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北京土壤概论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3-01-1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一)山地草甸土
山地草甸土总面积为 5.26 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 0.038%。 母质以硅质岩类、碳酸盐岩类、酸性岩类风化物为主。是气温最低、冻结期 和积雪期最长,风力最大的地区。大于 0℃积温小于 2000℃,年平均温 2℃ 左右,无霜期少于 100 天,每年只有 5 个月的解冻期(4、5 月至 9、10 月)。 植被为山地杂类草草甸,虽生长期短,但草层长势繁茂,盖度 80—90%。 土层多为中厚层,由于气候寒冷,土体湿润,有机质累积强烈。腐殖质 层厚可达 20—40 厘米,全剖面层次不明显,为黑褐色到暗棕灰色,草毡层呈 半腐状,轻壤质,根系盘结明显,松软有弹性,团粒状结构。有机质含量高 达 9—16%,心土土色略淡,但有机质含量仍高达 4—6%,砾质轻壤质土, 仍较松软。底土为半风化层,多岩石碎片。一般没有锈纹、锈斑等新生体。 淋溶作用强,土壤呈弱酸性反应,pH 值 6.0—6.5。 山地草甸土土层厚,肥力较高(表 6-2),但气候寒冷,风力强劲,乔 木难以成长,草本植被茂密,适于放牧。应培育优良牧草,作为夏季放牧场 或秋季割草场。
(二)山地棕壤
山地棕壤分布在中山区。总面积 1303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9.45%, 占山地土壤的 13.79%。 山地棕壤区气候较冷,湿度较大,主要是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植 被。此外,有部分人工林,在森林破坏的地区,有大面积的萌生丛,灌丛和 草甸植被。母质为各类岩石的风化物。在凉湿的气候条件下,碳酸钙淋洗已 尽,呈微酸性至中性,pH6.0—7.0,粘化层酸度较大,盐基不饱和。胶体硅 铝铁率为 2.5—2.9。淋溶作用略强于褐土。二氧化硅在剖面的分布基本一 致,并有由上向下渐多的趋势,说明无灰化的象征。小于 0.001 毫米的胶粒 主要在 B1 层淀积,与表层相比增长率不高,粘化程度层位较浅。 山地棕壤根据植被及水文状况的差异,划分为山地棕壤、山地生草棕壤、 山地粗骨棕壤三个亚类。 1.山地棕壤 山地棕壤是在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下形成的,是山地棕壤土类的 典型代表。总面积 927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6.73%,占山地棕壤的 71.16 %。 (1)成土条件山地棕壤所在的中山山地,山势陡峻,气温较低,年平均 温 2—6℃,大于 0℃活动积温 2000℃—3300℃,蒸发量小,湿度较大。原生 植被主要是中湿生的落叶阔叶林,天然成林且更新能力强。在阴坡有山杨、 桦,半阳坡有山杨、桦、槭、椴等组成的杂木林。阳坡主要为辽东栎林。当 森林破坏后,退化为中生灌丛,主要有绣线菊、二色胡枝子、六道木、大花 溲疏、平榛、毛榛、照山白、北鹅耳枥等。常见的草本层有华北凤毛菊、野 菊、唐松草、苍术、柴胡、细叶山丹、宽叶苔草等,在高海拔的阴湿条件下, 苔草常成为优势种。母质主要是酸性岩类、硅质岩类、硅质石灰岩及白云岩等。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 在落叶阔叶林及较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棕壤的淋溶作用较强,易溶 性盐及碳酸盐被淋溶,通体无石灰性反应。粘化作用明显,粘粒也沿剖面向 下移动淀积。因落叶阔叶林灰分含量高,有机酸可被中和,使次生粘土矿物 不致进一步破坏。故基本上无灰化特征。 山地棕壤土层较厚,多为 30—60 厘米,厚可超过 1 米。剖面构造:地表 层有枯枝落叶层,松软有弹性,呈微酸性反应。其下腐殖质层呈灰棕、暗灰 棕色,厚约 10—30 厘米,多有真菌菌丝体分布,为壤质土。心土为粘化层, 厚约 20—30 厘米,有粘粒聚积,多为中壤质,少数为重壤质。呈鲜棕色,有 时呈黄棕色。核状—块状结构,结构面有红棕色或暗褐色铁胶膜,结构内外 土色深浅不一。有时夹岩屑。底土多棕色、壤质土、夹碎石块,逐渐过渡到 岩石半风化体。山地棕壤一般土层较厚,但在植被破坏的地区,水土流失严 重,土层显著变薄,约 30 厘米左右。质地多为砂壤—轻壤,夹砾石。下面即 为母质层,多为 A—C 型土体构型。 山地棕壤的代表刻面:怀柔县八道河乡大地村黑坨山东南,海拔 1320 米,东北坡,坡度 7—9 度,白云质石灰岩落叶阔叶林下。(见表 6—3 到 6 —8)。由理化分析资料看出,山地棕壤的表层有机质含量多为 4—10%,最高 可达 12%,最低也在 2—3%,向下逐渐递减。土壤含氮、钾较高,含速效磷 较低。大部分呈微酸性反应,pH6.0—6.5,少部分为中性反应(pH 7 左右)。心土粘化层酸度较大,多小 于 6.5。表层、亚表层盐基饱和度为 60—85%,而心土粘化层仅 44.64%。 代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层间差异不大,表明淋溶作用不强。B1B2 层铁铝有 轻微聚集,比 A1 层及 Bc、C 层都高,表明粘化程度较强。胶粒的硅铁铝率为 2.5—2.9,是本市土壤中硅铝铁率最小的土壤。由于腐殖质层厚,有机质含 量高,容重低,孔隙状况好。如在妙峰山测定结果:轻壤质山地棕壤 0—15 厘米,容重仅 0.97 克/立方厘米,总孔隙 63.4%,通气孔隙达 17.9%,田间 持水量高达 46.8%。