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三大产业的分布(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02-05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根据森林的不同功能和利用效果,我国《森林法》中将森林划为5类,即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及特种用途林。

在林业生产和布局上,应注意采伐与更新相结合,使森林更新速度不低于采伐速度,做到越采越多,永续利用。如果采取掠夺式采伐森林,采取“推光头”只采不造的方式开发,森林资源就会枯竭。同时在林区要开展以林为主与多种经营相结合,尽可能开展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率。而且,要重视环境保护的要求,现在世界各国都把造林绿化看成是防止空气污染、保护环境卫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包括街道树、林荫道及公园、庭院、广场的绿化等。这些是经营林业必须充分认识的问题。

③畜牧业。畜牧业是以饲养牲畜、家禽为主的生产部门。畜牧业产品既是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乳类、肉类、蛋类等产品),又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关系密切,如畜牧业为种植业提供动力(役畜)、能源与肥料,为工业生产提供多种原料(肉、乳、蛋、皮、毛及其它产品),因此,畜牧业无论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还是改善人民生活都是重要的一个部门。

畜牧业生产发展与分布的物质基础条件是饲料资源。也就是说,只要有饲料资源就可以发展畜牧业,饲料资源充足,质量好,畜牧业发展速度快,反之也然。饲料资源的不同影响畜牧业的特征及其分布,草原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要部门,在种植业地区则可结合农业发展畜牧业。

草地(天然的与人工的)是畜牧业发展与分布的重要饲料基地。草地产草量多少、草的质量优劣是衡量草地放牧利用价值的标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畜牧业主要是靠草地放牧或草地所产干草饲育,如美国肉用牛的60%左右靠草地放牧,只有10%左右靠干草饲育。欧洲牲畜饲料也约有一半来自草地,大洋洲则大部分靠草地,草地放牧是最经济有效的饲养方式。畜牧业的饲料资源除草地以外,还有种植业产品,如谷物、豆类、薯类、菜类、瓜类,以及作物的秆、茎、叶等副产品,水产品(如鱼粉、贝壳粉等),工业副产品(如油粕、糖渣、酒糟、骨粉等),少量矿物元素(如盐、磷、钙、镁等),微量元素(如铜、钴、碘等)。还有服务行业的下脚料等。

世界上农业现代化的国家都是农牧并举或者以畜牧业为主的,如美国进入本世纪以来,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一般都保持在50—60%。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在50%以上;丹麦、新西兰在80%以上。发达国家居民所需要的蛋白质50%以上来源于畜产品。我国畜牧业在农业中处于次要地位,肉类人均占有量仅有19公斤,不及美国的1/6,约为世界消费水平的一半。

④水产业。水产业是从水域中从事捕捞或养殖水生动植物的农业部门。由于水产以鱼类为主,故亦称为渔业。水产业具有投资少、省劳力、收益大的特点,可为人类提供种类繁多且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目前动物食品以鱼类为主,植物食品以海带、紫菜等为主。水产业可为畜牧业提供饲料(如鱼粉、贝壳等);为种植业提供肥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因此,水产业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

水产业生产,仅就渔业生产来看,只包括养殖和捕捞两个基本形式。若按水产性质区分,则可分为淡水养殖和淡水捕捞,海水养殖和海水捕捞等种类。

水产业生产发展与分布主要是取决于水域的性状和饲料。不同的水质、水温与水深可以有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分布,而人工养殖的任何水生生物,都需满足其对这些条件的要求,否则人工养殖就不会成功。世界主要海洋渔场,均分布在营养盐类多、饲料(亦称饵料)丰富的寒暖流交汇的大陆架海域或上涌流海域。著名海洋渔业区域有:西北太平洋渔场——从日本的本州东北部海岸到堪察加半岛;太平洋东南部渔场——即秘鲁近海域;大西洋东北部渔场——从欧洲的北海到挪威海岸及冰岛沿岸;大西洋西北部渔场——北美洲的纽芬兰岛及加拿大近海海域。

(2)农业部门的结构农业部门结构是指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农业生产各个部门间和各部门内部形成的相互组合与制约的比例关系。农业部门结构主要通过地域上农业各部门的产值、劳动力及土地利用结构等反映出来。

农业部门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农业部门整体的结构,或称为大农业结构,是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业等在一定地域上的相互组合与制约的比例关系。第二层次是农业的每一个部门内部的结构。种植业内部结构是一定地域上各类作物(如谷类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与肥料作物等)的组合与构成关系;畜牧业结构是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业在一定地域上的组合与构成;而林业结构则是营林、采伐、集贮、运输与林产品加工等组合构成关系;水产业同样也存在其内部的结构。第三层次是指同一农业部门中同一种类生产内部的结构。如种植业中粮食作物类的生产存在稻类、麦类、杂粮类以及薯类等地域组合与结构关系;又如畜牧业生产中的养牛业生产,有种牛、小牛、肉牛、乳牛等地域组合与结构;再如林业中的经济林,同样存在着果树、茶树、木本粮食、木本油料等不同种类的地域组合与结构关系。

