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冰川(4)
中国冰川积累、消融的特点是:
①积累主要靠暖季(5~9 月)的频繁降 水,而暖季也是一年里冰川消融最强的季节。
②大陆性冰川积累、消融和物 质平衡都是低水平的,大部分积累区年积累量介于 300~600 毫米左右,西藏 东南部海洋性冰川上则可达 2500 毫米。冰川消融主要靠太阳辐射(80%), 次为冰面与空气下垫面间的乱流交换热,而凝结潜热甚少。一般冰川年最大 消融深度为 1000~2500 毫米(水柱),少数大冰川和海洋性冰川可超过 3500 毫米。由于积累量和消融量都不大,除少数海洋性冰川外,中国冰川物质平 衡水平一般不超过收支平均的 1000 毫米/年。祁连山、天山等山区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以来,负平衡的趋势有所减缓,而正平衡的年份连续出现和增 多。 冰川变化 全新世以来,随全球性气候波动,冰川具有多世纪和世纪内的 变化。距今不久的 17~19 世纪中叶有一次全球性的冰川前进,通称小冰期, 这次冰川前进使中国西部冰川末端前普遍留下 2~3 列终碛垅。
在近世纪内的 变化中,自 19 世纪末以来,冰川有较普遍的后退,20 世纪 50~60 年代初考 察报告所提到的冰川均处于衰退状态。但在衰退的总趋势中时或出现小的前 进波动,如 70 年代以来已发现有若干冰川的雪线位置较 60 年代下降,物质 平衡出现正值,有不少的冰川明显前进。据祁连山 22 条冰川末端资料,20 年来(1956~1977),东段冰川平均后退 12.5~22.5 米/年,西段仅 1.2~ 7.1 米/年,近年来后退已减缓,其中重点观测的 4 条冰川物质平衡均连续出 现正值。天山乌鲁木齐河源 1 号冰川从 1959~1968 年间的物质平衡曾有过三 次正负值交替出现的现象。1962~1973 年末端平均后退 6.9 米/年。汗腾格 里山汇木扎尔特冰川自 1909~1959 年末端平均后退 15 米/年,到 1964~1978 年后退减为 2 米/年,甚至有些冰川在前进(如柯契卡尔冰川等)。在西昆仑 山也发现若干冰川在前进,其中泉水沟冰川从 1968~1976 年平均前进 15.5 米/年。阿尼玛卿山有若干冰川处于明显前进状态,其中哈尤冰川 1966~1981 年的 15 年间共前进了 790 米。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冰川较稳定,50 余年来其 末端无明显变化,而冰面却较显著变薄。总之,中国冰川多数仍处于后退状 态中,但其速度趋于减缓,并有若干冰川在明显前进,估计处于前进情况的 冰川今后可能还会增多。
本文标题:中国的冰川(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75.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