其心底土容重也在 1.1—1.3 克/立方厘米之间,通气孔 隙高达 18.5%,田间持水量 25—37.1%,这是棕壤经常保持湿润的重要因 素。 (3)土地利用 山地棕壤肥力较高。所在地生物气候条件适宜林木生长,故应作为重点 林业基地。以用材林和水源涵养林为主,宜选用喜凉湿、喜微酸性到中性的 树种。对已有的林木应加强管理和抚育更新,使林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在草 被茂密处可结合林业适当发展牧业。向阳的沟谷地段宜种植马铃薯、荞麦等 耐寒作物,但农业不应占重要地位。围绕林业可搞多种经营,发展林区副业, 如在缓坡土层肥厚处发展玫瑰花及人参、黄芪等名贵药材以及红果、山杏等 耐寒果树。 2.山地生草棕壤 山地生草棕壤分布的海拔高度与山地棕壤相近,面积较小,共 130 平方 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0.94%,耕种的山地棕壤可视为人为的生草过程,故归 入山地生草棕壤亚类,其面积为29.63 平方公里。 山地生草棕壤是山地棕壤的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原有的落叶阔 叶林为草灌植被和农田所取代后,发育起来的。灌草丛植被中,中生及半旱 生种属显然增多,林下的枯枝落叶层被灌草丛、生草层或耕层所代替。生草 层残体分解,盐基补给量增加,淋溶作用相对微弱,pH 值在 6.4—7.2 之间, 一般无石灰性反应。在茂密的植被下,可形成较厚的有机质层,但在耕垦区, 水土流失加重,土层较薄,一般为 20—40 厘米。有机质含量多为 2.5—6.0 %,全氮 0.15—0.30%,全磷为 0.10—0.25%,速效磷在 10—25PPm 之间, 比山地棕壤高,表明是熟化作用的结果。表土、心土质地以轻壤为主,夹砾 石,底土多砾石。上体较干旱,这与森林破坏后土壤侵蚀加重有关。 硅质岩类山地生草棕壤耕种型代表剖面的形态与理化性状见表 6-9。 自然林下的基性岩类山地生草棕壤代表剖面采自百花山玄武岩母质,海 拔 1780 米,坡向 N25°W,坡度 33°,植被以鹿蹄草,黄花柳—红桦林为主, 理化性质见表 (6—10) 3.山地粗骨棕壤 本亚类分布于山地棕壤下部阳坡或陡坡,母岩多为碳酸盐岩类,酸性岩 类及硅质岩类。坡度多在 25°—40°。总面积 245.60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 壤的 1.78%。 山地粗骨棕壤地区,林木遭到破坏,覆盖度小,水土流失严重,剖面层 次不完整。土层小于 30 厘米,砾石含量多在 30%以上。地面多伴有裸岩出 露。由于发育不良,淋溶作用较弱,多呈中性反应。无明显的呈微酸性反应 的淀积层。多 A—C 式土体构型。腐殖质层薄,多小于 10 厘米,有机质含量 多为 2—6%,呈灰棕色,砂壤—轻壤质。心土薄质地略粘于上层,但砾石增 多,常含 30—50%,以下即为半风化体或母岩,土层较干旱(表 6-11)。山地粗骨棕壤急需封山育林,宜造用材林及水源涵养林,可选用耐脊薄的树 种。目前各封山育林区,如海坨山、百花山等,林木生长良好,已不见裸岩。
(三)褐土
褐土土类总面积为 8911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64.65%。分布在山地 棕壤之下,潮土之上,约在海拔 40 米以上的山麓平原及 700—1000 米以下的 低山丘陵之间的地段。褐土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 褐土的形成特点是,碳酸盐在土体中的淋溶和淀积非常活跃,但形不成 明显的钙积层,而是以新生体、假菌丝体形式出现在心土附近。其含量往往 与一定的生物气候条件相联系,从而反映了土壤亚类的亚地带特征。粘化作 用明显,以淀积粘化为主,兼有残积粘化。北京地区褐土的粘化特点是,残 坡积母质粘化程度较轻,粘化层位较浅,粘化层较薄,其粘化率为 10—30%, 粘化层位往往在心土层上部。黄土性沉积母质,粘化层层位较深,多在 35— 65 厘米。腐殖质积累强度不大,表层为 2.0—6.0%,腐殖质在剖面中的分布 为陡降式,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 褐土的基本特征是,剖面有明显的发生层次,由腐殖质层、粘化层及半 风化母质层三个基本层次组成。土壤呈中性—微碱性反应,山荒地腐殖质可 达 3.0—6.0%,而平原耕地只有 1.0—1.5%。阳离子交换量不高,山荒地可 达 15—22 毫克当量/100 克土,而平原耕地一般只有 10—12 毫克当量/100 克土。交换性盐基以钙、镁为主,约占 80—90%。从土体化学组成来看,钙、 镁有明显淋洗。氧化铁、氧化铝在表层有轻度淋溶,但粘化层含量相对增高。 在粘化层中小于 0.001 毫米胶粒的硅铝铁率为 2.6—3.0%。 碳酸钙是褐土地带景观地球化学的标型元素,在碳酸盐母质上发育的土 壤,其剖面中的碳酸钙含量及分布形式是褐土化的标志之一。从碳酸钙的淋 洗淀积情况中,可以看出褐土化的发育分段,所以用它来做为褐土分类的重 要依据。但是,在非碳酸盐母质上发育的土壤,一般无碳酸盐的移动问题, 所以褐土亚类的划分除碳酸盐状况外,同时考虑土壤的酸碱度和粘化状况等 综合条件。表 6-12 反映了京郊碳酸钙在褐土剖面中的分布形式,含量水平 与褐土亚类划分的关系。依据表 6-12 可以将北京地区褐土划分为山地淋溶 褐土、山地粗骨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褐土性土及潮褐土等亚类。 1.山地淋溶褐土 山地淋溶褐土总面积为 4862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35.27%,占山地 土壤的 66.03%。 (1)成土条件山地淋溶褐土区的年平均温 6—10℃,无霜期 150—180 天,大于等于 0℃活动积温约 3300—4000℃,年降水量 650—800 毫米,气温 稍低但较湿润。