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利及其开发建设(2)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8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二、中国水利的现状

(一)水利建设成就

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根据1994年统计资料,共建成水库84614座,总库容4717×108m3,其中大中型水库2936座,库容4314×108m3;建成666hm2以上灌区5567处,全国有效灌溉面积4985×104hm2;建成各类水电站1万余座,装机容量4459×104kw,年发电量1507×108kw·h;新建和整修堤防共24.5×104km,其中主要堤防长度6×104km;修建大中型水闸3001座;修建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引大(通河)入秦(王川)等引水工程,每年为城市供水500×108m3。在历次洪水中,江河堤防有效地保护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主要江河得到初步治理。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和进行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七大江河流域规划均已完成,长江、珠江、海河流域规划已经国家审批。根据规划方案,已在大江大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上完成了龙羊峡、三门峡、丹江口、新安江、水丰、密云、官厅、潘家口、响洪甸、梅山等一大批枢纽性工程;在河流中下游新建和加高堤防,河湖区修建堤圩;在平原地区修建闸坝,整治中小河流。随着三峡、小浪底、南水北调等巨型工程的建设,主要江河兴利除害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2.建设规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只有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7座和一些小库、塘坝,水电装机仅17.3×104kw,无论工程规模还是技术水平均处于落后状态。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已修建库容在20×108m3以上的水库30座,其中100×108m3以上的水库8座,龙羊峡水库库容达247×108m3,可进行多年调节。建成100m以上大坝22座,龙羊峡重力拱坝坝高178m,在建100m以上大坝13座,其中最高的二滩电站双曲拱坝,坝高240m,位居世界已建拱坝第4位。小浪底心墙坝(坝高154m),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坝高178m)和观音碾压混凝土坝(坝高82m)分别居各坝型的首位。施工中的三峡工程,坝高175m,库容393×108m3,是目前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和其他大型水利工程的开工兴建,表明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3.灌排工程取得明显效益。全国灌溉面积由解放初期的1600×104hm2发展到5300×104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00×104hm2,果园灌溉113×104hm2,林地灌溉83×104hm2,牧草灌溉76×104hm2(图4.3.5)。农田旱涝保收面积达到3560×104hm2,占易涝面积的83%,盐碱地改良面积达到521×104hm2,占盐碱地的68%。灌溉事业的发展为农业的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全国70%的粮食、80%的棉花、90%的蔬菜来自灌区。灌区已成为全国粮棉油菜的生产基地。近年来推广各种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管灌)、喷灌、微灌和田间节水技术获得了节水、节能、省地、省工和提高产量的效果。

4.水土保持工作。经过近50年的努力,共完成综合治理面积61×104km2,修建了一大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982年国务院批准将无定河、三川河、皇甫川、柳河、永定河上游、葛洲坝库区、甘肃省定西县和江西省兴国县等八片列为国家治理重点;1989年以后,国家又相继将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中下游、陇南陕南、三峡库区等四片、珠江的南、北盘江上游、淮河上游以及重要水源密云、潘家口水库上游等地区列为国家重点治理区。全国16片重点治理区面积共53×104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32×104km2,经过重点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变了生产条件。黄河中上游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经过多年治理,治理面积达14.5×104km2。占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面积的33.7%,据观测资料计算,80年代,三门峡水库以上地区平均每年减少输入黄河的泥沙达5×108t。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广泛开展,已竣工的有3000多条。

(二)当前水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能力普遍偏低。洪灾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威胁。七大江河的防洪标准较低,全国有近一半的人口、 1/3的耕地和70%的工农业产值集中在平川盆地和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受到洪水威胁。现有防洪工程设施一般只能防御常遇洪水,对稀遇洪水缺乏有效防御能力。有些经济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山区山洪、滑坡、泥石流、岩崩等灾害普遍存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河道淤积,人为设障或湖泊洲滩围垦,降低了行洪能力和调蓄作用,蓄滞洪区安全设施不完善。

2.城市缺水,水污染日趋严重。我国城市缺水现象始于70年代初,1972年北方地区严重干旱,北京、天津供水紧张,河北衡水、沧州等一批中小城市用水矛盾突出。据估计,北方城市年缺水量7300×108m3左右。1980—1985年,海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减少1/4,地表径流减少近1/2。北京、天津、大连、青岛、太原、大同、邯郸、秦皇岛等城市均出现“水荒”,一些城市不得不实行限量、定时供水(图4.3.6)。全国现有城市660多座,其中300多座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有110座,每日缺水达1600×104t。大量超采地下水,造成许多城市周围地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据不完全统计,已形成地下水区域降落“漏斗”56个,漏斗总面积87000km2,其中河北沧州、衡水和江苏苏、锡、常地区最为严重。漏斗中心埋深已达60~80m,造成地面沉降,有些地区海水入侵,给城市及周围地区带来不良后果。城镇的超标排放污水,使水质污染日趋严重。据对878条河流的92000km的河段调查,符合饮用水要求的为30000km,不到1/3。我国在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和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率方面也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

3.旱涝灾害频繁。80年代以来,农田水利投入减少,增加和改善的灌溉面积小于自然损毁和被生产建设占用的灌溉面积。原有灌溉设施维护、更新不及时,灌溉效益呈衰减之势,大面积旱灾时有发生。全国有易涝农田2260×104hm2,大部分虽经初步治理,但其中只有一半左右达到五年一遇的抗涝标准。尚有大面积中低产田需要改良。发展灌溉,防治涝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4.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据对全国水能资源蕴藏量大于10000kw的3019条河流的普查统计,全国水能理论蕴藏量为6.76×108kw,其中可开发量3.78×108kw,年可利用电量1.92×1012kw·h,已开发利用的仅占8%,远低于世界平均开发水平。有的水电站的技术管理水平低,效益不高。

5.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有些地区水土流失依然严重,甚至有加重的趋势。已经治理的面积比重不大,有的治理的标准不高,近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进行各类建设,一些地区继续开垦陡坡,滥伐林木,育目开矿等,加剧了自然侵蚀。

6.内河航道通航能力低。一些航道仍处于自然状态,缺乏必要的通航设施。

7.工程设计标准偏低。早期建设的一些水利工程,因设计标准低,设施年久失修,影响工程安全运行和效益的发挥。

  本文标题: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利及其开发建设(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7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73.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