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晋陕内蒙古区地理概况(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7-1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四、人口、民族与可持续发展

  晋陕内蒙古区有人口8310万,人口密度为54人/km2,仅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半,但人口分布极不平衡(表11.1.5),胡焕庸线的霍林河—榆林段以北人口稀少,以南人口密集。这种分异主要受降水制约,其次为地形影响。从人口密度分异的历史看,分异界线始终在年降水量300~400mm之间摆动,这一地带正是农牧交替、农牧交错的地带,这一地带土地退化十分明显。人口密度是表征土地承载力和人类活动作用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重要依据。霍林河—榆林以西北的地区,土地利用处在原始而粗放的阶段,天然放牧业占据大部分土地,环境问题表现为风蚀沙化、草场退化、次生盐渍化等土地退化,因此,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农业化/工业化与生态安全相协调”。霍林河—榆林以东南的地区,农业虽然表现为粗放,但设施农业比例在50%以上,平原、台地、谷地几乎均为水浇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仅有土地退化,而且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灾情与年俱增。因此,可持续发展模式为:“工业化/城市化与环境安全相协调”。

  本区是蒙古族与汉族居住过渡的地区。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境内,约286万人,4/5集中于东部4盟1市,多数人蒙语、汉语皆通,其他分布于西部和农牧交错带。汉族人口在晋陕内蒙古区总人口中占95%,其他还有回、满、朝鲜、壮、藏、苗、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成份。虽然蒙古族人口所占比例不大,但蒙古族人口活动的地域广阔,蒙古族文化影响深刻而广泛,形成了蒙古族牧业文化、蒙汉农牧交错文化和汉族农业文化的地域差异,表现在土地利用、聚落、饮食、服饰、语言等多方面(表11.1.6)。随着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蒙汉文化的融合更加深入和广泛。

  本文标题:晋陕内蒙古区地理概况(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97/874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97/8743.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