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地形(4)
四、主要矿藏资源
(一)矿藏资源的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亚洲地质构造复杂,矿藏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石油、煤、铁、锰、锡、钨、锑、铜、铅、锌、铝、金、银、钾盐、硫、磷、云母及宝石等。其中的石油、煤、铁、锡等储量均居各洲首位。波斯湾地区在世界石油总储量中的比重常占60%左右,目前世界上大储油国(沙特阿拉伯、苏联、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中,四个在波斯湾地区,而沙特阿拉伯一国就约独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4。锡矿储量也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目前世界上七大储锡国(泰国、马来西亚、玻利维亚、印度尼西亚、苏联、巴西、缅甸)中有四个是东南亚国家。
矿藏资源的形成与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由于成矿作用是地壳运动中一种特殊的复杂的运动形式,是成矿物质在构造应力场和其他物理、化学场的综合作用下,分散和集中、迁移和聚集的对立统一过程,所以矿藏的形成与分布同地质构造单元与构造运动有密切的联系。
北亚大陆区、中轴古陆区、南亚大陆区都是地壳最古老部分,在寒武纪以前经过多次剧烈褶皱变动和岩浆活动,但从寒武纪以来长期处于遭受侵蚀的干陆阶段,因此这里的古老岩相多裸露于地表,矿床分类主要为前寒武纪生成的岩浆分化矿床,伟晶岩矿床和接触矿床。主要矿种多为铁矿(如鞍山式铁矿、宣龙式铁矿)、贵金属(如印度地块、阿拉伯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金)、宝石(如西伯利亚地块的金刚石)。
北亚陆间区是生成于古生代的旧褶皱山地区。这里是古生代地壳运动最剧烈地区,成陆以后受到流水等外力作用也很强烈,所以本区矿床数量远超过太古地块区。矿床分类多为古生代生成的气成矿床、热液矿床和接触矿床。主要矿种多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黑色金属。由于古生代中有多次陆地升降和海水进退,故本区沉积矿床也很多。亚洲要重的煤矿、岩盐、铜、铅、锌、锡、钨、锑等矿床多分布在本区。
南亚陆间区和濒太平洋地带是近期上升的年轻褶皱山系,并广泛存在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这里矿床生成期主要属于中生代和新生代。主要矿种有沉积矿床的石油和天然气;热水矿床及接触矿床的金、银、铜、锌、铅、汞、锑;气成矿床的锡;在基性岩石中生成有铬、镍;与火山活动直接联系的还有硫磺和硼砂。
可见,多数内生矿产多与地壳深部岩浆活动有关,它们是在发生造山运动和岩浆活动时期形成的。由于侵入岩的性质不同,亦可影响形成不同的矿产,如为基性侵入体时,则常形成重金属矿(镍、铬、铁);若为酸性岩基、裂缝侵入岩和岩脉时,则常形成有色金属(金、银、铜、锌、锡、钨、锑、汞等)。外生沉积矿产的形成,则与因地壳变动而形成的隆起带和拗陷带有密切联系,长期遭受剥蚀的隆起带,为沉积矿床提供某些成矿物质的来源,拗陷盆地则是矿物停积或由生物繁殖形成有机矿产的场所。
另外,矿藏的形成和分布也与构造体系有关。各纬向构造带都富含稀有分散元素和重型矿产;新华夏系各隆起带是著名的多金属矿带;新华夏系的沉降带,自中生代以来,接受了大量沉积,基本控制了亚洲东部生油盆地的分布;山字型构造两翼盆地和马蹄形盾地部位,常有煤系分布,而脊柱则常有多种金属矿床生成;在构造体系发生复合的部位,对内生矿产的形成更为有利。
(二)非金属矿藏
1.石油 亚洲石油矿藏与地质构造联系起来可以分为三大储油带。
