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地理学发展史(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3-04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3.近代时期
  到了19世纪,近代地理学才有了坚实的基础。瓦伦纽斯使地理学有了科学气息,德国的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赋予地理学以哲学的根据。他认为世间所有的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系统科学,象生物学、天文学及地质学等;第二类为时间科学,是将各种现象通过时间来研究,是为历史学;第三类为地理科学,将事物从空间分布加以研究,是为地理学。可是到19世纪后期,非欧几何和相对论的兴起,康德的三分论逐步被淘汰而遗忘了。康德为地理学奠定了明确的哲学基础,但是对地理学赋予真正科学基础的是两位德国地理学家。一位是洪堡德(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另一位是李特尔(CarlRitter,1779~1859)。洪堡德继承了康德的哲学思想,认为地球是不可分离的有机联系的统一体,所有的自然现象是相互依赖的,整个物理世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综合体。这个观念在他的著作《宇宙》中表露无遗。他所运用的科学方法是经验的与归纳的,他的知识是地球上的各种现象,实可称为宇宙学家。在地理学上,他可称为奠基人。他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地面自然现象和生物情况。他的游迹甚广,曾至古巴和墨西哥。他常说经验知识是基于感官所显示现象的思维观察。他搜集各种植物、动物和岩石标本,并将其分类、解释起源及地理分布。他认为任何地区的现象,都不能脱离整体的联系,凡经验事物都可归纳出一般法则。他更注意到植物与温度及雨量的关系(见图1)。他绘制了洲际的地形剖面图,研究植物与高度的关系,利用等温线来比较温度的差异。他不仅注重自然现象,也不忽略人文因素。诸如他注意到美洲缺少游牧民族,甚至比较亚洲和美洲文化的差异并加以解释。总之,洪堡德代表了当时德国的自然哲学思想。他的《宇宙》一书代表了他自然界统一调和的世界观。
  在地理上,他将过去地理学上的二元论变成综合于地志的一元论。他把地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加以统一,给地理学奠定了真正的科学基础。他是公认的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李特尔为柏林大学的教授,他的旅行仅限于欧洲,远不能和洪堡德相比。他的主要贡献是在确立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建立比较地理学的世界地志。他为确保地理学应有的对象和任务,把地理学的研究仅限在地表。他所指的地表,不单指自然,还包括人类居住历史。这即是他所谓的“地上的填充”思想。他的概念是哲学的,方法是叙述的。他不要求因果律。他的意图是通过人类历史过程来探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也就是人生主义。他的名著《迪·厄尔德孔德(DieErdkunde)》图1植物与温度及雨量的关系是一部世界志的区域地理。总起来讲,洪堡德和李特尔是地理学的先驱。他们从凌乱无序的地理事实中开辟出一条新途径。洪堡德注重生物和地形,可说是自然地理的开山祖师;李特尔强调人文现象,可说是区域地理的开创者。到了19世纪中叶,随着物理学和生物学的进展,地理学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注重气候、植物和动物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地貌学的研究。当时的地理学家大都是地质学家出身,因而就追随了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对“人”这个因素便完全忽略了。公元1859年,在地理学上是一个重要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洪堡德和李特尔都同时去世了,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在这一年出版。这部书用优胜劣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来解释生物界现象。它大大地影响了地理学的发展,竟变成地理学的指导思想。在此时期,德国产生了两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就是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1833~1905)和拉采尔(FriedrichRatzel,1844~1904)。前者在自然地理学上有很大贡献,后者则在人文地理学上声名卓著。李希霍芬在《今日的地理学课题与方法》一文中,主张地理学是有关地表事物的组成方面的认识,提出地表是由部分空间所构成。对这种部分空间的研究,他称为“地志”,是地理学的中心。拉采尔则把人类活动当作研究对象,因而建立了他的地理学体系。他的《人类地理学》是人类社会的地理学研究,认为人的活动处处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他的学说在美洲有很大的影响,这是因为他有一个美国弟子森普尔教授在美国大大传播他的学说。20世纪初期,在美国有位与森普尔女士同样著名的地理学家戴维斯(WilliamMorrisDavis),他的主要贡献在地貌学。他创立了侵蚀轮回说,主张地貌的发育有少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之分。他的研究很少涉及人文因素。在欧洲,德国地理学者喜用“景观”一词,把地理现象作为复合体进行直接观察研究。法国地理学家则喜用“生活方式”一词把地理现象当作人类创造性的活动来加以观察。前者以施吕特尔(OttoSchulüter,1872~1952)和帕萨格(SiegfriedPassarge,1867~1958)为代表,后者则以白兰士(PaulDelaBlache,1845~1918)和他的学生白吕纳(JeanBrunner,1869~1930)为代表。前者被称为景观论的始祖,后者被称为或然论的创立者。德国的赫特(AfredHeltnet)是李希霍芬的学生,发扬李氏之主张,认为地理学应以区域为中心。他把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人”与“地”的关系,变成为区域的研究,在地理学上建立了体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哈特享(RichardHartshorne)深然其说,著有《地理学的本质》一书,详细讨论了区域研究,认为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的重心,地理学的最终目的是研究地面的区域差异性。哈氏的看法大大影响了50年代美国地理学界的思想。
  本文标题:地理学发展史(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64/19549.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64/19549.html

标签:地理学发展史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