植被条件较差,阳坡多为旱中生灌丛。阴坡多为中生灌丛, 局部有人工次生林,盖度较大,长势较好,属落叶疏林灌丛或落叶阔叶林。 海拔 600 米以上接近森林生态系统。母质为各类岩石风化物残坡积物,黄土 性母质及洪冲积物占极少数。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山地淋溶褐土土层分化明显,剖面构型为 A— AB—Bt—C 型。表层为不太明显的枯枝落叶层,但有明显的腐殖质层,灰褐 色或灰棕色。向下逐渐过渡到心土粘化层,呈棕褐色,块状到核状结构,结 构面有轻微铁胶膜。向下逐渐过渡到半风化母岩层,砂砾石块逐渐增多。土 层薄土体构型多为 A—C 型。 山地淋溶褐土的形态特征及养分状况见表 6-13。、6-14。 山地淋溶褐土的理化性状见表 6-15、6-16、6-17。该剖面采自怀柔 县黄花城乡二道关村南 1000 米,海拔 350 米,花岗岩母质上,坡度为 10° —20°,北坡。 从以上资料看出,山地淋溶褐土,土体中无假菌丝体,碳酸钙含量小于 0.2%,个别表层达 0.4%。全剖面呈微酸性中性反应, pH 值 6.7—7.3。粘 粒在剖面中的分布以 B1 层为最高。铁铝有轻度淋溶淀积,氧化铁铝含量在粘 化层(特别是 B1 层)有所增高。该层小于0.001 毫米的胶粘也有明显增高,土壤胶体的硅铝铁率也以 B1 层为最低。说 明风化淋溶较强,这也与花岗岩母质有关。在凝灰岩质淋溶褐土粘化层胶体 的硅铝铁率则为 2.6。耕种后的山地淋溶褐土有机质约在 1—3%。盐基代换 量一般为 12—20 毫克当量/100 克土。代换性盐基主要是钙、镁,占 90%以 上。土层厚度及质地受母岩、地形、植被以及人为活动影响较大。一般在村 落附近、或植被条件较好的地区,土层较厚约 30—60 厘米,发育较好。在硅 质岩,花岗岩,砂岩等母质上发育的山地淋溶褐土多砂质土及砂壤土;在碳 酸盐岩类和黄土母质上发育的淋溶褐土多壤质土。 ( 3)土地利用在山地淋溶褐土中薄层土约 269.02 平方公里,占山地淋 溶褐土亚类的 55.33%,多处在阳坡、干旱且砾石较多,坡度较陡,目前应 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中厚层土,多分布在阴坡、半阴坡,为较好的宜林 地,应以林果为主结合农牧业。沟谷阶地及缓坡耕地、可发展果粮间作及蚕 桑等多种经营。此外,应保护并培肥现有坡耕地,发展旱作农业。 2.普通褐土 普通褐土是北京第二次土壤普查新采用的名称,包括典型褐土、复石灰 性褐土和无碳酸盐褐土。即把山地淋溶褐土和碳酸盐褐土之间的褐土均归到 普通褐土亚类中。因此它分布的范围较广,分布于海拔 500 米以下,乃至 40 米以上的低山丘陵及山麓阶地和冲积扇形地中上部。在延庆盆地边缘及门头 沟山区西北部,由于气候干寒,普通褐土分布可高达 800—1000 米。总面积 为 1946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 14.11%,占褐土土类的 21.84%。 (1)成土条件普通褐土是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疏林灌丛草原下典型 的地带性土壤。这里年均温 10—12℃,≥0℃活动积温 4000—6000℃,无霜 期 180—190 天,降雨量 500—650 毫米,干燥度为 1.1—1.5。母质为各类岩 石风化物的残坡积物及洪冲积物,但以碳酸盐和黄土状母质为主。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成土过程包括碳酸盐的淋溶淀积过程、粘化过 程、腐殖质化以及耕种熟化过程。受气候的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弱。 碳酸钙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多种多样,其突出特点是:心土粘化层碳酸 钙淋洗较强,常以假菌丝体形态分布于结构表面,含量多为 0.2—0.8%,个 别可达 1%,而表土和底土情况则复杂多变。山麓平原普通褐土剖面碳酸钙 的分布形式多为均匀轻微型。含量在 0.2—0.8%左右,略有由上向下逐渐降 低的趋势。其中,淋溶淀积型(所谓典型褐土),即上无,下多的碳酸钙分 布形式很少见,相反,复碳酸盐型,即表层多,心、底土都少的碳酸钙分布 形式却较多,表层碳酸钙含量达 1.5—3.5%,个别可到 5%,亚表土略少, 而心底土一般降至 1%以下,是为复碳酸盐褐土,其假菌丝体分布最多。山 麓平原普通褐土的底土碳酸钙的含量多较低,愈近山地愈低,弱石灰反应。 这说明北京平原山前的普通褐土剖面中碳酸钙的分布不以淋溶钙积型的典型 褐土形式表现出来,这是由于边沉积边发育,以及淋洗较强的褐土层反复重 叠所致。平谷、顺义、昌平等县山前非黄土性沉积物常通体无石灰反应,个 别表层因受施肥影响,碳酸钙含量可达 0.3%左右,为非石灰性褐土。 淋溶钙积型只有在石灰岩及硅质石灰岩残坡积母质和黄土母质上才能部 分形成。其底层碳酸钙高达到 3—5%,可见钙积层,裂隙中或有垂直砂姜的 形成,底土岩石碎片背面或有钙质结壳。全剖面可见假菌丝体,但较平地的 普通褐土数量少。其他岩石及非碳酸盐类沉积物形成的普通褐土,多呈均匀 轻微型。大多数碳酸钙含量在 0.2—0.6%之间,表层因生物富集或其他影 响,最多不超过 1%。有时,非碳酸盐母质也有次生碳酸盐化现象,其碳酸 钙含量也多在 0.2—0.6%之间,以表层较多,主要是生物富集的结果,这是 山地普通褐土区物质淋洗不强和复钙作用的表现。 山地普通褐土的剖面性状是,pH 值为 7.0—8.2,上下一致或表层略高。 土壤层次分化不明显,但能粗略看出以下三个层次。表土层颜色较浅,呈黄 褐色,砾质轻壤质土,根系交织的粒状结构,结持较紧。心土层棕褐色或红 褐色,轻壤—中壤土,有轻度粘化,但粘化层尚不明显。较紧实的块状到核 状结构,结构面上有不明显的假菌丝体及胶膜。多有砾石。