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历史时期的植被变迁(7)
历史时期以来许多喜温热的野生动物分布界限发生了巨大变迁。研究的 13 种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如亚洲象、犀牛、貘、獐、圣水牛、貉、竹鼠、花面狸、大熊猫、孔雀、厚美带蚌、黄蚬、巴氏丽蚌,其分布的北界都曾经达到过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后分布北界逐渐南移至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其中有些动物,如犀牛在中国已经灭绝;有些动物如野象、孔雀已南移至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现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野象,在隋唐时期以前曾经栖息于北亚热带地区,隋唐以后,由于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人口增加,大规模森林被砍伐,破坏了野象栖息的生态环境,野象栖息北界由北亚热带(河北平原北部至江淮地区的广大范围)南移至中亚热带(钱塘江以南,五代十国时期),南亚热带北部(福建南部,宋代时期),南亚热带中部(广东西南,元代时期),南亚热带南部(广西十万大山,明代时期),直至热带地区(云南西双版纳,19 世纪中叶以来)。从仰韶时代以来,野象南移共 l0 个纬度(从北纬 400 到北纬 30。),从动物分布的南北移动可反映出历史时期气候带和生态环境的变迁。
(三)历史时期植被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多林的国家,有的专家统计,周朝我国森林覆盖率在 50%左右,l8 世纪仍在 26%左右,古代森林覆盖率比今天要高。历史时期我国森林分布的变迁是巨大的,森林变迁的原因与自然条件,与气候条件关系特别密切。气候的变化可通过温度胁迫、水分胁迫、物候变化、日照和光照的变化、有害物种的入侵等途径使森林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也使经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以及垂直地带性植被分布界线发生推移。同时,在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对森林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历代大兴土木、军事行动、森林利用中的滥砍滥伐、农业开发中的毁林开荒、刀耕火种等都对历史时期森林资源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迁不是直线式的,而是经过多次反复的。历史时期森林面积日益缩小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使得中国大部分地区森林资源从丰富变为贫缺,甚至木料、燃料、肥料、饲料都短缺,更严重的是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危害加剧,旱涝灾害频繁,生物种类数量减少,从而严重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甚至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认识历史时期植被的变迁规律及其原因,就是要为今天的建设和未来的演变提供历史经验教训,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116/3900.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116/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