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经济发展-工业建设与布局(2)
二、原材料工业布局
(一)冶金工业布局
冶金工业是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部门之一,通常可分为黑色冶金工业(钢铁工业)和有色冶金工业两大类。中国冶金工业以钢铁工业最为重要。
1.钢铁工业布局。钢铁工业主要产品是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原材料之一的各种性能和形状的钢材。钢铁产量及品种、质量和生产技术水平,至今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尽管发达国家钢铁工业逐步衰退,并已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在今后一个时期,钢铁工业仍将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
①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钢铁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炼焦煤,以及锰矿石、石灰石、白云石、耐火粘土等各种辅助材料。其中铁矿石和炼焦煤的资源开采与分布对钢铁工业的生产和布局最为重要。
中国铁矿石资源丰富,1996年保有储量为475.6×108t,居世界前列。但是同时还具有如下特点:一是贫矿多,富矿很少,能够直接入炉的富矿更少;二是矿石成分复杂,多共生伴生矿,其中有的含有多种有益成分,有的则含有有害成分;三是有些铁矿上部是难选的赤铁矿,下部是易选的磷铁矿,增加了选矿的难度和对资源的破坏;四是分布较广而局部相对集中,全国80%以上的县都有数量不等的蕴藏量,但主要集中在辽宁的鞍山—本溪、四川的攀枝花—西昌、河北的冀东、山西的五台—岚县、安徽的宁芜、内蒙古的包头—白云鄂博和湖北的鄂东—鄂西等七个地区。
中国是世界上炼焦煤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炼焦煤约占煤炭资源总储量的30%以上,气、肥、焦、瘦等各种焦煤品种齐全,数量、质量均可保证国内钢铁工业的发展。但分布主要集中于北方,其中山西就约占全国焦煤总储量的50%,而东南地区焦煤资源严重不足。
锰矿是钢铁工业的最重要辅助原料。中国锰矿蕴藏量居世界前列,并集中分布于广西、湖南、贵州、辽宁、四川和云南六省区。其他辅助材料如石灰石、耐火材料资源广泛分布于全国。
②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和布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迅速,钢产量由1949年的不足16×104t、1952年的135×104t,发展到1978年3178×104t,1996年上升到1.01×108t,位居世界首位。但中国还称不上一个钢铁强国,主要钢材品种结构和质量与先进工业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发达国家板管比可达到60%~70%,而中国1994年板管比只有40%;许多高档次的钢材品种如石油管、薄板等,中国还不能生产,或是虽然能生产但质量满足不了要求。
从分布看,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钢铁工业的布局主要是国内资源指向型,即在铁矿资源集中的鞍山—本溪、冀东、攀枝花—西昌、包头—白云鄂博、五台—岚县、宁芜—庐枞、鄂东—鄂西等七大区,建设了鞍山、本溪、首钢、唐钢、攀钢、包头、太原、马鞍山、武汉九大钢铁联合企业和以梅山、马鞍山为原料基地的上海钢铁企业、以涉县为原料基地的天津钢铁企业,同时在煤炭和铁矿石资源零星分布的地区也建成了一批中小型钢铁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钢铁工业布局,除了考虑原料条件以外,主要依据燃料和能源供应条件、交通条件及是否靠近消费市场等因素展开。根据中国铁矿石品位较低,分布点多面散,发展钢铁工业必须立足两种资源的特点,采取了沿海与内地同时发展的战略方针,利用进口原料,在沿海建设了现代化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宝钢,并扩大了武钢、马钢、上钢等沿江企业的生产规模。
总的来看,中国钢铁工业布局框架已经形成,改变了解放前偏集沿海特别是辽南的状况,并与煤、铁资源和钢铁消费市场分布相一致,形成了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的布局结构(图4.5.1)。目前,各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建立了钢铁工业,但主要集中于上海、辽宁、北京、河北、湖北、四川等省市,并形成了上海、鞍本、京津唐、武汉、攀枝花、太原、包头、重庆、马鞍山及台湾等钢铁工业基地。
③发展与布局趋势:由于中国工业化正进入重化工化和高加工度化的阶段,钢铁工业在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同时,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品种结构,将是中国钢铁工业的首要任务。因而,钢铁工业的发展重点将是通过对老企业的挖潜改造和新建现代化大型企业并重。同时,一方面将加强矿山建设,另一方面力争充分利用国际铁矿市场,因而在布局上,东北、环渤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将着重对现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扩建,华东与华南沿海地区将主要利用进口铁矿,建设港厂合一的大型钢铁企业,实行沿海与内地同时发展的战略。
2.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在工业上除铁、锰、铬等黑色金属以外的金属,统称为有色金属。它是现代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的重要原材料。按其生产的阶段包括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加工三个阶段。各阶段由于生产特点、布置要求不同,布局的影响因素也不同。决定有色金属矿开采、选矿的因素是有色金属矿产的分布;而粗炼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取决于原料、能源与运输条件;有色金属精炼与加工则布局在能源与消费中心。
有色金属矿产是中国的优势资源之一。从已探明的储量来说,钨、锑、锡、锌、钼、汞及稀土金属等居世界首位,铜、镍、铅、铝等居世界前列。辽宁、甘肃、云南、湖南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四大基地(图4.5.2)。
