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韩城市纵览

作者:地理人 来源:未知 时间:2024-08-07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平原的东北隅。北靠宜川,西临黄龙,东隔黄河与山西省乡宁、河津、万荣县相望,南与合阳毗连。全市面积162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5.54万。

韩城属关中盆地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地貌多样,山、原、川、滩兼有。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倾向。西北部是山区,群山起伏,山峦叠翠,一般海拔700—1300米,与宜川交界的大岭为最高峰,海拔1783米。西南部为黄土高原和河谷川道,地势平缓,水多土肥,一般海拔 400—600米,最低海拔357米。地貌结构基本特征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境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较多,光照充足。

韩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从西龙门山发掘的“禹门洞穴”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生活;从庙后村等遗址发现,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逐渐扩展到大部分台原和川道地区,其生活和生产方式有了较大发展,并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到了夏、商时期,韩城属雍州之地,以“龙门”代称。西周称韩(侯)国,后为梁(侯)国。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始称韩城县,韩城之名延续至今。1983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县级市,1985年2月列为开放城市,1986年被国家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的文物古迹丰富多彩。全市已发掘和保存的有:古遗址31处,古墓葬7处,石窟7处,革命遗址3处,碑碣120余通,古建筑152处;收集馆藏文物10529件。这些文物古迹遍布全市南北,风格独特,保护完好。禹门洞穴遗址和远古时期的化石、石器、骨器、陶器等,为考古罕见之物。馆藏文物中的宋代天庆王令箭、铜印等,为稀世珍品。古建筑,唐、宋、金、元、明、清各代均有,其中元代多达16处,居陕西之首,为全国最集中的地方之一。著名的古建筑有:晋建的汉太史司马迁祠墓,唐建的弥陀寺,明建的文庙建筑群,清建的毓秀桥等。这些古建筑,布局协调,雄伟壮观,飞檐斗栱,雕梁画栋,充分展示了古代传统的建筑风貌。明、清两代形成的韩城民居——“四合院”,为“四檐八滴水”的砖木结构,独具特色,布局严谨,幽雅别致,装饰考究,因而韩城素有“小北京”之称。其中,市北党家村的“四合院”民居为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体。全市文物古迹已基本形成以市南的司马迁祠墓、市中心老城区的文庙古建筑群和市北的禹门古渡为主要旅游点的旅游风景区。

韩城素有“文化之乡”的雅称。2000多年来,办学兴盛,教育不衰,培养和造就了大量人才。历史上著名人物有:汉太史司马迁,宋诗人张昪,明丞相薛国观、户部尚书张士佩、宣化巡抚刘永祚,清代状元王杰等。其中又以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西汉时期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最负盛名,其巨著《史记》闻名中外,影响深远。此外,明、清两代韩城以科举取仕者多达800余人,仅进士就有90余人,故而赢得“士风醇茂”、“解状盛区”之誉。

韩城的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西北部沿山地下至表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石灰石、铝土矿、粘土、大理石、白云石,还有稀有金属镓矿和储量不清的铜矿、银矿等。煤炭资源居于首位,有渭北“黑腰带”上的明珠之称。同时,面积广大的山区又是林、果和药材的集中产地,主要林产品除木材外,有花椒、核桃、板栗、柿子、苹果、桃、李、杏和生漆等,还有驰名全国的“大红袍”花椒。韩城有野生药材190多种,有连翘、防风、黄芩、酸枣仁、五味子等,是陕西特色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韩城东南部川原地区,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具有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素称“冯翊幽壤”、“关中奥区”,盛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蔬菜、瓜类、烤烟等。

韩城作为山陕道衢,交通堪称方便。西(安)侯(马)铁路自西南至东北斜贯全市,境内长70公里。禹门口铁路、公路和铁索三桥并架黄河天堑之上,连接山西、陕西两省。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使韩城市形成了以煤炭、电力、冶铁、炼焦、建材为主的,包括纺织、机械、化工、食品等主要行业的工业体系。

  本文标题:韩城市纵览
  上一篇:
  下一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17/2552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17/25528.html

    标签:韩城市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