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分析
(2024广东广州天河联考)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人口流动强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1.甲、乙、丙、丁四个县域功能区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
A.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远郊区、主城区
B.主城近郊区、主城区、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
C.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近郊区、主城区
D.主城远郊区、主城区、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
2.L县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因为东部( )
A.旅游业较发达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教育医疗设施好
D.农业收入有限
易错点2 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分析P181定点1
(2023山东济宁育才中学期末)下表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统计表,其中甲、乙、丙、丁四地为辽宁、广东、北京和西藏,人口数值是常住(通常指半年以上)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B.乙地人口老龄化最低
C.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丁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
4.影响乙、丁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人口政策
B.医疗水平
C.生育观念
D.人口迁移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B 图解如下:

2.D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丁为偏远山区,结合图中的方位可知,东部地区为偏远山区,而县城西部的甲为主城近郊区;山区以农业为主,且L县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地多、耕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收入很少,经济落后,人口流出数量多,所以,东部人口流动活跃度显著高于西部,D正确。旅游业较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医疗设施好,这些都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所具备的特征,与落后的东部偏远山区不符,A、B、C错误。
易错分析 本题的错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人口流动活跃度及人口流动强度的含义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判断人口流动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误认为人口流动活跃度高是流入人口多,与人口流动强度概念混淆。
3.C 乙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社会养老负担最重,A、B错误;丙地0~14岁人口占比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正确;丁地15~64岁人口占比较甲地略低,但由于其人口基数大,故劳动人口数量最多,D错误。
4.D 由表中总人口数据可判断,乙地为辽宁省,丁地为广东省。辽宁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慢,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加剧,广东省经济发达,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老龄化程度低,D正确。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政策并无较大差异,A错误;广东省的医疗水平高于辽宁省,但是广东省的老年人口比重低于辽宁省,B错误;两地生育观念差异不大,C错误。
易错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一般统计0~14岁、15~64岁(15~59岁)、65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65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变化反映该地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引起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很多:①经济落后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迁;②环境优良,使得大量老年人口迁入;③长时间的低人口出生率所致;④医疗水平高,人均寿命长;等。第4题,辽宁省较广东省老龄化程度高,则是考查原因①,与辽宁省相比,广东省的环境较为优良、医疗水平较高,从原因②④方面分析,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应更高。
易错点1 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分析
(2024广东广州天河联考)L县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区面积达95.5%,辖103个村(含6个居委会),以纳西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2015年该县户籍人口为23.78万人,常住人口为22.91万人,下图示意L县自西向东不同区域人口流动状况。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注:人口流动活跃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人口流动强度=(流入人口-流出人口)/常住人口。
1.甲、乙、丙、丁四个县域功能区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 )
A.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远郊区、主城区
B.主城近郊区、主城区、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
C.主城远郊区、偏远山区、主城近郊区、主城区
D.主城远郊区、主城区、主城近郊区、偏远山区
2.L县人口流动活跃度东部显著高于西部,可能是因为东部( )
A.旅游业较发达
B.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C.教育医疗设施好
D.农业收入有限
易错点2 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分析P181定点1
(2023山东济宁育才中学期末)下表为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部分数据统计表,其中甲、乙、丙、丁四地为辽宁、广东、北京和西藏,人口数值是常住(通常指半年以上)人口数量。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地区 |
总人口 (万人) |
0~14岁 (%) |
15~64岁 (%) |
65岁及 以上(%) |
全国 | 141178 | 17.95 | 68.55 | 13.50 |
甲 | 2189 | 11.84 | 74.86 | 13.30 |
乙 | 4259 | 11.12 | 71.46 | 17.42 |
丙 | 365 | 24.53 | 69.80 | 5.67 |
丁 | 12601 | 18.85 | 72.57 | 8.58 |
3.据表中数据,可推知四地中( )
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
B.乙地人口老龄化最低
C.丙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D.丁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
4.影响乙、丁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
A.人口政策
B.医疗水平
C.生育观念
D.人口迁移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本章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1.B 图解如下:

2.D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丁为偏远山区,结合图中的方位可知,东部地区为偏远山区,而县城西部的甲为主城近郊区;山区以农业为主,且L县位于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山地多、耕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农业收入很少,经济落后,人口流出数量多,所以,东部人口流动活跃度显著高于西部,D正确。旅游业较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教育医疗设施好,这些都是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所具备的特征,与落后的东部偏远山区不符,A、B、C错误。
易错分析 本题的错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人口流动活跃度及人口流动强度的含义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判断人口流动强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误认为人口流动活跃度高是流入人口多,与人口流动强度概念混淆。
3.C 乙地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高,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社会养老负担最重,A、B错误;丙地0~14岁人口占比最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C正确;丁地15~64岁人口占比较甲地略低,但由于其人口基数大,故劳动人口数量最多,D错误。
4.D 由表中总人口数据可判断,乙地为辽宁省,丁地为广东省。辽宁省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慢,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加剧,广东省经济发达,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老龄化程度低,D正确。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口政策并无较大差异,A错误;广东省的医疗水平高于辽宁省,但是广东省的老年人口比重低于辽宁省,B错误;两地生育观念差异不大,C错误。
易错分析 人口年龄结构一般统计0~14岁、15~64岁(15~59岁)、65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65岁(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的变化反映该地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引起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很多:①经济落后导致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迁;②环境优良,使得大量老年人口迁入;③长时间的低人口出生率所致;④医疗水平高,人均寿命长;等。第4题,辽宁省较广东省老龄化程度高,则是考查原因①,与辽宁省相比,广东省的环境较为优良、医疗水平较高,从原因②④方面分析,广东省人口老龄化程度应更高。
本文标题:第一章 人口复习提升
上一篇:1.3人口容量
下一篇:专题强化练1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783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7832.html
上一篇:1.3人口容量
下一篇:专题强化练1 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783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7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