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中国欢乐的青年节日(3)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1-04-10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黔东、湘西交界地区的侗族,也有戊日不动工劳作的习俗。到了这一天,青年男女盛装聚集,欢度“赶坳”节日,又称“玩山”。它的起源有着另一个缠绵悲惨的传说。原来这里的未婚青年在欢歌中互相产生感情后,姑娘就会将一块丝巾或手帕赠与意中人,并订下一次约会时间、地点,由此逐渐议及婚事,结成夫妇。后来有一对英俊美貌的情人,男的叫哪万,女的叫哪艳,以歌传情,相互爱恋。哪艳将丝帕赠给哪万,订了终身。但是有一个歪心眼的小伙,曾向哪艳求婚未成,就找哪万骗取丝帕,并将哪万推下悬崖,公开欺骗别人说,他已得到哪艳的丝帕,所以哪艳已成为他的情人。哪艳听说以后悲伤万分,便也在哪万受害的地方,跳崖自尽,为哪万殉情。此事传开后,青年们纷至沓来,用歌声为他们致哀。每年的这一天,成为了赶坳的节日。在村旁的山坳里,人们对歌求偶,以歌诉情,在欢乐的歌声中度过节日。

  居住在云南省新平、峨山、双相一带的彝族,一年要过两次“赶花街”的节日。第一次在农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第二次在七月十四、十五日。届时,彝族男女青年身着盛装,来到三县交界的大西山上,跳舞唱歌,买卖土特产,通宵达旦。姑娘小伙在这高寒山上,通过赶花街,不仅度过欢乐的节日,而且还有交流物资、祈求庄稼丰收的种种意义。

  广东连南的八排瑶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要过“放牛出栏节”。这一天凡是青年男女,不论有无对象,都可以在村外唱歌求爱,不受拘束。到了夜间,则在柴房附近度过他们的甜蜜时光。这显然是一种带有人类社会早期婚姻形态色彩的节日习俗。现在已有一些变革,但还保留了在野外聚餐,青年们歌舞联欢,追求爱情等习俗。

  在春节期间,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山区的景颇族,要过“吉达”节。邻近几个寨子的青年男女一起上山寻找适合玩耍的山地,带去米饭,粑粑丝与鸡蛋等,共同歌舞嬉戏。情人们互赠礼物,倾吐衷情。姑娘赠给小伙花带、绒花,小伙子回赠以织布梭“必叔”,扇子和耳环上的“乾筒”等。大家一起共同煮食、饮酒,饭后又一起玩乐。夜晚来临后,青年男女们互订约会,到公房或其他幽僻的地方谈情说爱,直到夜深。

  每年的冬去春来、大地回春之际,不少民族都在这春暖花开之时,进行以青年男女活动为主的节日。

  甘肃省夏河一带的藏族,每逢新春佳节时,都要举行叫作“斗姆”的室内歌会。事先要打扫场地,准备茶、酒,备足夜间烤火照明之用的木柴,还要从各家攒蒸好的包子,作为歌会的夜间食品。歌会开始时,主人一方的男子,一手端酒,一手拿帽,口诵赞词,移动脚步,选择来宾一方接唱,如此往复进行。妇女则载歌载舞,兴高采烈。到了夜晚,以唱情歌为主,男女歌手轮流演唱,其余的人则大声喝彩助兴。

  广西罗城县的仫佬族,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十五日以及八月中秋节前后三天的街期(墟日),集中到花源洞举行走坡节。由于主要是青年男女参加,所以又称“后生节”。他们开展唱山歌、爬山、拔河、球赛等活动。男青年唱起山歌:“见妹行路脚悠悠,我把山歌拦路头;千兵万马让他过,只拦阿妹停坡沟。”通过对歌,寻找意中人,建立恋爱关系。

  黔东南地区的苗族在农历正月下旬的第一个子日和午日,也要举行“闹冲节”。青年男女集中在平坦的地方,对唱情歌,挑选意中人,相送回家,建立情侣关系。

  贵州凯里舟溪的苗族则在正月十六日至二十日,聚集在一起过芦笙节。是日清晨,主持人先到甘囊香笙堂凭吊竖立在那里的石碑,吹响芦笙曲,然后捧着短笙的青年男笙手在高有丈余的母笙引导下,边吹边跳。姑娘们围成舞圈,三步向前,两步后退,配合芦笙翩翩起舞。芦笙曲调从“邀请曲”、“圆场曲”,吹到“讨花带歌”,姑娘们就解下腰间的花带,缚在情人的芦笙之上,以示自己的心意。三天狂欢后,老人前来宣布农忙开始,此后不许再吹笙跳舞,要到农历十月丰收以后,过苗年时才能解禁。第四天是闹春,为节日的尾声,青年人在野外散步轻声谈唱,姑娘向赠给花带的小伙索取信物,男青年往往以戒指、手帕、衣物等赠给情人。

  本文标题:中国欢乐的青年节日(3)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30/48.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30/48.html

标签:中国青年节日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