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沙漠化过程和盐碱化过程(2)
(一)沙漠化发生因子分析
沙漠化存在着产生的基本条件与诱发因子。这些基本条件与诱发因子既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为因素。在自然因素当中,水分是首选因子,水分缺乏及水分状况的不稳定性,限制了植被的发育,降低了抗风蚀的能力;其次疏松的沙质地表形成了地表原生性脆弱,为沙漠化提供了沙源。频繁强劲的大风天气,是形成沙漠化的吹蚀动力。因此,降水的减少,沙源的增加及风力的加强,都是沙漠化的自然诱因。人为诱因是指在自然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人为地破坏植被及减少土壤水分,增加了风力的侵蚀和搬运能力。沙漠化过程中单独的自然因素作用强度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人为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的作用强度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正是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促进了土地沙漠化。有研究表明,在处于温带干草原地带的商都县,人为因素的作用平均占59.8%,自然因素占40.2%。在青海共和盆地,人为因素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率为46.5%,自然因素为24.6%,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为14.9%。而在藏北高原,人为因素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率为37.37%,自然因素为42.18%,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为20.45%。
(二)沙漠化过程的阶段性特点
1.沙漠化初期阶段
当过多的人口为维持生存而过度开垦或放牧时,地表连续的植被被破坏。植被缺失区形成风蚀破口,下风方向相应出现灌丛沙堆。在人类干扰因素持续作用下,风蚀破口扩张,同时不断产生新的破口。
2.沙漠化扩展阶段
随着风蚀破口的增加和扩大,气流中携带的物质增多,出现风沙流。而一旦产生风沙流,对沙质地表的吹磨作用远较单纯气流吹蚀力大(高出几十至几百倍),故其破坏过程、破坏速度将日益累进,土地沙漠化程度急剧自行扩展。
3.自我恢复阶段
在沙漠化过程中,如消除人类活动干扰,其过程具有逐渐终止的特征。在草原地带的自然条件下,历史上曾有一些区域出现过沙化现象。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人口压力小,当土地因发生沙漠化而变得生产水平低下时,人们即将其舍弃,而转向开发新的处女地。被舍弃的土地由于减去人为干扰,植被自行恢复,沙漠化过程逐渐减弱,产生了沙漠化的恢复过程。
自我恢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沙漠化过程的演化阶段和程度,也取决于沙漠化发生区的地带性特点,故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例如,科尔沁草原南、东部和榆林风沙区东部,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属易恢复地区。恢复时间3~5年;乌兰察布盟南部奴察哈草原等地,年降水量在300~400mm之间,地表有斑点分布的流沙及灌丛沙堆,沙漠化自我恢复时间为5~7年;鄂尔多斯西部,沙丘密集,降水量为200~300 mm之间,恢复的时间在10年以上。
沙漠化过程的自我恢复属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弹性所决定的,所以在土地沙化初期,或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局部地区,利用沙化自我恢复属性,采取封育的办法,控制人为的干扰,是有效果的。
上一篇:8.2 水土流失过程
下一篇:7.4 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03/24792.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03/24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