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 水土流失过程
第二节 水土流失过程
一、水土流失概念
水土流失过程是侵蚀动力与下垫面的相互作用过程,即在水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山地、丘陵区的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过程。它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也称水土损失。土地表层侵蚀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损坏、剥蚀、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水土流失的形式除雨滴溅蚀、片蚀、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切沟侵蚀等典型的土壤侵蚀形式外,还包括山洪侵蚀、泥石流侵蚀以及滑坡等侵蚀形式。水的损失一般是指植物截留损失、地面及水面蒸发损失、植物蒸腾损失、深层渗漏损失、坡地径流损失。在中国,水土流失概念中水的损失主要指坡地径流损失。
水的损失过程与土壤侵蚀过程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水的损失形式中如坡地径流损失,是引起土壤水蚀的主导因素,水冲土跑,水土损失是同时发生的。但是,水的损失与土壤侵蚀并不完全是正相关关系。例如,在土壤黏重层上增加土壤水分贮存量,形成上层滞水,减少了水的损失,但却增加了土壤的侵蚀。二、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过程
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变化过程,也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水土流失不仅是土壤的过量侵蚀过程,更是人类干扰下的一种统一的自然地理环境快速演化过程。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的破坏。
(一)植被破坏与水土流失
植被破坏,会使得土壤侵蚀经历了自然侵蚀一加速侵蚀的演变过程。如果因为垦荒、伐木、放牧、修路和各种建设活动而使土壤失去了植被和枯枝落叶层的保护,那它就极易遭到侵蚀,对各种侵蚀都会变得非常敏感。风和水会把土壤颗粒吹走或冲走,其速度要比新土的形成速度快得多。一般说来。土壤的表层富含腐殖质,有团粒结构,吸收能力强,如果这些表土流失掉,下面的土壤腐殖质贫乏、吸收能力差、稳定性差。这些深层土一旦暴露到表面就易受到侵蚀。如果下层土壤是黏性土,那它的吸水能力就更差,一旦遇到洪流就会形成急速的地表径流,对土壤有极强的侵蚀性。
(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与水土流失
在耕作中,土壤常因各种原因被压实。例如,大型农业机械的使用往往会把大面积的土壤压实,多年耕作也能形成紧实的犁底层。土壤压实,使土壤中的孔隙减少,土壤就失去了对水的吸收和通透能力,加大径流模数,增加了水土流失。
土壤翻动也增加了水土流失。这首先因为土壤翻动破坏了土壤的胶结,使土壤易于侵蚀。其次,土壤翻动加快了腐殖质的分解,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减低了土壤的渗透能力和持水能力。
三、水土流失阶段性过程
(一)面蚀过程
(二)沟蚀阶段
表层团粒状土壤丧失后,由于其下的土质较为黏重,流水只在较疏松处侵蚀,形成汶沟。汶沟的形成,出现了紊流,水蚀能力极为增强,汶沟迅速转变为切沟、冲沟和坳沟,水土流失以溯源侵蚀为主。
(三)水毁阶段
随着沟谷下蚀,地下水出露形成河谷,河谷以侧蚀为主,经常冲毁土地,水土流失进入水毁阶段。上一篇:8.3 地球表层的污染过程
下一篇:8.1 沙漠化过程和盐碱化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403/24791.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403/2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