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怎样建立地理园进行天文、气象和地貌观测(2)
四、地貌部分的设备
(一)乡土地貌模型
本县地貌模型是地理园内地貌部分的主要设备。它是家乡的缩影, 是全县面貌的综合,它的立体感强,更富有直观作用。这不论对初中乡 土地理教学,还是对高中乡土地理研究,都有很大的作用。 这个地貌模型基本上能表示出本县(市)的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因 此,制作模型之前,首先要通盘考虑模型所表示的内容是哪些?这些内 容怎样安排?地面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用什么东西表示?这个模型要作多 大?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怎样?用什么来做堆塑模型的材料?……待这些 问题考虑成熟后,就复印一张县(市)轮廓图,把模型所要考虑的内容 先在这张平面上一一表示出来,然后就以这张平面图作为制作模型的蓝 图。 模型的大小,视地理园场地的大小而定,若从教学效果看,当然是 大比小好。在塑造模型的材料方面,最好就地取材,利用废物,并经得 起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在较长时期内不致破坏。 我们的地理园场地较大,所以我们首先在园内圈定一个长 6.5 米、 宽 6.4 米的范围来,然后用学校附近废城墙上拆下来的城砖围砌作为边 框,并将其中的泥土打实。 场地确定之后,就制作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小模型,如房屋、桥梁、 公路、铁路、森林、庄稼等等大部分都可用白铁皮剪制而成,该焊接的 焊接,需要着色的就用不同颜色的漆着色。湖泊可用玻璃片,河流则用 废玻璃条,表示绿地可撒铺绿色的碎铁屑。 模型开始制作的时候,根据县区图上的地势高低,用长短不同的竹 签钉入土中,以表示各部分的高度。根据竹签指示的高度,先用碎砖和 黄泥堆砌成模型的基本形态。河流、湖泊、农田、水库……都要明显地 表示出来。山地、丘陵是什么岩石构成的,就用什么岩石镶嵌上去,然 后涂上一层粘土、石灰和发丝混合物。待干后,再在上面抹一层水泥, 注意不要将镶嵌的岩石全部遮盖起来,要留部分出露在水泥层外面,作 为露头看待。紧接着就把事前准备好的各种地理事物一一地装置上去, 这一工作是由全组地理教师和部分学生骨干分工合作同时进行的。整个 模型的制作工作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瓦工密切配合一一完成的。 这一个地貌模型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它的直观 性很强,身在地理园,就可了解县境的全貌。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 师把学生带到地理园内去,让他们站在模型的四周进行观察,并要学生 用指图竿指着模型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县周围与哪些县市毗连? ②丹阳的地势怎样? ③东北部的建山是怎样形成的?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是什么岩石? ④境内主要有哪些河流?它们的利用价值如何?⑤昔日的练湖为什 么现在却成了水面不大的池塘?⑥大运河从哪里入境,又从哪里出境? ⑦为什么东部平原多种旱作而南部平原却以水稻为主? ⑧练湖农场的防风林对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根据学生回答的结 果,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乡土地理知识的程度。
(二)断层和褶皱模型
断层和褶皱模型是用青砖、红砖和涂以黑色柏油的三种砖块堆砌起 来的。推砌的时候把三种砖块相间隔开,从侧面看,就可说明相同颜色 的砖块代表相同的地层,不同颜色的砖块代表不同的地层。表示岩层一 连串的波状起伏叫褶皱,岩层向上拱起叫背斜,向下弯曲叫向斜;岩层 断裂而不位移叫节理,岩层断裂并产生位移叫断层。上盘向下,下盘向 上叫正断层,上盘向上,下盘向下叫逆断层。地理园内的这组模型有助 于学生明确各种地质构造的概念。
(三)三大类岩石标本
放在地理园内的岩石标本不同于放在室内的,除了典型以外,还要 块头大,最好长 1 米、宽 30 厘米、厚 20 厘米。要尽可能将本县主要的 岩石都搜集来。如果是平原地区,也要想办法弄到常见的三大类岩石中 的几种代表,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英 岩。我们从山区采石场搬来了大块比较典型的砂岩、页岩、石灰岩,还 从镇江搞来了石英岩和大理岩,后来又在校内废砖堆里找到了一段花岗 岩石柱。这一段花岗岩石柱是过去做庙宇牌坊用的,它不仅说明了花岗 岩的形态,而且还具体地表明了花岗岩的用途。 我们把这些岩石标本,按照三大类有秩序地竖立在地理园内,并在 每块岩石标本前面立一块木牌,涂上白色油漆,然后用红磁漆写明岩石 的名称、用途和产地。通过日常观察,除了使学生具有识别普通岩石的 技能外。并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岩石就是由矿物组成的。有的岩石是由单 一的矿物组成的,如石灰岩就是由石灰质构成的。有的岩石是由多种矿 物组成的,如花岗岩就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