向下质地以砾质 砂壤土为主。石灰岩类底土常有红粘质石灰岩风化物,沿裂隙有时可见垂直 砂姜。 山麓平原耕地普通褐土的剖面 pH 值为 7.3—8.2,分三个层次:表土层 (耕层),为浅灰棕色,轻壤质,多为屑粒状、团块状结构,疏松多孔,无 腐殖质层特征。其下有鳞片状紧实的犁底层,有蚯蚓粪粒。心土粘化层分布 在 40—80 厘米,棕褐色,中壤—重壤土,粘粒比上层增多,胶结力强,有垂 直节理,核块到棱块状结构,结构表面有红褐色铁胶膜。和大量假菌丝体, 有蚯蚓穴,向下逐渐过渡到底土层,浅棕色或黄棕色,质地为轻壤—砂壤质, 块状结构,紧实,孔隙少,根系少或无。弱石灰反应。 代表剖面以延庆县张山营乡大庄科为例,海拔 900 米,阳坡,黄土阶地, 果粮间作,剖面形态及理化性状见表 6-18,6-19,6-20,6-21,6-22。京郊低山丘陵的残坡积母质,以在碳酸盐类母质上形成的山地普通褐土 较为典型。在平谷、密云、顺义等县及房山区分布较多。现以顺义县张镇乡 西营村白云岩质普通褐土为代表分析说明(见表 6-23,6-24) 由以上资料看出,普通褐土的粘化层部位较浅,在 25—45 厘米,以 Bt1 层的粘化表现明显。氧化钙通体都在 1.5%左右,只表层稍高。黄土质普通 褐土的胶粒,硅铝铁率在 3.0 左右。土壤阳离子代换量不高,多在 15—20 毫克当量/100 克土。 山地普通褐土有机质多为 2.2—3.7%,全氮 0.12—0.21%,肥力水平较 高。平地普通褐土生物累积作用较弱,农田施肥少,有机质含量少,但矿物 质养分较丰富。土体干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3)利用和改良山地普通褐土及坡耕地普通褐土地面覆盖差,水土流失 严重,水源极缺,有机质含量不高,其改良利用主要是解决干旱和水土保持, 其次是培肥土壤,但二者是有联系的。坡耕地应修水平梯田,非耕地坡度陡 又干旱,可以培育灌丛,固土保水而后植树造林。平地普通褐土应增施有机 肥与合理施用化肥;结合灌溉,适当深耕蓄墒,夺取高产。普通褐土中碳酸钙含量及其分布状况,对嫌钙植物和磷的固定转化均有 影响,所以在造林、作物品种选择以及施肥等问题上,都要贯彻因土制宜的 原则。 3.山地粗骨褐土 山地粗骨褐土广泛分布在海拔 400—600 米以下的低山丘陵的阳坡、陡坡 和山脊。门头沟半干旱区可分布到海拔 800 米左右。清水河流域房山区西南 及怀柔县汤河口丘陵区也较为集中。总面积为 492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3.57%。 (1)成土条件山地粗骨褐土是山地淋溶褐土、普通褐土或碳酸盐褐土植 被破坏后,表上被冲刷侵蚀而成的山地土壤。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以荆条、 酸枣、狼尾草、白茅为主,其次有胡枝子、获草、管草、白草等。植被矮小 覆盖度多在 30%左右。侵蚀严重,故土层一般小于 30 厘米。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母质为各类岩石风化物的残坡积物,物理风化 较强,化学风化较弱,土体中粗砂、砾石及石块较多。在岩石倾角与地面坡 度一致的地区,多裸岩,因土层极薄,发育差,群众称之为“死山”。山地 粗骨褐土中此类“死山”相对较多。 山地粗骨褐土的剖面特征是土层浅薄,以 15—25 厘米者居多。土体砾石 较多,一般在 30%以上,多者可达 50%左右,细土粒少,故群众称为“石渣 土”或“石骨子土”。无明显腐殖质层,土体构型多为 A—C 型。表层质地多 为砂砾质、砂壤质或轻壤质土,其下逐渐过渡到风化较弱的母质层一半风化 体或岩体。有的基岩裸露,裸岩常占 30%左右。 土壤表层颜色变化较大,植被稀疏之处则为浅灰棕色或棕灰色,植被较 好之处为暗灰、棕色或棕灰色,土层也稍厚。表层结构以粒状、小核状为主, 根际周围则可见结持较紧的粒状结构。质地为砂砾质轻壤或砂壤,常夹有很 多棱角明显的碎石片,愈向下层愈多。土体中碳酸钙含量多在 0.2—0.8%左 右,土壤 pH 值为 7.5 左右。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在自然植被条件下,一般为 2.0—4.0%,撂荒地、耕地一般小于 1.5%,这是细粒部分的测定结果。如 将砾石占有部分计算在内,则有机质含量更低。土壤干旱、紧实、结构性及 结持力均差,保水保肥力低(见表 6-25)。(3)利用与改良山地粗骨性褐土主要问题是旱、薄、蚀、砂、砾、瘠。 多属荒地或撂荒地夹裸岩。当前应首先封山护坡,保护现有植被,培育草灌, 减少水土流失,自然培厚土层,逐步改善生态条件。 4.碳酸盐褐土 碳酸盐褐土在山区,一般分布在石灰岩类及黄土性母质的低山、丘陵、 河谷台地上和山麓冲积扇的中上部。以降雨量较少,石灰岩较多的西部、西 北部山地(如门头沟区及延庆盆地)较多。海拔多在 600 米以上,局部黄土 母质可到 800—1000 米。山前平原常分布在普通褐土的局部缓岗边缘或带状 封闭、半封闭沟谷阶地。总面积 456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3.3%。 (1)成土条件山区碳酸盐褐土区的气候较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 重。自然植被多为耐旱喜钙的灌草丛,覆盖度低,多裸岩或裸地。母质以硅 质灰岩、白云岩、石灰岩、黄土及黄土性洪积冲积物为主。部分开垦为农田, 果粮间作较多,果树多为核桃、柿子等。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碳酸盐褐土通体碳酸钙含量较高,多为 4—7 %,少部分为 2—4%,有自上向下逐渐增多的趋势,底层碳酸盐可达 8—10 %。以黄土质碳酸盐褐土中碳酸钙含量最高。土体中都发育有假菌丝体,黄 土母质中的假菌丝体最多,且常有斑块、根孔状石灰淀积现象。底土有时发 现直立的小砂姜,该层碳酸钙含量可高达 10—20%。