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第五节 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一、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
南美洲大部分属于新热带植物区系中的两个亚区,其中安第斯山以东和 40°S 以北地区为热带植物亚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墨西哥南部、中美 地峡、西印度群岛、佛罗里达南端),40°S 以北的安第斯山和它以西的沿 海地带为安第斯山植物亚区。此外,40°S 以南,包括巴塔哥尼亚、智利南 部、火地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等,属于南极植物区系(还包 括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南美大陆曾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在植物区系的形成上有其同一性的 一面;自中生代末以来,逐步与其他大陆分离后,植物区系又沿着自己的道 路发展,演变为上述三大植物亚区。因此,在植物的种类成分上,南美洲一 方面显著地表现了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显示了与其他大陆具有不同程度的 联系。 以热带植物亚区来说,其种类成分极其丰富繁多,并且很多是特有种。 仅巴西一国,就有 40000 个植物种,其中 12000 种是特有种。在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中,拥有很多典型的科,如凤梨科、仙人掌科、兰科、棕榈科、美 人蕉科、巴拿马草科等,它们或仅分布于南美洲,或以南美洲为主。
另一方 面,在植物种类成分上又与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非洲有密切联系。例如双子叶 植物中约 2%的种、孢子植物中有 85 种,两洲是共同的;许多占优势的科, 如棕榈科、天南星科、兰科、桃金娘科、豆科、大戟科等,两洲也是共同的。 又如构成热带稀树干草原中典型成分的豆科波巴布树,南美有 12 种,非洲也 有 4 种;亚马孙平原热带常绿雨林中的扇状旅人蕉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旅 人蕉也为同一属植物。 热带植物亚区种类成分的上述特点,一方面与现代气候条件有关,它既 有终年高温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也有终年高温而夏季多雨的热带干湿季气 候,利于植物的发育和生存;另一方面,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新热带植 物区系至少在中新世以前就已形成,并且在漫长年代里,自然地理环境又相 对比较稳定,许多古老的植物种得以保存。同时,南美洲与非洲第三纪以前 连在一起,在植物区系上两者存在着一定联系,彼此拥有若干共同的科、属、 种;而自两大陆分离后,南美洲热带植物亚区又在过去的基础上,按着本身 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独立发展,出现了许多特有种,并成为现代区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图 8-9 南美洲植物区系 安第斯山的隆起始于中生代以后,而其高大山体的形成晚至上新世。它 不仅对南美大陆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山地本身也构成一个独特的生 境,致使在南美新热带植物区系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安第斯山植物亚区。 这一亚区的植物种类成分也是比较丰富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无疑与新热带 植物区系有联系,后者的一些种类成分,如仙人掌科、凤梨科、茄科等,通 过种的变异,逐步适应了海拔 3000—4000m 高度上的高山生境;热带灌木成 为一种从山麓到山顶都能生存的匍匐或垫状的种类,藤本植物变为低矮的、 直立生长的多年生植物。一般认为,这一植物亚区与泛北极植物亚区和南极 植物区系有更重要的历史姻缘。南、北美洲在白垩纪晚期有过联系,上新世 以后重又相连,双方的植物进行了交换。特别在冰川时期,许多北方成分通 过中美地峡进入安第斯山区,如龙胆属(龙胆科)、驴蹄草属(毛茛科)、 老鹤草属(牻牛儿苗科)、斗蓬草属(蔷薇科)、虎耳草属(虎耳草科)、 黄芪属(蝶形花科)等。很多植物进入安第斯山区后,还形成了第二个中心。 据统计,在安第斯山高山植物区系 150 个种中,将近一半属泛北极植物区系 的成分。当然,南美洲的植物也有移入北美洲的,如仙人掌科植物之移入墨 西哥与美国西南部。南极植物区系的成分沿着安第斯山向北侵入,甚至北达 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如假山毛榉属、剃盘属(蔷薇科)、二列草属(灯心 草科)、阿左耳草属(伞形科)等。
最后,安第斯山植物亚区种类成分的丰 富性,同样与现代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这一山地南北延伸冗长,跨越不同纬 度带,加以高度大,兼具多种垂直带;山地内部不同的坡向、起伏的岭谷等 等,也都对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生境,为植物变异创造了条件。 南美洲 40°S 以南,植物种类成分相对较贫乏,但它却是南极植物区系 唯一现存的重要地区,因为自第四纪冰川发生以后,南极大陆大部分植物已 毁灭。南极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应追溯到冈瓦纳古陆时代,当时南极 大陆与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等的南部是连为一体的,这种联系一直 延续到第三纪初。所以南美洲这一部分的现代植物群,一方面是过去南极大 陆植物群的残留和发展,同时与澳大利亚植物区系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植物 区系也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和共同性。例如这一植物区系中的假山毛榉属和松 杉木植物——覆瓦状南美杉、肖楠属、弗茨柏属等,不仅在南美洲南部,而 且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山区、塔斯马尼亚岛都有分布;树状羊齿、 山龙眼科等也是南半球三大陆南端所共有的。
