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理论探源及其教学落地(4)
第一,倡导基于情境-问题式的探研课堂教学。倡导基于情境-问题式的探研课堂教学,在课堂探研教学活动中培育“地理实践力”。例如,在上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课“气旋与反气旋”时,梳理出学科逻辑上有三个问题:什么是气旋与反气旋?气旋与反气旋具有怎样的运动和天气特点?如何在简易天气图上识别气旋与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推测天气。围绕以上问题,进行问题活动化设计和实施。
首先,采用视频和实验演示法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的地理原理。利用矿泉水瓶自制简易装置演示有无蜡烛两种情况的实验,利用平板电脑“平台演示”的功能投影实验到白板上,学生观察蚊香烟雾流动方向。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开展观察、思考和讨论。无蜡烛蚊香烟雾如何流动?有蜡烛蚊香烟雾如何运动,为什么发生变化?其次,采用绘图和课堂即时反馈交互探究法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运动和天气特点,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迁移能力。最后,采用角色扮演和基于互联网的专家支持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判断能力和准确表达能力。开展“我是小预报员”活动,分享中央气象台网站的近日卫星云图和等压线分布图到学生平板,进行小组讨论后,说明天气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课堂用微信实时连线福建省首席气象预报员,对这两张图做天气预报,通过专家的示范引领,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判断能力和专业表达能力。
第二,重视校本地理实践课程的建设。地理教师要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视角加强校本地理实践课程的建设,包括户外实践课程、室内实验课程和社会调查课程。户外实践课程的设计,可以依托野外实习基地设计野外课程,户外实践基地建设要遵循“近体、典型、安全”的原则。社会调查课程的设计,要选择身边、社会热点,训练学生设计问卷、访谈、调研,如当地名优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现状调研,城市垃圾箱设置调查,公园导游线路设计,等等。实验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包含科学研究的程序,让学生在模拟实验室体验仿真科研过程。
第三,加强实地的研学考察。地理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到自然事象典型地区进行研学考察。例如,带领学生到福建德化九仙山观察雾凇现象。首先是宏观空间观察,学生站在九仙山山顶,使用GPS大致测出观测点的海拔高度,俯瞰九仙山雾凇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地势较高处(山顶)与地势较低处(山麓)雾凇凝结厚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次是微观空间观察,雾凇在植物、建筑、山体两侧凝结情况也不一样。在考察基础上,教师引发学生思考:雾凇现象产生的条件有哪些?为何雾凇分布会有这些差异,导致这些差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试讨论、评价德化九仙山开展雾凇旅游的条件。
第四,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地理教师可以打破学科藩篱,通过开展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例如,组织学生到福建福安葡萄沟考察,进行针对性的访谈、调查,学习葡萄种植经验,到农科所访问专家,学习葡萄种植技术,然后在校园后方的近百亩实践基地上,开展了完整生长周期的葡萄种植实验和对比实验。期间学生们进行了葡萄平地、坡地、台地种植对比实验和葡萄露天种植与敞棚种植的对比实验,开展了土壤酸碱度、温度、湿度的测定,昼夜气温的测定和成熟葡萄甜度的测定。艰辛的实践劳动与研究,取得知识、能力、意志的收获。
第五,借助现代技术。现实环境下许多学生很难走出校园,地理实践力培养因时间、空间、工具和安全责任的限制无法有效开展,需要转变观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破解这一难题,将技术变革视为地理实践力教学发展的创新契机。在地理实践力培养教学中可以采用的现代技术较多,如3S技术、短视频技术、多媒体技术、3D打印技术、App等。
上一篇:没有上一篇了
下一篇:七个有趣的地理小实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shijian/2547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shijian/2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