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地理网欢迎你!

3.6湖水的运动与调蓄(4)

作者:地理人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26 阅读: 字体: 在线投稿

  式中,T为周期;L为水体的长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深,C为波漾的波速。

  单节波漾的波长λ按下式计算:

  λ=2L=CT (3-60)

  多节波漾,如n为波节数,则上两式可化为:

  (三)湖泊增减水

  由于强风或气压骤变引起的漂流,使湖泊迎风岸水量聚积,水往上涨,背风岸水往下降,前者称为增水,后者称减水。一岸增水,一岸减水,必然造成两岸水位差,湖面变成倾斜状态。倾斜的湖面反过来又阻滞着漂流作用。并在水下形成与漂流流向相反的补偿流。全湖性的垂直环流系统,在深水湖岸,补偿流的范围可超过漂流的厚度,如果湖盆平缓,水的密度差别不大,补偿流的范围可达湖底。

  增减水的主要特征是水位的变化,水位变化的幅度可以实测,也可通过下式近似确定

  式中,△h为增减水位变幅;Cs为经验常数,可取1—15;τα为风应力;L为水体长度;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体平均深度;α为风向与L线方向的夹角。

  可见水位变幅的大小决定于风力的强弱、湖盆的形态、湖水的深度(反比关系)等。通常浅水湖远大于深水湖,例如,平均水深为10.2米的洱海,一般测到的增减水水位变幅仅80—90毫米,这与该湖的风速较小也有关。而平均水深仅1.9米的太湖,在强风作用下增减水位变幅一般为0.2—0.3米,如遇台风,变幅增大,例如,1956年8月1日全湖水位不变情况下,迎风岸新塘和背风岸胥口水面一升一降,相差可达2.45米。

  (四)水库异重流

  异重流是两种重率不同的流体相汇合,由于重率的差异而发生的相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各层流体能保持其原来的特性,不因交界面上的紊动作用而发生全局性的掺混现象。水流比重差异多数是由于水温、含沙量、溶解质的含量不同所致。温差异重流常见于热电站冷却水的引水口,盐水异重流常见于入海河口,而浑水异重流则主要发生在河流入库处。

  1.水库异重流的形成 挟沙水流进入水库壅水段后,由于水深增加,流速减低,水流中所挟带的泥沙不断向底部沉降,水面的流速与含沙量逐渐趋向于零。向底部沉降的泥沙,较粗的部分将就地落淤,形成三角洲淤积,较细的则由于沉降速度小,还能继续保持悬浮状态。进到B点以后,表层水开始变清,形成一个明显的清浑水交界面,这时该区段内出现两种比重不同的流体,在重力作用下,潜入底部的水流就有可能携带着所剩下来的悬浮物质,以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形成异重流。由于异重流在向水库区运动的过程中,将带动一部分交界面上的清水相随同行,因而其表层就会出现相反方向的补偿流。这种补偿流的回流将推动水面的漂浮物质向B点附近聚集,这就是水库异重流产生的一个标志,B点通常称为异重流的潜入点,即水库异重流形成和插入库底的潜入点。

  清浑水的重量差是形成水库异重流的根本原因。据研究,入库浑水的含沙量大于库水含沙量千分之一即可产生异重流,而浑水含沙量大于10—15公斤/米3时,异重流才比较稳定;其次是组成异重流泥沙的颗粒一般要细小,通常以d=0.01毫米的粒径为界限粒径。此外,如果入库的浑水能持续不断,库底又有足够的坡降,则异重流能在水库中长距离运行,以至到达坝前。此外,如果坝体底孔开启异重流就可以排出水库。因此,弄清异重流运动规律,对采取异重流排沙,减缓水库淤积速率将有重要的意义。

  2.水库异重流的特性 异重流的运动规律与一般明渠水流有类似的地方。异重流发生后,维持异重流前进的动力与明渠一样,也是重力。但由于异重流体受到上层清水的包围,并受上层流体的浮力作用,故异重流体的有效重作用大大削弱,使惯性力的作用相对显得十分突出。相对突出的惯性力作用,使异重流能够轻易超越障碍及爬高,这是一般水流运动做不到的。此外,由于重力作用减弱,阻力作用也显得十分突出,由于阻力作用

  因此,异重流要维持长距离运动,清浑水交界面在水流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坡度。

  三、湖泊、水库水量平衡与调节作用

  (一)湖泊水库的水量平衡

  1.湖泊的水量平衡 湖泊水量,由于入流和出流在数量上不尽相等而发生变化,湖泊水量的这一变化过程,可用水量平衡方程式来表示:

Vp VRd1 VRg1=VE VRd2 VRg2 Vq±V△V

  式中,Vd为湖面降水量;VRd1,VRd2分别为入、出湖地表径流量;VRg1,VRg2分别为入、出湖地下径流量;VE为湖面蒸发量;Vq为工农业用水量;△V为计算时段始末湖水贮量的变量。以上各项均为按计算时段计算,单位为亿立方米。

  对于闭合流域,因无地下径流的流入与流出,则上式简化为:

Vp VRd=VE VRd1 Vq±△V (3-64)

  对于内流湖泊,因无地表径流自湖内流出,则上式又可简化为:

  Vp VRd1=VE Vq±△V (3-65)

  2.我国主要湖泊的水量平衡 我国主要大湖水量平衡如表3—15。

 

  1)从湖水补给看湿润的东部平原区,入湖地表径流量占湖泊总补给水量比重很大,其中又以湖泊补给系数(指流域面积与湖水面积的比值)大的洞庭湖(56.2)、鄱阳湖(47.7)更为突出;干旱半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湖面降水及入湖地下径流占据了一定比重,入湖地表径流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青海湖入湖地表径流所占比重甚至还不及湖面降水的比重。

  2)从湖水的消耗看外流湖泊以出湖地表径流量为主;内陆湖的入湖水量几乎全为湖泊蒸发所消耗。

  3)从湖水补给量地区分布看极不平衡,江淮流域的湖泊年补给量为5000—6000亿立方米,东北、内蒙古的湖泊为100亿立方米,新疆博斯腾湖为30亿立方米,青藏高原的湖泊则更小了。

  此外,据研究,我国湖泊补给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丰枯水年的水量差一般多为2—5倍,洪泽湖可达23倍。丰水年湖泊贮水量一般有所增加,而枯水年则减少,湖泊水量年内变化则更为显著,最大入湖月径流量与最小入湖月径流量的比值,鄱阳湖、洞庭湖为6—15,而镜泊湖和乌伦古湖则可达100以上。年内分配随流域降雨的年内变化和湖泊贮水能力大小而变。

  3.湖泊的换水周期及其意义 湖泊是换水缓慢的滞流水体,从湖内大量引水,导致湖泊水位的下降,湖水面积的缩小,使湖区生态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作为判断能否引用湖水资源的一个参考指标。

  式中,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

  上式表示湖泊贮水量被年平均入湖水量完全替换所需的时间,根据此式,可以计算湖泊的换水周期。表3-16为我国湖泊换水周期表,由表可见:东部平原5大淡水湖换水周期均小于1年,说明入湖径流量大,湖水利用后,能很快得到恢复,不会引起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布伦托海、羊卓雍湖、青海湖的换水周期分别大于8.5年、25.2年和60.4年,则不宜引用。因为来水量太小,一经引用难以得到恢复,这些湖又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量得不到补充,湖泊生态环境会发生严重变化。

  本文标题:3.6湖水的运动与调蓄(4)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63/12744.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63/12744.html

标签:运动湖水调蓄

最新评论列表

(共有 条评论) 我要发表评论

推荐地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