残积坡积母质的碳酸盐 褐土岩石碎块背面也常有明显的碳酸钙结壳。 碳酸盐褐土层次分化不明显,粘化程度较弱,氧化铁的染色程度轻,而 碳酸盐染色程度重,故土色浅谈。表土腐殖质积累较弱,没有明显的腐殖质 层,黄土母质耕地表层有机质含量多为 0.6—1.1%,石质山地荒坡多为 1.4 —3.0%,心土则陡降至 0.4%左右。按碳酸盐淀积情况,可大体分为三层: 即表层(或耕层 AP),心土弱粘化钙积层(Bca),底土钙积层(Cca)。以 延庆县大柏老乡车房南山坡的山麓阶地,母质为第四纪上更新世黄土状冲积 洪积物,碳酸盐褐土剖面为代表,剖面形态及性状特征如下: A 层 0—21 厘米,干时棕色,湿时暗棕,轻壤土,小块状结构,稍疏松, 干,有大量的直径在 1 毫米以下的细小孔隙和少量细根。强烈泡沫反应,与 下层的过渡很不明显。 AB 层 21—29 厘米,干时黄棕,湿时棕色,轻壤土,棱块状结构,紧实, 干,有少量细小孔隙和根系,极强烈的泡沫反应,有少量假菌丝体,与下层 过渡不明显。 B 层 39—110 厘米,干时棕色,湿时暗棕,轻壤土至中壤土,大块状结 构,干至润,有少量直径 2—3 毫米的粗孔隙,几乎无根系。有明显的假菌丝 体,强烈的泡沫反应。 C 层 110 厘米以下,同 B 层、稍润。土体矿质全量组成铁铝在剖面下部略有增加,但不明显,氧化钙和氧化 镁由上向下逐渐增多,与游离碳酸盐含量及其分布一致,这是碳酸盐褐土的 突出特征。颗粒组成以 0.05—0.01 毫米,及 0.25—0.05 毫米两种颗粒为主。 小于 0.001 毫米的胶粒在 B 层没有显著增加。由于母质特点,矿质养分较丰 富,全磷 0.12—0.20%,全钾 2.5—2.8%,速效钾 130—200PPM,而有机质、 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较低。盐基代换量多小于 12 毫克当量/100 克土。 (3)利用与改良碳酸盐褐土的有利因素是:矿质养分丰富,黄土地区土 层深厚,质地适中,疏松多孔。不利因素是土壤气候条件较干旱,又缺水源, 水土流失严重,石灰质过多,某些嫌钙植物生长不良。在利用上应采用农、 林、牧结合,用养结合的方针,在农田应重视发展旱作农业,采取保墒措施。 加强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整修土地,修造梯田,兴修水利。 增施有机肥,加厚活土层。科学施用磷肥,防止磷的固定。在丘陵沟谷区, 条带状种植耐旱牧草保护带,增加地面覆盖,保持水土,适当发展牧业,并 重视发展耐旱喜钙果树,如柿、枣、核桃、红果等。 5.褐土性土 褐土性土主要分布于近代河流洪积冲积物上或山地沟谷,河滩地以及土 壤侵蚀较严重的低山丘陵区。总面积 5356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4.03%。 (1)成土条件褐土性土的母质是近代河流冲积物,洪积冲积物及卵石滩 上的人工堆垫物质。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褐土性土质地以砂质为主,部分为轻壤质。地 下水多埋深于 4—10 米,土壤形成不受地下水影响。成土时间较短,进行着 原始褐土化过程,土体分化不明显,其特征接近母质。土体质地构型复杂多 变,一般较粗,有时底层有砂层或砾石层。土体中碳酸钙含量随着沉积物的来源不同有较大变化,一般永定河沉积物中 碳酸钙含量较高,而潮白河沉积物中碳酸钙含量较低。土壤呈中性到微碱性 反应,PH7.8—8.2,发育较好者心底土常有假菌丝体。通体为黄棕色或灰褐 色砂土、砂壤、轻壤土,呈单粒或碎块结构。土层厚薄不一。养分状况及肥 力水平与母质来源有关,如是从山区搬运来的表土,在平原再沉积,其表土 有机质含量可达 2%,底土有的也高于 1%。一般褐土性土表土有机质多在 1 —2%,较贫瘠的砂质土在 0.5%左右。褐土性土的形态及性状见表 6—29、6 —30、6—31。(3)利用与改良 褐土性上的利用较为复杂,有灌溉条件的为主要粮 田。其有效土星较薄,漏水漏肥较严重,应逐渐加厚土层,灌溉防渗。山区 有洪水危胁,注意打坝种树,防止冲刷。平原区质地偏砂,一般多为果园, 苗圃或果粮间作。砂性士水肥俱缺,宜客土改良,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 肥土壤。 6.潮褐土 潮褐土属褐土向潮土的过渡类型,主要分布在冲积扇中下部,少数在冲 积平原残余二级阶地或洼地的高起部位。总面积 583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 的 4.23%,面积虽不大,但几乎各县都有分布。 (1)成土条件 潮褐土气候条件与普通褐土相同,母质为洪积冲积物, 多黄土性母质。质地为轻壤、中壤质。地势平坦微有倾斜,排水良好。地下 水埋深 2.5—4.0 米,地下水参与土壤形成过程。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 潮褐土的形成以褐土化过程为主,附加潮化 过程。剖面上部不受地下水影响,进行褐土化过程,有碳酸盐淋洗和粘化作 用,土色鲜褐,近似普通褐土的粘化层,但粘化程度较轻。其剖面下部微受 地下水影响,有轻微的潮化过程,有的形成小型砂姜,这是与褐土的主要区 别。 潮褐土剖面可分为三层,表土层厚约 15—20 厘米,灰棕色,轻壤质,熟 化程度较高。在20 厘米左右常有一明显紧实的犁底层。心土在 40—80 厘米以下,为鲜棕褐 土粘化层,多为中壤质,块状结构,较干旱,结构面有大量的假菌丝体,有 的有老化铁子。80—100 厘米以下为不大明显的潮化层,稍润,灰棕到黄棕 色,砂壤及轻壤质较多,块状结构,有锈纹锈斑,有的有小型瘤状砂姜。在 地下水下降到 5—6 米以下的地区,土壤发育明显脱潮,其特性有的接近褐 土。潮褐土的形态和性状见表 6—32、6—33、6—34。土壤碳酸钙一般有明显的淋洗,以心土粘化层最为明显。表层、亚表层 受新沉积物及施肥影响,碳酸钙含量多为 1—3%。底土碳酸钙含量变化复 杂,有愈下愈多的趋势。平谷 县、顺义县境内有的由于母质不含碳酸盐,所 以通体无石灰反应。但都呈微碱性反应,PH 值 8.0—8.4。 (3)利用与改良 潮褐土土壤疏松,保水保肥力强,有机质含量为 1—2 %之间。水源条件好,井灌发达,多为高产粮菜田。但由于地下水的过量开 采,造成地下水下降幅度较大,因此潮褐土有向褐土演变的趋势。潮褐土生 产特性近似褐土,生产中仍应注意灌溉,增施有机肥,保证氮、磷平衡。耕 作上应适当强调深耕,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通透性。