农业各部门之间,是一个密切结合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既是数量的比例关系,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关系。例如种植业与林业、牧业之间的关系,就是以林护农,以牧促农,以农养林、养牧的紧密关系。农业部门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农业合理布局,影响到对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影响到农业生产率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影响到农业布局的经济效果。因此,从农业布局的要求出发,正确处理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的关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或者说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异是客观存在的,地球表面上只要有人类生产活动的地方,就有农业生产的千变万化的不同特征。有的地方还是原始的落后的游牧业、狩猎业或刀耕火种的种植业,有的地方则是先进的现代化谷物农业、畜牧业或园艺业;有的是比较单一经济的种植业或养畜业等,有的地方则是多部门结合的综合性农业;有的地方是以自给性生产为主,有的地方则是以商品性生产为主;有的地方农业经营方式属于个体小农经济,有的地方则是个人农场经济、集体经济、甚至国营经济等等。可见,世界上农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

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类型的空间表现形式,其划分范围不等,包括地区性的,一个国家的或整个世界的,而且相同的类型在地域上的分布可以不相连接,也可以在不同地域上重复出现,每一种类型都可以在空间上形成一个农业类型区,这是农业地域类型的重要特征。

划分农业地域类型是农业地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地理联合会曾经成立农业类型委员会,并提出了世界农业类型划分的统一方法,充分说明对农业类型划分的重视。该委员会提出划分农业类型的24个指标,并归纳为4个特征组:①社会的;②组织的;③生产的,④结构的。根据这些指标,可把世界划分为几十个农业类型,美国划分为6个类型,各国在运用这些指标时,根据本国具体情况也可以作出适当修正。

我国60年代关于农业地域类型研究中,划分指标体系大同小异。有的把指标分为主要指标和辅助指标,并对农业为主地区或牧业为主地区有所区别。如种植业为主地区共同采用的指标有:垦殖率、部门结构(产值)或土地利用结构、作物结构(即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单产水平(斤/亩)、商品率等。

5.农业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是德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提出的。他于1826年撰写出版的《孤立国——对于农业及国民经济之关系》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农业区位理论的思想,该理论的核心是分析在距离市场远近不同的地点,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程度变化的规律性。

(1)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杜能首先假定有一个富饶的平原地区,与周围地区完全隔绝,为一自给自足的孤立国,这里没有被任何可供通航的河流所切割,土壤肥沃程度到处都一样,而这里的中央只有一座城市。从这些前提出发,杜能推导出以城市为中心,孤立国的土地利用经营方式与农业生产布局将全由距离市场中心的远近来决定,离中心愈远,土地利用的最大效益愈差。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状的分布带,即农业圈。各圈之内,各自发展一定的农业生产部门,或者采用特有的农耕方法,栽培独特的作物。

第一圈为自由农作区。距离大城市最近,供应为城市市场需要服务的不宜长途运输的农牧业产品,如蔬菜、干草、鲜奶等,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

第二圈为林业区。杜能时代,木柴是城市的主要燃料,因木材需要量大,运输不便,如区距市场远则运费高,故接近市场中心生产。

○中心城市

Ⅰ自由农作

Ⅱ林业区

Ⅲ轮作农业区

Ⅳ谷草轮作区

Ⅴ三圃式农作带

Ⅵ畜牧业区

图4-1杜能农业圈模式图

第三圈为轮作农业区。即谷类作物和饲料作物进行轮作的地带。该区集约化程度仍较高,基本上没有未开垦的土地。

第四圈是谷草轮作区。种植牧草、放牧以及粮食,不实行集约化生产。

第五圈为三圃式农作带。包括经营方式粗放,带有大面积休耕地的三种田地利用方式,1/3休耕,1/3谷物,1/3牧草。

第六圈为畜牧业区。这里离城甚远,如果种植谷物则运输产品的运费太大,因此这里生产的粮食仅供自给,只有生产牧草发展畜牧业,才能获得一点利润。畜牧业区以外的地区,为原始狩猎业。

(2)对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评价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对农业经济学、农业地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从《孤立国》一书出版一个半世纪以来,其原理和模式至今仍为世界各国经济学、地理学界所重视,足以说明其应用价值。首先,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是从他自已经营农场的实践中归纳、总结、分析而来,并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进行了高度抽象和概括,尽管在实践中,人们很少能找到与此一致的事实,但是我们决不能否定其价值。其次,该理论概括了作物的合理组合、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等农业区的一般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杜能模式仍可作为土地利用和生产布局的理论基础,它在工业、城市、人口甚至整个地区布局研究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当然,理论概括只能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起作用,100多年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杜能理论的应用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理论提出时正是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德国农业处于一个大的变革时期,当时交通运输工具仍然是马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杜能的理论模型与现实存在的农业区位之间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了,现代交通条件下,运输速度大大提高,生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距离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大为减小。但尽管如此,杜能理论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实践中有部分的体现。因此,只有不断对杜能农业区位论进行修正补充,理论才能得到发展。

  本文标题:三大产业的分布(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51/594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51/5943.html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