(四)表示岩石风化过程的标本
地质小组的同学在外地野外考察中,找来了花岗岩风化过程的全部 标本,把它们依次排列起来。最初是一块新鲜而坚硬的花岗岩,其次是 褪色的且有许多裂缝的花岗岩,再其次是由疏松的花岗岩崩毁后形成的 许多松软的粗石粒,最后是一盘细碎的沙土。 我们把这一组岩石标本放在地理园内,主要是配合地理教材中关于 风化作用这一部分教学的需要,借以具体地说明岩石在气温的变化和水 分、有机物及空气的作用下遭到破坏的过程。开始由细小的裂痕逐渐扩 展为大的裂缝,以致使岩石由完整而破碎,由大块变小块,由坚硬变松 软,由粗粒变细粒,最后趋向于土壤的形成。这一事实可以使学生明白: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渐变到突变、由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对于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有一定帮助 的。
(五)冲积平原的剖面模型
为了配合自然地理关于河流一节的教学,我们在地理园里设置了冲 积平原的剖面模型。 我们设法从各处找来了许多鹅卵石、碎石子、粗沙粒和细粘土,用 我校附近的粘土做胶结物,把它们一层一层地堆砌起来。我们把鹅卵石、 碎石子放在最下层,再上是粗沙粒,细沙放在中间层,把粘土放在最上 层,并在粘土层上栽培了一些小植物。 通过这个模型的观察,可以使学生理解构成冲积平原的规律是: ①平原一般是由疏松的地层组成的; ②构成平原的土壤大部分是成层的; ③构成平原的层次大部分是水平的。 此外还可使学生具体认识到,河流的冲积物在沉积的时候,总是重 的先沉,轻的后沉,粗的在下,细的在上。上述各部分安装好之后,一 个简易的地理园就建成了。地理园的建立,大大方便了地理教学,也为 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学生们通过亲自观察、观测一 些地理事物、现象,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乡土地貌模型
本县地貌模型是地理园内地貌部分的主要设备。它是家乡的缩影, 是全县面貌的综合,它的立体感强,更富有直观作用。这不论对初中乡 土地理教学,还是对高中乡土地理研究,都有很大的作用。 这个地貌模型基本上能表示出本县(市)的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因 此,制作模型之前,首先要通盘考虑模型所表示的内容是哪些?这些内 容怎样安排?地面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用什么东西表示?这个模型要作多 大?制作的方法和步骤怎样?用什么来做堆塑模型的材料?……待这些 问题考虑成熟后,就复印一张县(市)轮廓图,把模型所要考虑的内容 先在这张平面上一一表示出来,然后就以这张平面图作为制作模型的蓝 图。 模型的大小,视地理园场地的大小而定,若从教学效果看,当然是 大比小好。在塑造模型的材料方面,最好就地取材,利用废物,并经得 起风吹、日晒和雨水冲刷,在较长时期内不致破坏。 我们的地理园场地较大,所以我们首先在园内圈定一个长 6.5 米、 宽 6.4 米的范围来,然后用学校附近废城墙上拆下来的城砖围砌作为边 框,并将其中的泥土打实。 场地确定之后,就制作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小模型,如房屋、桥梁、 公路、铁路、森林、庄稼等等大部分都可用白铁皮剪制而成,该焊接的 焊接,需要着色的就用不同颜色的漆着色。湖泊可用玻璃片,河流则用 废玻璃条,表示绿地可撒铺绿色的碎铁屑。 模型开始制作的时候,根据县区图上的地势高低,用长短不同的竹 签钉入土中,以表示各部分的高度。根据竹签指示的高度,先用碎砖和 黄泥堆砌成模型的基本形态。河流、湖泊、农田、水库……都要明显地 表示出来。山地、丘陵是什么岩石构成的,就用什么岩石镶嵌上去,然 后涂上一层粘土、石灰和发丝混合物。待干后,再在上面抹一层水泥, 注意不要将镶嵌的岩石全部遮盖起来,要留部分出露在水泥层外面,作 为露头看待。紧接着就把事前准备好的各种地理事物一一地装置上去, 这一工作是由全组地理教师和部分学生骨干分工合作同时进行的。整个 模型的制作工作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由瓦工密切配合一一完成的。 这一个地貌模型在乡土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因为它的直观 性很强,身在地理园,就可了解县境的全貌。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 师把学生带到地理园内去,让他们站在模型的四周进行观察,并要学生 用指图竿指着模型来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县周围与哪些县市毗连? ②丹阳的地势怎样? ③东北部的建山是怎样形成的?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是什么岩石? ④境内主要有哪些河流?它们的利用价值如何?⑤昔日的练湖为什 么现在却成了水面不大的池塘?⑥大运河从哪里入境,又从哪里出境? ⑦为什么东部平原多种旱作而南部平原却以水稻为主? ⑧练湖农场的防风林对农业生产起了什么作用?根据学生回答的结 果,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乡土地理知识的程度。