(四)潮土
潮土多分布在冲积平原、山区河谷平原、一级阶地或冲积扇扇缘地区。 主要在本市的东南部,是北京平原土壤面积最大的一个上类,总面积 1918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13.82%。 潮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坡降小微有起伏,坡降一般不超过 1/1000,低 平处 1/5000 左右。排水不畅,地下水埋藏深度多为 1.2—3.0 米,变幅亦在 1—2 米。土壤形成直接受地下水作用,为半水成土壤,主导成土过程为潮化 (草甸化)过程。地下水随着季节升降,土壤中的铁锰物质经常还原淋溶和 氧化淀积,形成锈纹、锈斑或铁锰结核。除少数非碳酸盐母质外,一般通体 都含有碳酸钙,约 2—7%不等,土壤都呈微碱性反应,PH8.0—8.5。在晚更 新世洪积冲积母质上形成的砂姜潮土及褐潮土,常形成瘤状砂姜,并可成层。潮土受黄土性母质影响,矿物质养分丰富,有机质、氮素及速效磷较低。 地势低平,雨季易涝,地下水矿化度较高处,易发生盐化。应注意旱、涝、 盐、瘠的综合治理。 潮土土类根据地形、水文条件及附加过程对土壤发育的影响,划分为褐 潮土、潮土、砂姜潮土、湿潮土、盐潮土等五个亚类。 1.褐潮土 褐潮土主要分布在冲积扇末端的微倾斜平地及冲积平原古自然堤缓岗。 (1)成土条件地下水埋深 2.5—3.5 米,土体较潮土亚类偏旱,特别是 近年来地下水下降显著,最深可达 5 米,褐潮土有进一步脱潮化趋势,旱象 增强。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褐潮土的成土过程以潮化为主,大体在 40 厘 米以上有轻度褐土化过程。呈浅棕色,碳酸钙有轻微淋洗,其含量多为 1.5 —3.5%。呈微碱性反应,pH7.5—8.4。粘化过程微弱,无粘化层形成。约 50 厘米以下受地下水作用,有明显的潮化特征,锈斑及铁子较多,有的有砂 姜或形成砂姜层。质地以轻壤、中壤为主。剖面质地构型复杂多变。剖面形 态和化学性质见表 6—33、6—35、6—36。 (3)利用与改良由以上资料看出,褐潮土养分比较丰富,保肥力较强, 特别是近郊地区,田间管理较好,均属高产稳产土壤。 2.潮土 潮土亚类广泛分布在河流冲积低平原、山区河谷的一级阶地及河漫滩。 以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流域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通县、顺义、大兴、 昌平四县。总面积 2572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13.82%。过去曾称为“冲 积土”或“浅色草甸土”,现在根据全国分类系统,暂命名为“潮土”。为 全市灌溉水平最高,产量较高的土壤。 (1)成土条件潮土亚类所在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下水 埋深多为 1.5—3.0 米,受季风气候影响,地下水升降频繁,变幅达 1—2 米, 地下水矿化度多为 1 克/升左右。母质为全新世河流冲积物。 (2)潮土的发育及剖面性状潮土是在河流冲积母质基础上经地下水浸渍 及旱耕熟化而形成的耕作土壤。 ①地下水浸渍的潮化(草甸化)过程潮土区的地下水可沿毛管上升达到 表土。心底土含水量在雨季可接近或超过田间持水量,旱季略小于田间持水 量。毛管上升强弱随季节与地下水的埋深,以及土壤质地构型而异。但在 50 厘米以下的土层受地下水的作用最强烈,水分状况比较稳定。由于地下水随 干湿季节变化而升降,使土壤干湿程度及氧化还原交替发生,促进了土壤中 可溶性物质溶解、移动和聚积。特别是土壤中的铁和锰,湿时还原移动,干 时氧化聚积,沿根孔及结构面形成锈纹、锈斑。随着作用加强及时间的增长, 还可形成铁锰结核或灰斑。这是潮化的基本特征。这种过程集中发生在 30— 50 厘米以下的土层中,由于土壤中的铁锰还原性增强,故土色偏灰暗,以灰 棕色为主。 ②碳酸钙在剖面中没有明显移动,含量接近母质潮土的碳酸钙含量在各 土类中是最高的,大部分接近母质的含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是随质地 层次而波动,符合质地愈粘、碳酸钙含量愈高的趋势,表明碳酸钙在剖面中 的移动和淋洗不明显。成土时间较久的潮土表层亚表层碳酸钙有轻微下移, 其减少的量一般不超过 1—2%。 潮土的碳酸钙含量随河系母质而异,永定河系多黄土性母质,碳酸钙含 量多为 6—8%,白潮河系冲积母质,碳酸钙含量一般为 2—3%,东部如平谷沟河两岸的冲积 母质与潮土均不含碳酸钙,可称为非碳酸盐潮土。 ③潮土的耕种熟化过程 潮土耕种历史悠久,但由于泛滥淤积,耕种熟化 过程不断为沉积过程所打断,所以与古老土壤相比,熟化程度低。但耕种、 施肥、灌溉活动的影响还是深刻的,作物根系穿插及蚯蚓活动等,促进表土 层孔隙率增高,以至沉积层理消失。有机质及其它养分有轻微聚积,但亚表 层以下陡降。壤质潮土表层有机质多为 0.9—1.2%,比下层壤质冲积母质的有机质含量多 0.3—0.5%左右。速效磷等其它速效养分也较明显 的累积。砂质潮土肥力很低,耕作粗放。粘质潮土耕浅薄,多小于 13 厘米, 熟化程度低。