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水
湖泊是长期占有大陆封闭洼地的水体,是地表水的组成部分。中国沙漠地区虽然很多地方水系贫枯,但湖泊从东到西星罗棋布,这正是干旱气候和特有的盆地与高原地貌条件相制约的特有产物。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以及柴达木盆地等。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有大小湖泊110个,而居高原西部的巴丹吉林沙漠有湖泊144个,腾格里沙漠多达422个;鄂尔多斯高原南部的毛乌素沙地有170个;柴达木盆地也有100多个。此外,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西部,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也有不少湖泊。中国整个沙漠地区的湖泊大大小小约有1000多个,是中国湖泊的主要聚集地区之一。湖泊的大小相差很大,大者如海,小者仅一掌之地。
沙区人民群众,对湖泊有着许多不同的称呼,例如湖、淖、诺尔、海、池,泡子等。一般被叫做湖、海或诺尔的,多是淡水或弱矿化度的湖泊,面积也较大;被叫做淖、池、海子的,多数是盐碱等高矿化度的湖泊;叫泡子的多数是季节性小湖,面积仅1~2平方公里。湖泊水(淡水湖的)也是沙区人民生活和农牧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1.内陆湖
中国沙漠地区的湖泊,除在黄河和西辽河沿岸有少数属外流湖外,广大地区的湖泊多数都是没有出口、没有外流河、不能与海洋相通的内陆湖。这些内陆湖泊,有的是在构造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它们一般都是些大型湖泊,如北疆的乌伦古湖、艾比湖、玛纳斯湖,南疆的博斯腾湖、罗布泊,内蒙古东部的呼伦湖等。博斯腾湖位于南疆焉耆断陷盆地内,湖的东岸、特别是南岸有大片沙漠,现在其中有些沙丘已被湖水淹没;湖水面积约为980平方公里,另有小湖面积约60平方公里,一般水深5~6米,东部深处可达16米,西部和北部较浅,湖水总容量近百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之一。有的内陆湖泊是风蚀洼地低于潜水面时,地下水出露地面而形成的;也可以是风蚀洼地接受周围地表水流或季节性降水汇聚成湖的。沙漠地区这类湖泊特别多,如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浑善达克沙地中的查干诺尔,毛乌素沙地中的纳林淖尔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面积不大,水浅,无出口,湖的长轴方向多和主风向一致。
内陆湖有的是河流尾闾的洼地潴成的湖泊,这在沙漠地区也是屡见不鲜的,如塔里木河下游的台特马湖,黑河下游(弱水)的居延海,锡林郭勒河下游的查干诺尔等。还有的是由于河流改道而废弃的故河道形成的湖泊,如巴丹吉林沙漠北部的拐子湖,东西延伸长约100余公里,宽6公里;西部的古鲁乃湖作南北延伸,长约180公里,宽10公里。它们的形成就与古代水系网有关,为古代河床的一部分残迹,以后受到风蚀作用的影响,使之扩大、加深而成,现在只有局部地方积水。再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敦煌鸣沙山中党河古河道的残留河湾形成的月牙泉。鸣沙山高达百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众人登上丘顶然后下滑,沙亦随着泻落,轰鸣作响,故名鸣沙山。就在这茫茫黄沙的怀抱之中,有一股翡翠般的清泉,形成一个天然湖泊,其南北最宽处为54米,东西长280米,最深7.5米,平均4.5米;湖岸线南凹北凸,湖面中间宽阔,向东西两端逐渐尖灭,形状酷似一弯新月(月牙),因而得名为月牙泉。月牙泉又名“沙井”,汉朝时称“渥洼泉”。月牙泉因有鸣沙山沙层下渗的地下潜流源源不断补给,尽管地处高大沙山之中,经2000多年不为沙埋,又不干涸,且湖水蔚蓝,清澈如镜,景色旖旎,成为沙漠中的著名奇景和游览胜地。
2.游移湖
湖泊位置的变化无常,经常移动,也是沙漠湖泊的重要特点之一。这是受气候变化、构造运动和流入湖泊的河道迁移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罗布泊就是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所谓“游移湖”。罗布泊即罗布诺尔,古时称■泽或蒲昌海,它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现已干涸。
罗布泊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下陷程度不大的凹陷湖盆洼地,湖盆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是塔里木盆地最低的集水和积盐中心。第四纪早期时,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以及疏勒河等都流注这里,当时湖泊面积很大,差不多占据了整个湖盆区,但到第四纪后期直至现代,湖泊面积很快缩小。1942年左右的湖水位为海拔780米,湖水面积只有2520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水深不足2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66/661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66/6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