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我国人口的发展(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2-0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在旧中国,人口出生率高达35‰以上,死亡率也高达25‰以上,人口再生产基本属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传统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死亡率开始迅速下降,仅用了10余年的时间,就下降到10‰左右,基本上完成了向过渡型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而西欧一些国家死亡率下降到这种水平则用了上百年的时间。

  进入70年代,我国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人口出生率以较快速度下降,1977年就降到了20‰以下,但不够稳定,有时还回升到20‰以上,由于死亡率基本稳定在低水平,因此自然增长率还一直超过10‰,这说明目前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尚处在过渡型,但城市的人口已基本实现了向“三低”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预计到下世纪初我国的人口再生产可真正稳定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增长率的现代型。

  5.城乡人口发展差异性较大

  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地域广大,因此人口增长在各地区之间、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在不同的民族之间等存在着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突出地表现在城乡人口增长的差异上。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社会主义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需要,每年都有许多年轻人从农村迁入城市,尽管城市妇女的生育率低于农村,但因年轻人比重较大,城市人口出生率在1964年前基本上高于农村。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开展,城市出生率和妇女生育率都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农村降低则相对较慢。1963年,城市出生率为44.5‰,农村是43.2‰,城市略高于农村;1975年时,城市出生率已下降到14.7‰,而农村仍高达24.2‰,城乡人口发展出现很大的不平衡。

  1955年我国城市总和生育率是5.67,农村是6.39;1965年,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已降到3.75,而农村仍高达6.59,城乡总和生育率出现很大的差距。1975年时,由于计划生育在城乡的普遍开展,农村的总和生育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为3.95,与城市60年代中期的总和生育率相当,但此时城市的总和生育率已降到1.78的低水平。由于城市总和生育率已降到很低水平,进一步下降的速度放慢,而农村总和生育率仍有很大幅度的下降,所以80年代,城乡总和生育率的差距有所缩小。1989年城市总和生育率为1.55,农村也降到2.54,但仍远高于城市。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而农村总和生育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又高,因此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重点在农村。

  人口发展与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指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其数量、质量、结构等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不相适应、不相协调。人口问题并不是在当今的时代才有,也不是只有某一国家才存在。实际上,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都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人口问题。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在发达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受到人口结构变化(如人口老龄化)等的影响;而人口过多及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何使人口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多、数量增长快及结构不尽合理等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压力由来已久。新中国成立后,虽然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党和政府也都非常重视解决人口问题,特别是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人口过快增长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由于每年人口数量增长很多,使得目前我国在解决人民的吃饭、穿衣、住房、就业、教育及进一步发展社会经济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严重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本文标题:我国人口的发展(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2/59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2/5975.html

标签:我国人口的发展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