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我国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3-01-09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自然原因
就地形、地势而言,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高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5%,而且地势西高东低,由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逐级下降到海拔不足50米的东部平原,重力梯度大。就气候而言,我国背靠亚欧大陆,面向太平洋,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降水变率较大。另外,我国处在世界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上。因此,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二)历史原因
我国是世界上开发较早、历史较悠久的国家。几千年来,以扩大开垦面积为主要增产手段的落后的小农经济,加之于频繁的战乱,对本来比较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先秦时期,黄土高原的森林覆盖率超过50%,东北、四川和云南地区则高达80% ~ 90%。然而至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13%左右。历史遗留给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已相当低下。
(三)人口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使得我国土地等各项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各国中都排在较后的位置。为求得如此庞大人口的生存,不得不扩大和加深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而难以顾及由此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仍存在逐渐加重的趋势。
(四)经济发展的压力
发展是人类社会在生存基础上的又一大主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普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即使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然而,几十年来的历史表明,我国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即经济越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就越大,环境问题也越严重。而且,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正相关还难以改变,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压力将继续增大,特别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将使越来越多的废弃污染物被排入环境。
(五)改善环境的经济承受力较弱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仍然较落后的经济现状,一方面对环境产生强烈的冲击和破坏,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又拿不出足够的资金来控制和治理环境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美国开始大规模治理环境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1 000美元,日本虽较低,也超过了4 000美元。中国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300多美元,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况且还要兼顾基础建设、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因此,在目前的国力下,社会还无力集中更多的资金来改善环境质量,也很难指望在近期内经济实力发展到足以跨越环境问题这一关。
(六)社会心理对环境质量的期望值不高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或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要求和选择有着很大的不同;为环境所付出的代价随时间、收入、价值观念等而发生变化。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更多地关心通过生产来满足各项基本的消费需求,而对于更高一级的环境享受则属于奢求之列,环境意识淡漠。这一方面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更多的本来可以避免的破坏,另一方面使对环境问题治理、监督的社会驱动力较小。
环境教育大事记
1970年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在美国内华达召开会议,提出环境教育定义。
1972年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
1975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召开国际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发表贝尔格莱德宪章。
197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政府间环境教育会议在第比利斯召开。
1980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发表《世界保护战略》。
1987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在莫斯科召开国际环境教育和培训大会。
1987年 欧洲环境年。
1987年 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
1991年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简称世界保护同盟)发表《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
1992年 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里约热内卢召开,发表《21世纪议程》,其中第36章是“促进公众意识、教育和培训”。

  本文标题:我国环境问题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beike/1654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beike/16547.html

    标签:我国环境问题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