但这两种土壤在客土施肥的影响下,表层都有向壤质化发展的 趋势。有利于耕作管理和作物生长。剖面形态及性状见表 6—37、6—38、6 —39、6—40。由以上资料看出,壤质潮土的剖面特征,耕层厚约 15—20 厘米,多呈灰 棕色,轻壤为主,粒状或碎块状结构。土体疏松,须根较多。犁底层不明显, 可出现在 20 厘米左右,不太紧实。心土以下冲积层次明显,仍保留层状特征, 以块状结构为主。30—40 厘米以下有明显的锈纹、锈斑,有的有雏型铁于。 有蚯蚓洞穴及粪粒,表明生物过程较强。土壤有机质含量多为 0.8—1.4%, 全氮 0.065—0.090%,速效磷在 10—20PPM,速效钾 80—150 PPM,代换量 12—14 毫克当量/100 克土,潜在肥力中等。土壤质地砂粘适中,土体疏松, 通体容重多为 1.24—1.45 克/立方厘米,总孔隙度为 41—54%,通气孔隙为 7—15%,上下层差异不大,通透性较好。 (3)利用与改良壤质潮土土壤内部水、肥、气、热等因素较协调,供水 供肥性能较好,耕性好,适种性广泛,为本市高产土壤。但有些地区非毛管 孔隙度偏低,通透性差,特别是低洼地区,雨季作物易受渍涝。应注意排水 通气,同时注意合理灌溉。砂质潮土保水性能不良,漏水漏肥,春季易旱, 又有风蚀问题。粘质潮土潜在肥力高,但物理性质不良,易涝易旱,耕作管 理困难。利用改良应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改土培肥措施。 3.湿潮土 湿潮土主要分布在扇缘洼地、交接洼地、堤外洼地、碟形洼地。以海淀、 通县、朝阳、昌平等区县面积最大。总面积 45.00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 0.33%。 (1)成土条件湿潮土是潮土向沼泽土过渡的亚类。地下水埋深多在 0.5 —1 米,雨季接近地表,水质多为淡水,矿化度小于 1 克/升。湿生杂草较多, 部分地区曾是芦苇地,后来开辟种水稻,小部分为旱地。成土过程除潮化过 程外,附加潜育化过程。 (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湿潮土成土过程除有潮化过程外,还附加有潜 育化过程。它有明显的发育层次,表层为耕作层,多呈暗棕灰色,中壤质, 腐殖质化作用较强,有机质含量稍高,多为 1.7—2.2%。表土即可见锈纹、 锈斑,往下逐渐增多。心土多为有大量锈纹、锈斑及铁子的粘质土层。底土 为锈黄色壤质土层,有砂姜分布。有蓝灰色斑纹的潜育层。心土或底土常埋 藏有沼泽时期的暗灰色粒状的鸡粪土层或腐泥层。湿潮土通体碳酸钙含量较 高,多为 5—8%,但鸡粪土层及腐泥层往往较低,甚至无碳盐酸反应。全剖 面呈微碱性反应,PH8.0—8.5。母质多为黄土性洪积冲积物,质地多为中壤 质,其次为重壤质及轻壤质,少数为砂壤质。(见表 6-41,6-42)。(3)利用与改良湿潮土是潮土中开垦利用最晚的,因地下水影响,存在 着湿、凉、粘、紧等不利因素,实际上也有旱和盐的问题,特别是洼地边缘 易返盐。洼地中心粘质土脱水后易漏风跑墒。不论干湿,土壤内部都有水、 气、热不协调的问题,因而限制了潜在养分的有效发挥。故应该注意合理种 植,适宜种水稻、高粱、麻类等耐涝耐湿的作物。应注意旱、涝、盐的统一 治理。 4.盐潮土 盐潮土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背河洼地、冲积平原二坡地、扇缘洼地边缘 与冲积平原交接过渡地带。多与湿潮土插花分布。地势比壤质潮土略低,比 湿潮土略高,集中分布在东南郊的大兴、通县冲积平原。总面积 179 平方公 里,占全市土壤的 1.30%。 (1)成土条件盐潮土是潮土附加盐化过程的土壤。系含盐的地下水沿毛 细管上升,水分蒸发盐分在地表聚积而形成的。一般地下水埋深在 1.7 米左 右,土壤表面开始积盐。北京东南郊平原地势较低,最低处海拔仅 8.8 米, 为永定河冲积扇地表水、地下水和可溶性盐汇集地区。通县永乐店南半部包 括小务、渠头、柴厂屯,地下水坡降 1/6000,埋深多为 1—1.5 米,矿化度 达 2—3 克/升,高者可达 5 克/升,土壤以中盐渍化为主,含盐量 0.3—0.6 %。轻盐渍化地区,地下水坡降 1/6000—1/1800,地下水埋深 1.5—2 米左 右,地下水矿化度多为 1—2 克/升,水质多为钙镁质重碳酸盐型。属轻度盐 渍化,耕层含盐量多为 0.1—0.3%。(2)土壤发育及剖面性状盐潮土的盐化过程有明显的季节性,以春旱季 返盐最强烈,雨季盐分随水下移,形成临时脱盐现象。但因地下水埋藏较浅, 排水不畅,盐分随季节变化在上体中上下移动。旱季积盐程度与微地形变化 关系密切,在低平地微有倾斜的部位,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 1—2 克/升,水 质以重碳酸盐和硫酸盐为主,多为轻度盐化潮土,以盐霜为主,盐斑较少。 在低平洼地的封闭地形内,局部地下水矿化度可达 2—5 克/升,积盐较重, 盐班比重较大。尤其在洼中突起的部位,旱季蒸发量大,相对积盐更重,但 面积较小。积盐除与气候地形变化有关外,与母质、质地的关系密切,通县 大兴的盐潮土多发生在砂壤土及粉砂壤土上,并以砂壤土盐渍化面积比重较 大。而砂土和粘土因毛管力不强和受阻,一般很少或无盐化发生。 盐潮土的剖面形态:盐分在地表聚积形成盐霜和部分盐斑,多为轻度盐 化。耕层含盐量多在 0.1—0.5%,少数为 0.4—0.5%,盐分多集中于 0—10 厘米,在剖面中呈漏斗形分布。有机质含量少。整个土体保留明显的潮土特 征,如富于冲积层理,碳酸钙含量多达 6—8%,矿物质养分丰富,土色灰暗, 表土以下锈纹、锈斑较多。 盐潮土的盐分组成,以硫酸盐为主,其次为氯化物—硫酸盐,群众多称 “白碱”,较重者称为“扑腾碱”,可以柴厂屯、半截河的壤质硫酸盐盐潮 土为代表,其盐分组成见表 6—43。硫酸盐盐潮土占盐潮土面积的 90%以上,在早春返盐季节,地表有白色 粉末状或针状的盐霜及盐渍层。