(二)断层和褶皱模型
断层和褶皱模型是用青砖、红砖和涂以黑色柏油的三种砖块堆砌起 来的。推砌的时候把三种砖块相间隔开,从侧面看,就可说明相同颜色 的砖块代表相同的地层,不同颜色的砖块代表不同的地层。表示岩层一 连串的波状起伏叫褶皱,岩层向上拱起叫背斜,向下弯曲叫向斜;岩层 断裂而不位移叫节理,岩层断裂并产生位移叫断层。上盘向下,下盘向 上叫正断层,上盘向上,下盘向下叫逆断层。地理园内的这组模型有助 于学生明确各种地质构造的概念。
(三)三大类岩石标本
放在地理园内的岩石标本不同于放在室内的,除了典型以外,还要 块头大,最好长 1 米、宽 30 厘米、厚 20 厘米。要尽可能将本县主要的 岩石都搜集来。如果是平原地区,也要想办法弄到常见的三大类岩石中 的几种代表,如砂岩、页岩、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英 岩。我们从山区采石场搬来了大块比较典型的砂岩、页岩、石灰岩,还 从镇江搞来了石英岩和大理岩,后来又在校内废砖堆里找到了一段花岗 岩石柱。这一段花岗岩石柱是过去做庙宇牌坊用的,它不仅说明了花岗 岩的形态,而且还具体地表明了花岗岩的用途。 我们把这些岩石标本,按照三大类有秩序地竖立在地理园内,并在 每块岩石标本前面立一块木牌,涂上白色油漆,然后用红磁漆写明岩石 的名称、用途和产地。通过日常观察,除了使学生具有识别普通岩石的 技能外。并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岩石就是由矿物组成的。有的岩石是由单 一的矿物组成的,如石灰岩就是由石灰质构成的。有的岩石是由多种矿 物组成的,如花岗岩就是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组成的。
(四)表示岩石风化过程的标本
地质小组的同学在外地野外考察中,找来了花岗岩风化过程的全部 标本,把它们依次排列起来。最初是一块新鲜而坚硬的花岗岩,其次是 褪色的且有许多裂缝的花岗岩,再其次是由疏松的花岗岩崩毁后形成的 许多松软的粗石粒,最后是一盘细碎的沙土。 我们把这一组岩石标本放在地理园内,主要是配合地理教材中关于 风化作用这一部分教学的需要,借以具体地说明岩石在气温的变化和水 分、有机物及空气的作用下遭到破坏的过程。开始由细小的裂痕逐渐扩 展为大的裂缝,以致使岩石由完整而破碎,由大块变小块,由坚硬变松 软,由粗粒变细粒,最后趋向于土壤的形成。这一事实可以使学生明白: 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渐变到突变、由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对于形成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有一定帮助 的。
(五)冲积平原的剖面模型
为了配合自然地理关于河流一节的教学,我们在地理园里设置了冲 积平原的剖面模型。 我们设法从各处找来了许多鹅卵石、碎石子、粗沙粒和细粘土,用 我校附近的粘土做胶结物,把它们一层一层地堆砌起来。我们把鹅卵石、 碎石子放在最下层,再上是粗沙粒,细沙放在中间层,把粘土放在最上 层,并在粘土层上栽培了一些小植物。 通过这个模型的观察,可以使学生理解构成冲积平原的规律是: ①平原一般是由疏松的地层组成的; ②构成平原的土壤大部分是成层的; ③构成平原的层次大部分是水平的。 此外还可使学生具体认识到,河流的冲积物在沉积的时候,总是重 的先沉,轻的后沉,粗的在下,细的在上。上述各部分安装好之后,一 个简易的地理园就建成了。地理园的建立,大大方便了地理教学,也为 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学生们通过亲自观察、观测一 些地理事物、现象,提高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本文标题:4.怎样建立地理园进行天文、气象和地貌观测(2)
上一篇:5.研究气象为乡土生产生活服务
下一篇: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19/2580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19/25800.html
上一篇:5.研究气象为乡土生产生活服务
下一篇: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乡土地理教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19/2580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19/2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