铜业。中国铜矿资源集中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江西、安徽、湖北)和川渝滇藏地区。此外,河西走廊、中条山、嫩江等地区也较丰富。全国已建设利用的矿区主要有白银、中条山、大冶、铜陵、滇中、赣北等;主要冶炼中心有沈阳、白银、昆明、洛阳、上海等;铜的加工中心则多分布在消费区,主要有江苏、辽宁、上海、河南、浙江等。
铝业。中国铝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河南、贵州和广西四省区。主要矿山分布在山西孝义和贵州修文、清镇以及山东淄博地区。与之大致相适应,主要氧化铝生产基地是山西、河南、山东、贵州和广西。电解铝企业主要集中在甘肃、内蒙古、辽宁、河南、贵州、青海、宁夏。铝材加工较大的为河北、黑龙江、广东、四川。
铅锌工业。中国铅锌矿相对集中于滇西、南岭、川滇、内蒙古狼山和秦岭—祁连山等地区的云南、湖南、广东、江西、广西、四川、内蒙古、甘肃等省区。重点生产矿山有广东凡口、湖南水口山、青海锡矿山等。冶炼企业集中在株洲、韶关、沈阳、葫芦岛和昆明。
(二)化学工业布局
化学工业是一个包括化学矿山、基本化学工业(又分无机原料和有机化工原料)、化学肥料、合成材料(主要是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橡胶加工等多行业、多品种、多层次、多服务面向、与各行各业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同时,化工行业之间差异较大,有的化工生产有具有原料、能源消耗大、资金密集和规模经济较强的特征,有的化工行业则具有技术密集、功能性强、产值高、品种多、批量小的特点,因此化学工业的发展要求大中小企业相结合,但不同行业各有侧重。
1.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中国目前利用最广泛的化工资源除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外,主要还有盐、硫、磷、钾盐、硼矿等。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的资源及开采分布前已叙述。
钠盐、钾盐和硼矿。钠盐除食用外,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中国钠盐储量十分丰富,有海盐、井盐、湖盐、岩盐等多种丰富的盐类资源。长芦、辽宁、山东、江苏是中国四大海盐盐场。湖盐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有内蒙古的吉兰泰、青海的茶卡和察尔汗、甘肃的雅布赖。四川自贡是世界最古老的井盐产地。岩盐主要分布在湖北、云南等地。钾盐主要用于制作钾肥,主要分布在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硼矿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中国硼矿产地主要有青海、西藏的大陆盐湖区,以及辽宁、吉林、河北、安徽等地。
硫化物矿。包括天然硫磺、硫铁矿以及含硫有色金属矿。硫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但也是贫矿较多,富矿较少。主要分布在安徽铜陵、广东英德、甘肃白银、内蒙古临河。台湾省北部的大屯火山区,是中国天然硫磺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四川、云南是中国大陆天然硫磺分布较多的地区。
磷矿。主要用于制作磷肥。中国磷矿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南海诸岛丰富的鸟粪也是优良的磷肥资源,而北方少有分布。
2.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布局
建国以来,化学工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目前,乡及乡以上化工企业已有近四万个。电石、合成氨、染料、化肥、硫酸、农药、纯碱、硫铁矿、磷矿和磷肥、烧碱、醋酸的产量居世界前茅。在分布上,化学工业有的行业产品供应面广,要求分布广泛,如化肥、农药、硫酸、烧碱、电石、日用化工等;有的产品服务面比较单一,资源分布局限性强,要求分布相对集中,如硝酸、化学试剂、橡胶加工、合成纤维等;有的产品销售合理半径大,建设条件要求高,适合于建设大型联合企业而分布高度集中,如乙烯、合成橡胶、纯碱等。中国化学工业的分布与上述要求大体一致(图4.5.3)。
基本化学工业。分为有机化学原料和无机化学原料。无机化学原料包括三酸(硫酸、盐酸、硝酸)、二碱(纯碱、烧碱),其中硫酸、纯碱、烧碱最为重要。有机化学原料是生产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农药、染料、涂料、医药等有机化工产品的原料,其品种很多,主要有甲醇、乙醇、乙二醇、醋酸、苯、萘、苯酚、苯胺等。
硫酸,1996年中国产量1883.57×104t,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苏、湖北、山东、辽宁、湖南、广东、河北、安徽、云南、河南、江西。硫酸工业的分布有三种类型:一是与其他化工企业进行联合生产;二是分布在消费中心;三是与冶金工业进行联合生产。
纯碱,1996年产量669.29×104t,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天津、江苏、四川等地。
烧碱, 1996年产量573.78×104t,一般接近消费地,因而布局广泛,其中山东、江苏、上海、四川、辽宁、天津、河北、河南、浙江、湖南规模较大。
甲醇,1994年产量125.0×104t,主要分布在吉林、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南、四川、甘肃等省。
醋酸,规模较大的有吉林、黑龙江、上海。
苯, 1994年产量292.0×104t,主要分布在化学工业基础比较强的北京、辽宁、上海、山东、吉林、安徽和四川。
化肥工业。是十分重要的支农部门。近50年来,中国的化肥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一是产品数量不足。二是氮磷钾比例失调,钾、磷肥比重偏低。三是品种少,低浓度单一肥料多。四是企业工艺技术水平还较低,成本较高。
氮肥, 1996年产量为2136.05×104t,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安徽、湖南、山西等省。
磷肥,1996年产量651.17×104t,分布比较广泛,主要在四川、湖北、云南、江苏、河南、广东、安徽等省。
钾肥集中分布在青海省的青海钾肥厂,其生产能力占全国的90%以上。
有机合成化学工业。按原料来源可分为石油化学工业和煤化学工业。