一、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
南美洲大部分属于新热带植物区系中的两个亚区,其中安第斯山以东和 40°S 以北地区为热带植物亚区的主要组成部分(还包括墨西哥南部、中美 地峡、西印度群岛、佛罗里达南端),40°S 以北的安第斯山和它以西的沿 海地带为安第斯山植物亚区。此外,40°S 以南,包括巴塔哥尼亚、智利南 部、火地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等,属于南极植物区系(还包 括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南美大陆曾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在植物区系的形成上有其同一性的 一面;自中生代末以来,逐步与其他大陆分离后,植物区系又沿着自己的道 路发展,演变为上述三大植物亚区。因此,在植物的种类成分上,南美洲一 方面显著地表现了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显示了与其他大陆具有不同程度的 联系。 以热带植物亚区来说,其种类成分极其丰富繁多,并且很多是特有种。 仅巴西一国,就有 40000 个植物种,其中 12000 种是特有种。在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中,拥有很多典型的科,如凤梨科、仙人掌科、兰科、棕榈科、美 人蕉科、巴拿马草科等,它们或仅分布于南美洲,或以南美洲为主。
另一方 面,在植物种类成分上又与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非洲有密切联系。例如双子叶 植物中约 2%的种、孢子植物中有 85 种,两洲是共同的;许多占优势的科, 如棕榈科、天南星科、兰科、桃金娘科、豆科、大戟科等,两洲也是共同的。 又如构成热带稀树干草原中典型成分的豆科波巴布树,南美有 12 种,非洲也 有 4 种;亚马孙平原热带常绿雨林中的扇状旅人蕉和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旅 人蕉也为同一属植物。 热带植物亚区种类成分的上述特点,一方面与现代气候条件有关,它既 有终年高温多雨的赤道多雨气候,也有终年高温而夏季多雨的热带干湿季气 候,利于植物的发育和生存;另一方面,也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新热带植 物区系至少在中新世以前就已形成,并且在漫长年代里,自然地理环境又相 对比较稳定,许多古老的植物种得以保存。同时,南美洲与非洲第三纪以前 连在一起,在植物区系上两者存在着一定联系,彼此拥有若干共同的科、属、 种;而自两大陆分离后,南美洲热带植物亚区又在过去的基础上,按着本身 所具有的自然地理环境独立发展,出现了许多特有种,并成为现代区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图 8-9 南美洲植物区系 安第斯山的隆起始于中生代以后,而其高大山体的形成晚至上新世。它 不仅对南美大陆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山地本身也构成一个独特的生 境,致使在南美新热带植物区系范围内,出现了一个新的安第斯山植物亚区。 这一亚区的植物种类成分也是比较丰富的,它的形成和发展,无疑与新热带 植物区系有联系,后者的一些种类成分,如仙人掌科、凤梨科、茄科等,通 过种的变异,逐步适应了海拔 3000—4000m 高度上的高山生境;热带灌木成 为一种从山麓到山顶都能生存的匍匐或垫状的种类,藤本植物变为低矮的、 直立生长的多年生植物。一般认为,这一植物亚区与泛北极植物亚区和南极 植物区系有更重要的历史姻缘。南、北美洲在白垩纪晚期有过联系,上新世 以后重又相连,双方的植物进行了交换。特别在冰川时期,许多北方成分通 过中美地峡进入安第斯山区,如龙胆属(龙胆科)、驴蹄草属(毛茛科)、 老鹤草属(牻牛儿苗科)、斗蓬草属(蔷薇科)、虎耳草属(虎耳草科)、 黄芪属(蝶形花科)等。很多植物进入安第斯山区后,还形成了第二个中心。 据统计,在安第斯山高山植物区系 150 个种中,将近一半属泛北极植物区系 的成分。当然,南美洲的植物也有移入北美洲的,如仙人掌科植物之移入墨 西哥与美国西南部。南极植物区系的成分沿着安第斯山向北侵入,甚至北达 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如假山毛榉属、剃盘属(蔷薇科)、二列草属(灯心 草科)、阿左耳草属(伞形科)等。
最后,安第斯山植物亚区种类成分的丰 富性,同样与现代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这一山地南北延伸冗长,跨越不同纬 度带,加以高度大,兼具多种垂直带;山地内部不同的坡向、起伏的岭谷等 等,也都对植物提供了多样化生境,为植物变异创造了条件。 南美洲 40°S 以南,植物种类成分相对较贫乏,但它却是南极植物区系 唯一现存的重要地区,因为自第四纪冰川发生以后,南极大陆大部分植物已 毁灭。南极植物区系的形成和发展,也应追溯到冈瓦纳古陆时代,当时南极 大陆与南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大陆等的南部是连为一体的,这种联系一直 延续到第三纪初。所以南美洲这一部分的现代植物群,一方面是过去南极大 陆植物群的残留和发展,同时与澳大利亚植物区系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植物 区系也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和共同性。例如这一植物区系中的假山毛榉属和松 杉木植物——覆瓦状南美杉、肖楠属、弗茨柏属等,不仅在南美洲南部,而 且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大陆东南山区、塔斯马尼亚岛都有分布;树状羊齿、 山龙眼科等也是南半球三大陆南端所共有的。
本文标题:南美洲土壤、植被和动物界
上一篇:南美洲地域分异特征和自然地理区
下一篇: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4/1372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4/13726.html
上一篇:南美洲地域分异特征和自然地理区
下一篇: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4/1372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4/1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