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的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直接的来源。
2.太阳辐射的组成: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3.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方式
4.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
(1)地面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将能量返还地面。
2.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4.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分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1.概念: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F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两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三)典型热力环流
1.城市风
(1)气温差异的原因:城市热岛效应。
(2)城市风的形成:城市近地面空气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郊区近地面空气受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根据城市风的原理,加强城市绿化,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工厂应建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外侧。
2.海陆风
(1)气温差异的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3.山谷风
(1)气温差异的原因: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受热差异。
(2)山谷风的形成:白天山坡增温快,空气沿山坡爬升,山谷中部气流下沉,吹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沿山坡下沉,山谷中部气流上升,吹山风。受山谷风的影响,山谷地区易产生夜雨。
(四)等压面的判读
1.同一个等压面上,气压处处相等。
2.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
3.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风的形成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及其特征
(二)等压线的判读
1.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相等。
2.判断风向
(1)近地面风向:受三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高空风向:受两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判断风速
(1)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根据摩擦力判断:海洋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
(3)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判断:如风经过峡谷、海峡时,会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大。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的能量来源
(1)根本来源:太阳辐射。
(2)直接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直接的来源。
2.太阳辐射的组成:紫外区、可见光区、红外区。
3.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方式
吸收 | 具有选择性 | 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
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 ||
大气对可见光吸收较少 | ||
反射 | 没有选择性 | 云层反射最强烈 |
散射 |
具有部分 选择性 |
大气对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散射较明显 |
4.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 原理 |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色光易被散射 |
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 | 阴天时,云层厚,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被反射 |
日出前、日落后天空明亮 | 大气的散射作用改变了太阳光的方向 |
白天多云时气温较低 | 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
(二)大气的保温作用
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
(1)地面辐射以长波辐射为主。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吸收长波辐射。
(3)大气辐射以大气逆辐射为主,将能量返还地面。
2.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4.保温作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 原理 |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的热量少 |
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弱 |
利用烟雾防霜冻 | 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
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 | 防止土壤水分蒸发的同时也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
二、热力环流
(一)大气运动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2.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3.分类: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
1.概念: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
(1)A地受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D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2)B、F两地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C、E两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3)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三)典型热力环流
1.城市风
(1)气温差异的原因:城市热岛效应。
(2)城市风的形成:城市近地面空气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气压低;郊区近地面空气受冷,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近地面空气由郊区流向城市。根据城市风的原理,加强城市绿化,有利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工厂应建在城郊热力环流圈外侧。
2.海陆风
(1)气温差异的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2)海陆风的形成: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陆地气温低,形成高压;海洋气温高,形成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3.山谷风
(1)气温差异的原因: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受热差异。
(2)山谷风的形成:白天山坡增温快,空气沿山坡爬升,山谷中部气流下沉,吹谷风;夜晚山坡降温快,空气沿山坡下沉,山谷中部气流上升,吹山风。受山谷风的影响,山谷地区易产生夜雨。
(四)等压面的判读
1.同一个等压面上,气压处处相等。
2.等压面向上弯曲,为高压。
3.等压面向下弯曲,为低压。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一)风的形成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风的三种作用力及其特征
字母 | 作用力 | 特征 |
A |
水平气压 梯度力 |
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
B | 地转偏向力 | 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
C | 摩擦力 | 与风向相反,对风具有阻碍减小作用;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 |
(二)等压线的判读
1.同一条等压线上,气压相等。
2.判断风向
(1)近地面风向:受三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2)高空风向:受两个力的作用,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3.判断风速
(1)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根据摩擦力判断:海洋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
(3)根据特殊地理事物判断:如风经过峡谷、海峡时,会产生“狭管效应”,风力增大。
本文标题: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二 地球上的大气
上一篇: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下一篇: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三 水循环与地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xuekao/128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xuekao/12816.html
上一篇: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一 宇宙中的地球
下一篇:老教材考前必备篇 专题三 水循环与地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xuekao/128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xuekao/1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