(1)中部山地、高原两侧储油带 北侧西起大高加索山脉北麓、里海西岸巴库、里海沿岸和恩巴河经伊朗高原北缘、中亚锡尔河、阿姆河上游、费尔干纳盆地,东至我国新疆、甘肃、陕西和四川;南侧西起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波斯湾海底和沿岸、经伊朗高原南缘(伊朗西南部)、印度西北部和恒河下游,东至缅甸西部,并南延到苏门答腊东北部和爪哇北部。本带储油层主要为第三系砂岩及页岩层。
(2)东部边缘山脉内侧、新华夏系沉降带储油带 北起萨哈林岛(库页岛)两侧、经日本北海道西部(石狩)、本州西北部(新潟、秋田)、我国东北、华北、东南沿海、台湾东部,南至加里曼丹东部和西北部。本带储油层主要为中生代湖相地层(如新华夏第二沉降带的大庆、大港、胜利等大油田)和新生代地层。
(3)西伯利亚鄂毕河中、下游储油带:如苏联的秋明油田,主要是中生代白垩系的生产层。
亚洲石油储量丰富,居世界首位。根据地质力学的理论,认为石油的生、移、聚、储,主要受地壳运动的制约,新华夏系巨大的凹陷盆地为生物的繁殖和沉积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与盆地相邻的隆起带,又提供了丰富的陆源物质,这样经过长期下沉,生物遗体得以被泥沙一层层掩埋起来,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作用转化成石油。事实说明我国是世界上石油储藏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
2.煤炭 大约在石炭纪和二叠纪,亚洲许多地区地壳时升时降,海水时浸时退,还有许多大小湖泊,气候湿热,植物茂盛,经过千万年地质变化,形成许多最古老煤田,如中亚的喀拉干达、西伯利亚的库兹巴斯和通古斯盆地,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蒙古的东部,朝鲜的三陟和咸兴,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等,都以盛产古生代煤而著名。
以侏罗纪为主的中生代也是一个成煤时期,如西伯利亚的伊尔库次克盆地、贝加尔湖西北地带、锡霍特山区、布列亚河流域,我国的东北、内蒙古东部、四川盆地、云南东部、浙赣一带,中南半岛的鸿基等地区,都有中生代的大煤田。
第三纪的褐煤,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岸,如萨哈林岛(库页岛),日本群岛的北海道西部和九州北部,朝鲜半岛的吉州和明川,大巽他群岛的苏门答腊,南亚的阿萨姆、旁遮普等地;我国东北抚顺第三纪煤田,由于受到熔岩的侵入,使褐煤变质成为烟煤。
3.其他非金属矿宝石主要产地有斯里兰卡岛、中南半岛、伊朗高原等地;石墨主要产于西伯利亚和斯里兰卡等;云母主要产地在东西伯利亚和印度;石棉主要产地在阿尔泰山、东萨彦岭、小亚细亚;磷灰石主要产地为哈萨克丘陵,我国东部和印度等;硫磺主要产于日本、爪哇等火山活跃地带,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升华而成;盐矿主要产于沿海和内陆湖区,如里海东岸的卡腊-博加兹-哥耳湾,系由沙嘴围成,湾水较浅,蒸发旺盛,产盐丰富;土兰平原和费尔干纳盆地,我国内陆和沿海,印度西北部等地区也都有盐矿分布;硼酸盐矿主要产于哈萨克丘陵西部的因杰尔湖北岸,矿床生成于二叠纪的石膏层内,是盐丘顶部的“石膏帽”。
(三)黑色金属矿藏
1.铁 亚洲主要铁矿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东部、萨彦岭、外贝加尔、安加拉-伊里姆斯克、布列亚山地,我国的辽宁、河北、湖北、内蒙古、四川、福建,朝鲜的茂山、利原、殷栗,日本的釜石、俱知安,印度的比哈尔、奥里萨,以及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土耳其等。我国东北东部山地的鞍山式铁矿,为前震旦纪的沉积变质铁矿,生成于石英片岩中;河北的宣龙式铁矿,为沉积在震旦纪阴山古陆南缘的滨海海湾地区的铁矿。安加拉-伊里姆斯克铁矿是基性岩浆侵入二叠纪地层中形成的变质铁矿。茂山、比哈尔和奥里萨铁矿都是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
