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生物跨学科教学尝试
最近高三做的专项训练题,有植被演替的系列专题。在备课中却发现,这一专题的生物学科属性更加突出。能否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的学习?而又该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了?因此,针对植物演替,这一具有地理和生物学科特点的知识点,尝试进行跨学科教学设计。
什么是植物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主要标志: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变化,或者是在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逐步被另一个群落替代。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是指优势取代,并非使得其他物种消失。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版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生物学科重点从整体上把握植物群落演替变化过程原因特征,而地理学科中的植被章节,并不对物种之间的竞争展开讨论。则是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角度,对植被演替的某一阶段,展开讨论植被变化的
原因。例如沙漠花海,重点分析花海出现时候,各个自然要素的变化和相互关系。
沙漠花海属于先锋植物,何为先锋植物,先锋植物出现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先锋植物指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的沙漠花海,在酷寒环境中的垫状植物,在贫瘠土壤环境中马尾松等。先锋植物具有生长快、种子产量大、较高的扩散能力等特点,但不适应相互遮荫和根际竞争,所以很容易被后来的种群排挤掉。这些先锋植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改造环境。
先锋植物被其他植物排挤,整个植物群落在演替过程中有何特点?
1.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它往往是连续变化的过程,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
2.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
3.演替使群落的总能量增加,有机物总量增加;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4.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的最终稳定状态,顶极群落并不是绝对稳定的,而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
当自然界中有突发情况时,例如火山喷发,森林大火,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群落演替就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出现次生演替。
当人类活动强烈时,植物群落演替可能逆向发生。逆行演替导致生物群落的结构简单化,群落旱生化,生产力逐渐下降。过度放牧与滥砍滥伐会导致逆行演替。通常,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逆行演替是短暂的,次生演替的先锋植物一般为蒲公英。
这个季节,教学楼的天井草坪上,正好开满了蒲公英,正是教学的好素材。校园的天井草坪受人为因素影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割草。因此,草本植物不能旺盛生长,木本植物更不能发育,整个草坪就呈现出逆向演替过程。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因素。
生态系统演替是在生态系统内部因素的驱动下生态系统类型的演变和替代过程,在相对稳定的地质和气候环境下,伴随着地球化学、水文、气候等过程的发生。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提供充足条件,进而使得植物群落由低等植物不断向高等植物发育演化。
在冰川不断退群的U型谷中,依次发育出处于不同演替阶段中的植物群落。从植物群落的空间位置分布,也可以推导出植物演替的时间阶段特点。
晚自习,教室里还坐着学生物的一些同学旁听,自己在梳理这些知识点时,心里还有些打鼓。担心自己班门弄斧,学艺不精。当分析完这些试题,看到全班同学舒展的眉毛,会意的眼神,大抵我们都学到了不少新知识。
上一篇:生活地理-奇特的潮汐树现象
下一篇:高考地理中的六种农作物种植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2089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20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