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和植被的变迁(2)
②5000 年以来的气候变迁。自后三四千年来,中国气候发生数次寒暖交 替变迁的时期:第一,从公元前 10 世纪起的西周早期,约有一二百年气温有 所下降,在相当于西周早期的遗址中,未见喜暖动物,同时在文献上也有江 汉冻结的记载。约至公元前 8~前 3 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气候又趋缓和。
《春秋》一书中记载到公元前 698、前 590、前 545 等年冬天鲁国都未有冰冻 出现。据《荀子》、《孟子》等书记载,山东农业种植一年可两熟。这种温 暖气候大致持续到公元前 2~前 1 世纪,那时河南淇水流域和陕西的渭河流 域都有大片竹林存在。第二,从公元前 1 世纪下半叶起,寒冷空气开始侵袭 黄河流域,据《汜胜之书》和成书于公元 6 世纪的《齐民要术》两部农书中 记载的农时,反映了当时黄河流域的气温较今为低。《晋书·慕容皝载记》 记载到公元 333~336 年,从辽东湾西北岸至辽东湾东南岸沿海连续 3 年全部 冰冻,估计年均温较今低 2~4℃。到公元 8~9 世纪时黄河流域一度转暖。 如在西安盛开只能抗御-14℃最低温度的梅花。
冬季最高温估计较令高出 2 ℃。第三,10~12 世纪中国气候加剧转寒。公元 1111 年(北宋政和元年) 曾出现太湖全部结冰的罕见现象。在同一世纪里,还发生过苏州运河冰封和 福州荔枝冻死的情况。至 13 世纪中又有一段时期回缓。如元初在河南怀、孟 地区又恢复了北宋初年撤废的管理竹园的司竹监。但这一回缓时期为时很 短,14 世纪开始中国气候又转入严寒。1329 年太湖结冰,厚达数尺,14~19 世纪末,是一次世界性寒冷时期,即所谓小冰期。就中国而言,特别是 15 世纪以来,气候加剧转寒,至 17 世纪下半叶达到顶峰。据谈迁《北游录》中 物侯记载,推断当时北京冬季较今约低 2℃。这种气候转寒的现象,在东北 地区的黑龙江省和西南地区的云南省均有所反映。19 世纪末气温又开始稍有 转暖。 中国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 究》一文中指出,距今 5000~3000 年,黄河流域的年均温较今约高 2℃,冬 季温度则高 3~5℃,相当今长江流域。距今 3000 年至今,温度波动明显。 周期约 400~800 年,年均温振幅约 1~2℃,与历史事实基本相符。
根据动 植物地域分布的演变来看,5000 年来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 弱,而寒冷时期则越来越长,强度也逐步增大。而这种变幅高纬度地带又大 于低纬度地带。 5000 年来旱涝状况与气候暖冷交替基本一致。有人将中国东南部地区近 2000 年来旱涝记载进行分析,以公元 1000 年为分界线,前期干旱时间短, 湿润时间长,而后期则相反。而近 500 年来旱灾又多于水灾,以南涝北旱为 常见。其中 16、17 世纪旱灾多于涝灾,18、19 世纪涝灾乡于旱灾, 20 世 纪以来旱灾又明显多于涝灾,说明 15 世纪下半叶~17 世纪末为干旱阶段, 17 世纪末~19 世纪末是湿润阶段,而 20 世纪末又进入干旱时期,且干旱发 生频次北方高于南方。 植被变迁在五六千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覆盖有天然植被。
本文标题: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和植被的变迁(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2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23.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72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