2.铬、锰与铁同组的金属矿铬和锰,在亚洲也很丰富。铬矿主要分布在高加索,我国贺兰山等地,印度西北部、德干高原东北部和土耳其西部。印度比哈尔、奥里萨的铬矿生成于蛇纹岩和橄榄岩中。锰矿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哈萨克丘陵、我国南部和东北的西南部、印度中部、德干高原南部的迈索尔和马德拉斯,主要生成于前寒武纪结晶岩中。
(四)有色金属
1.锡 亚洲锡的储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从中国南部(云南、广西、贵州),经缅甸东部,泰缅国境,到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这是一条连续锡矿带,构造上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带与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接点,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岩浆活动最剧烈最普遍,中生代花岗岩侵入到三叠纪沉积岩中,接触变质成结晶石灰岩、片岩、石英岩等,含锡花岗岩矿脉即由此形成,属于气成-高温热水锡矿床。目前开采的还有沙锡矿。西伯利亚东南山地、贝加尔以东地区、锡霍特山地,也有因岩浆活动形成的锡矿。世界锡矿储量为440×104t,其中泰国为140×104t,马来西亚为60×104t,印度尼西亚为56×104t,中国为51×104t。
2.钨、锑在我国南方(滇南、桂北、粤北、湘南、赣南),特别是南岭山地是钨和锑的分布地。江西大庾、湖南湘潭是著名钨矿产地。矿床成因与锡类同,系受中生代造山运动和花岗岩大规模侵入的影响。中南半岛、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区)、中亚、朝鲜北部(金刚山)也都有钨矿储藏。世界钨矿储量为123×104t,其中我国为95×104t。
除钨矿外,我国湖南的锑矿储量亦居世界首位。锑和汞矿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小亚细亚、日本和中亚。
3.铜、铅、锌多分布于哈萨克丘陵、阿尔泰山地、中国南部和东北部、朝鲜、日本。哈萨克丘陵巴尔喀什湖附近的铜矿,系由大花岗岩体侵入志留纪、泥盆纪沉积岩中,在花岗闪长斑岩的石英岩接触带上形成的斑岩铜矿,是含铜岩浆侵入围岩裂缝形成的矿染矿床。中亚的杰兹卡兹甘铜矿,是古生代岩层中含铜砂岩矿床。中西伯利亚西北部,日本的别子、足尾、佐贺关等都有铜矿蕴藏。铜矿在阿尔泰山、哈萨克丘陵、锡霍特山地等都有分布。
4.金 亚洲的原生金矿主要分布在古老地块和山地,如西伯利亚的阿尔丹、叶尼塞山岭,蒙古的肯特山北麓(罗尔金矿)、杭爱山南麓(拜达里格河流域),我国的新疆、华北、湖南,印度的科拉尔,朝鲜的云山、稷山,日本的佐贺关、串木野,以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等地。印度科拉尔金矿属于高温热水矿床,生成于古老花岗岩中的含金石英脉,日本的串木野金矿属于低温热水矿床,生成于第三纪岩层的矿脉中,苏门答腊、爪哇的金矿,则与第三纪安山岩、流纹岩岩浆活动有关。亚洲的砂金矿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勒拿河、安加拉河,黑龙江沿岸、阿尔泰山北麓、库苏泊以东的乌里河流域、朝鲜的金堤、顺安等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文中有些文字或数据已经过期失效,仅供学习备课参考!
电脑版地址:http://www.cgzdl.com/shuku/254/13753.html
手机版地址:http://m.cgzdl.com/shuku/254/13753.html