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一中高一地理一课一练-1.3地球的历史
1.生物是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有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这个事件发生在A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2.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五个地质年代。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A
3.中生代时期A
A.重要的成煤期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联合古陆形成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4.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于D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5.恐龙等大批动物大规模灭绝的地质年代是C
A.古生代末期 B.元古代早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早期
6.与现代大气和海洋比较,原始海洋和大气中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D
A.含丰富的无机物、氧气和臭氧 B.含丰富的有机物、氧气和臭氧
C.含丰富的无机物、没有氧气和臭氧 D.含丰富的有机物、没有氧气和臭氧
7.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含蕨类植物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其所属的地质时代最有可能是( )B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B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②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④生物总是从复杂向简单演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地质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是B
A.寒武纪和古生代 B.古生代和中生代 C.中生代和新生代 D.新生代和元古代
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河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A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河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河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11.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恐龙灭绝是在C
A.古生代中期 B.中生代中期 C.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
12.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是C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宙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13.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研究地貌形态,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D.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14.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题。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15.下图为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层,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两种生物化石A和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B.物种A所在的岩层比物种B所在的岩层老
C.物种B有可能比物种A结构简单
D.物种A所在的岩层一定没有物种B的存在
16.三尖鱼繁盛的地质年代是B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中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新近纪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在该地质年代,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爬行动物代替了两栖动物。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一中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陆地环境。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下降、水平)运动。参考答案: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古生代寒武纪
D.新生代
2.下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球演变发展史的五个地质年代。关于这五个地质年代的叙述正确的是(图中数字代表距今年代。单位:亿年)A
A.①为太古代,⑤为新生代 B.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的是②代C.地层中含有恐龙化石的是③代 D.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发生在④代
3.中生代时期A
A.重要的成煤期 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
C.联合古陆形成 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4.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地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球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形成于D
A.早古生代 B.晚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5.恐龙等大批动物大规模灭绝的地质年代是C
A.古生代末期 B.元古代早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早期
6.与现代大气和海洋比较,原始海洋和大气中之所以有利于生命的诞生,是因为D
A.含丰富的无机物、氧气和臭氧 B.含丰富的有机物、氧气和臭氧
C.含丰富的无机物、没有氧气和臭氧 D.含丰富的有机物、没有氧气和臭氧
7.根据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和顺序;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和化石特征,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含蕨类植物大羽羊齿化石的地层,其所属的地质时代最有可能是( )B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8.根据地层及其化石的有关知识,可知B
①任何地层都含有生物化石②化石的特点与环境关系密切③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④生物总是从复杂向简单演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地质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成煤时期是B
A.寒武纪和古生代 B.古生代和中生代 C.中生代和新生代 D.新生代和元古代
1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河蚌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A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河蚌是从陆地进入海洋的 D.古老的海螺、河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11.地质历史上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恐龙灭绝是在C
A.古生代中期 B.中生代中期 C.中生代末期 D.古生代末期
12.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是C
A.古生代地层 B.元古宙地层 C.中生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13.下列关于化石和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B.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高级、越复杂生物的化石
C.研究地貌形态,是研究地球生命演化的重要途径
D.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生物遗体或者遗迹保留下来形成化石
14.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题。
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B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15.下图为科学家发现的未被破坏的沉积岩层,在两个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分别发现了两种生物化石A和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种A一定是由物种B进化而来的
B.物种A所在的岩层比物种B所在的岩层老
C.物种B有可能比物种A结构简单
D.物种A所在的岩层一定没有物种B的存在
16.三尖鱼繁盛的地质年代是B
A.古生代早期 B.古生代中期 C.中生代末期 D.新生代新近纪
1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典型动物是恐龙,所示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
(2)在该地质年代,裸子植物代替了蕨类植物、爬行动物代替了两栖动物。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降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一中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生物化石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纸、笔等。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沉积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较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古生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海洋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陆地环境。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至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海洋环境向陆地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抬升、下降、水平)运动。参考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A | A | D | C | D | B | B | B | A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答案 | C | C | D | B | C | B |
本文标题:新建一中高一地理一课一练-1.3地球的历史
上一篇:新建一中高一地理一课一练-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一篇:新建一中高一地理一课一练-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66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6627.html
上一篇:新建一中高一地理一课一练-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一篇:新建一中高一地理一课一练-1.4地球的圈层结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jiaoxue/jiexi/26627.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jiaoxue/jiexi/26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