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的地下水(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②中部冲积大平原,多由古河道和近代河道冲积形成, 含水层主要为中细砂和粉细砂,单层厚度较薄,水量不大,但在深部常有 3~ 4 层颗粒较粗的承压含水层,单位涌水量一般大于 10 立方米/时·米,为区 内主要供水水源。③滨海地区,主要为冲、湖积和海相沉积的互层,由细粉 砂和亚粘土所构成,含水层多为透镜体状,水量普遍小于 1 立方米/时·米, 矿化度大于 3 克/升,但在深部 100~200 米以下,常见有承压淡水。其他平 原亦均与此类似,唯江汉平原地下水普遍含铁离子较高,并有由北向南递增 趋势,最高平均含量达 10.8 毫克/升。长江三角洲共有 4 个承压含水层,分 上下两组,中间有一较为稳定的粘土隔水层,上部两个承压含水层为海相和 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两个含水层均为陆相沉积,水量较大,水质较好。
  西北内陆盆地及山前倾斜平原区西北地区的几个大型内陆盆地,周边山 区降水及常年积雪融水,通过潜流和渗流补给盆地。盆地周边广布有山前倾 斜平原,其顶部一般为沉积巨厚的戈壁砾石层,地下水位埋深均在 50 米以 下,河流出山后即潜入地下,至冲、洪积扇前缘溢出地表,形成绿洲。一般 盆地南缘松散沉积物较北缘发育,如准噶尔盆地在天山山麓前,沉积有厚达 300~500 米的第四系砂砾石层,含水丰富,钻孔单位涌水量达 30 立方米/ 时·米,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 1 克/升,地下水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与垂直 分带特点。从戈壁带到绿洲带,地下水由埋藏很深的潜水过渡为多层结构的 承压水,然后再到盆地中心的沙漠带。
  水量逐渐由大到小,水质由淡到咸, 沙漠带淡水仅见于河流两侧。河西走廊在祁连山北麓形成巨厚的山前松散沉 积,由于强烈的构造运动,使走廊平原被分割成南北向展布的两排小盆地, 其总的特点是南部各盆地砂砾卵石的堆积较北部盆地宽广,厚度大,颗粒粗, 地下水的质与量均好。 黄土高原区 黄土高原有的地方虽然严重缺水,但近年来调查证实以下地 区仍有较丰富的地下水源:①河谷平原冲积层潜水。如泾河,祖厉河等河各 地区,单井出水量可达 100~1000 立方米/日,一般埋藏较浅,便于开采。② 黄土塬区的地下水。含水层多为连续分布,如六盘山以东的董志塬,面积广 阔平坦,常有蝶形凹地分布其间,有利于大气降水的汇集渗入补给地下水。
  一般塬面积愈大,富水程度愈强,距沟谷愈近,水位愈深,潜水常以下降泉 的形式排入塬边的沟谷中,矿化度多小于 1 克/升。③黄土塬下伏深层承压 水。六盘山以东黄土层下主要为一套白垩纪地层,形成一向斜自流盆地,深 层承压水广泛分布,范围大致在陕北安塞、宜君、彬县一线以西。东部含水 层埋藏较浅,一般 100~200 米,单井出水量可达 1000 立方米/日以上。向西 深度渐大,至环县、庆阳一带,深达 700~850 米,水质变咸,矿化度 3~5 克/升。南部地区含水层顶板埋深 300~500 米,单井出水量可达 2000~10000 立方米/日,矿化度 1~2 克/升。
  本文标题:中国的地下水(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7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79.html

标签:中国的地下水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