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下水(3)
沙漠区 中国沙漠中常见的地下水类型有:①沙丘潜水。其潜水水位一般 小于 1~10 米不等,随沙丘的高度而变深,如内蒙古库布齐沙漠,沙丘中含 水层由粉细砂组成,厚度由沙丘边缘 1~2 米至内部增厚到 10~20 米,钻孔 单位涌水量小于 1 立方米/时·米,水质良好。在丘间洼地,水位埋深可达 10~15 米,水量较小。毛乌素沙漠中,沙丘含水层以中细沙为主,水位埋深 1~3 米,受季节影响较大,并与下伏的冲、湖积层有密切的水力联系,或者 构成统一的含水层,水量小于 10 立方米/时·米,水质良好。
②沙丘下伏层 孔隙水。在沙漠地区除沙丘淡水外,由于沙漠边缘地带埋藏有古冲积平原、 古河湖平原等,故往往在沙丘下有较厚的早、中期第四纪堆积物,其来源或 为山前冲、洪积层向盆地内的延伸,或为深入到沙漠腹地的河谷堆积以及沙 丘覆盖下的冲、湖积层,其中常有淡承压水分布,如毛乌素沙漠东北边缘, 在透水性较差的侏罗纪沙质泥岩上,覆盖有较厚的冲、湖积层,形成泉群, 泉水流量每小时达数十立方米,水质良好。此外在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 特沙漠,沙丘下普遍分布有高水头的淡承压水,在巴丹吉林和乌兰布和沙漠, 也有类似情况。
喀斯特分布区地下水即喀斯特裂隙溶洞水,又可分为裸露及半裸露型和 隐伏型 2 种: 裸露及半裸露型喀斯特(岩溶)裂隙溶洞水又可分为以下 3 种类型:① 峰丛峰林裂隙溶侗水。多分布在两广及云贵。如广西由中泥盆纪至下三叠纪 碳酸盐岩层总厚度达 8000 余米,出露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 40%,桂林地区 有 80%的溶洞发育于上泥盆纪的融县灰岩中,有无山不洞之说。贵州由下古 生代至中生代的岩层总厚度近万米,出露面积约占全省面积的 70%。
此外, 地下暗河广泛发育,仅广西一区流量大于 100 立方米/时的地下河即有百余 条,枯水总流量约为 36 万立方米/时,如都安地区地下河系长达 50 余公里, 补给面积 1000 多平方公里,洪水期最大流量为 140 万立方米/时,枯水期最 小流量为 1.4 万立方米/时。贵州独山南部地下河系长 40 公里,补给面积近 350 平方公里,出口处枯水流量为 4320 立方米/时。
此外,在中国南海的西 沙群岛,珊瑚灰岩发育广泛,厚达 900 多米,钻孔单位涌水量 24 立方米/ 时·米,但矿化度高达 30 克/升。②喀斯特丘陵溶洞裂隙水。主要分布在长 江中下游,如四川东部及南部碳酸盐岩层总厚度达千米左右,喀斯特现象十 分发育,溶洞大者高可达 30 米。在南部长兴灰岩中有一地下暗河流量达 4212 立方米/时,泉流量最大为 432 立方米/时,但随季节的不同流量变化很大, 如湖北南津关灰岩中的白马洞泉汛期流量为 228 立方米/时,旱季则减少为 0.072 立方米/时;发育在石龙硐灰岩中的鲤鱼潭,汛期最大流量为 1404 立 方米/时,旱季则仅有 10.8 立方米/时,相差悬殊。③喀斯特山地裂隙溶洞水。 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在东北和西北亦零星可见。地表喀斯特现象不很显著, 以大型喀斯特泉群出露为其主要特征。但因补给区范围广阔,泉水流量大而 稳定,如太行山中段的娘子关泉群,泉域面积达 4480 平方公里,流量为 9~ 16 立方米/秒;山西平朔神头泉,泉域面积 2910 平方公里,流量为 7~9 立 方米/秒;河北峰峰黑龙洞泉,泉域面积 2140 平方公里,流量达 6~9 立方米 /秒;山东济南附近有百余处泉水出露,总流量为 1.4 万立方米/时。
本文标题:中国的地下水(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7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79.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7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