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环境-地质环境(6)
地面沉降使码头下沉,防洪堤、防潮堤标高降低,输水管、桥梁变形与损坏,河流泄洪能力减弱,地下管道折断或位移,建筑物下沉或倾斜,产生地面裂缝等。对于沿海城市,地面沉降还会使城市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或造成海水倒灌,即海水侵入到地下水中,使土壤盐碱化、沼泽化。
目前预防或控制地面沉降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的地下水资源,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②调整地下水的开采层次,可将开采上部含水层转向下部含水层;③人工回灌地下含水层,以提高地下水位,达到缓和沉降速率的效果;④利用地下水的采、灌数学模型,采用最佳的地下水采灌量方案。
2.地面塌陷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根据塌陷区是否有岩溶发育,可分为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前者发育在隐伏岩溶地区,是由于岩溶洞隙上方岩、土体产生陷落而形成的地面塌陷;后者根据塌陷区岩、土体的性质又可分为黄土塌陷、火山熔岩塌陷和冻土塌陷等类型。
塌陷使大量的建筑物变形、倒塌、道路坍塌、田地毁坏、水井干枯、风景点破坏等,给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以贵州水城的地面塌陷最为典型和强烈。水城因水城钢铁厂水源地中16口水井大量抽取地下水,在约5km2的范围内,产生塌陷坑1023个,导致89座房屋开裂或倒塌,道路塌裂,电杆倒塌,423亩农田毁坏等。
人类活动会促使地面塌陷的形成和发展。不合理的或强度过大的人类活动都有可能诱发和导致地面塌陷,这些活动主要有:矿区地下采空、地下工程排水、过量抽采地下水、人工蓄水、加载、振动及地表渗水等。对地面塌陷的监测应包括长期监测和前兆现象监测。长期连续地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水点(井、泉等)的水量、水态变化以及地下洞穴分布及其发展状况等,对于掌握塌陷的形成发展规律,提早预防和治理是十分必要的。塌陷前兆现象包括抽、排地下水引起泉水干枯、人工蓄水引起地面冒气泡、建筑物发出响声或倾斜、地面环形开裂、水点的水量、水位突变及动物惊恐异常等,及时发现这些现象并作出预报,对减轻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土壤流失和沙漠化
土壤流失和沙漠化都是对土地的破坏过程,它们的产生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表现为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垦荒种植、过度放牧等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从而使地表失去保护层。自然因素对于土壤流失来说,包括暴雨、陡峻的地形、风力及重力作用等;对于沙漠化,包括气候干旱、强大的风力及地面组成物质松散等。
1.土壤流失
土壤流失是指土壤或土体在水力、风力和重力作用下被冲刷、剥蚀和吹失的现象,其中以水的侵蚀(即水土流失)最为显著。土壤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以至全人类的巨大财富,但土壤资源正遭到严重破坏。据估计,美国每年因土壤流失使农业生产大约损失10亿美元。我国的土壤流失情况也相当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据估计,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扩大到1.5×106km2,接近全国土地面积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亿t。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47/991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47/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