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2)
青海湖位于 祁连山东南的大通山和青海南山之间,湖滨冲积平原的农牧利用条件尚称优 越。②省境西北部阿尔金山、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为著名的柴达木盆地, 四周高山环列,山前洪积平原发育,中部低平,形成众多的盐湖和大面积沼 泽,盐类、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石棉等矿产资源丰富,素有“聚宝盆” 之称。③省境南部主要由昆仑山脉及其支脉可可西里山、巴颜喀拉山、阿尼 玛卿山、唐古拉山脉等组成的青南高原,海拔 4500~5000 米以上,常年积雪 的山峰甚多。高原西部和中部地形较平缓,相对高差不大,河流切割不显著, 高原面形态较完整,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称“江河源头”; 高原东南部山岭高峻,河流深切,形成起伏较大、地面较破碎的高山峡谷地 貌形态;高原东北部地势较低,黄河及其支流切割较深,形成许多台地和谷 地。台地地面多较平坦,土层深厚,除部分地区为流动沙丘外,大多利于农、 牧利用。谷地内有数级阶地,为牧区中小块农业区。 气候 青海由于地处高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终年受大陆性气流及青藏高原气团影响,形成寒冷而干燥的气候特征。 全省年均温为-5.0~8.6℃,1 月均温-18.2~-7.0℃,7 月 5~21℃。气温年 较差小,日较差大,积温低。冬季寒冷而漫长(半年以上),夏季凉爽而短 促。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别大,垂直变化显著(见 表)。多大风、沙暴、冰雪。东部黄河和湟水谷地年均温 3~9℃。 生长期 140~230 天,年均降水量 250~550 毫米,主要集中于 6~9 月, 雨热同期,可满足一年一熟的需要,是全省开发最早的主要农业区和商品粮 基地。柴达木盆地年均温 2~5℃,生长期 150~200 天,日照长达 3000 小时 以上,盆地北部和南部边缘为新垦区和小麦高产区。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地海 拔高,气温低,不宜农耕,但降水多,草原面积大,为省内主要牧区,局部 山地有森林和灌木林。
植被与土壤
青海植被类型以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为主,其次 为荒漠和山地草原,而森林植被则较少。土壤主要包括高山寒漠土、高山灌 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化草原土、灰褐土、黑钙土 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等。非地带性土壤有沼泽土、草甸土、 盐土和风沙土等。上述主要植被、土壤类型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以由大气环 流引起的经度地带性表现较突出,而纬度地带性则不甚明显。在省境北半部, 因降水由东往西逐渐减少,干旱程度渐增,植被依次由东部河湟流域温带半 干旱草原逐渐向西部柴达木盆地的温带半荒漠和荒漠过渡,土壤依次相应呈 现为栗钙土带(低暖的河湟谷地及低山丘陵为灰钙土,冷凉半湿润的中山为 黑钙土)、棕钙土带和灰棕漠土带。大致上河卡滩—橡皮山—布哈河河谷一 线以东,为温带半干旱草原栗钙土带,线以西至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脱土山— 德令哈一线以东之间,为温带半荒漠棕钙土带,再往西至省境为温带荒漠灰 棕漠土带。
植被与土壤
青海植被类型以高寒灌丛、高寒草甸及高寒草原为主,其次 为荒漠和山地草原,而森林植被则较少。土壤主要包括高山寒漠土、高山灌 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化草原土、灰褐土、黑钙土 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灰棕漠土等。非地带性土壤有沼泽土、草甸土、 盐土和风沙土等。上述主要植被、土壤类型的水平地带性分布,以由大气环 流引起的经度地带性表现较突出,而纬度地带性则不甚明显。在省境北半部, 因降水由东往西逐渐减少,干旱程度渐增,植被依次由东部河湟流域温带半 干旱草原逐渐向西部柴达木盆地的温带半荒漠和荒漠过渡,土壤依次相应呈 现为栗钙土带(低暖的河湟谷地及低山丘陵为灰钙土,冷凉半湿润的中山为 黑钙土)、棕钙土带和灰棕漠土带。大致上河卡滩—橡皮山—布哈河河谷一 线以东,为温带半干旱草原栗钙土带,线以西至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脱土山— 德令哈一线以东之间,为温带半荒漠棕钙土带,再往西至省境为温带荒漠灰 棕漠土带。
本文标题:青海省(2)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196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1965.html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9/1965.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9/1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