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自然奥秘,徐霞客登峰钻洞;寻察极地玄机,拜洛特出生入死(4)
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在康熙皇帝的主持和决策下,展开了一场全国性的经纬度和三角测量。
在全面测量开始之前,在北京附近进行了试测,并先绘制了北京附近地图,由康熙大帝亲自校斟,认定新绘制的北京地图比以前要精密得多,于是下令在全国推广实施。
从康熙四十七年起,到康熙五十七年,这才全面完成了《皇舆全览图》。而《皇舆全览图》的完成,可以说是18世纪初,中国引进外国科学技术的先例。
清朝到康熙时最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建立了强大的封建帝国,并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农村经济的措施,以求缓和阶级矛盾,安定社会秩序。
人民在经历了明末残酷的剥削、巨大的战乱以后,有了安全喘息的机会。整个社会经过了几十年的修养生息,也逐渐恢复繁荣,为清王朝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早在动乱的战争年代,即公元1680年,康熙便要负责编一统志的官员们广泛搜集资料,并将各地“陌塞山川……画地成图”。
同时,在组织编撰《历象考成》过程中,由钦天监的测算人员测定了许多经纬点,为绘制全国新地图积累了一些较为可靠的天文观测数据。 而随着清王朝的逐步繁荣,人民的安居乐业,东方与西方之间的交往也日渐频繁起来,西方的一些新的科学技术也随着航海商人和传教士的大量传播,而逐步进入中国。
康熙测绘全国新地图的计划可以说是酝酿已久,这时,各方面的条件都已经成熟,所以他非常乐意接受西方传教士的建议。
康熙虚心地听传教士讲习算理,并购买了测量所需用的大量仪器。
在法国传教士杜德美等人的协助下,《皇舆全览图》在1717年终于全部完成。
《皇舆全览图》的比例尺大约为1:1400000,纵横有好几丈,图幅巨大,范围广阔,内容比以前的全国地图要精详得多。
这次测绘实际上是在康熙皇帝主持下,由中外测绘人员通力协作完成的,并且所测得的数据绝大多数都为制作地图所使用,这和过去测量与制图衔接不紧的现象,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次测绘还以确凿的数据证明了地球是个椭圆形的球体。
过去的测量一般多是采用传统的网络法绘制地图,而《皇舆全览图》则采用了以地圆理论为基础的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图中布满了由地理经线和纬线纵横交错构成的经纬网。
据《大清会典》记载,当时地理纬度的测定方法是“昼测日影,夜测勾陈帝星(北极星)”,也就是在白天用圭表在正午时测量日影的长度来推算,晚上则测量北极星在地平上的高度和天顶距离。
又据《历象考成》记载,测经度“则必于月食取之”,也就是用不同地点观察月食的时差来确定。
当时的三角测量是先测量出十分精确的基准线,然后测量三角形各角,由近及远,逐步推开,到一定的距离再实量一条基准线,以与推算结果相比较,并校正其误差。
就这样一个三角网接着一个三角网,直到布满整个测绘区域。以少数比较可靠的天文测量点为依据,可用三角测量法递推出其他点的经纬度。
康熙年间,没有传教士去西藏进行经纬度测量。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以前,康熙皇帝曾派人前往西藏进行测绘,因为所测图中未定经纬度位置,同内地的各图之间不容易连接,所以,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至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又派曾在钦天监学习过数学的喇嘛楚儿沁藏布兰占巴,和理藩院主事胜住同往西藏测绘。
他俩从西宁出发,经拉萨到冈底斯山和恒河源,“测量地形,逾河源,涉万里,如履阶闼,一山一水,悉入图志”。后来因策妾阿喇布坦骚扰西藏,好多地方无法前往,测量人员到恒河源后便止步了。
珠穆朗玛峰就是在这次测量中被发现的,测绘人员还绘出了这座世界第一高峰的大体位置。这比印度测量局的英国测量员埃非尔士测量此峰的1852年要早上135年。这在地理发现史和测绘史上都是很有意义的。
在我国的历史上,尺度的单位标准很不一致。在过去年代里所制作出来的地图,由于尺度不统一,常常造成了比较大的差误。
因此,为了测绘一张不同于以往的全国新图,统一丈量尺度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了。康熙皇帝根据大家实地测量的结果,并集中了多种意见,于公元1704年颁布规定,以200里合地球经线上一度的弧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3/598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3/5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