性能强,该典型民居是适应新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结果,A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冬室”通常空间封闭,只有小平天窗,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受西北影响较大,为了冬季防风、防寒,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向上凸起的高侧窗设计,可以利用风压、热压原理自然通风,起到降温作用,但该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不需要防潮,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6.民居反映了北疆游牧南疆绿洲农耕的差异,“阿以旺”固定民居多从事农耕,以流动的毡帐为宅适合从事放牧,而毡房的用料反映了当地建筑往往就地取材的规律,从而反映北疆气候比南疆更湿润,但北疆主要受来自西风带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影响,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排除其它选项。故选D。
【点睛】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素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再加有七个民族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我国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最多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建筑必然会受到当地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的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可为市场提供丰盛的鲜葡萄和葡萄干,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2023·江苏·高三)船型屋是海南黎族的传统民居,房屋以树木立梁柱、竹子构屋架,用藤条捆扎固定,草泥糊墙,茅草覆顶,无窗户。下图为船型屋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7.船型屋茅草层叠覆盖几乎靠近地面的主要作用是()
A.利于排水
B.防风防浸
C.隔热保温
D.抵御野兽
8.为更好保护和传承船型屋传统民居文化,可以()
A.兴修船型房屋
B.改建民宿客栈
C.维持原屋原貌
D.参与申遗保护
【答案】7.B8.D
【解析】7.船型屋茅草层叠覆盖的倾斜角度会影响排水,而茅草层叠覆盖几乎靠近地面的特点,并不能体现出利于排水的作用,A错误。海南岛降水丰富,多台风,船型屋茅草层叠覆盖几乎靠近地面可以防风防浸,B正确。茅草层具有隔热的功能,海南位于热带,全年高温,不需保温,C错误。茅草层不能抵御野兽,D错误。故选B。
8.船型屋是黎族的传统民居,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但是与现代建筑相比,其坚固性、便利性有所欠缺,因此无需兴修船型房屋,A错误。改建民宿客栈,会破坏船型屋,B错误。不能只是维持原屋原貌,还需开展船型屋修缮保护工作,C错误。船型屋具有及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资源价值,参与申遗保护可以更好保护和传承船型屋传统民居文化,D正确。故选D。
【点睛】船型屋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
(2023·全国·高三)广州有句俗语:“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当地骑楼(下图)的特点是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廊道上面是楼房,用于居住。商住两用,下铺上居,风行一时,成了广州城市街景的显著特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9.为适应当地气候,广州骑楼的建筑功能有()
①防火②遮阳③纳凉④避雨⑤防潮⑥防台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⑤⑥
10.对广州骑楼进行保性护开发的措施是()
A.另选新址,建设仿骑楼建筑
B.对骑楼片区进行拆迁,建设新商圈
C.更改用地类型,发展高档住宅
D.对内外进行修葺,发展第三产业
【答案】9.B10.D
【解析】9.由材料可知,广州有句俗语:“暑行不汗身,雨行不濡屐”。骑楼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广州降雨量较大,门廊可以起到遮阳、纳凉和避雨,楼上居住,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B正确。门廊不能防火,也不能防御台风,①⑥错误,ACD错误。故选B。
10.另选新址建设仿骑楼建筑没有必要,会降低土地利用率;对骑楼片区进行拆迁,建设新商圈会破坏骑楼特色;更改用地类型,发展高档住宅,也会破坏骑楼景观;对内外进行修葺,发展第三产业,继续发挥其功能,又能打造城市品牌,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了骑楼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骑楼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南方的气候原因是排在首位的。南方的城市常年潮湿多雨,人们的本身就要考虑到防潮防雨等因素,而骑楼恰恰就符合这样的生活要求;二、骑楼的建构方式符合居住的便利和空间的利用,这也是它形成的另一个原因。简而言之,骑楼的结构分为上下层,上层往往设计在人行道上,下层则被设置为柱廊式人行道,这就充分利用了实地空间,又解决了骑楼出现的地域内人口比较密集的问题。
(2023·广东河源·龙川县第一中学期末)福建平潭岛上多产花岗岩石,当地人就地取材,建成碉堡般的石头厝,石头厝,以古朴亘古的身姿成就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祖先“斗天战地”生存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海岛儿女打拼世界的浓浓乡愁。读下图平潭岛石头厝,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1.福建平潭石头厝,由花岗岩建造,其屋顶铺石块压住瓦片的主要原因()
A.气温高、昼夜温差大
B.多台风、风力强
C.降水丰富、防流水侵蚀屋顶
D.花岗岩价格比较便宜
12.将调查到的各类石头厝的坐落、建设年代、层数、面积、用途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便于对石头厝相关数据的查阅、分析统计等工作,有利于今后对石头厝保护利用,最适宜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技术
D.数字地球
  【答案】11.B12.B
  【解析】11.福建平潭石头厝由花岗岩建造,屋顶铺石块压住瓦片的主要原因多台风、风力强,B正确;气温高、昼夜温差大与花岗岩建造的石头厝和屋顶铺石块压住瓦片关系不大,A错误;屋顶铺石块压住瓦片,降水可下渗至石块下方,在瓦片表面流动,不能防流水侵蚀,C错误;材料没有关于花岗岩与其他建筑材料价格的相关信息,且由生活经验可知,花岗岩质地坚硬,重量较大,价格不一定便宜,D错误。故选B。
  12.对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B正确;遥感技术是对地表进行实时、动态的监测,全球定位系统是实现实时定位、导航;数字地球是全球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数字模型,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均不能实现对地理数据的分析处理,A、C、D错误。故选B。
  【点睛】遥感技术能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地理信息系统有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
  (2023·安徽黄山·模拟)贵州布依族的传统民居石板房多数是“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该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工匠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后用作房屋的墙体或瓦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3.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但多年后仍需要更换,原因最可能为()
A.雨水侵蚀性较强
B.原有石板易风化
C.石板抗腐蚀性差
D.新石板美观舒适
14.石板房的设计特点、目的与当地自然环境相符的是()
A.屋顶倾斜——收集雨水
B.窗子较小——抵御风沙
C.房基较厚——减少冻融
D.石质地板——平整防潮
  【答案】13.B14.D
  【解析】13.题干表明该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的侵袭,A错误;该石板抗腐蚀性较强,C错误;更换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美观,D错误;题干指出布依族盛产的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最后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表明其层理更明显,此特性是页岩的性状,页岩是黏土物质经压实、脱水、重结晶作用形成,长期经太阳照射易风化破碎,B正确。故本题选择B。
  14.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不用石板来收集雨水,并且房屋顶为倾斜设计利于排水,A项错误;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风沙天气较少,B项错误;贵州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较高,不易受冷冻影响,C项错误;该地降水量多,故天气潮湿阴暗,通过铺石质地板,可以防潮且平整,D正确。故本题选择D。
  【点睛】本题考查民居与环境的关系。民居是我国当地居民长期积累的民间建筑艺术的结晶,不同的地区民居的建筑特点与风格不同,气候、地形、原料等是影响其建筑特点的主要因素。
  (2023·安徽合肥·高三期中)海草房是山东某地极具地方特色的生态民居,从秦代开始在胶东半岛广为流传。海草房以海草(大叶海苔等野生藻类)为屋顶材料,以石块作为墙体。下右图为海草房景观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图片

