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的地下水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中国的地下水(groundwater of China)
  影响和控制中国地下水形 成的主要因素是地质及与其有内在关系的各种自然地理因素。由于中国独特 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质构造特征,形成了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特别是 受昆仑—秦岭巨型纬向构造带的影响,使中国地下水在区域分布上不仅南北 有明显的不同,在东西方向上也有一定的差异。 地下水类型按其形成主要可分为下列 4 类: 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多分布有大型中、新生代构造 盆地和平原,有巨厚的松散沉积,地下水蕴藏丰富,如松辽平原、黄淮海平 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等以及汾渭盆地、银川盆地、南 阳盆地、河西走廊等,中国南方则多为小型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松散沉积 较薄,含水相对较差。在北方西部多为内陆盆地,降水和常年积雪融化源源 汇集于盆地边缘的巨厚砾石层中,在地下水溢出带形成绿洲,而盆地中心则 远离水源,降水又少,多为沙丘覆盖。东部为平原地区,新老河道纵横,沉 积了厚层的第四系松散沉积,地下水蕴藏丰富。在上述东部平原和西部内陆 盆地之间的黄河中游地区,分布有巨厚的黄土沉积,形成中国独特的黄土高 原黄土孔隙-裂隙水。
  碳酸盐岩类喀斯特(岩溶)裂隙溶洞水在南北方的分布有明显差异。北 方喀斯特裂隙溶洞水主要发育在下古生代寒武、奥陶纪的石灰岩中,喀斯特 水以大泉或泉群泄出。南方特别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川、粤、桂、湘、 鄂等省区,多分布在上古生代和下中生代的地层中,形成一系列的地下暗河 和规模巨大的溶洞。 南北方浅层地下水(包括潜水与浅部微承压水)南北方浅层地下水水质 变化不同。北方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常大于 1 克/升,西北内陆盆地有时可高达 几十克/升;而在秦岭以南的广大地区,矿化度多小于 1 克/升。
  此外在北方 不论平原地区或大型内陆盆地,由山区到平原均具有较明显的地下水水化学 水平分带与垂直分带,而在南方一些山间盆地中,这种分带现象极不明显。 多年冻土地下水除在黑龙江省北部和新疆阿尔泰地区有少量永久冻土和 季节冻土地下水分布外,在青藏高原出现世界中、低纬度地带少见的低纬度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下水。 根据各地区含水岩层空隙性质、地下水赋存状态和含水岩层结构的不 同,可将地下水划分为 4 种类型:①松散沉积孔隙水。②喀斯特(岩溶)裂 隙溶洞水。③基岩裂隙水。④多年冻土孔隙-裂隙水。
  区域地下水分布特征可分为松散沉积物分布区地下水、喀斯特(岩溶) 分布区地下水、基岩山区地下水和多年冻土区地下水 4 大类。 松散沉积物分布区的地下水又可分为以下 4 种: 东部平原区 包括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及江汉平原等地 区。砂砾石松散堆积厚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为地下水的赋存、运移,创造 了有利条件。以河北平原为例,由山前到滨海一般可分为 3 大水文地质单元: ①太行山东麓与燕山南麓,由第四系砂砾石组成的冲、洪积扇群十分发育, 含水层厚达 40~60 米,多为潜水或浅部微承压水,钻孔单位涌水量普遍大于 30 立方米/时·米,最大可达 200 立方米/时·米(即每小时水位下降 1 米的 涌水量),水质良好,多属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均小于 0.5 克/升, 为极好的供水水源。
  本文标题:中国的地下水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7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79.html

标签:中国的地下水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