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时期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7)
公 元 5 世纪时松江下游已“壅噎不利”,排水不畅。约在 8 世纪时东江、娄江 相继堙废。9 世纪开始为排泄壅积在松江上游的积潦,先后在太湖以东开浚 了不少塘浦,重要的有荻塘(今吴兴运河)、元和塘(今常熟塘)、昆山塘 (又名至和塘,今浏河)等,形成了“五里为一纵浦、七里为一横塘”的水 网系统。但至北宋初年又多淤浅,苏、常、湖 3 州连年遭受水灾。11 世纪中 叶先后对吴淞江进行几次整治,主要是截弯取直,水流有所畅通。但自 1042、 1048 年在苏州、平望间修了吴江长堤和吴江石桥后,吴淞江流受阻,水势转 于东北,迤逦流入昆山塘,经不断冲刷,至 13 世纪末终于形成今之浏河。1403 年夏原吉“掣淞入浏”,于是浏河水势更盛,成为太湖通海大道,“水阔二 三里”。而吴淞江则“自夏驾浦至上海县南跄口 130 余里,潮汐壅障,菱芦 丛生,已成平陆”。同时夏原吉又疏浚上海范家浜,上接黄浦引淀泖之水入 海,形成今日黄浦江。明代多次开浚吴淞江、浏河、白泖港,但均时浚时塞, 河道窄狭。至嘉靖年间,黄浦江逐渐开阔,终于成为太湖下游最大泄水道, 而吴淞江反成其支流。清初亦曾多次疏浚吴淞江。乾隆二十八年(1763)开 凿黄渡越河后,吴淞江全同今道,但因受潮汐影响,旋浚旋淤,又疏浚了白 茆、七浦、茜泾、浏河各河道,同时分泄太湖下游积水的作用,但均不能与 黄浦江的作用相比。
海河 由北运河(见京杭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见 京杭运河)五大河流会合而成。五大河流支流众多。历史时期迁徙无常。今 择其中几条主要河流的变迁,简述于下。 海河形成以前的河北平原水系。在黄河有关内容中已经提到。从西周以 来至春秋战国时代,流经河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其时黄河下游分成多 股,纵贯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最西的一股是《山海经·北山经》中的大河, 流经今太行山东麓,折东走汉代滱水至今天津市区入海;《山经》大河在冀 中平原分出一股,即《禹贡》记载的大河,在今青县一带入海;最东的一股 后来成为西汉时大河干流,在今黄骅县附近入海。西汉以前河北平原上的河 流都属于黄河水系。今河北在雄县、霸县至天津一线,即汉代滱河、宋代的 界河一线。地质构造是属于凹陷地带,因而黄河北流即以此为极限。在凹陷 地带以北,是永定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各自独流入海。
西汉时代黄河干流东移,至今黄骅县附近入海。原来流入黄河的各河流, 都脱离黄河而分流入海。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黄河以北有滹沱河、泒河 (上游今沙河,下游约今大清河)、滱水(今唐河)、治水(今永定河)、 沽水(今白河、北运河)等均各自流入渤海,互不交会,其时海河水系尚未 形成。 东汉时代黄河更南移经山东北部,至今滨州市、利津一带入海。原注入 黄河的漳水亦脱离黄河独流入海。据谭其骧研究,到 3 世纪初曹操开白沟、 平虏渠后,清河、滹沱河、泒水、滱水、 水(永定河)、拒马河、沽水等 均会于天津入海,海河水系始告形成。 海河水系形成之初,西南止于淇水,东北止于沽水。《水经注》时代淇 水以西的清水、丹水已有部分被引入海河。隋炀帝开永济渠,引沁水入清水、 是海河水系向西南扩展到最远的时期。但不久即废。唐代永济渠、宋元御河、 明清卫河,仍以清、淇为源。宋代黄河北流,黄河又加入了海河水系。金以 后黄河南徙,海河平原上的河流始与黄河无涉(20 世纪 50 年代后修建人民 胜利渠方引部分黄河水流接济卫河)。元开会通河,引汶至临清会御河,海 河水系又向东南扩展,会通河至清末淤废。
东北方面,海河水系形成之初, 仅包括沽水(白河)干流,不包括潮河。曹操在开平虏渠的同年又开凿了泉 州渠,鲍丘水的一部分即由渠入海河,但主流仍循蓟运河东南入海。《水经 注》以前沽水自武清至天津一段又枯断,改东注鲍丘水入海。故《水经注》 时代 、沽、鲍丘 3 水合流,循今蓟运河入海。海河水系东北界大大内缩, 仅以圣水(上游今琉璃河,下游为今固安、永清界内永定河)为限。隋开永 济渠前, 水、沽水已与南来诸水相合,海河水系东北界再度扩展。海河水 系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改善了河北平原的水运条件。 海河水系形成后,可以宋代界河(《水经注》巨马河)为界分为南北 2 系。南系包括清、淇、漳、滹沱、滱、涞、易等水;北系包括 、沽、潞、 涞、易、鲍丘、泃、庚等水。历史时期南北两系各水下游河道均曾发生较大 变迁。今列举其中几条主要河道的变迁,以窥海河水系变迁的概貌。 ①永定河。据钻探资料,永定河出石景山后,在今北京城北、中、南面 分为 5 条古河道,流经今北京城北小清河一道时间最早,C 14 测定约距今 18 000~7000 年。这些都是永定河早期流经的河道。西汉时代治水( 水)经 北京城南,东南至泉州县(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入海。东汉以后,下游与 潮白河会合,经笥沟与南面的清河在天津相合,威为海河水系北派的主要河 流。《水经注》时代笥沟淤断, 水东流与沽河、鲍丘河会合东循今蓟运河 下游入海。隋开永济渠“北通涿郡”,即利用 水(桑干河)下游河道通达 蓟城(今北京城西南部)。 唐代桑干河石景山以下分为两支:一支经蓟城南,东南与高粱河合,下 会潞河;一支南流经永清县北。辽金以后,桑干河含沙量增多,“水性浑浊”, 故有卢沟之称。下游河道干流已离开蓟城之南,改折南经卢沟桥(桥筑于金 明昌三年)南入安次县境,下达武清县境入北运河。筑堤亦始于此。元代桑 干河下游又称浑河、小黄河,自石景山南东麻峪始分二支:一支即入安次、 武清旧道,一支自涿县南流经固安,南至霸县入拒马河(即白沟河)。
