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木舟与古老的传说
在新西兰短短几天的访问,真可谓来去匆匆。日程几乎排得满满的,难得闲暇。尽管如此,热情好客的新西兰人还是为我们安排了一次特别的活动——参观首都惠灵顿的国家博物馆。他们认为:虽然几十分钟远不够了解一个民族,但对我们这些文化圈子中的一分子,有机会到博物馆看看,即使是走马观花也好,总归是有所收获。
博物馆并不很大,布置得却是很别致,几个主要的展厅各具特色。陈列精品的橱窗金光闪闪,即便隔着一层玻璃,也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生怕靠得太近“惊动”了里面那些小“精灵”,它们实在是太精美了,因此没有人愿意伤害它们。陈列“土特”艺术产品的大厅更具新意,展厅地面被一堆堆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石头覆盖着,仅留下一条细细的甬道供参观者通行。乍看上去,看不出什么名堂,搞不清艺术家的创意,再仔细端详才略有所悟。原来是一群锥体动物爬行图。据陪同人员讲,它们的独到之处在于所有的石头不仅是新西兰当地的产品,更是用这里的天然色素染制的。
在中间的陈列大厅内,摆放着一件十分显眼的展品——毛利人的独木舟,这只独木舟从东到西占据了整个大厅。我知道毛利族为新西兰本土居民,多少年来这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生息、繁衍;置根与这里的芳香泥土之中,孕育出新西兰最古老的传统文化——毛利族文化。
这只独木舟呈梭形,雕凿得相当精细,据说是毛利族人打仗时使用的。独木舟看上去约十来米长,船柱下插着一排整齐的红色羽毛,仿佛是倒贴在船上似的。传说这红色的羽毛是曾经栖息在南太平洋群岛上的一种大鸟的羽毛。它是一种吉祥之鸟,现已绝迹了。整只独木舟,无论是船首、船尾还是船身,四处都是精心雕刻的优美图案,这些图案的内容大多与毛利族人的宗教信仰或传说有关。
正当我细心地注视着这只颇具毛利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独木舟时,一位地道的毛利族解说员操着流利的英语对我讲,毛利族人的传统观念认为自己的祖先与世上芸芸众生都是神的子孙。古代的毛利人相信,人死之后,其灵魂和神仍一同留在人间,但是遗憾的是世人无法与之直接接触,要通过那只红色羽毛的大鸟才能沟通。因此,毛利族艺人别具匠心地将这种能在生灵与神之间搭起一座彩桥的大鸟的羽毛装饰在船头。这不仅表现出毛利人通过大鸟的形象来达到对神的崇拜,祈求神灵来保佑众生的平安,而且也使战舟增添了一种威武雄壮的气势。那一排排羽毛看上去像在碧海蓝天中迎风招展的一排排战旗,鼓舞着毛利族人的士气。
我一边倾听着解说员那略带神秘色彩的解释,一边更认真地观察起眼前这只独木舟。这时,我发现在对着那些“羽毛战旗”的地方,有一块长方形的木雕板将船头由中间一分为二。这块木雕的画面显得十分生动,予人一种古拙粗犷之感,木雕的内容表现的是毛利族人的一个古老传说。木雕的上方,据说是诸神的父亲兰基劳伊(ranginui,毛利语,意为苍天),呈匍伏状;木雕的下方,为诸神的母亲帕普—托—努库(papu-tua-huku,毛利语,意为大地),呈仰卧朝天姿势。在“苍天”与“大地”之间为诸神所在,他们将诸神呵护于自己的膝下,紧紧地结合在“苍天”与“大地”的中间。据说,后来诸神都想离开父母而去,要独立生活。于是,诸神都各自想方设法,试图将他们的父母分开。可是,诸神中唯有塔内(tana,毛利语,意为森林神)获得了成功。塔内不仅巧妙地将父母分开,使他们最终变成了苍天与大地,而且还创造了灌木丛、森林及万千生灵。塔内还用泥土塑造了海内—阿休—奥妮,并赋予她生命力。从此,塔内便与奥妮开始繁衍他们的后代。据说,今天生活在新西兰的大多数毛利族人最初均是乘独木舟飘洋过海到达新西兰的。因此,可以说独木舟的出现才揭开了新西兰的历史篇章,它是新西兰历史的见证。那些古老的传说更说明了新西兰的原始民族——毛利族所拥有的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独木舟不只是毛利族人的作战及运工具,而且蕴积了毛利族人的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42/960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42/9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