15.厚实的尖形屋顶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隔热防雨
  B.保温防震
  C.降温祛湿
  D.防猛兽侵袭
16.如今现存海草房的自然村落已经很少,其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房屋造型多样化
  B.缓解耕地紧张状况
  C.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D.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
  【答案】15.A16.D
  【解析】15.厚实的尖形屋所起的作用主要抓住关键词“厚实”,厚实的屋顶有利于夏季避雨隔热,冬季防寒保暖,A正确;墙体为石块,对防震作用不大,B错误;海草的排水作用不是很好,所以祛湿作用小,C错误;海草不利于防猛兽,D错误。故选A。
  16.海草房属于传统民居,其形成的自然村落体现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海草房的村落减少,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D正确。海草房变少并不能缓解耕地紧张,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BC错误;海草房的村落减少甚至消失,会使房屋造型更少,A错误。故选D。
  【点睛】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各具特色,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对传统民居建筑影响深刻。如果从海南到黑龙江做一次旅行,我们会发现南方民居墙体薄,窗户大、通风条件好,而北方特别是东北的民居墙体厚,窗户小、密闭程度高;如果从福建到新疆做一次旅行,我们会发现东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大,西北地区民居屋顶坡度小。北方传统民居一般院落开阔,坐北朝南,墙体厚,窗户较小;南方传统民居多两面坡式民居,主要分布于温暖多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两面坡形屋顶有利于雨天排水。蒙古族为了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喜欢居住在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的住房里。南方山区地形崎岖,民居一般依山就势建在坡度平缓的向阳坡,布局紧凑、院落较小,如西南山区的吊脚楼;而北方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民居一般形态规整,院落宽大,如北京的四合院等。为降低造价,我国各地传统民居建筑都尽量就地取材。例如,贵州镇宁等山区的布依族人们采用片状岩石建造石板房;黄土高原的人们在黄土层中建造窑洞;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们使用竹子建造竹楼。

  (2023·河北张家口·开学考试)在横断山脉中段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河谷两岸分布着6000多座外墙均为白色的方形碉房,称“白藏房”。白藏房完全使用黏土夯筑,墙体较厚,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室内木往密架。白藏房整体为梯形,外墙向内倾斜。下图为甘孜藏族自治州位置和白藏房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图片


  A.条带状
  B.棋盘状
  C.团块状
  D.方格状
18.白藏房分布错落有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
  B.气温
  C.地形
  D.土质
19.白藏房墙体“梯形、内斜”特征的主要作用是()
  A.节约空间
  B.抗风保温
  C.利于吸热
  D.防震抗塌
  【答案】17.A18.C19.D
  【解析】17.据材料“河谷两岸分布着6000多座外墙均为白色的方形碉房”可知,白藏房村落位于河谷地带,村落沿河谷分布,呈条带状,A正确;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落多呈团块状、方格状、棋盘状,BCD错误。故选A。
  18.由材料可知,白藏房分布于河谷两岸,地势起伏较大,而房屋建筑需选择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故白藏房依地形地势而建,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特点,C正确;河谷两岸,植被、气温、土质状况基本一致,ABD错误。故选C。
  19.横断山区,地质活动活跃,多地震,墙体“梯形、内斜”特征,稳定性好,防震抗塌,D正确;“梯形、内斜”特征,墙体厚,不能节约空间,A错误;横断山区,地处亚热带,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没有必要抗风保温、吸热,BC错误。故选D。
  【点睛】“白色藏房”是乡城最为重要的一大人文品牌。其藏式建筑独具一格,是乡城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在康藏地区建筑基础上,融合了纳西族、汉族等民族建筑艺术特点,形成了与康巴高原其它地方乃至整个藏区相比都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体系。
  本文标题:20种常考的中国特色传统民居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135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1359.html

    标签:传统民居中国特色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