石油化学工业是二战以后迅速崛起的基本有机合成部门,其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是中国未来化学工业发展的重点。尽管中国石油化学工业从无到有,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总的来说,发展总量还少,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布局也不尽合理。主要分布在辽宁中南部炼油基地、黑龙江和吉林炼油基地、京津冀炼油基地、兰州炼油基地、长江中游炼油基地、广东炼油基地。
乙烯是现代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乙烯的后加工产品主要是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以及有机原料。1996年中国乙烯产量为303.96×104t,主要分布在接近石油天然气田,或接近消费区,以及交通运输便利、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即东北(黑龙江的大庆,吉林,辽宁的盘锦、辽阳和抚顺)、华北(北京燕山)、华东(山东齐鲁、江苏扬子、上海),西北的兰州也初具规模,而中南、西南尚未有布局。
有机合成工业是对基本有机原料进一步加工、生产诸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洗涤剂等产品的部门。中国有机合成工业分布一般多与基本有机原料工业结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性有机合成工业基地,如北京、大庆、吉林、辽阳、天津、淄博、南京、上海、广州、兰州等。
煤化学工业因煤炭资源丰富而在中国占有一定比重。主要有太原煤化工基地、吉林煤炭—石油化工基地。
精细化工。其产品是指化工原料经深度加工,直接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服务的专用化学品。它具有技术密集、功能性强、附加值高、品种多、批量小、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精细化工一般包括涂料、染料、农药、医药、化学试剂、感光材料等几十大类传统产品,以及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皮革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的生产布局一般以接近消费地为主。目前中国精细化工生产比较薄弱。
农药,1996年产量44.75×104t,主要分布在江苏、湖南、浙江、河北、山东、广东、天津、辽宁。
染料,1994年产量25.6×104t,分布比较广泛,主要有天津、辽宁、吉林、上海、江苏、山东、河南。
涂料,1994年产量124.5×104t,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
信息用化学品的生产主要有河南、上海、江苏、广东、辽宁。
橡胶制品。主要是轮胎,1996年中国生产8805.67万条(外胎),分布较广,主要有山东、辽宁、上海、河南、广东、江苏、四川、北京、黑龙江。
总的来看,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还存在内部结构不协调、企业规模较小、品种不够丰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今后的趋势是:行业结构将大力发展以乙烯为主体的石油化工,具有功能性强、附加值高特征的精细化工将得到多方面发展,同时,继续加强农用化工产品的生产。企业结构方面,一方面将加强大型化工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扩建,同时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的原料生产企业;另一方面也将对小企业进行合理组织与改造,使其达到适度规模,并在小批量、多品种的化工行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变化,既会加强中国的化学工业的实力,也会对中国的化学工业布局产生新的影响。
(三)建材工业布局
建材工业包括建筑材料、非金属矿及其制品、无机非金属材料三大类。中国建材工业以传统的建筑材料(水泥、建筑玻璃、卫生陶瓷、墙体材料)为主,非金属矿制品、无机非金属材料以及建筑材料中的新型建筑材料比较薄弱。
传统建材工业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一般在资源和消费地布局。中国的建材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形成了房屋建筑材料以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为主。水泥以省内平衡为主,平板玻璃和建筑卫生陶瓷以区域平衡为主的格局,并形成了辽宁中南部地区、京津唐秦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四川、山东等全国建材综合生产能力较集中的地区。
水泥是中国建筑材料中的主要产品,1996年产量为49118.90×104t,全国水泥生产企业达7000多家,分布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区均有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
玻璃生产的分布对矿产资源的依赖程度比水泥相对要低,主要靠近有资源的消费地区。 1996年中国平板玻璃产量为16069.37万重量箱,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中部中心城市。全国著名的有秦皇岛、洛阳、上海、广东、沈阳等生产基地和玻璃加工制品基地。
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唐山、淄博、沈阳、佛山、景德镇、温州等城市。
从中国建材工业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看,建材工业布局趋势:一是重点加强沿海地区建材工业的发展。在沿海地区新建和扩建一批骨干企业,解决沿海地区建材产品供需缺口和满足扩大出口的需要;二是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适当控制小企业数量的发展,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逐步改变目前建材工业企业规模过小的状况;三是配合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和解决部分地区建材产品不足的问题,集中建设相应规模的建材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7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