雨季脱盐明显,pH8.0—8.5,对作物危害较 轻,可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此外,有呈小斑状分布于大兴县西部、通 县南部的苏打盐潮土,盐分组成以钠质碳酸盐及重碳酸盐为主(见表 6— 44),表土含盐量多为 0.1—0.4%,代换性钠含量较高,碱化度一般在 5% 以上, pH9.4—10.0。分布面积不大,对作物危害较重。分散性强,结构性 差。积盐季节地表有暗棕色厚 1—2 厘米,较坚硬的薄片状结皮,群众称之为 “缸瓦碱”,有的又称“猫尿碱”。其质地偏轻,肥力极低,有机质仅 0.6— 0.9%。此种土壤大部分种植水稻,以控制盐碱。 (3)利用与改良盐潮土所含盐分危害作物生长,地力瘠薄,低洼易涝是 较大的问题。京郊盐潮土虽经多年治理,面积显著减少,但脱盐并不彻底。 今后应以水利措施和农业措施相结合,除合理调控地下水排除盐碱以外,还 应采取合理轮作,种植绿肥、秸杆还田等培肥措施。
(五)沼泽土
沼泽土主要分布在洼地积水的地区。面积很小,仅有 14.27 平方公里, 呈零星分布。沼泽土是在积水条件下形成的。土壤长期处于嫌气环境,矿物 质铁、锰脱氧还原形成游离态亚铁化合物,并在土体内迁移、聚积,在亚表 土以下形成浅灰蓝色潜育层。旱季脱水氧化形成锈斑淀积于结构表面或孔隙 中,或形成铁子、结核。底土或有砂姜。沼泽土上生长有湿生或水生植物, 有机质分解缓慢,积累较多。因此表土常出现黑色间夹蓝灰色土层。沼泽土的剖面形态及性状以草甸沼泽土为代表(见表 6—45、6—46)。 草甸沼泽土层次明显,表层暗灰色,根系密集,有腐根。亚表土为有锈斑的 灰色土层,逐渐过渡到心底土,为地下水潴留的灰蓝色潜育层,有腐泥味, 密实无结构。上层多有中强度石灰性反应,碳酸钙含量多为 4—6%。呈微碱 性,pH7.5—8.5%,有机质含量多为 1.2—2.3%,表层向下逐渐减少。表层 有机质累积,但一般无泥炭层。草甸沼泽土利用的关键是稳定水位,种植水 生植物,如芦苇、莲藕、茭白等,可结合养鱼。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可种植水 稻。
(六)水稻土
在潮土、盐潮土、湿潮土或脱沼泽土地区,在种植水稻条件下,形成水 稻土。根据母质类型可分砂质型、壤质型、粘质型、夹砂型、底砂型、底粘 型水稻土。由于母质和成土时间的差异,其肥力水平差别也较大。砂质水稻 土耕层有机质含量在 1%左右,壤质的有机质含量 2%左右。粘质水稻土有机 质多在 1.5—2%以上。 海淀区海淀乡六郎庄村西南 300 米为水稻土典型剖面,其形态特征,理 化性状见(表 6—47、 6—48。)水稻土依据其发生特点,划分为潴育型水稻土和潜育型水稻土。 潴育型水稻土分布在扇缘洼地、冲积平原河间低平地。系湿潮土、砂姜 潮土、潮土等土壤经多年种水稻形成的。有干湿交替过程,属爽水型水稻土。 地下水 0.8—1.5 米,水渍作用较强,土色灰暗,多为棕灰色,耕层有根锈, 犁底层明显,呈紧实的片状结构。心土有渗渍层,锈斑较明显。多呈网络状, 底土有轻微蓝灰色斑纹。碳酸钙含量高,微碱性反应,PH8.0—8.5,养分含量高,耕层有机质 2.5—3.5%,全氮 0.10—0.25%,碱解氮 90—124ppm,全磷0.125—0.182%,全钾 1.73—2.05%,速效磷 20—50ppm, 速效钾 80—150ppm。但潴育 水稻土排水差,地温低,应注意排水,保持地 下水在 1 米以下,避免潜育化的发展。水旱轮作,可促使潜在养分活化,改 善理化性状。 潜育水稻土分布在扇缘洼地和河漫滩洼地,系湿潮土及草甸沼泽土等经 多年种稻形成的。地下水多浅于 0.5—0.8 米,受浅水还原作用较强,土色以 暗灰色为主。心土层即为蓝灰色的潜育层。有亚铁反应及硫化氢臭味。比潴 育水稻土水、热、气状况更差。稻根易腐蚀发黑。多为壤质土,结构不良, 有机质及全氮量较高,但速效磷、钾含量低,应注意排水,深耕晒垡,增温 通气,改善结构,消除有毒物质。
(七)菜园土
菜园土是在潮褐土、褐潮土等排水良好的土壤基础上,经过多年培育种 菜,高度熟化,肥力水平很高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北京城周围近郊区。由于 城市建设的需要,大部菜园土都被占用,百年以上的老菜园地保留不多,目 前多为 15—30 年菜园。 城郊菜园土,因种植蔬菜,每亩年施有机肥量很大,所以表土腐殖质含 量高,形成约 25 厘米厚的黑土层,表土疏松,有机质含量大于 2.5%,高者 可达 4%左右。全氮含量大于 0.1%,碱解氮在 100ppm 以上。速磷、速钾含量 也较高。(见表 6—49)。 菜园土土层深厚,多为壤质,但因肥料质量下降,长期施用炉灰渣肥的 结果,土壤重量升高,土壤板结,结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增加, 从而蔬菜质量也下降,部分地区长期污灌的结果,有的老菜田污染严重,应 引起重视,加以控制。
(八)风砂土
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两岸。由冲积、风积两种作用形成。在风力 作用下堆积为风砂土、土体构型为均质细砂。成土时间短,有的还在移动, 土壤发育处于原始阶段。根据风蚀强度与发育状况,一般分流动风砂土、半 固定风砂土、固定风砂土三种类型。其肥力水平很低(见表 6—50)。有机 质多在 0.2—0.6%,松散呈单粒状。仅能生长耐旱耐砂植被。旱、砂、薄、 风蚀是该土的主要问题。在利用改良上,关键是建立防风固沙措施,植树种 草,逐步固定流沙,培肥地力。然后进行改良利用。
  本文标题:北京土壤概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15/17416.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15/17416.html

    标签:土壤概论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