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的冰川(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7-02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③山谷冰川。沿谷 地流动的冰川。常构成冰川群的主体,由以积累为主的粒雪区和以消融为主 的冰舌区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就是雪线所在。大冰川的冰舌长度大大超过 粒雪盆地的长径。根据粒雪盆和冰舌规模和组合形态,往往又可分为复式山 谷冰川、双支冰川、峡各式山谷冰川、宽尾冰川和树枝状冰川等。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规 模最大、冰层最厚(百米至数百米)、刨蚀能力最强的冰川,可将大量岩屑 搬运到冰舌前端,堆积成各种形态的冰碛垅。
  ④平顶冰川。是发育在山顶夷 平面或高出雪线的平缓穹窿山顶的冰川。冰面平坦而洁净,一般面积为 10 平方公里左右,流动缓慢,其边缘有时伸出若干短促的冰舌。规模大的平顶 冰川,冰层增厚,冰面形态不完全反映下伏地形的形态,成为山地冰帽。 此外,还有许多过渡类型的冰川,如冰斗山谷冰川等。
  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中国冰川可分为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两大 类。前者是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冰川,数量多,分布广,约占全国冰 川面积的 80%以上,主要特点是积累量与消融量少,气温低,雪线位置高, 成冰作用以渗浸—冻结为主,局部出现冷渗浸—重结晶成冰,冰川冰为负温, 流动缓慢,冰川地质地貌作用较弱。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帕米尔等山区 的冰川为其代表。后者是在季风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冰川,又称季风海 洋性冰川,在中国限于西藏东南部山地和横断山区,面积不足中国冰川的 20 %,其特点是积累与消融较多,雪线位置较低,气温较高,成冰作用以暖渗 浸—重结晶为主,冰川温度接近于 0℃,流动较快,冰川地质地貌作用较强。
  冰川的物理性质 融水下渗并冻结的过程是大陆性冰川普遍存在的雪变 质成冰过程的基本模式,即渗浸—冻结作用。只有在某些冰川补给物质较多 的粒雪盆的中上部,粒雪层大部分处于负温的条件下,在雪层自重压力下重 结晶成冰,这一过程就是冷渗浸—重结晶作用。季风海洋性冰川由于雪层较 厚(超过 10 米),气温较暖(零度左右),充足的融水可渗入整个粒雪层的 孔隙,其成冰过程为暖渗浸—重结晶作用。
  中国大部分冰川活动层的温度相当低,最低值多出现在 4~8 米深处,最 低温介于-12.8~-3.5℃,后者已接近极地冰川的温度,而少数海洋性冰川的 冰温一般均接近 0℃左右。 中国大多数冰川流动缓慢,一般长不及 10 公里的冰川表面平均流速不超 过 30 米/年,比世界其他中、低纬度山地冰川小得多。唯有西藏东南部等山 地的季风海洋性冰川流动较快,比同规模的大陆冰川快数倍乃至 10 倍。
  本文标题:中国的冰川(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267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2675.html

标签:中国的冰川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