海河 由北运河(见京杭运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见 京杭运河)五大河流会合而成。五大河流支流众多。历史时期迁徙无常。今 择其中几条主要河流的变迁,简述于下。 海河形成以前的河北平原水系。在黄河有关内容中已经提到。从西周以 来至春秋战国时代,流经河北平原的主要河流是黄河。其时黄河下游分成多 股,纵贯河北平原注入渤海。最西的一股是《山海经·北山经》中的大河, 流经今太行山东麓,折东走汉代滱水至今天津市区入海;《山经》大河在冀 中平原分出一股,即《禹贡》记载的大河,在今青县一带入海;最东的一股 后来成为西汉时大河干流,在今黄骅县附近入海。西汉以前河北平原上的河 流都属于黄河水系。今河北在雄县、霸县至天津一线,即汉代滱河、宋代的 界河一线。地质构造是属于凹陷地带,因而黄河北流即以此为极限。在凹陷 地带以北,是永定河水系和潮白河水系,各自独流入海。
西汉时代黄河干流东移,至今黄骅县附近入海。原来流入黄河的各河流, 都脱离黄河而分流入海。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黄河以北有滹沱河、泒河 (上游今沙河,下游约今大清河)、滱水(今唐河)、治水(今永定河)、 沽水(今白河、北运河)等均各自流入渤海,互不交会,其时海河水系尚未 形成。 东汉时代黄河更南移经山东北部,至今滨州市、利津一带入海。原注入 黄河的漳水亦脱离黄河独流入海。据谭其骧研究,到 3 世纪初曹操开白沟、 平虏渠后,清河、滹沱河、泒水、滱水、 水(永定河)、拒马河、沽水等 均会于天津入海,海河水系始告形成。 海河水系形成之初,西南止于淇水,东北止于沽水。《水经注》时代淇 水以西的清水、丹水已有部分被引入海河。隋炀帝开永济渠,引沁水入清水、 是海河水系向西南扩展到最远的时期。但不久即废。唐代永济渠、宋元御河、 明清卫河,仍以清、淇为源。宋代黄河北流,黄河又加入了海河水系。金以 后黄河南徙,海河平原上的河流始与黄河无涉(20 世纪 50 年代后修建人民 胜利渠方引部分黄河水流接济卫河)。元开会通河,引汶至临清会御河,海 河水系又向东南扩展,会通河至清末淤废。
东北方面,海河水系形成之初, 仅包括沽水(白河)干流,不包括潮河。曹操在开平虏渠的同年又开凿了泉 州渠,鲍丘水的一部分即由渠入海河,但主流仍循蓟运河东南入海。《水经 注》以前沽水自武清至天津一段又枯断,改东注鲍丘水入海。故《水经注》 时代 、沽、鲍丘 3 水合流,循今蓟运河入海。海河水系东北界大大内缩, 仅以圣水(上游今琉璃河,下游为今固安、永清界内永定河)为限。隋开永 济渠前, 水、沽水已与南来诸水相合,海河水系东北界再度扩展。海河水 系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改善了河北平原的水运条件。 海河水系形成后,可以宋代界河(《水经注》巨马河)为界分为南北 2 系。南系包括清、淇、漳、滹沱、滱、涞、易等水;北系包括 、沽、潞、 涞、易、鲍丘、泃、庚等水。历史时期南北两系各水下游河道均曾发生较大 变迁。今列举其中几条主要河道的变迁,以窥海河水系变迁的概貌。 ①永定河。据钻探资料,永定河出石景山后,在今北京城北、中、南面 分为 5 条古河道,流经今北京城北小清河一道时间最早,C 14 测定约距今 18 000~7000 年。这些都是永定河早期流经的河道。西汉时代治水( 水)经 北京城南,东南至泉州县(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入海。东汉以后,下游与 潮白河会合,经笥沟与南面的清河在天津相合,威为海河水系北派的主要河 流。《水经注》时代笥沟淤断, 水东流与沽河、鲍丘河会合东循今蓟运河 下游入海。隋开永济渠“北通涿郡”,即利用 水(桑干河)下游河道通达 蓟城(今北京城西南部)。 唐代桑干河石景山以下分为两支:一支经蓟城南,东南与高粱河合,下 会潞河;一支南流经永清县北。辽金以后,桑干河含沙量增多,“水性浑浊”, 故有卢沟之称。下游河道干流已离开蓟城之南,改折南经卢沟桥(桥筑于金 明昌三年)南入安次县境,下达武清县境入北运河。筑堤亦始于此。元代桑 干河下游又称浑河、小黄河,自石景山南东麻峪始分二支:一支即入安次、 武清旧道,一支自涿县南流经固安,南至霸县入拒马河(即白沟河)。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时期东部平原的水系变迁(7)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2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21.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2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